2017年考研必讀---交互設計是什么?

更新時間:2022-05-21 11:54:48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考研
Add 研究生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2017年考研必讀---交互設計是什么? 2016年考研將要結束,2017年研友們開始忙碌了。本文小編為大家分享交互設計知識,供大家參考。
交互設計,又稱互動設計,(英文Interaction Design, 縮寫 IxD 或者 IaD),是定義、設計人造系統的行為的設計領域。人造物,即人工制成物品,例如,軟件、移動設備、人造環境、服務、可佩帶裝置以及系統的組織結構。交互設計在于定義人造物的行為方式(the "interaction",即人工制品在特定場景下的反應方式)相關的界面。交互設計作為一門關注交互體驗的新學科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產生了,它由IDEO的一位創始人比爾·摩格理吉(Bill Moggridge)在1984年一次設計會議上提出,他一開始給它命名為“軟面(Soft Face)”,由于這個名字容易讓人想起和當時流行的玩具“椰菜娃娃(Cabbage Patch doll)”,他后來把它更名為“Interaction Design”,即交互設計。
交互設計的內容:
交互設計是一門特別關注以下內容的學科:
  交互設計
1、定義與產品的行為和使用密切相關的產品形式。
2、預測產品的使用如何影響產品與用戶的關系,以及用戶對產品的理解。
3、探索產品、人和物質、文化、歷史之間的對話。
交互設計從“目標導向”的角度解決產品設計:
1、要形成對人們希望的產品使用方式,以及人們為什么想用這種
  交互設計
產品等問題的見解。
2、尊重用戶及其目標。
3、對于產品特征與使用屬性,要有一個完全的形態,而不能太簡單。
4、展望未來,要看到產品可能的樣子,它們并不必然就像當前這樣。
在使用網站,軟件,消費產品,各種服務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同它們交互),使用過程中的感覺就是一種交互體驗。隨著網絡和新技術的發展,各種新產品和交互方式越來越多,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對交互的體驗。當大型計算機剛剛研制出來的時候,可能為當初的使用者本身就是該行業的專家,沒有人去關注使用者的感覺;相反,一切都圍繞機器的需要來組織,程序員通過打孔卡片來輸入機器語言,輸出結果也是機器語言,那個時候同計算機交互的重心是機器本身。當計算機系統的用戶越來越由普通大眾組成的時候,對交互體驗的關注也越來越迫切了。
因此交互設計(InteractionDesign)作為一門關注交互體驗的新學科在二十
  交互設計
世紀八十年代產生了,它由IDEO的一位創始人比爾?莫格里奇在1984年一次設計會議上提出,他一開始給它命名為“軟面(SoftFace)”,由于這個名字容易讓人想起和當時流行的玩具“椰菜娃娃(CabbagePatchdoll)”,他后來把它更名為“InteractionDesign”――交互設計。
從用戶角度來說,交互設計是一種如何讓產品易用,有效而讓人愉悅的技術,它致力于了解目標用戶和他們的期望,了解用戶在同產品交互時彼此的行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為特點,同時,還包括了解各種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對它們進行增強和擴充。交互設計還涉及到多個學科,以及和多領域多背景人員的溝通。
通過對產品的界面和行為進行交互設計,讓產品和它的使用者之間建立一種有機關系,從而可以有效達到使用者的目標,這就是交互設計的目的。

交互,使用,交互設計(InteractionDesign)和可用性(usability)
  交互設計
交互:
提到“交互”,感覺是參與交互的雙方更加對等,實際上,引入“交互”這個詞的意義,就在于交互對象地位的提升。來自《超越人機交互》一書TerryWinograd先生說:“……也就是把計算的長處和人的長處相結合,而不是讓計算機模擬人,正是這個想法把我引入了HCI領域”;AlanCooper先生在UIDesign的訪談中也同樣提到:“關鍵在于,讓人去做他勝任的事情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讓人做人擅長做的事情,而讓計算機做計算機真正擅長的事情。”對交互對象的重
  交互設計
視有利于讓人和交互對象的關系更合理,從而得到人和交互對象相得益彰的相處方式。
可用性:
可用性(usability)是交互設計的基本而且重要的指標,它是對可用程度的總體評價。也是從用戶角度衡量產品是否有效、易學、安全、高效、好記、少錯的質量指標。
同時,交互設計(InteractionDesign)的目標不止于此,它還包括要考慮用戶的期望(DonaldNorman先生說到期望設計是交互設計的下一站)和體驗,可用性保證產品可用,基本功能完備且方便;而體驗在于給用戶一些與眾不同的或者意想之外的感覺。也就是說,可用,
  交互設計
是產品應該做到的,理所應當的,體驗則是額外的驚喜和收獲。
ISO9241/11中的定義是:可用性是一個多因素概念,涉及到容易學習、容易使用、系統的有效性、用戶滿意,以及把這些因素與實際使用環境聯系在一起針對特定目標的評價。


從廣義上來說,也可以認為界面設計包含交互設計,在這樣的情況下,它同時還包含另外的部分例如外觀設計或平面設計,這些都是可以單獨進行研究的更細的分支。
  交互設計
編輯本段設計原則

可視性:功能可視性越好,越方便用戶發現和了解使用方法
反饋:反饋與活動相關的信息,以便用戶能夠繼續下一步操作
  交互設計
限制:在特定時刻顯示用戶操作,以防誤操作
映射:準確表達控制及其效果之間的關系
一致性:保證同一系統的同一功能的表現及操作一致
啟發性:充分準確的操作提示
交互設計準則
1.倫理的(能體諒人,有幫助)不傷害、改善人的狀況
  交互設計
2.有意圖的,能幫助用戶實現他們的目標和渴望
3.注重實效,幫助委托的組織實現它們的目標
4.優雅的:最簡單的完整方案、擁有內部的一致性、合適的容納和情感
編輯本段混亂因素

1. 最常見的情況是公司無交互設計師,產品信息未經過梳理就傳達給視覺效果設計師了,最后產出了一個可用性比較差的產品。
PM把設計訴求提供給GUI,GUI也按部就班的完全執行,可出來的東西就是感覺有問題,但也說不出到底為什么,于是一版接一版不停的改,最后……這個沉重的負擔壓得UI直不起腰來,這不公平。
此時GUI設計師或產品經理要大膽的站出來:“我們需要交互設計師來幫我們梳理信息!”
當然,交互設計師也要積極主動回應一下。
2.還有一種情況:由于視覺設計本身是一種比較主觀的創作性工作,那些已經被制定好的視覺結構常常因設計師的“審美需要”而被剝離、切割。GUI設計師也常常為滿足個人表現欲,加入許多不必要的線條和修飾……諸如此類,很多產品上線后的可用性可想而知。
這種情況下,交互設計師(或產品經理)的個人魅力和溝通能力尤為重要,既不能打擊GUI設計師的積極性,又要確保GUI設計師利用其專業知識在視覺結構內進行充分發揮,這是一種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