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導師:朱國萍

發布時間:2021-11-22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導師:朱國萍

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導師:朱國萍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導師:朱國萍 正文


姓名:朱國萍
性別:女
出生年月:
職稱:教授
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研究方向:蛋白質研究、大分子進化、分子生物學

朱國萍,女,理學博士,留美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安徽省首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安徽省省級重點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科帶頭人。安徽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第三屆理事會執行會長。在Science、Biochimie、Analytical Biochemistry、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Journal of Microbiology、Conservation Genetics等國內外期刊上發表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論文50余篇,其中SCI(E)論文20余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5項,5項已授權。近年來主持國家級質量工程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以及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等共12項課題。應邀在中科院昆明動物所、中科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中科院水生所以及各類學術會議上作學術報告。現指導博士生5名,碩士生10名。

一、主要學習、工作經歷和學術兼職:
1、學習經歷
1992年7月獲得安徽師范大學生物系學士學位;
1995年7月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系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碩士學位;
2001年7月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系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博士學位。
2、工作經歷
2001年11月至2004年9月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生物技術學院博士后研究員;‘
1996年7月至2000年6月任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講師;
2000年7月至2004年12月任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
2005年1月至今任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2006年10月至今任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3、學術兼職
安徽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 副理事長
安徽省細胞生物學會 副理事長
安徽省微生物學會 常務理事

二、主要講授課程:
本科生專業基礎課程《分子生物學》(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
研究生專業基礎課程《高級分子生物學》

三、主要研究方向:
蛋白質功能研究:基因的克隆及表達;酶學分析;蛋白質的功能鑒定;工業用酶的篩選及改造;
分子進化生物學:蛋白質功能進化的分子機制;蛋白質的定向進化;蛋白質分子進化與代謝途徑的適應性關系;
分子標記的開發及利用:藥用植物微衛星分子標記的篩選、鑒定及利用。

四、 目前主持或參與研究的主要課題:
(一)縱向課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名稱:細菌NADP-依賴性單體與二聚體異檸檬酸脫氫酶之間的分子進化關系(No. 31170005),2012-2015,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名稱:異檸檬酸脫氫酶分子進化機制的普遍性研究(No. 30870062),2009-2011,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名稱:鏈霉菌單體異檸檬酸脫氫酶的分子進化機制(No. 31040003),2011,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名稱:異檸檬酸脫氫酶的分子進化機制及相關代謝途徑的研究(No.30500300),2006-2008,主持。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No. NCET-06-0558),2007-2009,主持。
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課題名稱:蛋白質適應性演化與乙酸代謝途徑的進化關系研究,主持。
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課題名稱:異檸檬酸脫氫酶分子進化機制的研究 (No. 206066),2006-2008,主持。
安徽省優秀青年科技基金(No. 06043089),2007-2008,主持。
遺傳資源與進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名稱:細菌單體與二聚體NADP-依賴性異檸檬酸脫氫酶的分子進化關系研究(No. GREKF11-07),2011-2013,主持。
安徽省人才開發資金“引進海外留學人才基金”項目(No. 2005Z032),主持。
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重點項目,課題名稱:異檸檬酸脫氫酶功能進化的分子機制(No. 2006KJ061A),2006-2008,主持。
安徽師范大學杰出人才專項基金,主持。
(二)教研課題
《分子生物學》國家級質量工程雙語教學示范課程,主持。

五、 主要研究成果:
(一) 論文( *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
Wang P, Jin M, Su R, Song P, Wang M, Zhu G*. Enzy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from an emerging zoonotic pathogen Streptococcus suis. Biochimie, 2011, 93: 1470–1475
Xu L, Lv J, Lin L, Wang P, Song P, Su R, Zhu G*. Altered nucleic acid partitioning during phenol extraction or silica adsorption by guanidinium and potassium salts.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2011, doi: 10.1016/j.ab.2011.08.047, in press
Cao Z, Song P, Xu Q, Su R, Zhu G*. Overexpression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oluble pyridine nucleotide transhydrogenase from Escherichia coli.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011, 320(1): 9–14
Wang A, Liu A, Wang C, Pan W, Wang J, Zhu G*. Hetero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monomeric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from the multicellular prokaryote 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MA-4680.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2011, 38: 3717–3724
Wang B, Wang P, Zheng E, Chen X, Zhao H, Song P, Su R, Li X, Zhu G*. B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hysiological roles of NADP-dependent malic enzyme in Escherichia coli. Th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2011, doi:10.1007/s12275-011-0487-5, in press
Wang Z, Wang B, Ge Y, Pan W, Wang J, Xu L, Liu A, Zhu G*. Express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thermostable malate dehydrogenase from multicellular prokaryote 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MA-4680.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2011, 38: 1629–1636
Xuan S, Zheng J, Wang H, Gao P, Zhou S, Liu K, Zhu G*.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for the genetic analysis of Lycoris radiata and cross-amplification in other congeneric species. 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 2011, in press
Wang P, Su R, Zheng J, Cheng S, Zhu G*. Molecular cloning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a novel BURP domain-containing gene from Camellia sinensis.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1, in press
Ge Y, Cao Z, Wang Z, Chen L, Zhu Y, Zhu G*. Identification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thermostable malate dehydrogenase from mesophile Streptomyces coelicolor A3(2). 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10, 74(11): 2194–2201
Xu L, Zhu G*. The roles of several residues of Escherichia coli DNA photolyase in the highly efficient photo-repair of cyclobutane pyrimidine dimers. Journal of Nucleic Acids, 2010, Article ID 794782, 1–7, DOI:10.4061/2010/794782
Cheng W, Liu T, Wu H, Zhou S, Xuan S, Zhu G*.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elve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in Polygonatum cyrtonema and cross-species amplification. Conservation Genetics Resource, 2010, 2: 105–107
Liu T, Cheng W, Zhou S, Shao J, Wu H, Zhu G*. Eleven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in Polygonatum filipes and cross-amplification in other congeneric species. Conservation Genet Resource, 2010, 2: 77–79
Zhang B, Wang B, Wang P, Cao Z, Huang E, Hao J, Dean AM, Zhu G*. Enzy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monomeric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from Streptomyces lividans TK54. Biochimie, 2009, 91(11-12): 1405–1410
Peng Y, Shao J, Wu H, Zhang X, Zhu G*.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ifteen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from Primula merrilliana (Primulaceae), an endemic from China. Conservation Genetics, 2009, 10: 1441–1443
Gong R, Sun J, Zhang D, Zhong K, Zhu G*. Kinetics and thermodynamics of basic dye sorption on phosphoric acid esterifying soybean hull with solid phase preparation technique.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8, 99: 4510–4514
Zhao H, Wang P, Huang E, Ge Y, Zhu G*. Physiologic roles of soluble pyridine nucleotide transhydrogenase in Escherichia coli as determined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Annals of Microbiology, 2008, 58 (2): 275–280
Zhu G P, Golding G B, Dean A M. The selective cause of an ancient adaptation. Science, 2005, 307: 1279–1282 (Research Article)
Zhu G P, Xu C, Teng M K, Tao L M, Zhu X Y, Wu C J, Hang J, Niu L W, Wang Y Z. Increasing the thermostability of D-glucose isomerase by introduction of a proline into the turn of a random coil. Protein Engineering (which now is Protei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Selection, or PEDS.), 1999, 12(8): 635–638
王寶娟,蘇蕊蕊,汪劼,朱國萍*。阿維鏈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堿性脂肪酶LpsA2的表達和酶學性質分析。微生物學報,2010,50(2):236–243
許希晨,葛亞東,王敖,王程,朱國萍*。枯草桿菌及大腸桿菌異檸檬酸脫氫酶的酶學性質研究。激光生物學報,2010,19(3):373–379
陳露露,翟羽佳,王鵬,王暉,郝家勝,朱國萍*。茶樹胞質型蘋果酸脫氫酶的原核表達及生物信息學分析。云南植物研究,2010,32(1):32–34
侯松濤,王波,張貝貝,葛亞東,王寶娟,朱國萍*。淀粉酶鏈霉菌BAC基因組文庫的構建及鑒定。激光生物學報,2009,18(2):161–165
王鵬,趙旵軍,朱國萍*。植物RNA沉默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生命科學,2008, 20(5):784–789
趙旵軍,黃恩啟,龔仁敏,朱國萍*。吡啶核苷酸轉氫酶的結構及功能。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報,2007,23(10):797–803
彭艷秋,邵劍文,張小平,張中信,朱國萍*。珍稀瀕危植物安徽羽葉報春遺傳多樣性的RAPD分析。云南植物研究,2007,29(5):549–553
朱國萍,張穎,徐旸,唐建國,徐沖。葡萄糖異構酶突變體酶GIG138P和GIG138P- G247D在變鉛青鏈霉菌中的高效表達及檢測。生物工程學報,2002,18(3):304–307
朱國萍。葡萄糖異構酶的生物工程研究進展。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00,27(2):127–131
朱國萍。細胞凋亡中的Caspase家族。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00,27(2):147–150
朱國萍,羅丹,蔡云飛,朱學勇,滕脈坤,王玉珍。Q20L和G247D定點突變對葡萄糖異構酶催化效率及最適pH的改善。生物工程學報,2000,16(4):469–473
朱國萍,滕脈坤,伍傳金,杭俊,王淳,徐沖,王玉珍。G138P定點突變對葡萄糖異構酶熱穩定性的改善。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1998,30(6):607–610
(二)專利
朱國萍,王寶娟,王鵬,葛亞東,曹正宇,蘇蕊蕊,陳露露,宋平。一種熱穩定性羧酸酯酶基因、編碼蛋白及其應用。中國發明專利號:ZL 2009 1 0144213.0,2011
朱國萍,徐琴,鄭恩霞,王寶娟,葛亞東,王鵬,趙旵軍,朱友明,許希晨。一種重組質粒及其構建方法。中國發明專利號:ZL 2009 1 0116097.1,2011
(三)獲獎
2011年獲安徽師范大學優秀教學 特等獎
2011年獲“蕪湖市2010年度十大女杰之女科技帶頭人”獎
2010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2009年獲安徽省優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獎
2008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07年獲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和安徽省“五一巾幗”標兵稱號
2005年獲安徽省第五屆“安徽省杰出青年科技創新獎”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聯系方式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安徽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安徽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安徽師范大學報錄比、安徽師范大學考研群、安徽師范大學學姐微信、安徽師范大學考研真題、安徽師范大學專業目錄、安徽師范大學排名、安徽師范大學保研、安徽師范大學公眾號、安徽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安徽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安徽師范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安徽師范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ahsfdx/yjsds_561038.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