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農業機械化工程學術型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發布時間:2020-04-21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東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農業機械化工程學術型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東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農業機械化工程學術型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東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農業機械化工程學術型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正文


農業機械化工程學術型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082801)
 
一、學科簡介
   農業機械化工程學科屬農業工程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東北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工程學科創建于1948年,是學校創建之初的四大支柱學科、國家重點學科、黑龍江省領軍人才梯隊“535工程”第一層次資助學科。本學科還是黑龍江省新型農業裝備制造產業省重點學科群的牽頭和支柱學科,在國內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學科緊密結合黑龍江省大農業特點和國家與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求,圍繞黑龍江省千億斤糧食戰略目標,針對6個具有傳統特色和優勢的方向開展科學研究。六十多年來,在老一輩學術帶頭人的帶領下,創建并發展了我國農業機械化學科,為我國農業機械化教學與科研、生產與管理等方面培養了大量人才,為我國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培養目標
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深入了解本學科的發展方向及國際學術研究前沿動態、學科前沿問題和發展趨勢,具有組織和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或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成果。能獨立設計、組織實施、創造性地完成重大研究課題,能獨立解決生產中的重大問題;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應具備學術帶頭人或項目負責人的素質,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創新、與人誠摯合作的精神。適于到高等學校、科研單位,農機工業、規劃設計、管理部門以及相關企業,從事教學、科研、規劃管理或產品設計等高級專門技術工作。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1)田間作業機器系統
以田間機械全程機械化系統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機械裝備的機構機理創新和性能優化及現代化機具的研究為重點,為黑龍江省和我國北方地區農業機械化及機械系統的發展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農產品加工
針對黑龍江省特色農產品的加工技術與裝備開展研究,主要包括黑龍江省特色農產品(漿果、稻谷、菌類等)高效、高質干燥技術與裝備研究;新型稻米產品加工技術與裝備研究等。
3)農業機械化生產與管理
研究現代農業生產系統中的機械化生產工藝設計。主要包括農業可持續機械化、機械化保護性耕作體系、系統工程理論和方法在管理中的應用等。
4)現代園藝生產裝備
以我國北方栽培的主要蔬果為研究對象,研究設施和裸地蔬果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與裝備。
5)生物質轉化工藝及設備
主要研究生物質轉化與利用工藝及設備,包括有機廢棄物預處理技術及設備、高效厭氧發酵工藝及設備、發酵后料液無害化處理技術及設備、沼氣發電及工業化利用技術及設備。
6)畜牧機械
主要開展牧草的打捆收獲機械、配合飼料加工機械、畜牧場養殖機械創新(包括奶牛飼料加工機械)方面研究。
 
四、學習年限
博士研究生學習年限為3年,一般不超過6年。提前完成培養計劃所規定的學習任務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經所在院學位委員會審核通過并報研究生部批準,可以提前畢業。
 
五、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分為學位課、必修課、選修課及補修課。研究生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
課程類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考核方式
學位課 公共學位課 100101 第一外國語 96 6 1 考試
100103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學博) 32 2 1 考試
100104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學博) 16 1 1 考試
學科學位課 107101 農業機械化工程學科前沿專題講座 32 2 1 考試
211207 數學物理方程 32 2 1 考試
           
必修課 107201 專家學者論壇 16 1 1 考試
107202 高等農業機械化生產管理學 32 2 2 考試
           
選修課 200115 英語二外(一外非英語必選) 32 2 1 考試
107301 農業機械理論分析與綜合 32 2 2 考試
107302 高等農業機械學 32 2 2 考試
107303 高等畜牧機械學 32 2 2 考試
 107304 高等農產品加工工藝學 32 2 2 考試
補修課   農業機械化工程        
  回歸分析與試驗設計        
  CAD高級應用及數字樣機技術        
 
 
六、修讀要求
1.必修環節:本學科的研究生在學期間要接受入學教育,參加學術活動和社會實踐。其中入學教育包括科學道德和學風教育、入學培訓等方面;學術活動包括研究生參加學術會議、文獻查閱、撰寫論文等科研活動。研究生必須參加學院及學院以上組織的學術活動3次以上,且須在論文答辯之前要結合自己的論文工作在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師的范圍內作1次學術報告。社會實踐應結合本學科特色開展社會調查(調研)、生產實踐或教學實踐等環節的訓練,由導師負責考核。
2.學分要求:本學科博士研究生最低學分要求為16學分。
3.科研成果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間應積極參加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并作為評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一個重要依據。對本學科研究生科研成果的要求按照《東北農業大學關于研究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的暫行規定》執行。
 
七、學位論文工作
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應注重培養研究生文獻查閱與綜合能力、理論分析與計算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并應特別注重培養和提高獨立工作能力和開拓創新的能力。選題應與培養方式相對應,學位論文題目應在導師指導下確定,根據各導師的要求制定論文工作計劃。
1、個人培養計劃制定
導師根據本學科的培養方案制定研究生的個人培養計劃,包括課程學習計劃和論文研究計劃。
2、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依據《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規定》在第3學期進行。中期考核達不到要求者延期通過,再次考核未通過者終止培養。
3、學位論文工作
學位論文工作包括:文獻閱讀、科研調查、開題報告、中期進展報告、預答辯、評閱以及答辯等環節。
1)開題報告
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在導師及導師組指導下,通過課程學習、文獻閱讀和調查研究,在第3學期內(碩博連讀生在第5學期)提交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本學科開題報告采取公開報告會形式,由本學科專業3人以上專家組成的評審小組對學生所做的開題報告進行評審,提出具體的評價和修改意見,經審核通過者方可進入學位論文工作;不通過者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過者終止培養。
2)中期進展報告
在論文工作過程中,研究生應主動爭取導師、導師組和教研室的指導,并定期向導師和導師組匯報論文工作進展情況。論文工作進入中期階段后,由研究生報告科研工作的階段成果和存在的問題,聽取建議,改進論文工作;中期研究報告后,由研究生填寫《東北農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論文工作中期報告情況表》,由導師審核后,送交研究生部備案。
3)論文評閱與答辯
研究生應在學位論文評閱前進行預答辯工作,預答辯工作由研究生提出申請,由學科組織,預答辯不通過者不得參加論文評閱及答辯。
論文預答辯通過后,根據《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辦法》對研究生學位論文進行評閱(盲評者除外)。評閱通過后,方可進行答辯。
完成學位論文工作的研究生,凡通過論文評審經導師或導師組審核符合答辯要求后,由學科組織論文答辯。申請組織論文答辯按《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評閱和答辯的相關規定》規定執行。凡通過課程學習、論文答辯不合格者,延期畢業,延期到下一次學校統一組織的答辯。
4)學位授予
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后,由學院學位分委會例會討論,提出是否進行學位授予的建議。校學位評定委員根據院學位分委會的意見,并按照學校有關規定做出是否授予學位的決定。
 
八、主要的學習參考書目及網站
1、主要學習參考書目
農業工程學報,中國農業工程學會主辦
農業機械學報,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主辦
2、主要學習參考網站
1)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
2)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SCIE)(http://www.lib.neau.edu.cn/ )
3)ScienceDirect(http://www.sciencedirect.com/
6)中國農業工程學會(http://www.tcsae.org/nygcxb/ch/index.aspx
7)中國農業機械學會(http://www.agro-csam.org/
九、其他
    在本培養方案執行期間,如東北農業大學關于研究生培養工作的相關文件發生修訂,則本培養方案所涉及到的相應條款按照修訂后的相關學校文件執行。
 
學科帶頭人簽字:
 
學位分委員會主任簽字:
 
學院院長簽字(加蓋公章):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學術型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082803)
 
一、學科簡介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學科屬農業工程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內容涉及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農業建筑設施、動植物生產工藝模式、動植物生長環境條件、節能型環境調控等學科領域。主要研究涉及可再生能源轉換的熱化學、電化學、材料學、生物學原理,發展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及裝備,研究農業生物與環境因子及環境工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研究利用經濟節能的工程技術手段為動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有利環境條件,該學科是農業工程類最具工程與農業生物學結合特色的交叉學科。
 
二、培養目標
1、 思想品德要求:培養具有較好的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高尚,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團結協作精神及為科學勇于獻身的精神,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創新人才。
2、 業務水平和能力要求: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門知識和技能;了解本學科的國內外研究動態,現代理論和技術的發展水平以及前沿和熱點問題;掌握優化農業生物環境及其工程設施、綜合開發利用農村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建立合理農村能源系統的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和與人誠摯合作的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理論聯系實際工作作風;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用外語撰寫科技論文和進行學術交流活動;在所從事的理論或技術研究中有新見解,適于到高校、科研院所、管理部門以及有關企業,從事科研與技術工作。
身心健康的基本要求: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1)生物質能轉化與利用:主要研究生物質能的開發與推廣利用技術,農業及城鎮有機廢棄物的處理與利用技術等。
2)農村風能與太陽能綜合利用:主要研究適合北方農村環境的風能與太陽能利用的研究,中小容量離網型風力機的開發,耐極端氣候條件風能利用系統等。
3)農業生物環境工程:主要研究現代種植業、養殖業設施生產中的環境因子控制技術;現代農業設施的結構設計理論及優化設計等。
 
四、學習年限
博士研究生學習年限為3年,一般不超過6年。提前完成培養計劃所規定的學習任務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經所在院學位委員會審核通過并報研究生部批準,可以提前畢業。
 
五、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分為學位課、必修課、選修課及補修課。研究生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
課程類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考核方式
學位課 公共學位課 100101 第一外國語 96 6 1 考試
100102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學博) 32 2 1 考試
100103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學博) 16 1 1 考試
學科學位課 107102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學科前沿專題講座 32 2 1 考試
211207 數學物理方程 32 2 1 考試
           
必修課 107201 專家學者論壇 16 1 1 考試
107203 可再生能源理論與技術國外研究進展 32 2 2 考試
           
選修課 200115 英語二外(一外非英語必選) 32 2 1 考試
107305 高等傳熱傳質學 32 2 2 考試
107306 高等空氣動力學 32 2 2 考試
           
           
補修課   傳熱傳質學        
  計算流體力學        
 
 
六、修讀要求
1.必修環節:本學科的研究生在學期間要接受入學教育,參加學術活動和社會實踐。其中入學教育包括科學道德和學風教育、入學培訓等方面;學術活動包括研究生參加學術會議、文獻查閱、撰寫論文等科研活動。研究生必須參加學院及學院以上組織的學術活動3次以上,且須在論文答辯之前要結合自己的論文工作在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師的范圍內作1次學術報告。社會實踐應結合本學科特色開展社會調查(調研)、生產實踐或教學實踐等環節的訓練,由導師負責考核。
2.學分要求:本學科博士研究生最低學分要求為16學分。
3.科研成果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間應積極參加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并作為評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一個重要依據。對本學科研究生科研成果的要求按照《東北農業大學關于研究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的暫行規定》執行。
 
七、學位論文工作
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應注重培養研究生文獻查閱與綜合能力、理論分析與計算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并應特別注重培養和提高獨立工作能力和開拓創新的能力。選題應與培養方式相對應,學位論文題目應在導師指導下確定,根據各導師的要求制定論文工作計劃。
1、個人培養計劃制定
導師根據本學科的培養方案制定研究生的個人培養計劃,包括課程學習計劃和論文研究計劃。
2、中期考核
碩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依據《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規定》在第3學期進行。中期考核達不到要求者延期通過,再次考核未通過者終止培養。
3、學位論文工作
學位論文工作包括:文獻閱讀、科研調查、開題報告、中期進展報告、預答辯、評閱以及答辯等環節。
1)開題報告
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在導師及導師組指導下,通過課程學習、文獻閱讀和調查研究,在第3學期內(碩博連讀生在第5學期)提交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本學科開題報告采取公開報告會形式,由本學科專業3人以上專家組成的評審小組對學生所做的開題報告進行評審,提出具體的評價和修改意見,經審核通過者方可進入學位論文工作;不通過者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過者終止培養。
2)中期進展報告
在論文工作過程中,研究生應主動爭取導師、導師組和教研室的指導,并定期向導師和導師組匯報論文工作進展情況。論文工作進入中期階段后,由研究生報告科研工作的階段成果和存在的問題,聽取建議,改進論文工作;中期研究報告后,由碩士生填寫《東北農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論文工作中期報告情況表》,由導師審核后,送交研究生部備案。
3)論文評閱與答辯
研究生應在學位論文評閱前進行預答辯工作,預答辯工作由研究生提出申請,由學科組織,預答辯不通過者不得參加論文評閱及答辯。
論文預答辯通過后,根據《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辦法》對研究生學位論文進行評閱(盲評者除外)。評閱通過后,方可進行答辯。
完成學位論文工作的博士生,凡通過論文評審經導師或導師組審核符合答辯要求后,由學科組織論文答辯。申請組織論文答辯按《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評閱和答辯的相關規定》規定執行。凡通過課程學習、論文答辯不合格者,延期畢業,延期到下一次學校統一組織的答辯。
4)學位授予
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后,由學院學位分委會例會討論,提出是否進行學位授予的建議。校學位評定委員根據院學位分委會的意見,并按照學校有關規定做出是否授予學位的決定。
 
八、主要的學習參考書目及網站
1、主要學習參考書目
農業工程學報,中國農業工程學會主辦
農業機械學報,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主辦
Energy, ISSN:0195-6574
Bioenergy Resource, ISSN:1939-1234
Renewable Energy, ISSN: 0960-1481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ISSN:0196-8904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 ISSN:1364-0321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ISSN:1754-5692
Wind Energy, ISSN: 1095-4244
2、主要學習參考網站
1)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
2)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SCIE)(http://www.lib.neau.edu.cn/ )
3)ScienceDirect(http://www.sciencedirect.com/
6)中國農業工程學會(http://www.tcsae.org/nygcxb/ch/index.aspx
7)中國農業機械學會(http://www.agro-csam.org/
九、其他
在本培養方案執行期間,如東北農業大學關于研究生培養工作的相關文件發生修訂,則本培養方案所涉及到的相應條款按照修訂后的相關學校文件執行。
 
學科帶頭人簽字:
 
學位分委員會主任簽字:
 
學院院長簽字(加蓋公章):
 
 
 
 
 
 
 
 
 
 
 
 
 
 
 
 
 
 
 
 
 
 
 
 
 
 
 
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0828Z1)
 
 
一、 學科簡介
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是用系統工程和管理工程的思想、理論、原理和方法等研究解決農業領域問題的學科。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學科綜合集成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的各種理論、方法與技術,旨在使農業系統整體取得最優效果,并提出取得該效果的途徑以及應采取的對策、措施等。
該學科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系統工程、運籌學、農事學、應用數學、管理學、計算機技術等。系統工程是主導,為本學科提供研究思想及方法;農事學是基礎,是開展農業系統研究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運籌學和應用數學為開展研究提供模型和方法;管理學提供了系統分析與評價的理論;計算機技術是開展本學科研究工作的主要手段。
東北農業大學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是農業工程一級學科下設的二級學科之一,是全國首批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之一。該學科在農業工程當中具有鮮明的跨學科與綜合研究的特色,特別是在農業機械化工程中的“化”的研究,農業生物環境建設與農村能源綜合利用,農業水土資源優化利用,農業工程中的信息技術應用、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等問題都離不開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的理論和方法的支撐。目前我校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學科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在全國處于前列位置。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一直是我校重點支持和建設的學科和方向,東北農業大學農業工程學科“十二五”規劃當中把該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列為重點發展領域和學科方向之一。
 
二、培養目標
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培養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方面的高級專業人才,具體要求如下:
1.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基礎,能夠從哲學角度分析問題;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祖國、熱愛本專業,關心集體,艱苦奮斗;遵紀守法,身心健康,品德良好;治學嚴謹,求實創新,具有合作精神;服從祖國的需要,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較強的實驗、實踐技能;熟悉所從事研究方向國內外的科學技術新發展與新動向,能較熟練地運用一種外國語閱讀本專業的文獻資料、撰寫論文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
3、具有寬廣的、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系統思想,能夠運用系統工程原理、理論與方法分析解決農業領域實際問題;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具有將各種理論、方法與技術綜合集成,組織跨學科、跨領域開展綜合研究的能力;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
4、學位論文要取得創新性成果。
 
三、研究方向
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4個,包括系統工程理論方法與應用、信息技術與信息管理、水土資源優化利用與管理、區域經濟和可持續發展。
 
、學習年限
博士研究生學習年限3年,最長為6年。
 
五、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分為學位課、必修課、選修課及補修課。最低修學16學分。
學位課包括公共學位課和學科學位課,公共學位課包括外國語及政治理論課,6學分,由學校統一開設。學科學位課1-2門,2-4學分,要強調學科前沿和基礎,具有一定難度與深度的基礎理論課程。必修課是以加強學科專業知識,強化實踐動手能力為目標的課程。可以是經典的基礎理論課、科研基礎知識性課程、實驗技能訓練課程,也可以是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方向的主干課程。必修課開設1-2門,2-4學分。選修課是能夠解決專業領域難點的交叉學科、邊緣學科及特色學科的課程。可以跨學科、跨學院選擇合適課程。第一外語不是英語的博士研究生必須選修《英語二外》。
同等學歷或跨學科考取研究生者必須補修2~3門本學科碩士研究生主干課程,補修課不計學分。
課程類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考核
方式
備注
學位課 公共學位課 100101 第一外國語 96 6 1、2 考試 9學分
100103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學博) 32 2 1 考試
100104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學博) 16 1 1 考試
學科學位課 107103 運籌學II 32 2 1 考試 2-4學分
107104 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學科前沿專題講座 32 2 1 考試
必修課 107204 高級系統工程 32 2 2 考試 2-5
學分
111209 經濟控制論 48 3 2 考試
選修課 107202 高等農業機械化生產管理學 32 2 2 考試  
107307 現代控制論 48 3 2 考試
111301 生態系統評價理論與方法 32 2 2 考試
211207 數學物理方程 32 2 2 考試
200115 英語二外     2 考試
補修課   運籌學I       考試 不計
學分
  系統工程理論方法及應用       考試
 
修讀要求
1、必修環節
包括入學教育、課程學習、學術活動和社會實踐。
(1)入學教育
包括科學道德和學風教育、入學培訓等方面。
(2)課程學習
本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分為兩階段,堅持課程學習和科研論文并重,采用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方式,既要深入掌握理論基礎和專門知識,又要掌握本領域研究方法和技能,并具有應用本學科相關理論知識,獨立設計試驗方案、具有獨立研究解決本領域實際問題的能力。前1-年以課堂教學為主,后2年以自學及科學研究為主。
在學習方式上,應強調自學,教師的作用在于啟發研究生進行獨立思考與正確判斷,培養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術活動
包括研究生專題報告、參加學術會議、文獻查閱、項目研究及撰寫論文等科研活動。為培養研究生獨立思考和分析、綜合能力,及時了解學科前沿的動態,導師應鼓勵、支持研究生參加各種形式的學術活動,鼓勵參加國際會議和發表外文學術文章。以教研室(研究室或研究小組等)為單位定期組織專題研討會,采用多種形式,活躍學生學術思想、培養創新精神。
(4)社會實踐應結合學科特色,有利于提高學生社會活動能力為主。具體包括教學實踐、社會實踐和學術活動等。教學實踐的目的是使研究生得到教學方面的鍛煉和提高,教學實踐內容包括課堂講授、指導生產實習、指導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實驗等,教學實踐工作量為6-10學時。
2.學分要求:最低學分要求為16學分。
3.科研成果要求:按照學校相關文件以及本學科特點,本學科博士研究生畢業前需按學校要求發表具有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且學位論文要達到國家關于碩士學位論文規定的標準,且要有明確的創新點。
 
七、學位論文工作
本學科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工作包括選題、開題報告與中期考核、論文研究、論文評閱和答辯等重要環節。
1、選題
博士研究生的科研選題在導師指導下進行,選題來自生產實踐、文獻資料或導師研究課題。科研選題必須使博士生實現“獨立”和“創新”,即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和在本學科相關方向作出創造性成果。
2、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必須是在系統閱讀本領域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明確學位論文研究目的與意義,明確研究的內容、方法及技術路線,進度安排合理并可行。開題報告要求符合基礎性、前沿性、創造性和科研實用性。對本專業博士研究生要求閱讀文獻的數量提出要求,開題報告要求公開舉行報告會,由本學科專業3人以上專家組成的評審小組對學生所做的開題報告和研究生課程考核進行評審,提出具體的評價和修改意見,不通過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過者終止培養。博士生研究生一般應于第三學期初提交開題報告。
3、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結束課程學習、確定研究內容,并完成開題報告后,對學生進行的綜合考核。按學校相關規定和要求對學生進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合格方能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工作。
4、論文研究
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階段,博士研究生應以嚴謹科學態度獨立完成科研工作。要求博士研究生具有開拓創新的能力,科研和實驗操作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廣泛獲得信息能力。學位論文是研究成果的重要體現,要求必須目標明確、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科學可行,試驗方法正確、數據詳實、處理方法科學有效,學位論文必須層次清楚、結構合理、研究內容充實,語言流暢,學位論文必須達到國家對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規定的水平,且具有明確的創新點。
5、論文的評閱與答辯
論文評閱與答辯是考核學位論文水平及學生成績的重要環節,要求在答辯前必須提交答辯申請,聘請七位評閱專家對學位論文進行評閱,基中包括至少三位校外專家,七位評閱專家均同意參加答辯,申請學位的博士研究生方有資格進行論文答辯。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要求由5-7位具有正高級職稱的專家組成,其中必須有一位校外專家。
 
八、主要的學習參考書目及網站
 
 
 
學科帶頭人簽字:
 
 
學位分委員會主任簽字:
 
 
學院主管研究生教學院長簽字(加蓋公章):
 
 
 
 
 
 
 
 
 
 
 
 
 
 
 
 
 
機械設計及理論(080203)
 
一、學科簡介
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是198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碩士學位授權點,所屬學科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前身為農業機械設計專業,始建于1948年。學科科學研究屬于機械工程與農業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力學、數值模擬和仿真以及優化理論與方法應用的交叉學科和技術研究領域,擁有一支治學嚴謹、團結向上,結構合理,綜合實力較強的學術隊伍,研究生培養方面注重知識、能力、創新意識與實事求是工作作風的培養,依托黑龍江省農業工程重點開放實驗室開展科學研究。經過數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學科教學、科研條件得到較大改善,逐漸形成了學風嚴謹、理論聯系實際、求真務實、積極進取的優良傳統,“十一五”期間被評為東北農業大學校級重點建設學科。學科“機、電、信息及農業工程”交叉融合、服務三農,為我國的經濟建設特別是農機裝備制造業人才培養發揮著重要作用,輸送了合格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經濟建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具有高尚品德和創新精神的機械設計及理論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
(1)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思想,擁護黨的路線和方針政策,遵紀守法,品德高尚,具有團結協作為機械工程事業獻身的精神。
(2)在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領域內,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必要的科學實驗和實踐技能;了解所從事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研究發展動態和前沿問題,掌握一門外語;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和獨立從事專門技術的工作能力和創新素質。
(3)身體健康,在體能上能勝任工作的需要。
 
三、研究方向
1、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
2、機械系統測試與控制
3、田間種植機械設計理論與開發
 
四、學習年限
學制3年,學習年限最長5年。
 
五、課程設置
碩士生課程由學位課、必修課和選修課組成,實行學分制。
 
機械設計及理論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表
課程
類別
課程
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考核方式 備注
學位課 公共學位課 200101 第一外國語 96 6 1、2 考試 必修
9學分
200103 自然辯證法(學碩) 16 1 1 考試
20010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32 2 1 考試
學科學位課 207104 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前沿專題講座 32 2 1 考試 必修
6學分
214204 數值分析 32 2 1 考試
207105 彈塑性力學 32 2 1 考試
必修課 207213 高等機械原理 32 2 1 考試 3-5門,6-10學分
207204 有限元法 32 2 2 考試
207202 測試系統工程學 32 2 1 考試
211213 回歸分析與試驗設計 32 2 2 考試
207214 先進制造技術 32 2 2 考試
選修課 200115 英語二外(一外非英語必選) 32 2 2 考試 最低選修10學分
207334 機電一體化原理及應用 32 2 2 考試
207335 工程信號處理與小波分析 32 2 2 考試
207336 機械振動 32 2 1 考試
207337 機械優化設計及應用 32 2 1 考試
207338 機械設計仿真技術及應用 32 2 2 考試
207339 機器人技術及其應用 32 2 2 考試
207201 相似理論與模型試驗 32 2 1 考試
207309 高等農業機械學 32 2 2 考試
207340 農機計算機輔助分析 32 2 2 考試
207303 計算機輔助試驗設計與參數優化 32 2 2 考試
207314 圖像處理與分析 32 2 2 考試
207341 現代人機工程學及其應用 32 2 2 考試
207342 水土保持技術與裝備 32 2 2 考試
207343 疲勞測試原理與技術 32 2 1 考試
補修課   機械原理         不計學分
  機械設計        
  機械制造基礎        
 
 
六、修讀要求
1、必修環節
包括入學教育、學術活動和社會實踐。
(1)研究生新生必須接受包括科學道德、學風教育和入學培訓等方面的入學教育。
(2)研究生必須參加學院及學院以上組織的學術活動3次以上,且須在學科及學科以上組織的學術研討活動中至少做1次學術報告,并撰寫學術論文1篇。
(3)研究生須結合研究任務開展社會調查(調研)、生產實踐或教學實踐等環節的訓練 ,由導師負責考核。
2、學分要求
碩士生攻讀學位期間,課程應修總學分不少于33學分。
3、科研成果要求
在學期間取得科研成果要求按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培養條例相關規定執行。
七、學位論文工作
學位論文工作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培養研究生樹立嚴謹的科學作風、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培養獨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環節。論文研究工作應注重培養研究生文獻查閱、綜合能力、理論分析與計算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并應特別注重培養和提高獨立工作能力和開拓創新的能力,根據各導師的要求制定論文工作計劃。
1、個人培養計劃
研究生培養計劃分課程學習計劃和論文研究計劃。在導師指導下根據本學科培養方案制定課程學習計劃,在入學一個月內提交;論文研究計劃一般在第二學期提交。
2、開題報告
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在導師或導師小組指導下,通過課程學習、文獻閱讀和調查研究,把握學科發展前沿,重視知識產權,寫好文獻綜述基礎上,在第三學期初提交學位論文的書面開題報告(要求閱讀文獻數量不少于50篇)。本學科開題報告采取公開報告會形式,由本學科專業3人以上專家組成的評審小組對學生所做的開題報告進行評審,提出具體的評價和修改意見,經審核通過者方可進入學位論文工作;不通過者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過者終止培養。
3、中期考核
碩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依據《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規定》在第三學期進行。中期考核達不到要求者延期通過,再次考核未通過者終止培養。
4、論文工作及中期進展報告
論文工作過程中,研究生應主動爭取導師或導師小組的指導,定期向導師或導師組匯報論文工作進展情況。學位論文工作包括:文獻閱讀、科研調查、開題報告、研究方法、理論分析、實驗及結論等,必須有足夠的工作量。學位論文撰寫按“論文撰寫規范” 進行。
論文工作進入中期階段后,由碩士生報告科研工作的階段成果和存在的問題,聽取建議,改進論文工作;中期研究報告后,由碩士生填寫《東北農業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論文工作中期報告情況表》,由指導教師審核后,送交研究生部備案。
5、論文答辯與學位授予
(1)論文預答辯
研究生應在學位論文評閱前進行預答辯工作,預答辯工作由研究生提出申請,由學科組織,預答辯不通過者不得參加論文評閱及答辯。
(2)論文評閱
論文預答辯通過后,應在答辯前請2位本領域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至少有一位為校外專家)對學位論文進行評閱(盲評者除外),并寫出評閱意見。評閱通過后,方可進行答辯。
(3)論文答辯
完成學位論文工作的碩士生,凡通過論文評審經導師或導師組審核符合答辯要求后,由學科組織論文答辯。申請組織論文答辯按有關規定執行;答辯委員會由5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校內外專家組成(至少有3名為研究生導師,至少有1名為校外專家),導師不能作為答辯委員會成員。凡通過課程學習、論文答辯不合格者,延期畢業,延期到下一次學校統一組織的答辯。
(4)學位授予
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后,由學院學位分委會例會討論,提出是否進行學位授予的建議。校學位評定委員根據院學位分委會的意見,并按照學校有關規定做出是否授予學位的決定。
 
八、主要的學習參考書目及網站
為掌握學科發展的研究前沿,研究生在學期間根據本學科的研究方向,結合導師的科研和自己的論文選題的需要由導師制訂每位研究生培養計劃時確定中外文文獻閱讀的數量。
 
1、主要學習參考書目
機械工程學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主辦)
中國機械工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主辦)
機械設計(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主辦)
農業工程學報(中國農業工程學會主辦)
農業機械學報(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主辦)
機械科學與技術
機械設計與研究
現代制造工程
振動工程學報(中國振動工程學會)
振動與沖擊(中國振動工程學會)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主要學習參考網站
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
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SCIE)(http://www.lib.neau.edu.cn/ )
ScienceDirect(http://www.sciencedirect.com/
Springer—Link全文期刊數據庫(http://link.springer.com/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ttp://www.cmes.org/)
中國農業工程學會(http://www.tcsae.org/nygcxb/ch/index.aspx
中國農業機械學會(http://www.agro-csam.org/
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http://asmedigitalcollection.asme.org/)
※其余未盡事宜請參考研究生院培養工作、學位授予相關規章制度。
 
 
 
 
 
學科帶頭人簽字:
 
 
學位分委員會主任簽字:
 
 
學院院長簽字(加蓋公章):
 
 
 
 
 
 
 
 
 
 
 
 
 
 
 
 
 
 
 
 
 
 
 
 
 
車輛工程學科 (080204)
 
一、學科簡介
車輛工程學科是在車輛工程本科專業的基礎上,通過拓寬研究生的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知識、提高專業技能,為社會培養車輛工程方面具有較強專業能力的高級科技人才的學科。本學科由2名教授、1名副教授組成。該學科教師一直從事車輛工程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在車輛人機工程、振動與噪聲控制、履帶車輛的差速轉向、車輛的主動懸架系統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并在這方面具有國家自然基金、黑龍江省留學歸國基金等課題的資助。具有多功能拖拉機駕駛人機工程學試驗臺,履帶車輛差速轉向樣機等實驗平臺,并具有配套的人體生物電測試儀、振動與噪聲測試儀、遙測應變儀等測試設備。車輛工程學科偏重于工程車輛和農業車輛的研究,具有農業院校的特色。培養的人才主要針對工程車輛和農業機械的制造企業的生產和研發,或者是進行相關科學研究的科研院所,畢業生就業率居高。本學科的研究內容包括車輛工程相關的基礎理論、應用基礎和應用技術,研究結果可以深化車輛工程理論和促進車輛新技術的應用,尤其是對于工程車輛和農業車輛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新技術的研發反映出了我們的農業院校車輛工程學科的特色。
 
二、培養目標
培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車輛工程”方面的科研、教學、生產技術和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要求畢業生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了解本學科現代理論和技術的發展水平,以及所從事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發展動態;掌握解決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備從事車輛工程學科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嚴謹的科學態度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具有熟練閱讀本車輛工程領域的科技資料及文獻的能力;在指定的研究方向內,在理論或專門技術研究中具備從事車輛工程科學研究與開發、工程設計與應用、新技術推廣與應用以及技術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1、車輛安全與人機工程
2、車輛振動與噪聲控制
3、車輛總體設計及理論
 
四、學習年限
全日制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學制3年,學習年限最長5年。
 
五、課程設置
攻讀車輛工程碩士學位的學習課程總學分不少于33學分,總學分由學位課、必修課和選修課學分組成。學位課程學分由公共學位課和專業學位課學分組成,公共學位課3門,9學分,學科學位課2~3門,4~6學分;非學位課分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專業必修課3~5門,6~10學分;選修課不少于10學分;跨學科需補修課程2~3門,不計學分。
 
課程類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考核方式 備注
學位課 公共學位課 200101 第一外國語 96 6 1、2 考試 由學校統一組織安排;學生選課共9學分
200103 自然辯證法(學碩) 16 1 1 考試
20010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學碩) 32 2 1 考試
學科學位課 211206 計算方法(數值分析) 32 2 2 考試 必須設置學科前沿專題講座;2~3門,4~6學分。
211101 工程數學 32 2 1 考試  
207106 車輛工程學科前沿專題講座 36 2 1 考試
必修課 207215 汽車拖拉機振動與噪聲控制 32 2 1 考試 3~5門,6~10學分。
207216 車輛人機工程學 48 3 2 考試
207217 液壓伺服控制系統 32 2 1 考試
207202 測試系統工程學 32 2 1 考試
           
選修課 200115 二外(一外非英語者必選) 96 2 1 考試 本欄所列課程不得超過15門。
211213 回歸分析與試驗設計 32 2 2 考試
207335 工程信號處理與小波分析 32 2 2 考試
207341 現代人機工程學及其應用 32 2 2 考試
207201 相似理論與模型試驗 32 2 1 考試
207344 內燃機原理 32 2 3 考試
207345 氣動系統設計 32 2 2 考試
207304 有限元工程結構分析(CAE) 32 2 2 考試
207346 人機環境工程 32 2 2 考試
214102 現代控制理論 32 2 2 考試
207204 有限元法 32 2 2 考試
207105 彈塑性力學 32 2 1 考試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48 3 1 考試
207347 計算機仿真(模擬) 48 3 1 考試
207214 先進制造技術 32 2 2 考試
補修課   機械設計、制造技術         必須列出備選目錄,不計學分。
  汽車理論與構造        
  現代測試技術        
 
六、修讀要求
1.研究生在校期間應積極參加入學教育、學術活動和社會實踐
(1)入學教育
入學教育包括科學道德和學風教育、入學培訓等方面。在入學時,積極組織車輛工程研究生參與此方面的入學教育活動,以提升其自我綜合素質。并且及時制定研究生培養計劃(課程學習計劃和論文研究計劃),交本學院教學秘書處備案。加強并做好碩士學位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指導教師要全面關心其成長,調動其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其積極參加各項活動。
(2)學術活動
學術活動包括參加有關車輛方面的學術會議、文獻查閱、撰寫論文等科研活動。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組織研究生積極參加車輛工程學科的學術會議、文獻查閱、撰寫論文等科研活動,參加學科科研項目的部分研究工作和承擔部分教學工作,掌握一定的工程技術能力和科研、教學方法。
(3)社會實踐
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結合農業大學車輛工程學科的特色,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校院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社會活動能力,堅持體育鍛煉、積極參加各項文娛活動,以利于增強體質、活躍文化生活和全面素質的提高。
2.學分要求
車輛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的原則是:加強基礎理論、拓寬知識面,擴大并加深專業知識,使其系統了解本學科的前沿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其獨立獲取知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習方法可以是隨班聽課,也可以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學。車輛工程碩士研究生最低學分要求為33學分。
3.科研成果要求
車輛工程研究生在校期間應積極參加科研項目和學術活動,在學位論文答辯前須以第一作者身份、以農大為第一單位,在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部規定級別的期刊上公開發表與學位論文相關的論文1篇以上。
 
七、學位論文工作
學位論文工作是全面培養研究生樹立嚴謹的科學作風、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培養獨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環節。論文研究工作應注重培養研究生文獻查閱與綜合能力、理論分析與計算能力,并應特別注重培養和提高獨立工作能力和開拓創新的能力。
在論文工作過程中,研究生應主動爭取導師、指導小組和教研室的指導,并定期向導師和導師組匯報論文工作進展情況。本學科研究生的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并在本學科內成立研究生培養指導小組,對培養中的重要環節和學位論文中的重要學術問題進行集體討論。培養指導小組名單在院系備案。
學位論文工作包括:文獻閱讀、科研調查、研究方法、理論分析、實驗及結論等內容。
研究過程包括:開題報告、中期進展報告、預答辯、評閱以及答辯等環節。
開題報告在第3學期進行,研究生在導師及指導小組指導下,通過課程學習、文獻閱讀和調查研究,在第三學期初提交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開題報告要求閱讀文獻數量不少于20篇。本學科開題報告采取公開報告會形式,由本學科專業3人以上專家組成的評審小組對學生所做的開題報告進行評審,提出具體的評價和修改意見。對于考核不通過者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過者終止培養,開題報告和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繼續學位論文研究工作。
完成開題報告后實施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工作由校研究生處負責組織進行。
學位論文必須有足夠的工作量,論文撰寫必須按東北農業大學“論文撰寫規范” 進行,申請組織論文答辯按有關規定執行,經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討論批準后,可授予碩士學位。
 
八、主要的學習參考書目及網站
經典著作:
W.Merhof.E.M.Hackbarth.1989.履帶車輛行駛力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張克健. 2002.車輛地面力學[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
姚懷新.2002.工程機械底盤及其液壓傳動理論—工程機械底盤理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毛恩榮.2007.車輛人機工程學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任金東.2010.汽車人機工程學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楊紅旗.1990.工程機械履帶—地面附著力矩理論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學術期刊:噪聲與振動控制;人類工效學;汽車工程;汽車技術;世界汽車;機械工程學報;中國機械工程;
SAE  Automotive Engineering   ASME
學術組織: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
數據庫:Sciencedirect Springer
 
學科帶頭人簽字:
 
 
學位分委員會主任簽字:
 
 
學院院長簽字(加蓋公章):
 
 
 
 
 
 
 
 
 
 
農業機械化工程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082801)
 
一、學科簡介
   農業機械化工程學科屬農業工程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東北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工程學科創建于1948年,是學校創建之初的四大支柱學科、國家重點學科、黑龍江省領軍人才梯隊“535工程”第一層次資助學科。本學科還是黑龍江省新型農業裝備制造產業省重點學科群的牽頭和支柱學科,在國內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學科緊密結合黑龍江省大農業特點和國家與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求,圍繞黑龍江省千億斤糧食戰略目標,針對6個具有傳統特色和優勢的方向開展科學研究。六十多年來,在老一輩學術帶頭人的帶領下,創建并發展了我國農業機械化學科,為我國農業機械化教學與科研、生產與管理等方面培養了大量人才,為我國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培養目標
1)培養具有較好的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高尚,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團結協作精神及為科學勇于獻身的精神,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創新人才。
2)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門知識和技能;了解本學科的國內外研究動態,現代理論和技術的發展水平以及前沿和熱點問題;掌握農業機械化工程學科的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
3)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和與人誠摯合作的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理論聯系實際工作作風;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用外語撰寫科技論文和進行學術交流活動;在所從事的理論或技術研究中有新見解,適于到高校、科研院所、管理部門以及有關企業,從事科研與技術工作。能夠成為用人單位的業務骨干。
 
三、研究方向
1)田間作業機器系統
以田間機械全程機械化系統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機械裝備的機構機理創新和性能優化及現代化機具的研究為重點,為黑龍江省和我國北方地區農業機械化及機械系統的發展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農產品加工
針對黑龍江省特色農產品的加工技術與裝備開展研究,主要包括黑龍江省特色農產品(漿果、稻谷、菌類等)高效、高質干燥技術與裝備研究;新型稻米產品加工技術與裝備研究等。
3)農業機械化生產與管理
研究現代農業生產系統中的機械化生產工藝設計。主要包括農業可持續機械化、機械化保護性耕作體系、系統工程理論和方法在管理中的應用等。
4)現代園藝生產裝備
以我國北方栽培的主要蔬果為研究對象,研究設施和裸地蔬果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與裝備。
5)生物質轉化工藝及設備
主要研究生物質轉化與利用工藝及設備,包括有機廢棄物預處理技術及設備、高效厭氧發酵工藝及設備、發酵后料液無害化處理技術及設備、沼氣發電及工業化利用技術及設備。
6)畜牧機械
主要開展牧草的打捆收獲機械、配合飼料加工機械、畜牧場養殖機械創新(包括奶牛飼料加工機械)方面研究。
 
四、學習年限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習基本年限一般為3年,最長不得超過5年。
 
五、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分為學位課、必修課、選修課及補修課。研究生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
課程類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考核方式
學位課 公共學位課 200101 第一外國語 96 6 1、2 考試
200102 自然辯證法(學碩) 16 1 1 考試
20010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學碩) 32 2 1 考試
學科學位課 207101 農業機械化工程學科前沿專題講座 32 2 1 考試
211101 工程數學 32 2 1 考試
211213 回歸分析與試驗設計 32 2 2 考試
           
必修課 207201 相似理論與模型實驗 32 2 1 考試
207202 測試系統工程學 32 2 2 考試
207203 機械可靠性工程 32 2 2 考試
207204 有限元法 32 2 2 考試
207205 農業物料學 32 2 2 考試
選修課   英語二外(一外非英語必選) 32 2 1 考試
207301 CAD高級應用及數字樣機技術 32 2 1 考試
207302 農業機械計算機分析與優化設計 32 2 2 考試
207303 計算機輔助試驗設計與參數優化 32 2 2 考試
207304 有限元工程結構分析(CAE) 32 2 2 考試
207305 Fluent三維數值模擬 32 2 2 考試
207217 液壓伺服控制系統 32 2 2 考試
207306 現代農業裝備設計理論 32 2 2 考試
207307 農產品品質檢測理論與技術 32 2 2 考試
207308 人因工程 32 2 2 考試
207309 高等農業機械學(碩) 32 2 2 考試
207310 高等畜牧機械學(碩) 32 2 2 考試
207311 現代園藝裝備技術 32 2 2 考試
207312 糧食加工理論與方法 32 2 2 考試
207313 農產品加工技術與設備 32 2 2 考試
207314 圖像處理與分析 32 2 2 考試
補修課   農業機械學        
  農業機械化生產學        
 
 
六、修讀要求
1.必修環節:本學科的研究生在學期間要接受入學教育,參加學術活動和社會實踐。其中入學教育包括科學道德和學風教育、入學培訓等方面;學術活動包括研究生參加學術會議、文獻查閱、撰寫論文等科研活動。研究生必須參加學院及學院以上組織的學術活動3次以上,且須在論文答辯之前要結合自己的論文工作在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師的范圍內作1次學術報告。社會實踐應結合本學科特色開展社會調查(調研)、生產實踐或教學實踐等環節的訓練,由導師負責考核。
2.學分要求:本學科碩士研究生最低學分要求為33學分。
3.科研成果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間應積極參加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并作為評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一個重要依據。對本學科研究生科研成果的要求按照《東北農業大學關于研究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的暫行規定》執行。
 
七、學位論文工作
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應注重培養研究生文獻查閱與綜合能力、理論分析與計算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并應特別注重培養和提高獨立工作能力和開拓創新的能力。選題應與培養方式相對應,學位論文題目應在導師指導下確定,根據各導師的要求制定論文工作計劃。
1、個人培養計劃制定
導師根據本學科的培養方案制定研究生的個人培養計劃,包括課程學習計劃和論文研究計劃。
2、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依據《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規定》在第3學期進行。中期考核達不到要求者延期通過,再次考核未通過者終止培養。
3、學位論文工作
學位論文工作包括:文獻閱讀、科研調查、開題報告、中期進展報告、預答辯、評閱以及答辯等環節。
1)開題報告
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在導師及導師組指導下,通過課程學習、文獻閱讀和調查研究,在第3學期內(碩博連讀生在第5學期)提交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本學科開題報告采取公開報告會形式,由本學科專業3人以上專家組成的評審小組對學生所做的開題報告進行評審,提出具體的評價和修改意見,經審核通過者方可進入學位論文工作;不通過者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過者終止培養。
2)中期進展報告
在論文工作過程中,研究生應主動爭取導師、導師組和教研室的指導,并定期向導師和導師組匯報論文工作進展情況。論文工作進入中期階段后,由研究生報告科研工作的階段成果和存在的問題,聽取建議,改進論文工作;中期研究報告后,由碩士生填寫《東北農業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論文工作中期報告情況表》,由導師審核后,送交研究生部備案。
3)論文評閱與答辯
研究生應在學位論文評閱前進行預答辯工作,預答辯工作由研究生提出申請,由學科組織,預答辯不通過者不得參加論文評閱及答辯。
論文預答辯通過后,根據《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辦法》對研究生學位論文進行評閱(盲評者除外)。評閱通過后,方可進行答辯。
完成學位論文工作的碩士生,凡通過論文評審經導師或導師組審核符合答辯要求后,由學科組織論文答辯。申請組織論文答辯按《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評閱和答辯的相關規定》規定執行。凡通過課程學習、論文答辯不合格者,延期畢業,延期到下一次學校統一組織的答辯。
4)學位授予
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后,由學院學位分委會例會討論,提出是否進行學位授予的建議。校學位評定委員根據院學位分委會的意見,并按照學校有關規定做出是否授予學位的決定。
 
八、主要的學習參考書目及網站
 
1、主要學習參考書目
農業工程學報,中國農業工程學會主辦
農業機械學報,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主辦
2、主要學習參考網站
1)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
2)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SCIE)(http://www.lib.neau.edu.cn/ )
3)ScienceDirect(http://www.sciencedirect.com/
6)中國農業工程學會(http://www.tcsae.org/nygcxb/ch/index.aspx
7)中國農業機械學會(http://www.agro-csam.org/
 
九、其他
 
    在本培養方案執行期間,如東北農業大學關于研究生培養工作的相關文件發生修訂,則本培養方案所涉及到的相應條款按照修訂后的相關學校文件執行。
 
 
學科帶頭人簽字:
 
 
學位分委員會主任簽字:
 
 
學院院長簽字(加蓋公章):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082803)
 
一、學科簡介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學科屬農業工程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內容涉及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農業建筑設施、動植物生產工藝模式、動植物生長環境條件、節能型環境調控等學科領域。主要研究涉及可再生能源轉換的熱化學、電化學、材料學、生物學原理,發展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及裝備,研究農業生物與環境因子及環境工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研究利用經濟節能的工程技術手段為動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有利環境條件,該學科是農業工程類最具工程與農業生物學結合特色的交叉學科。
 
二、培養目標
1)培養具有較好的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高尚,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團結協作精神及為科學勇于獻身的精神,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創新人才。
2)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門知識和技能;了解本學科的國內外研究動態,現代理論和技術的發展水平以及前沿和熱點問題;掌握優化農業生物環境及其工程設施、綜合開發利用農村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建立合理農村能源系統的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
3)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和與人誠摯合作的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理論聯系實際工作作風;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用外語撰寫科技論文和進行學術交流活動;在所從事的理論或技術研究中有新見解,適于到高校、科研院所、管理部門以及有關企業,從事科研與技術工作。
 
三、研究方向
1)生物質能轉化與利用:主要研究生物質能的開發與推廣利用技術,農業及城鎮有機廢棄物的處理與利用技術等。
2)農村風能與太陽能綜合利用:主要研究適合北方農村環境的風能與太陽能利用的研究,中小容量離網型風力機的開發,耐極端氣候條件風能利用系統,風光互補型農產品加工技術與裝備等。
3)農業生物環境工程:主要研究現代種植業、養殖業設施生產中的環境因子控制技術;現代農業設施的結構設計理論及優化設計等。
4)節能技術與工程:主要研究農業工程領域中的能源轉換利用效率的提高,最大限度利用能量的方法與途徑,減少一次能源消耗和污染物質排放以及相關的先進節能技術等。
 
四、學習年限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習基本年限一般為3年,最長不得超過5年。
 
五、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分為學位課、必修課、選修課及補修課。研究生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
課程類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考核方式
學位課 公共學位課 200101 第一外國語 96 6 1、2 考試
200103 自然辯證法(學碩) 16 1 1 考試
20010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學碩) 32 2 1 考試
學科學位課 207102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學科前沿專題講座 32 2 1 考試
211101 工程數學 32 2 1 考試
211213 回歸分析與試驗設計 32 2 2 考試
           
必修課 207206 傳熱傳質學 32 2 1 考試
207207 可再生能源工程 32 2 1 考試
207208 農業生物環境控制工程 32 2 2 考試
207209 計算流體力學 32 2 2 考試
           
選修課   英語二外(一外非英語必選) 32 2 1 考試
207201 相似理論與模型實驗 32 2 1 考試
207204 有限元法 32 2 2 考試
207315 生物質能源技術 32 2 2 考試
207316 能量有效利用 32 2 2 考試
207317 厭氧發酵生物技術原理與應用 32 2 2 考試
207318 農業廢棄物處理技術 32 2 3 考試
207319 農業建筑設計 32 2 3 考試
207320 生物質轉化工藝與設備 32 2 3 考試
207321 風能與太陽能綜合利用技術 32 2 3 考試
207322 節能原理與農村節能技術 32 2 2 考試
207323 天然纖維材料及其應用技術 32 2 3 考試
207324 現代環境工程材料 32 2 3 考試
           
           
補修課   流體力學        
  工程熱力學        
 
 
六、修讀要求
1.必修環節:本學科的研究生在學期間要接受入學教育,參加學術活動和社會實踐。其中入學教育包括科學道德和學風教育、入學培訓等方面;學術活動包括研究生參加學術會議、文獻查閱、撰寫論文等科研活動。研究生必須參加學院及學院以上組織的學術活動3次以上,且須在論文答辯之前要結合自己的論文工作在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師的范圍內作1次學術報告。社會實踐應結合本學科特色開展社會調查(調研)、生產實踐或教學實踐等環節的訓練,由導師負責考核。
2.學分要求:本學科碩士研究生最低學分要求為33學分。
3.科研成果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間應積極參加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并作為評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一個重要依據。對本學科研究生科研成果的要求按照《東北農業大學關于研究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的暫行規定》執行。
 
七、學位論文工作
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應注重培養研究生文獻查閱與綜合能力、理論分析與計算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并應特別注重培養和提高獨立工作能力和開拓創新的能力。選題應與培養方式相對應,學位論文題目應在導師指導下確定,根據各導師的要求制定論文工作計劃。
1、個人培養計劃制定
導師根據本學科的培養方案制定研究生的個人培養計劃,包括課程學習計劃和論文研究計劃。
2、中期考核
碩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依據《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規定》在第3學期進行。中期考核達不到要求者延期通過,再次考核未通過者終止培養。
3、學位論文工作
學位論文工作包括:文獻閱讀、科研調查、開題報告、中期進展報告、預答辯、評閱以及答辯等環節。
1)開題報告
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在導師及導師組指導下,通過課程學習、文獻閱讀和調查研究,在第3學期內(碩博連讀生在第5學期)提交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本學科開題報告采取公開報告會形式,由本學科專業3人以上專家組成的評審小組對學生所做的開題報告進行評審,提出具體的評價和修改意見,經審核通過者方可進入學位論文工作;不通過者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過者終止培養。
2)中期進展報告
在論文工作過程中,研究生應主動爭取導師、導師組和教研室的指導,并定期向導師和導師組匯報論文工作進展情況。論文工作進入中期階段后,由研究生報告科研工作的階段成果和存在的問題,聽取建議,改進論文工作;中期研究報告后,由碩士生填寫《東北農業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論文工作中期報告情況表》,由導師審核后,送交研究生部備案。
3)論文評閱與答辯
研究生應在學位論文評閱前進行預答辯工作,預答辯工作由研究生提出申請,由學科組織,預答辯不通過者不得參加論文評閱及答辯。
論文預答辯通過后,根據《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辦法》對研究生學位論文進行評閱(盲評者除外)。評閱通過后,方可進行答辯。
完成學位論文工作的碩士生,凡通過論文評審經導師或導師組審核符合答辯要求后,由學科組織論文答辯。申請組織論文答辯按《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評閱和答辯的相關規定》規定執行。凡通過課程學習、論文答辯不合格者,延期畢業,延期到下一次學校統一組織的答辯。
4)學位授予
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后,由學院學位分委會例會討論,提出是否進行學位授予的建議。校學位評定委員根據院學位分委會的意見,并按照學校有關規定做出是否授予學位的決定。
 
八、主要的學習參考書目及網站
1、主要學習參考書目
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技術,王淑娟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
可再生能源,汪建文主編,機械工業出版
生物能源工程,李文哲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
風力機空氣動力學,吳雙群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風能技術,牛山泉著,劉薇、李巖,科學出版社
農業工程學報,中國農業工程學會主辦
農業機械學報,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主辦
Energy, ISSN:0195-6574
Bioenergy Resource, ISSN:1939-1234
Renewable Energy, ISSN: 0960-1481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ISSN:0196-8904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 ISSN:1364-0321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ISSN:1754-5692
Wind Energy, ISSN: 1095-4244
Solar Energy, ISSN:0038-092X
 
2、主要學習參考網站
1)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
2)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SCIE)(http://www.lib.neau.edu.cn/ )
3)ScienceDirect(http://www.sciencedirect.com/
4)Springer—Link全文期刊數據庫(http://link.springer.com/
6)中國農業工程學會(http://www.tcsae.org/nygcxb/ch/index.aspx
7)中國農業機械學會(http://www.agro-csam.org/
 
九、其他
 
    在本培養方案執行期間,如東北農業大學關于研究生培養工作的相關文件發生修訂,則本培養方案所涉及到的相應條款按照修訂后的相關學校文件執行。
 
 
學科帶頭人簽字:
 
 
學位分委員會主任簽字:
 
 
學院院長簽字(加蓋公章):
 
 
 
 
 
 
 
 
 
 
 
 
 
 
 
 
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0828Z1)
 
 
一、學科簡介
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是用系統工程和管理工程的思想、理論、原理和方法等研究解決農業領域問題的學科。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學科綜合集成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的各種理論、方法與技術,旨在使農業系統整體取得最優效果,并提出取得該效果的途徑以及應采取的對策、措施等。
該學科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系統工程、運籌學、農事學、應用數學、管理學、計算機技術等。系統工程是主導,為本學科提供研究思想及方法;農事學是基礎,是開展農業系統研究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運籌學和應用數學為開展研究提供模型和方法;管理學提供了系統分析與評價的理論;計算機技術是開展本學科研究工作的主要手段。
東北農業大學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是農業工程一級學科下設的二級學科之一,是全國首批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之一。該學科在農業工程當中具有鮮明的跨學科與綜合研究的特色,特別是在農業機械化工程中的“化”的研究,農業生物環境建設與農村能源綜合利用,農業水土資源優化利用,農業工程中的信息技術應用、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等問題都離不開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的理論和方法的支撐。
目前,本學科目前共有教師26人,其中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學位20人。學科梯隊綜合實力較強,學歷層次較高,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合理,具備承擔國家各級各類重大項目的能力。近五年來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70余項,總經費1600余萬元。我校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學科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在全國處于前列位置。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一直是我校重點支持和建設的學科和方向,東北農業大學農業工程學科“十二五”規劃當中把該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列為重點發展領域和學科方向之一。
 
二、培養目標
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培養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方面的高級專業人才,具體要求如下:
1.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基礎,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祖國、熱愛本專業,關心集體,艱苦奮斗;遵紀守法,身心健康,品德良好;治學嚴謹,求實創新,具有合作精神;服從祖國的需要,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熟練的實驗、實踐技能;熟悉所從事研究方向國內外的科學技術新發展與新動向,能運用一種外國語閱讀本專業的文獻資料、撰寫論文和進行一般學術交流。
3、具有系統思想,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能夠運用系統工程原理、理論與方法分析解決農業領域實際問題;具有將各種理論、方法與技術綜合集成,完成本領域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4個,包括系統工程理論方法與應用、信息技術與信息管理、水土資源優化利用與管理、區域經濟和可持續發展。
 
、學習年限
學制3年,學習年限最長5年。
在職碩士生的學習年限應根據不同的生源和定向單位的要求可適當延長1-2年。
品學兼優、科研能力較強,經導師推薦,可申請提前攻讀博士學位。
 
五、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分為學位課、必修課、選修課及補修課。最低修學33學分。
學位課包括公共學位課和學科學位課,公共學位課包括1門外國語及2門政治理論課,9學分,由學校統一開設。學科學位課2-3門,4-6學分,要強調學科前沿和基礎,具有一定難度與深度的基礎理論課程。必修課是以加強學科專業知識,強化實踐動手能力為目標的課程。可以是經典的基礎理論課、科研基礎知識性課程、實驗技能訓練課程,也可以是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方向的主干課程。必修課開設3-5門,6-10學分。選修課是能夠解決專業領域難點的交叉學科、邊緣學科及特色學科的課程。可以跨學科、跨學院選擇合適課程。
本科階段未修《運籌學》的同學需先選修《運籌學》,然后再開設《運籌學I》(必修課)。第一外語不是英語的研究生必須選修《英語二外》。
同等學歷或跨學科考取研究生者必須補修2~3門本學科相關本科專業主干課程,補修課不計學分。
課程類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學期 考核
方式
備注


公共學位課 200101 第一外國語 96 6 1、2 考試 9學分
200103 自然辯證法(學碩) 16 1 1 考試
20010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學碩) 32 2 1 考試
學科學位課 211101 工程數學 32 2 1 考試 4-6
學分
207103 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學科前沿專題講座 32 2 1 考試
211213 回歸分析與試驗設計 32 2 2 考試
必修課 207210 數據庫理論方法及其應用 32 2 1 考試 6-10
學分
207211 系統工程理論方法與應用 32 2 2 考試
207108 運籌學I 32 2 2 考試
211211 矩陣分析 32 2 2 考試
  207212 系統動力學及其應用 32 2 3 考試  
選修課 207325 運籌學 48 3 1 考試  
207326 地理信息系統及二次開發 48 3 2 考試
207327 Matlab程序設計及應用 48 3 2 考試
207356 機械優化設計 32 3 1 考試
211202 數學生態學 32 2 2 考試
201105 隨機時間序列分析 32 2 2 考試
207329 農業機械化技術經濟學 32 2 2 考試
207330 最優化方法及其應用 32 2 2 考試
207331 農業機械化工程 32 2 3 考試
207332 遺傳算法及其應用 32 2 3 考試
211320 圖像識別與處理技術 32 2 3 考試
202340 生物信息學 32 2 3 考試
211212 系統生物學及其應用 32 2 2 考試
207333 農業物流及供應鏈優化 32 2 3 考試
200115 英語二外(一外非英語必選)     3 考試
補修課   農業系統工程         不計
學分
  農業機械化生產學        
  經濟學原理        
  管理學原理        
 
 
修讀要求
1、必修環節
包括入學教育、課程學習、學術活動和社會實踐。
(1)入學教育
包括科學道德和學風教育、入學培訓等方面。
(2)課程學習
本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分為兩階段,堅持課程學習和科研論文并重,采用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方式,既要深入掌握理論基礎和專門知識,又要掌握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獨立解決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領域實際問題的能力。前1-1.5年以課堂教學為主,后1.5-2年以自學及科學研究為主。
在學習方式上,應強調自學,教師的作用在于啟發研究生進行獨立思考與正確判斷,培養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術活動
包括研究生專題報告、參加學術會議、文獻查閱、項目研究及撰寫論文等科研活動。為培養研究生獨立思考和分析、綜合能力,及時了解學科前沿的動態,招收碩士生的導師應鼓勵研究參加各種形式的學術活動,可以以教研室(研究室或研究方向等)為單位定期組織專題研討會,采用多種形式,活躍學生學術思想、培養創新精神。
(4)社會實踐應結合學科特色,有利于提高學生社會活動能力為主。具體包括教學實踐、社會實踐和學術活動等。教學實踐的目的是使研究生得到教學方面的初步鍛煉,教學實踐內容包括課堂講授、輔導、生產實習、指導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實驗等,教學實踐工作量為6-10學時。
2.學分要求:最低學分要求為33學分。
3.科研成果要求:按照學校相關文件以及本學科特點,本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前需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至少1篇。學位論文要達到國家關于碩士學位論文規定的標準,同時要有一定的深度,能有針對性解決理論或生產實際問題。
 
七、學位論文工作
本學科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工作包括選題、開題報告與中期考核、論文研究、論文評閱和答辯等重要環節。
1、科研選題
碩士研究生的科研選題在導師指導下進行,選題來自生產實踐、文獻資料或導師研究課題的一部分。本學科碩士研究生研究項目既要使學生在理論研究或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方面得到必要鍛煉,又要保證學位論文能夠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的水平。
2、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必須是在系統閱讀本領域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明確學位論文研究目的與意義,明確研究的內容、方法及技術路線,進度安排合理并可行。開題報告要求符合基礎性、前沿性、創造性和科研實用性。開題報告要求公開舉行報告會,由本學科專業3人以上專家組成的評審小組對學生所做的開題報告評審,提出具體的評價和修改意見,不通過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過者終止培養。本學科碩士研究生第三學期完成開題工作。
3、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結束課程學習、確定研究內容,并完成開題報告后,對學生進行的綜合考核。中期考核嚴格按學校相關規定執行,中期考核合格方能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工作。
4、論文研究
論文研究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階段,研究生應以嚴謹科學態度,在導師或執行小組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科學研究工作。要求研究生具有較強科研和實驗操作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廣泛獲得信息能力,創新性地完成碩士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每學期必須向導師或指導小組至少進行兩次論文進展情況匯報。
學位論文研究項目要求必須目標明確、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科學可行,試驗方法正確、數據詳實、處理方法科學有效;學位論文必須層次清楚、結構合理、研究內容充實,語言流暢,學位論文必須達到國家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規定的水平。學位論文初稿必須在第六學期初提交給指導教師,四月初必須提交學位論文最終稿。
5、論文的評閱與答辯
論文評閱與答辯是考核學位論文水平及學生成績的重要環節,要求在答辯前必須提交答辯申請,聘請一位校外專家和一位校內專家對學位論文進行客觀評閱,兩位評閱人均同意答辯后,學生方有資格進行論文答辯。答辯委員會要求由5位以上具有正高級職稱的專家組成,其中必須有一位校外專家。
 
八、主要的學習參考書目及網站
 
 
學科帶頭人簽字:
 
 
學位分委員會主任簽字:
 
 
學院主管研究生教學院長簽字(加蓋公章):
 
 
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
 
一、學科簡介
東北農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2003年被評為碩士點學科,現為校級重點學科和黑龍江省重點學科的依托學科,同時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農業發展戰略規劃與管理研究中心掛靠在該學科下,該學科擁有省級研究生創新基地示范基地1個。該學科現已經形成5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即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水土資源優化利用與管理、農業機械化生產組織與管理、信息技術與信息管理和區域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本學科具有區域性與系統性,模型化與定量化,多學科交叉,各種方法與技術綜合集成,理論聯系實際,定性定量相結合,研究成果可指導生產實踐,或供各級管理部門決策參考。另外,該學科研究側重于農業領域問題研究,具有明顯的農業特點。
本學科目前共有教師26人,其中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學位20人。學科梯隊綜合實力較強,學歷層次較高,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合理,具備承擔國家各級各類重大項目的能力。近五年來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70余項,總經費1600余萬元。自該學科創辦以來,東北農業大學十分重視,先后引進多名學科骨干,在經費投入上,已累計投入400余萬元,并且每年撥給學科建設經費10萬元。
 
二、培養目標
培養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方面的高級專業人才,具體要求如下:
1.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基礎,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祖國、熱愛本專業,關心集體,艱苦奮斗;遵紀守法,身心健康,品德良好;治學嚴謹,求實創新,具有合作精神;服從祖國的需要,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較強的實驗、實踐技能;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熟悉所從事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的科學技術新發展與新動向,能較熟練地運用一種外國語閱讀本專業的文獻資料、撰寫論文和進行一般學術交流。
3.身體健康。
 
三、主要研究方向(3-5個)
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5個,包括系統工程理論方法與應用、信息技術與信息管理、工業工程和物流工程、水土資源優化利用與管理、區域經濟和可持續發展。
 
四、學習年限
學制3年,學習年限最長5年。
在職碩士生的學習年限應根據不同的生源和定向單位的要求可適當延長1-2年。
品學兼優、科研能力較強,經導師推薦,可申請提前攻讀博士學位。
 
五、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分為學位課、必修課、選修課及補修課。最低修學33學分。
學位課包括公共學位課和學科學位課,公共學位課包括外國語及政治理論課,9學分,由學校統一開設。學科學位課2-3門,4-6學分,要強調學科前沿和基礎,具有一定難度與深度的基礎理論課程。必修課是以加強學科專業知識,強化實踐動手能力為目標的課程。可以是經典的基礎理論課、科研基礎知識性課程、實驗技能訓練課程,也可以是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方向的主干課程。必修課開設3-5門,6-10學分。選修課是能夠解決專業領域難點的交叉學科、邊緣學科及特色學科的課程。可以跨學科、跨學院選擇合適課程。
無運籌學基礎的同學必須先選修《運籌學》,然后才能學習學位課《運籌學I》。第一外語不是英語的研究生必須選修《英語二外》。
針對同等學歷或跨學科考取本學科的研究生,導師可以根據考生的知識結構以及研究方向補修2~3門本學科相關本科專業主干課程,補修課不計學分。
課程類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學期 考核
方式
備注
學位課



200101 第一外國語 96 6 1、2 考試 9學分
200102 自然辯證法(學碩) 16 1 1 考試
20010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學碩) 32 2 1 考試




211101 工程數學 32 2 1 考試 4-6
學分
207107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前沿專題講座 32 2 1 考試
207108 運籌學I 32 2 2 考試


211206 計算方法 32 2 2 考試 6-10
學分
211303 多元統計分析 32 2 2 考試
207218 區域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32 2 2 考試
207219 工程經濟原理與應用 32 2 2 考試
  207211 系統工程理論方法與應用 32 2 2 考試  
   選
   修
   課
207325 運籌學 32 2 1 考試  
207348 精益生產與六西格瑪管理方法及應用 32 2 1 考試
211211 矩陣分析 32 2 2 考試
207326 地理信息系統及二次開發 48 3 2 考試
207349 數據包絡分析 32 2 2 考試
207350 人工神經網絡及其應用 32 2 2 考試
207327 Matlab程序設計及應用 48 3 2 考試
207351 數據挖掘及大數據技術 32 2 2 考試
207352 系統建模與仿真 32 2 2 考試
211319 動態經濟系統分析方法與應用 48 3 2 考試
207353 管理信息系統專家系統與決策支持系統 48 3 3 考試
207354 物流工程方法及應用 32 2 3 考試
207212 系統動力學及其應用 32 2 3 考試
207355 智能優化方法 32 2 3 考試
200115 英語二外(一外非英語必選) 96 2 1 考試


  基礎工業工程         不計
學分
  系統工程        
  經濟學原理        
  管理學原理        
 
 
修讀要求
1、必修環節
包括入學教育、課程學習、學術活動和社會實踐。
(1)入學教育
包括科學道德和學風教育、入學培訓等方面。
(2)課程學習
本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分為兩階段,堅持課程學習和科研論文并重,采用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方式,既要深入掌握理論基礎和專門知識,又要掌握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獨立解決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領域實際問題的能力。前1-1.5年以課堂教學為主,后1.5-2年以自學及科學研究為主。
在學習方式上,應強調自學,教師的作用在于啟發研究生進行獨立思考與正確判斷,培養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術活動
包括研究生專題報告、參加學術會議、文獻查閱、項目研究及撰寫論文等科研活動。為培養研究生獨立思考和分析、綜合能力,及時了解學科前沿的動態,招收碩士生的導師應鼓勵研究生參加各種形式的學術活動,可以以教研室(研究室或研究方向等)為單位定期組織專題研討會,采用多種形式,活躍學生學術思想、培養創新精神。
(4)社會實踐應結合學科特色,有利于提高學生社會活動能力為主。具體包括教學實踐、社會實踐和學術活動等。教學實踐的目的是使研究生得到教學方面的初步鍛煉,教學實踐內容包括課堂講授、輔導、生產實習、指導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實驗等,教學實踐工作量為6-10學時。
2.學分要求:最低學分要求為33學分。
3.科研成果要求:按照學校相關文件以及本學科特點,本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前需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至少1篇。學位論文要達到國家關于碩士學位論文規定的標準,同時要有一定的深度,能有針對性解決理論或生產實際問題。
七、學位論文工作
本學科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工作包括選題、開題報告與中期考核、論文研究、論文評閱和答辯等重要環節。
1、科研選題
碩士研究生的科研選題在導師指導下進行,選題來自生產實踐、文獻資料或導師研究課題的一部分。本學科碩士研究生研究項目既要使學生在理論研究或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方面得到必要鍛煉,又要保證學位論文能夠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的水平。
2、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必須是在系統閱讀本領域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明確學位論文研究目的與意義,明確研究的內容、方法及技術路線,進度安排合理并可行。開題報告要求符合基礎性、前沿性、創造性和科研實用性。開題報告要求公開舉行報告會,由本學科專業3人以上專家組成的評審小組對學生所做的開題報告評審,提出具體的評價和修改意見,不通過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過者終止培養。本學科碩士研究生一般于第三學期初提交開題報告。
3、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結束課程學習、確定研究內容,并完成開題報告后,對學生進行的綜合考核。中期考核嚴格按學校相關規定執行,中期考核合格方能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工作。
4、論文研究
論文研究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階段,研究生應以嚴謹科學態度,在導師或執行小組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科學研究工作。要求研究生具有較強科研和實驗操作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廣泛獲得信息能力,創新性地完成碩士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每學期必須向導師或指導小組至少進行兩次論文進展情況匯報。
學位論文研究項目要求必須目標明確、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科學可行,試驗方法正確、數據詳實、處理方法科學有效;學位論文必須層次清楚、結構合理、研究內容充實,語言流暢,學位論文必須達到國家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規定的水平。學位論文初稿必須在第六學期初提交給指導教師,四月初必須提交學位論文最終稿。
5、論文的評閱與答辯
論文評閱與答辯是考核學位論文水平及學生成績的重要環節,要求在答辯前必須提交答辯申請,聘請一位校外專家和一位校內專家對學位論文進行客觀評閱,兩位評閱人均同意答辯后,學生方有資格進行論文答辯。答辯委員會要求由5位以上具有正高級職稱的專家組成,其中必須有一位校外專家。
 
八、主要的學習參考書目及網站
 
 
 
學科帶頭人簽字:
 
 
學位分委員會主任簽字:
 
 
學院主管研究生教學院長簽字(加蓋公章):
 
 
 
 
 
 
 
 
        
 
農業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430128)
 
一、領域簡介
農業工程學科以復雜的農業生物系統為研究對象,通過綜合運用工程、生物、信息和管理科學的原理與技術,探索環境、裝備和設施與農業生物的互作規律,研究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相關的工程技術、裝備和設施,提供與農業生物系統相關的工程問題的整體解決方案,為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服務。
農業工程是一個口徑寬、覆蓋面廣的工程領域。它涵蓋了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生物環境與工程、可再生資源開發與利用、農業水土工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等領域。
 
 二、培養目標
農業工程領域主要為農業工程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農村工程教育等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培養具有綜合職業技能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
1)農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獲得者應較好地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熱愛祖國,熱愛農業,遵紀守法,品德良好,艱苦奮斗,求實創新,積極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發展服務。
2)農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獲得者應掌握農業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管理、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較強的專業技能和技術傳授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和新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理念,能夠獨立從事較高層次的農業機械化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以及農村發展等工作。
3)基本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閱讀本領域的外文資料。
 
三、研究方向
1)農業機械化工程
2)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
3)農業水土工程
4)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
5)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
 
四、學習年限
    采用全日制學習方式,學習年限一般為2年,最長不超過4年。
五、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分為學位課、必修課、選修課及科研與實踐環節。
 
課程類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考核方式
學位課 公共學位課 300101 第一外國語 48 3 1 考試
300103 自然辯證法(專碩) 16 1 1 考試
30030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專碩) 32 2 1 考試
學科學位課 211101 工程數學 32 2 1 考試
307101 農業工程學科前沿專題講座 32 2 1 考試
300107 信息檢索與知識產權講座 32 2 1 考試
必修課 214107 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前沿專題講座 32 2 1 考試
211213 回歸分析與試驗設計 32 2 1 考試
307201 可持續發展概論 32 2 1 考試
選修課 207201 相似理論與模型實驗 32 2 1 考試
207303 計算機輔助試驗設計與參數優化 32 2 2 考試
207301 CAD高級應用及數字樣機技術(碩) 32 2 1 考試
207205 農業物料學 32 2 1 考試
207309 高等農業機械學(碩) 32 2 1 考試
207329 農業機械化技術經濟學 32 2 1 考試
207207 可再生能源工程 32 2 1 考試
207313 農產品加工技術與設備 32 2 1 考試
307301 物聯網技術應用 32 2 1 考試
  精準農業技術裝備 32 2 1 考試
  單片機控制系統及程序設計 32 2 1 考試
214102 現代控制理論 32 2 1 考試
201102 農業水土資源系統分析理論方法及應用 32 2 1 考試
201103 農業節水理論與技術研究進展 32 2 1 考試
201201 水資源安全評價方法及其應用 32 2 1 考試
必修環節   實踐研究   6 2、3 考查
 
 
六、修讀要求
1.采取校內課程學習和校外實踐研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實行多學科綜合、寬口徑的培養方式。實踐研究累計時間不少于12個月。
2、攻讀本領域碩士專業學位的研究生學課程總學分應不少于33學分。開題報告在第2學期內完成,論文工作中期檢查于第3學期結束前完成。
2.學位論文實行導師負責制,鼓勵由具有實踐經驗并有高級技術職稱的校內外導師聯合指導。
 
七、學位論文工作
1、論文選題
應服務于農業機械化、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論文要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先進性和工作量,能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
2、論文形式
學位論文應反映研究生綜合運用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可將研究報告、規劃設計、產品開發、案例分析、管理方案、發明專利、文學藝術作品等作為主要內容,以論文形式表現。
3、評審與答辯
學位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應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相關行業具有高級職稱(或相當水平)的專家。論文應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評閱,其中應有來自實際工作部門的專家。答辯委員會應由3~5位專家組成。
 
八、研究生實踐基地情況
本專業與10個單位組建了實踐基地,分別是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黑龍江省水利科學院、牡丹江熱電有限公司、哈爾濱良大實業有限公司、約翰迪爾(佳木斯)農業機械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北大荒集團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創新培養示范基地、常發(佳木斯)聯合收獲機廠、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黑龍江北安農墾分局紅星農場、哈藥集團物流配送中心等。
九、主要的學習參考書目及網站
1、主要學習參考書目
農業工程學報,中國農業工程學會主辦
農業機械學報,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主辦
2、主要學習參考網站
1)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
2)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SCIE)(http://www.lib.neau.edu.cn/ )
3)ScienceDirect(http://www.sciencedirect.com/
4)中國農業工程學會(http://www.tcsae.org/nygcxb/ch/index.aspx
5)中國農業機械學會(http://www.agro-csam.org/
十、其他
    在本培養方案執行期間,如東北農業大學關于研究生培養工作的相關文件發生修訂,則本培養方案所涉及到的相應條款按照修訂后的相關學校文件執行。
 
學科帶頭人簽字:
 
 
學位分委員會主任簽字:
 
 
學院院長簽字(加蓋公章):
 
 
 
 
 
 
 
 
 
 
 
 
 
工業工程領域(085236
 
一、領域簡介
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簡稱IE)是一門工程技術與管理技術相結合的綜合性工程學科。它以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生產率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導向,采用系統化、專業化和科學化的方法,綜合運用多種工程技術和管理技術學科的知識,對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所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規劃、設計、改善和配置、評價、創新和決策等工作,使之成為更有效、更合理的綜合優化系統。工業工程領域覆蓋的范圍及研究內容包括工程管理與工程經濟、生產管理與成本控制、管理系統優化與戰略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東北農業大學2010年開始設立工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該碩士點以管理科學與工程、農業系統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等學科為基礎,招生對象為工業工程、物流工程、機械工程等本科畢業學生,按工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要求培養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本領域現有教師26人,其中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學位20人。學科梯隊綜合實力較強,學歷層次較高,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合理,具備承擔國家各級各類重大項目的能力。近五年來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70余項,總經費1600余萬元。
 
二、培養方式及目標
本學科以面向需求的工業工程人才培養思想為指導,培養市場需要的、為企業解決實際需求專業人才,能夠在企業從事制造、經營、服務等管理系統與生產、物流、質量、項目、規劃等領域的現場管理、定量分析、系統優化、流程再造和管理創新工作的專門人才,培養的學生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既懂工程技術又掌握管理科學知識的相關行業急需的應用創新型高素質人才。
 
具體要求:
1、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黨的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身心健康。
2、掌握工業工程領域的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掌握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對復雜生產系統、服務系統進行分析、規劃、設計、管理和運作的能力,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擔負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門外語,能夠比較熟練地閱讀本領域的外文資料。
 
培養方式:
工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采用全日制的培養方式,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采用課程學習、實踐教學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鼓勵實行雙導師制培養方式,其中一位導師來自培養單位,另一位導師來自企業的與本領域相關的專家。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論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導小組。
 
三、研究方向
本領域主要有如下四個研究方向:現代工業工程與精益生產、物流工程與供應鏈管理、信息技術與信息管理、工程系統分析與優化
 
四、學習年限
本領域學習年限為2年,學習年限最長為4年。
 
五、課程設置
工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采用課程學習、實踐教學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課程設置應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教學內容應體現寬廣性、綜合性、實用性和前沿性。突出專業實踐類(案例類)課程和工程實踐類課程。工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課程設置分為學位課、必修課、選修課及科研與實踐環節。課學習實行學分制,最低修學33學分,其中實踐環節6學分。
 
學位課包括公共學位課和學科學位課,公共學位課包括外國語及政治理論課,6學分,由學校統一開設。學科學位課包括具有一定難度與深度的基礎理論課程2-3門,4-6學分。必修課是以加強學科專業知識,強化實踐動手能力為目標的課程。可以是經典的基礎理論課、科研基礎知識性課程、實驗技能訓練課程,也可以是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方向的主干課程。必修課開設3-5門,6-10學分。選修課是能夠解決專業領域難點的交叉學科、邊緣學科及特色學科的課程。可以跨學科、跨學院選擇合適課程。
 
無運籌學基礎的同學必須先選修《運籌學》,然后才能學習學位課《運籌學I》。
 
課程類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考核方式 備注
學位課 公共學位課 300101 第一外國語 48 3 1 考試 6學分
300103 自然辯證法(專碩) 16 1 1 考試
30030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專碩) 32 2 1 考試
學科學位課 211101 工程數學 32 2 1 考試 4-6學分
307102 工業工程領域前沿專題講座 32 2 1 考試
207108 運籌學I 32 2 2 考試
必修課 211206 計算方法 32 2 2 考試 6-10
學分
207348 精益生產及六西格瑪管理方法及應用 32 2 1 考試
307202 統計學軟件及應用 32 2 2 考試
207211 系統工程理論方法與應用 32 2 2 考試
207352 系統建模與仿真 32 2 2 考試
選修課 207325 運籌學 32 2 1 考試  
207210 數據庫理論方法及其應用 32 2 1 考試
207327 Matlab程序設計及應用 48 3 2 考試
300107 信息檢索與知識產權講座(指定) 32 2 2 考試
207219 工程經濟原理與應用 32 2 2 考試
207308 人因工程 32 2 2 考試
307302 物流模型與方法 32 2 2 考試
307303 物流系統分析、設計與案例 32 2 2 考試
307201 可持續發展概論 32 2 2 考試
307304 供應鏈理論方法與應用 32 2 2 考試
307301 物聯網技術及應用 32 2 2 考試
307305 生產計劃與控制 32 2 2 考試
307306 成本控制 32 2 2 考試
200115 英語二外     2 考試
必修環節   實踐研究   6 2、3 考查  
補修課   系統工程         不計
學分
  基礎工業工程        
  生產運作管理        
 
 
修讀要求
1、必修環節
包括入學教育、課程學習、學術活動和實踐研究。
(1)入學教育
包括科學道德和學風教育、入學培訓等方面。
(2)課程學習
工業工程領域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分為兩階段,堅持課程學習和科研論文并重,采用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方式,既要深入掌握理論基礎和專門知識,又要掌握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獨立解決工業工程領域實際問題的能力。前1年以課堂教學為主,后1年以自學及科學研究為主。
(3)學術活動
包括研究生專題報告、參加學術會議、文獻查閱、項目研究及撰寫論文等科研活動。為培養研究生獨立思考和分析、綜合能力,導師應鼓勵研究生參加各種形式的學術活動,可以定期組織專題研討會,采用多種形式,活躍學生學術思想、培養創新精神。
(4)實踐研究是工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的特色課程,實踐環節包括案例教學、企業實踐、教學實踐和學術活動等。應結合實習單位或實踐教育基地實際條件完成實習和部分課題研究工作,通過實踐教學環節,鍛煉研究生的理論結合實踐能力,提高研究發現、分析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工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課程不少于6學分。
2.學分要求:最低學分要求為33學分,包括理論課程最少27學分,實踐教學環節6學分。
3.科研成果要求:按照學校相關文件以及本學科特點,本領域碩士研究生畢業前需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至少1篇。學位論文要達到國家關于碩士學位論文規定的標準,同時要能有針對性解決生產實際問題。
 
七、學位論文工作
學位論文是本領域工程碩士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學位論文的水平是培養質量的體現。本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通過學位論文工作可得到進行科學研究、工程研究或承擔專門技術工作與管理的全面訓練,是培養工程碩士的創新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環節。
1、科研選題
論文的選題應直接來源于生產實際或者具有明確的工業工程背景和應用價值。學位論文應有一定技術難度,并注重先進性和實用性,要有足夠的工作量;能體現作者綜合應用工業工程領域相關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本領域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工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選題:生產與制造系統工程、工業系統分析方法與優化技術、現代經營過程管理、服務系統運作與管理、物流系統設計、優化與供應鏈管理、人因工程、安全工程分析與設計、公共事業及政府部門的決策與管理、項目評價與分析以及工業工程領域相關軟件設計與開發等。
2、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必須是在閱讀本領域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明確學位論文研究目的與意義,明確研究的內容、方法及技術路線,進度安排合理并可行。開題報告要求符合科研實用性,并有一定創新。開題報告要求公開舉行報告會,由本學科專業3名以上專家組成的評審小組對學生所做的開題報告進行評審,提出具體的評價和修改意見,不通過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過者終止培養。本學科碩士研究生一般于第二學期初提交開題報告。
3、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結束課程學習、確定研究內容,并完成開題報告后,對學生進行的綜合考核。中期考核嚴格按學校相關規定執行,中期考核合格方能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工作。
4、論文研究
論文研究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階段,研究生應以嚴謹科學態度,在導師或執行小組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科學研究工作。要求研究生具有較強科研和實驗操作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創新性地完成碩士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每學期必須向導師或指導小組至少進行兩次論文進展情況匯報。
學位論文要求:
(1)學位論文研究項目要求必須目標明確、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科學可行,試驗方法正確、數據詳實、處理方法科學有效。
(2)工業領域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至少應包括緒論、論文主體部分、結論三個重要組成部分。緒論中就明確論文的研究目的和意義、國內外研究動態、研究的內容及方法、研究的技術路線等內容,其中,國內外研究動態要在大量查閱工業工程領域及相關方向的國內外文獻基礎上,對與研究內容相關的研究現狀及進展進行深入全面的論述;論文主體部分可結合實際工作研究內容分章節論述,包括相關基礎理論,調研數據及處理、改進方案設計、建模仿真、系統分析、實驗研究、研究結果評價等部分,此部分內容體現作者的工作量及論文的深度和水平;研究結論可以分析條目總結全文研究取得的最后結果。除此之外,學位論文還包括中英文摘要、關鍵詞、獨創聲明、參考文獻、致謝等部分,根據不同的論文選題及內容,論文后可加必要的附錄(重要原始數據、程序代碼等)。
(3)本領域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要求技術先進,并有一定難度;反映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先進技術與科學方法,深入分析或解決了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的問題;
(4)論文內容充實,工作量飽滿;論文概念清晰、結構合理、層次分明、文理通順,格式規范;學位論文必須達到國家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規定的水平。全日制工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要求至少5萬字。
(5)社會評價好(已在公開刊物發表、獲獎、獲得專利、通過鑒定,應用于工程實際等。
(6)學位論文初稿必須在第四學期初提交給指導教師,四月初必須提交學位論文最終稿。
5、論文的評閱與答辯
(1)學位論文的評審應著重考察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業工程領域實際問題的能力;審查學位論文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審查其解決工業工程領域實際問題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進展;審查其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計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審查其創造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研究生必須完成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獲得培養方案中規定的學分,成績合格,且達到了東北農業大學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相關要求,方可申請參加學位論文答辯。
(3)學位論文應有2位本領域專家評閱,評閱通過后允許參加答辯,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至少有3-5位專家組成。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均應有來自工業工程生產或管理一線的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導師可參加答辯會議,但不得擔任答辯委員會成員。
 
八、主要的學習參考書目及網站
 
本領域主要研究生實踐基地包括:約翰迪爾(佳木斯)農業機械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北大荒集團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創新培養示范基地、常發(佳木斯)聯合收獲機廠、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黑龍江北安農墾分局紅星農場、哈藥集團物流配送中心等。經多年發展,與各基地合作關系良好,已經培養近十余名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了20余名工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
    1、約翰迪爾(佳木斯)農業機械有限公司
    約翰迪爾(佳木斯)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1600名員工。在生產經營中,全力打造“五個一”質量觀念,堅持質量體系有效運行,持續提高產品質量,從而為用戶開發制造技術先進、性能可靠的產品。通過積極開拓市場,扎根國內,打入國際,我們盡力建設一個卓越、強大、獨具特色的約翰迪爾(佳木斯)農業機械有限公司。1997年,佳木斯聯合收割機廠與約翰迪爾組建了合資企業——約翰迪爾佳聯農業機械有限公司。2004年,約翰迪爾(佳木斯)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經黑龍江省招商局批準成立外商獨資企業。
與該公司合作五年,有兼職指導教師4人,培養碩士研究生10人。
2、黑龍江省農墾北安分局紅星農場
紅星農場坐地處小興安嶺中段南麓,位于北安市境內,地理坐標為北緯48°21′~48°17′,東經126°47′~127°15′。農場總控制面積3.9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5萬畝。全場共有5個作業區、16個居民組,總人口1.3萬人,是以一個集農、林、牧、副、漁綜合經營,工、商、運、建、服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國有農墾企業。
該農場為東北農業大學北大荒集團研究生培養創新示范基地所屬農場之一,也是我校研究生培養基地,已經培養工業工程及相關專業研究生10余名。
 
學科帶頭人簽字:
 
 
學位分委員會主任簽字:
 
 
學院主管研究生教學院長簽字(加蓋公章):
 
 
 
 
 
 
非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農業機械化領域(470109)
 
一、類別(領域)簡介
農業機械化領域的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主要為農業機械化工程、涉農企業和管理部門培養從事農業機械化領域科技創新與技術開發、工程設計與實施、技術攻關與技術改造、工程規劃與管理、新技術推廣與應用、農村發展與農業工程教育等方面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
 
二、培養目標
1)進一步學習和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獻身農業;具有集體主義觀念,遵紀守法,品德良好,艱苦奮斗、求實創新、能積極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發展服務,為農業技術研究、應用、開發及推廣、農村發展、農業教育等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
2)掌握相應領域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管理、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具有較寬的知識面,掌握解決農業問題的先進技術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擔負農業技術推廣或農業、農村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閱讀本領域的外文資料。
 
二、 研究方向
 
1)超高產粳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與裝備  重點開展工廠化育秧、高速寬窄行插秧、田間管理和稻谷收獲工藝及其機器系統等方面的技術裝備研發。
2)現代旱地農業技術與裝備  重點圍繞大豆、玉米、馬鈴薯和蔬菜等黑龍江省主要特色作物生產各環節對裝備技術的重大需求,開展配套自動化智能化田間、保護性耕作及棚室等作業機具關鍵技術研究與產品創制。
3)農副產品儲藏和精深加工技術與設備  研究秸稈原料集儲技術、生物質基可降解資材關鍵技術及配套裝備、農產品干燥技術與裝備、農產品增值加工技術與裝備和農產品物料特性。
4)可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與裝備  研究開發沼氣生產工業化、沼氣商品化及秸稈資源化利用工藝與裝備,農村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技術與裝備。
5)現代農業機械化生產與管理  結合現代農業生產要求及農機化生產技術現狀,開展農業發展模式、農業機械化生產專家系統、精準農業技術、農業機器更新換代理論等方面的研究。
 
四、學習年限
1)在職攻讀農業機械化領域專業學位的研究生,采取進校不離崗的方式,要求在校學習時間累計不少于6個月。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采取多學科綜合、寬口徑培養方式。 
2)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由校內相關領域碩士生導師擔任,同時聘任校外具有農業推廣經驗、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聯合指導。
3)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最長不超過5年。
 
五、課程設置
攻讀本領域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的研究生需學習以下課程,總學分應不少于30學分。開題報告在第三學期前結束,論文工作中期檢查于第五學期初進行。
課程類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考核方式
學位課 公共學位課 300101 第一外國語 48 3 1 考試
300102 自然辯證法(專碩) 16 1 1 考試
30030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專碩) 32 2 2 考試
學科學位課 307103 農業推廣理論與實踐 48 3 1 考試
307104 農業科技與“三農”政策 32 2 1 考試
307105 農業傳播技術與應用 32 2 1 考試
必修課 307203 農業機械化新技術進展 32 2 2 考試
307204 試驗設計方法 32 2 2 考試
307205 科學研究方法 32 2 2 考試
307206 信息技術與應用 32 2 2 考試
選修課 207201 相似理論與模型實驗 32 2 2 考查
207309 高等農業機械學 32 3 2 考查
207306 現代農業裝備設計理論 32 3 2 考查
207310 高等畜牧機械學 32 3 2 考查
207205 農業物料學 32 3 2 考查
207313 農產品加工技術與設備 32 3 2 考查
207207 可再生能源工程 32 3 2 考查
207329 農業機械化技術經濟學 32 3 2 考查
207301 CAD高級應用及數字樣機技術 32 3 2 考查
307201 農業可持續發展概論 32 3 2 考查
307307 科技論文設計與寫作 32 2 2 考查
307308 文獻檢索 32 2 2 考查
必修環節   開題報告及學位論文工作中期檢查        
 
 
六、修讀要求
1)采取校內課程學習和校外實踐研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實行多學科綜合、寬口徑的培養方式。培養單位應建立適合農業機械化領域專業特征的校外實踐基地,實踐研究累計不少于12個月。
2)學位論文實行導師負責制,鼓勵由具有實踐經驗并有高級技術職稱的校內外導師聯合指導。
 
七、學位論文工作
1)論文選題
論文的選題應直接來源于生產實際或者具有明確的生產背景和應用價值。可以是一個完整的農業推廣項目策劃、農業設計項目或技術改造項目,可以是技術攻關研究專題,可以是新工藝、新材料、新品種的研制、開發和應用技術,可以是農業、農村管理理論和實踐。論文選題應有一定技術難度、先進性和足夠的工作量,能體現作者綜合應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農業技術推廣、農業和農村問題的能力。
2)論文類型
項目設計、 研究論文、調研報告
3)評審與答辯
1、 學位論文的評審應著重考察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農業技術推廣、農業和農村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審查學位論文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審查其解決農業技術推廣、農業和農村實際問題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進展;審查其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計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審查其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研究生必須完成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成績合格,方可申請參加學位論文答辯。
3、 學位論文應有3位專家評閱,答辯委員會至少有5位專家組成,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均應有來自農業生產或管理一線的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答辯委員會應由3~5位專家組成。導師可參加答辯會議,但不得擔任答辯委員會成員。
 
八、研究生實踐基地情況
本專業與2個單位組建了實踐基地,分別是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哈爾濱良大實業有限公司。
 
九、主要的學習參考書目及網站
1、主要學習參考書目
農業工程學報,中國農業工程學會主辦
農業機械學報,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主辦
2、主要學習參考網站
1)全國農業推廣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http://www.mae.edu.cn/
2)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
3)中國農業工程學會(http://www.tcsae.org/nygcxb/ch/index.aspx
4)中國農業機械學會(http://www.agro-csam.org/
 
學科帶頭人簽字:
 
學位分委員會主任簽字:
 
學院院長簽字(加蓋公章):
 
 
 
 
 
 
 
東北農業大學

添加東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東北農業大學考研分數線、東北農業大學報錄比、東北農業大學考研群、東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東北農業大學考研真題、東北農業大學專業目錄、東北農業大學排名、東北農業大學保研、東北農業大學公眾號、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東北農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東北農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dongbeinongye/yanjiushengyuan_253950.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