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氣象探測原理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發布時間:2020-11-09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2021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氣象探測原理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2021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氣象探測原理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1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氣象探測原理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正文

    考試階段:初試科目滿分值:150
    考試科目:氣象探測原理科目代碼:804
    考試方式:閉卷筆試考試時長:180分鐘
    一、科目的總體要求
    了解現代氣象觀測的內容,掌握現代氣象觀測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氣象資料的獲取及處理方法的知識,熟練掌握現代氣象觀測的基本原理。熟練掌握大氣要素探測的理論和儀器原理、方法。
    二、考核內容與考核要求
    1、緒論、云、能見度和天氣現象的觀測(30%)
    (1)大氣探測學研究的對象、任務和特點,大氣探測發展概況,大氣探測儀器及特性,大氣探測的“三性”要求;
    要點:大氣探測儀器及特性和“三性”要求。
    (2)云的分類和云狀的定義與識別特征,云的外形和成云的基本過程,狀的相互演變及其與天氣演變的關系,云的國際電碼及其天氣意義,云量和云高的觀測;
    要點:云狀的形態特征及其辨認,云的形成機制、演變及其與天氣系統的關系。
    (3)能見度及目標物視亮度方程,氣象能見度目測法能見度器測法;
    要點:目標物的亮度方程;白天和夜間氣象能見度的觀測方法;能見度的器測儀器及觀測方法。
    (4)天氣現象的特征與符號,天氣現象觀測和記錄天氣現象電碼;
    要點:天氣現象的特征、符號、電碼。
    2、溫度、濕度、氣壓、風、降水、蒸發和輻射觀測(50%)
    (1)各種溫度表的測溫原理;測溫儀器的熱滯效應及誤差消除方法。干濕球溫度表的測濕原理,A值和濕度的計算及查算表的編制;露點儀的測濕原理。水銀氣壓表的測壓原理,水銀氣壓表的數據訂正,氣壓表的安裝和觀測方法,空盒氣壓表、氣壓計的測壓原理,沸點氣壓計的測壓原理,
    要點:各種氣壓表的測壓原理;本站氣壓和海平面氣壓的訂正。
    (2)風向的測量,旋轉式風速表,散熱式風速表,其它類型風速表,風速表的檢定設備。高空風的觀測方法,氣象氣球,確定氣球位置的儀器設備。
    要點:各種風速表的風向、風速測量原理及檢定;高空風的測量方法:單點測風法,基線測風法,資料處理,風速、風向的計算。
    (3)降雨、雪和蒸發的測量儀器原理;降雨、雪和蒸發測量誤差因素。輻射測量原理及儀器換算因子。
    3、自動氣象站(10%)
    自動氣象站概述,自動氣象站的基本組成,自動氣象站的介紹。
    要點:自動氣象站的系統組成、傳感器及工作原理。
    4、主、被動遙感大氣探測(10%)
    (1)氣象雷達遙感氣象要素的原理,氣象雷達的工作原理,氣象雷達回波信號的處理,氣象雷達回波的識別,氣象要素的雷達測量;
    要點:氣象雷達工作原理及要素測量。
    (2)激光雷達工作原理,激光雷達方程,體元后向散射系數與消光系數之間的關系;
    要點:激光雷達的工作原理和方程及應用。
    (3)聲雷達的工作原理,聲雷達方程,聲雷達探測大氣要素原理,要點:聲雷達的工作原理和方程及應用。
    (4)氣象衛星簡介,紅外遙感原理及紅外輻射儀,氣象衛星遙感大氣及衛星云圖;
    要點:紅外遙感和氣象衛星遙感大氣原理。
    三、題型結構
    考試滿分150分,其中:
    1、簡答題40%
    2、綜述題60%
    四、其它要求
    1、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考生無需攜帶計算器參加考試。
    2、本科目考試時間為3小時,具體考試時間以《準考證》為準。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添加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考研分數線、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報錄比、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考研群、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姐微信、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考研真題、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專業目錄、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排名、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保研、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公眾號、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chengduxinxigongchengdaxue/cankaoshumu_369394.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