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導師:余恕誠

發布時間:2021-11-22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導師:余恕誠

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導師:余恕誠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導師:余恕誠 正文


余恕誠 教授,(1939.1— ),男,漢族,安徽肥西人。1954年畢業于肥西初級師范,1957年畢業于六安師范,1961年畢業于合肥師范學院中文系,留校執教至今。1987年獲教授職稱。曾任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屆安徽省政協常委,安徽省政府參事(2001-2010),中國李商隱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韻文學會常務理事兼詩學分會會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1992年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1997年獲全國高等師范學校曾憲梓教育基金會教師二等獎、安徽省師德先進個人獎。2003年評為全國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專著《李商隱詩歌集解》(合著)獲全國首屆古籍整理圖書三等獎、首屆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李商隱文編年校注》(合著)獲第五屆國家圖書獎、全國古籍圖書一等獎;《中國文學史》(合著)獲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李商隱詩選》(合著)獲安徽省社科二等獎;《唐詩風貌》獲安徽省社科一等獎;論文《李白與長江》獲省社科一等獎、《文學評論》1997——2002年優秀論文獎;論文《論政治對李杜詩歌創作的正面推動作用》獲安徽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唐代詩歌與其他文體關系研究》(01BZW030)、《唐代有關吐番詩歌研究》(11BZW039)、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張王文集整理與研究》(教社科司函[2010]312號)等。

主要研究方向:
唐宋文學 中國詩學

講授課程:
唐宋文學、唐詩風貌、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唐詩與唐代其它文體關系研究、文藝美學研究方法論

主要科研成果:
著作類:
《唐詩與其他文體之關系》(中華書局2012年版)
《唐詩風貌》(安徽大學出版社,1997年,中華書局2010年出修訂版)
《張籍集系年校注》(與徐禮節教授合著,中華書局2011年版)
《李商隱詩歌集解》(與劉學鍇教授合著,中華書局1988年12月版,2004年增訂重排第二版;臺灣洪葉文化有限公司,1992年版)
《李商隱文編年校注》(與劉學鍇教授合著,中華書局2001年版;2010年修訂再版)
《李商隱》(與劉學鍇教授合著,中華書局1980年11月版)
《李商隱詩選》(與劉學鍇教授合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8月第一版,1986年11月修訂再版,至2002年重印6次)
《李商隱研究資料匯編》(與劉學鍇教授合著,中華書局2001年版)
《王安石文選譯》(與劉學鍇教授合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版)
《杜甫詩選讀》(活頁文選,上、下兩輯,中華書局1999年8月~12月版)
《歷代名人傳記選》(與葉孟明、張先覺合著)(黃山書社1985年版)
《增訂注釋全唐詩·第三卷》(與劉學鍇、陶敏共同主編)(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年版)
《唐詩風貌及其文化底蘊》(臺灣文津出版社1999年8月版)
《中國文學史》(合著,袁行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唐宋詞概論》(與丁放合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唐代文學論著集成(第一卷)》(與葉幫義合著,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
《詩情畫意的安徽》(與周嘯天、丁放合著)(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0世紀中國詩學研究》(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主編 中學選修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唐詩與其它文體之關系》(與吳懷東合著)(中華書局,2012年版)
論文類:
《李白與長江》(《文學評論》,2002年第1期)
《賦對李商隱詩歌創作的影響》(《文學遺產》2004年5期)
《唐詩所表現的生活理想與精神風貌》(《文學遺產》1982年2期)
《戰士之歌與軍幕文士之歌》(《文學遺產》1985年1期)
《杜甫在肅代之際的政治心理變化》(《文學遺產》1992年4期)
《韓白詩風差異與中唐進士階層思想作風分野》(《文學遺產》1993年5期)
《初唐詩壇的建設與期待》(《文學遺產》1996年5期)
《李商隱詩歌的多義性及其對心靈世界的開拓》(《文學遺產》1997年2期)
《"強韻"考論》(與張柏青合作)(《國學研究》2000年,總第7卷)
《樊南文集舊箋補正》(與劉學鍇教授合著)(《中國古籍研究》1996年11月,創刊號)
《論唐代敘情長篇》(《文史哲》1991年4期)
《論政治對李杜詩歌創作的正面推動作用》(《江淮論壇》1995年3期)
《從阮旨遙深到玉溪要眇》(《文學遺產》2002年第1期)
《樊南文與玉溪詩》(《文學遺產》2003年第4期)
《“詩家三李”說考論》(《文藝研究》2003第4期 )
《李商隱開成末南游江鄉說再辨正》(與劉學鍇教授合著,《文學遺產》1980年第3期)
《古代散文欣賞的三個角度》(《文史知識》2005年第7期)
《“一代有一代之文學”與文體之間的交流互動》(《光明日報》文學遺產專欄2005年5月27日)
《20世紀李杜研究及其差異》(《文學遺產》2006年2期)
《追求“知音”的教學境界》(《中國高等教育》2004年10期)
《詩歌:從韓愈到李商隱》(《文學遺產》1999年4期)
《李清照<詞論>中的`樂府'、`聲詩'詮解》(《文學遺產》2008年3期)
《論小說對李商隱詩歌創作的影響》(《文學遺產》2009年3期)
《中晚唐詩歌流派與晚唐五代文人詞》(《文學評論》2009年4期)
《宮體·宮詞·詞體》(《北京大學學報》2009年6期)
《文體交融與唐代詩文的變化革新》(《國學研究》2009年,總第24卷)
《韓愈“破體”為文與唐人的文體革新精神》(《國學研究》2007年,總第19卷)
《中國古代文學的異體交融與維護本色》(《文藝理論研究》2009年5期)
《賦與詩在李白筆下的交融》(《安慶師范學院》2007年2期;人大復印資料全文復印。)
《當代唐詩學應加強民族與詩歌關系研究》(《民族文學研究》2009年1期)
《都邑賦的歷史貢獻與生命力》(《光明日報》2007.11.30)
《杜甫與唐代詩人創作對賦體的參用》(《文學遺產》2011年1期)
《唐蕃關系視野下的杜甫詩歌》(《民族文學研究》2011年5月)
《唐人出使吐番的詩史-論呂溫使蕃詩》(與鄭傳銳合作,《民族文學研究》2012年4期)
《李白與皖南》(與朱文根合作,《江淮論壇》2012年2期)
《唐代有關河湟詩歌的詩史意義》(與王樹森合作,《學術界》2012年8期)
《司空圖對柳宗元一篇序文的補說》(《安徽師大學報》2010年5期,人大復印資料全文復印)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聯系方式>>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安徽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安徽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安徽師范大學報錄比、安徽師范大學考研群、安徽師范大學學姐微信、安徽師范大學考研真題、安徽師范大學專業目錄、安徽師范大學排名、安徽師范大學保研、安徽師范大學公眾號、安徽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安徽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安徽師范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安徽師范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ahsfdx/yjsds_560951.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