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重慶郵電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重慶郵電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重慶郵電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重慶郵電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重慶郵電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重慶郵電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重慶郵電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重慶郵電大學考研難嗎]
[重慶郵電大學研究生院]
[重慶郵電大學考研群]
[重慶郵電大學研究生學費]
[重慶郵電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廣電與數字媒體專業簡介
廣電與數字媒體大類專業
“暢游互聯網、引領新媒體”━ 廣電與數字媒體大類專業
專業情況:學制四年,授工學學位,前兩學年全面修讀學科基礎課程,后兩學年分流到廣播電視工程專業或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習。
培養目標:面向以數字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與文化產業相融而生的數字媒體產業,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數字媒體基礎理論和多媒體信息處理知識,具有數字媒體平臺設計能力和流媒體業務開發設計的能力,能從事數字媒體信息的獲取與處理、傳播與運營、虛擬現實技術應用等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主干課程: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信息論、通信原理、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數字媒體技術基礎、模式識別與機器學習、交互設計、動畫原理與設計、通信信息網絡、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數字媒體業務設計、視頻編輯處理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游戲設計與開發等。
專業特色:依托我校信息通信學科在通信網絡和信息處理領域深厚的學科優勢,培養面向后互聯網時代兼具信息傳播理論、數字媒體技術和業務開發設計和運營管理能力的跨學科人才。
就業去向:畢業生可就職于社交媒體、教育娛樂廣告等產業,互聯網企業和電信運營企業,以及所有需要數字媒體的展示、呈現與傳播服務的社會領域。
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簡介
數字媒體技術】培養學生具有獨立人格、良好社會責任感,具備數字信息處理技術、計算機技術、智能交互技術、藝術設計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協作精神和持續學習能力,能在數字新媒體領域和相關交叉領域從事數字媒體的處理、設計、制作、開發和研究等相關工作,成為行業發展所需的創新型、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藝術設計概論、造型基礎、數據結構與算法、設計基礎、計算機圖形學、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動畫原理與設計、數字信號處理、三維動畫基礎、用戶體驗分析與互動設計、現代通信網技術、三維動畫腳本開發、虛擬現實技術。
專業優勢和特色:適應信息化和智能化社會的迫切需求,以數字圖像處理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能力培養為特色,培養具備數字信息處理技術、計算機技術、智能交互技術、藝術設計等方面的知識和應用開發能力,能在數字媒體領域和相關交叉領域從事數字新媒體的處理、設計、制作、開發和研究等相關工作,培養以技術為主,藝術為輔,兼具技術、藝術和創新素質的的特色專業人才。
就業去向:面向移動媒體、社交媒體、廣播電視、互聯網、游戲開發、廣告制作、數字教育等領域,代表性企業包括中國廣電、騰訊、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百度、華為等公司。
本專業畢業生經歷5年左右能達到工程師等中級技術水平或任職條件,具體描述如下:
(1)具備從事通信工程工作所需的相關數學、物理、計算機、英語、哲學等知識結構。
(2)掌握電子技術基礎知識體系,掌握信息通信領域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3)掌握數字媒體領域的基本知識、專業及理論;理解和掌握現代數字媒體產業的構成、支撐體系及其運行機制;掌握數字媒體技術領域的關鍵技術、運行機制及技術方案。
(4)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較好的身體素質、文化素養、社會責任和工程職業道德,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5)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在團隊中發揮作用的能力。
(6)對自我探索和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在適應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成長,對終身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具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廣播電視工程專業簡介
【廣播電視工程】培養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獨立人格,具備數字信息處理技術,計算機應用能力,外語能力,以數學和物理基礎,具有創新意識、協作精神和持續學習能力,能夠在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和相關的領域從事處理、設計、開發和研究等相關工作,成為行業發展所需要的創新型、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面向互聯網、廣播電視產業,側重培養學生在新興多媒體的制作、傳輸工程能力培養,兼顧通信信息與信號處理的理論知識,培養理論與工程能力。本專業畢業生經歷5年左右能達到工程師等中級技術水平或任職條件,具體描述如下:
(1)具備從事通信工程工作所需的相關數學、物理、計算機、英語、哲學等知識結構。
(2)掌握電子技術基礎知識體系,掌握信息通信領域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3)掌握廣播電視與網絡視頻領域的基本知識、專業及理論;理解和掌握現代廣播電視、網絡視頻等技術的構成、支撐體系及其運行機制;掌廣播電視、網絡視頻技術領域的關鍵技術、運行機制及技術方案。
(4)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較好的身體素質、文化素養、社會責任和工程職業道德,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5)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在團隊中發揮作用的能力。
(6)對自我探索和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在適應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成長,對終身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具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專業簡介
信息工程】:培養學生具有獨立人格、良好社會責任感,能在信息產業等國民經濟部門以及國防部門從事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大數據分析及網絡應用開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重點培養學生網絡技術系統與通信軟件等方面的知識,移動互聯網及大數據應用的視野,能在信息通信領域中從事系統設計、技術開發、數據分析、科學研究等工作。設置了“網絡技術與應用”、“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兩個特色方向,開設科研與產品研發項目訓練等特色教學環節,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實戰經驗,形成個人發展潛力和就業競爭優勢。本專業畢業生經歷5年左右能達到工程師等中級技術水平或任職條件,具體描述如下:(1)具備從事通信工程工作所需的相關數學、物理、計算機、英語、哲學等知識結構。
(2)掌握信息通信基礎知識體系,掌握信息通信領域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3)掌握信息通信領域的專業知識及理論;理解和掌握現代通信系統的架構、支撐體系及其運行機制;掌握實際通信系統的組成結構、關鍵技術、運行機制及技術方案。
(4)具備較好的工程素養,具備運用本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
(5)掌握通信軟件開發與應用的專業知識與關鍵技術;掌握信息系統架構、原理及系統設計的專業知識與方法;掌握數據分析基本理論與算法,能熟練應用數據分析方法及工具。
(6)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較好的身體素質、文化素養、社會責任和工程職業道德,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7)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在團隊中發揮作用的能力。
(8)對自我探索和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在適應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成長,對終身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具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暢游互聯網、引領新媒體”━ 廣電與數字媒體類專業
學制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第一學年統一修讀學科基礎課程,第二學年面向廣播電視工程、數字媒體技術兩個專業進行分流。
培養目標:培養能在信息通信領域、新媒體領域等相關部門從事數字新媒體系統的研究、處理、設計、制作與開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簡介
電子信息工程】:面向電子、信息和通信行業,培養具有電子技術、信息系統以及有關專業的基礎知識,具備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夠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研發、制造、應用、維護、運營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作為重慶市特色專業,依托我校“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信產部和重慶市重點學科,強化學生的數理和學科基礎,注重知識、能力與素質的綜合培養,形成厚基礎、寬口徑的專業特點。學生畢業后可攻讀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等方向研究生,或出國留學深造,也可進入電子、信息與通信領域的研究所或公司,從事產品的設計、研發、管理、維護和技術支持等工作。半個多世紀以來,該專業為我國,尤其是西南地區的電子信息產業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技術骨干和高素質管理人才。本專業畢業生經歷5年左右能達到工程師等中級技術水平或任職條件,具體描述如下:(1)具備從事電子信息工程工作所需的相關數學、物理、計算機、英語、哲學等知識結構。
(2)掌握電子技術基礎知識體系,掌握電磁場、電子信息系統和計算機軟硬件知識,具有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3)掌握電子信息系統設計和信號處理的基本方法,具有電子信息系統分析、設計、測試和應用的基本能力,具備信號與信息的獲取、傳輸和處理的基礎知識及應用能力;
(4)具備較好的工程素養,具備運用本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
(5)能夠運用電子信息系統和信號處理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分析、解決電子信息系統中的實際復雜工程問題,需考慮人文環境及可持續發展,體現出創新意識。
(6)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較好的身體素質、文化素養、社會責任和工程職業道德,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7)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在團隊中發揮作用的能力。
(8)對自我探索和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在適應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成長,對終身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具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簡介
【通信工程】:培養學生具有獨立人格、良好社會責任感,具備扎實通信系統分析、設計和應用能力,具有通信與信息技術、系統和網絡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國際化視野、創新意識、協作精神和持續學習能力,能在信息通信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運營管理等相關工作,成為行業發展所需的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畢業生經歷5年左右能達到工程師等中級技術水平或任職條件,具體描述如下:(1)能夠在信息通信領域從事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運營管理等相關工作,具有社會、政治、經濟、環境、法律等跨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
(2)具有解決信息通信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在信息通信及相關行業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力。
(3)具有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社會責任感和工程職業道德,具備成為合格工程技術人才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一定的項目管理能力,能夠勝任用人單位的工作安排。
(5)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能在信息通信及相關領域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具有承擔和領導研發任務的潛力。
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聯系方式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版權所有地址:重慶市南岸區崇文路2號 郵編:400065 電話:023-62461410
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師資簡介
擁有專兼職教師270余人,包括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國家“黃大年式教學團隊”、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總體組專家、國家各級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國家級人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重慶市兩江學者等15名。擁有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重慶市創新團隊及教學團隊6個。其中正高54人、副高48人、博士學位78人,95.5%為碩士以上學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600余人,全日制研究生1800余人。學院科學研究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堅持自主創新,建立了移動通信終端與網絡控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移動通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成功申報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依托學院組建了中國通信學會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委員會。近年來,每年承擔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項目60余項,SCI/EI收錄論文4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00余項。“TD-SCDMA終端核心芯片”、“通信網絡測試與優化”等成果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共4項,重慶市科學技術獎30項。
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簡介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簡介
★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工人先鋒號”
★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教學成果獎
★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國家虛擬仿真實驗中心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移動通信終端與網絡控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的歷史可追溯到創建于1959年的電信工程系和無線電工程系,于2001年由原電信工程系(有線電工程系)和電子信息工程系(無線電工程系)合并組建而成。學院的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發軔于新中國通信事業發展需求,該學科具有近70年學科積淀,在我國率先開展數字通信、第三代移動通信等領域研究,系列研究成果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和1992、2003、2008、2011年度國家科技獎。1965年開始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2000年起成為信息產業部和重慶市重點學科。學院累計為國家培養了30000余名通信行業高級技術人才。學院秉承“立足行業,服務兩化”的辦學理念,堅持“以信立人、通濟天下”的學院精神,走特色辦學之路,著力建設信息通信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學院,
目前,學院擁有“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碩士學位授權點,,電子信息(電子與信息工程方向)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其中,“信息與通信工程”是重慶市重點學科和一流學科,是重慶市“兩江學者”設崗學科、重慶市首批“巴渝學者”特聘教授設崗學科。
擁有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廣播電視工程、數字媒體技術等5個本科專業,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名單,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均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全國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
擁有專兼職教師270余人,包括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國家“黃大年式教學團隊”、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總體組專家、國家各級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國家級人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重慶市兩江學者等15名。擁有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重慶市創新團隊及教學團隊6個。其中正高54人、副高48人、博士學位78人,95.5%為碩士以上學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600余人,全日制研究生1800余人。
學院科學研究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堅持自主創新,建立了移動通信終端與網絡控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移動通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成功申報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依托學院組建了中國通信學會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委員會。近年來,每年承擔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項目60余項,SCI/EI收錄論文4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00余項。“TD-SCDMA終端核心芯片”、“通信網絡測試與優化”等成果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共4項,重慶市科學技術獎30項。
學院重視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工程實踐能力與全程全網的工程素養,擁有“移動通信技術與網絡”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通信技術與網絡”重慶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科研平臺向學生開放以及建立了90余家校外實訓實踐基地和6家校外研究生創新培養聯合基地。學院牢固樹立“質量是生命線”的辦學指導思想,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擁有“現代交換原理”國家級精品課程,“通信原理”、“移動通信”等十余門重慶市精品課程,“信息論”等重慶市研究生優質課程3門。“3G科技創新引領專業的建設與提升”、“產學研合作的研究生創新教育模式”等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7項。
學院一直保持“行業辦學、依托行業、服務行業”的辦學理念,與我國各大電信運營企業、廣播電視系統、華為中興大唐、國家電網等享譽國內外的知名IT企業深度合作。同時,與芬蘭國家技術研究院、德國赫茲研究所、德國英飛凌等國際知名大型科研機構,以及十五所國外知名高校在科學研究、師資進修和學生聯合培養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
★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工人先鋒號”
★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教學成果獎
★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國家虛擬仿真實驗中心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移動通信終端與網絡控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的歷史可追溯到創建于1959年的電信工程系和無線電工程系,于2001年由原電信工程系(有線電工程系)和電子信息工程系(無線電工程系)合并組建而成。學院的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發軔于新中國通信事業發展需求,該學科具有近70年學科積淀,在我國率先開展數字通信、第三代移動通信等領域研究,系列研究成果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和1992、2003、2008、2011年度國家科技獎。1965年開始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2000年起成為信息產業部和重慶市重點學科。學院累計為國家培養了30000余名通信行業高級技術人才。學院秉承“立足行業,服務兩化”的辦學理念,堅持“以信立人、通濟天下”的學院精神,走特色辦學之路,著力建設信息通信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學院,
目前,學院擁有“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碩士學位授權點,,電子信息(電子與信息工程方向)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其中,“信息與通信工程”是重慶市重點學科和一流學科,是重慶市“兩江學者”設崗學科、重慶市首批“巴渝學者”特聘教授設崗學科。
擁有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廣播電視工程、數字媒體技術等5個本科專業,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名單,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均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全國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
擁有專兼職教師270余人,包括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國家“黃大年式教學團隊”、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總體組專家、國家各級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國家級人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重慶市兩江學者等15名。擁有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重慶市創新團隊及教學團隊6個。其中正高54人、副高48人、博士學位78人,95.5%為碩士以上學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600余人,全日制研究生1800余人。
學院科學研究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堅持自主創新,建立了移動通信終端與網絡控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移動通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成功申報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依托學院組建了中國通信學會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委員會。近年來,每年承擔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項目60余項,SCI/EI收錄論文4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00余項。“TD-SCDMA終端核心芯片”、“通信網絡測試與優化”等成果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共4項,重慶市科學技術獎30項。
學院重視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工程實踐能力與全程全網的工程素養,擁有“移動通信技術與網絡”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通信技術與網絡”重慶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科研平臺向學生開放以及建立了90余家校外實訓實踐基地和6家校外研究生創新培養聯合基地。學院牢固樹立“質量是生命線”的辦學指導思想,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擁有“現代交換原理”國家級精品課程,“通信原理”、“移動通信”等十余門重慶市精品課程,“信息論”等重慶市研究生優質課程3門。“3G科技創新引領專業的建設與提升”、“產學研合作的研究生創新教育模式”等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7項。
學院一直保持“行業辦學、依托行業、服務行業”的辦學理念,與我國各大電信運營企業、廣播電視系統、華為中興大唐、國家電網等享譽國內外的知名IT企業深度合作。同時,與芬蘭國家技術研究院、德國赫茲研究所、德國英飛凌等國際知名大型科研機構,以及十五所國外知名高校在科學研究、師資進修和學生聯合培養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
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考研科目變更通知
根據學校研究決定,在201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中,我校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包括信息與通信工程081000、儀器與科學技術080400、電子與通信工程085208三個專業)初試、復試自命題科目進行調整,統考科目政治、英語、數學不變。自命題科目具體變更如下:初試自命題科目變更為:《信號與系統》,分值150分;復試自命題科目變更為:《通信原理》,分值100分。
添加重慶郵電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重慶郵電大學考研分數線、重慶郵電大學報錄比、重慶郵電大學考研群、重慶郵電大學學姐、重慶郵電大學考研真題、重慶郵電大學專業目錄、重慶郵電大學排名、重慶郵電大學保研、重慶郵電大學公眾號、重慶郵電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重慶郵電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