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林大學碩士自命題考試說明

發布時間:2018-10-18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福建農林大學碩士自命題考試說明

福建農林大學碩士自命題考試說明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福建農林大學碩士自命題考試說明 正文

001作物科學學院
《作物生理學》考察考生對作物生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涉及的相關生理過程,特別是在逆境條件下作物產量品質形成生理機制的掌握程度,以及如何運用學習的知識分析作物在生產過程中生理現象的能力
《作物栽培學》 考察考生對作物栽培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特別是作物生長發育、產量品質形成規律及主要農作物的栽培技術措施的掌握程度,以及如何運用所掌握的栽培學的知識解決作物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生產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遺傳學》考查考生對遺傳學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對遺傳學基本知識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對遺傳學歷史和發展現狀的了解。內容涵蓋孟德爾遺傳、細胞遺傳、分子遺傳、群體遺傳以及新發展的基因組學等。
《作物育種學》考查考生對作物育種學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農作物主要育種技術(方法)及其原理的掌握程度及應用能力,以及育種新技術和主要農作物育種進展的了解程度。
《農業可持續發展》考查內容主要包括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基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障礙因子、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模式、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技術、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評價等。
《農業推廣學》考查內容主要包括農業推廣的發展歷史、農業創新的采用與擴散、農業推廣教育與培訓、農業推廣方式與方法、農業推廣模式與創新、科技成果轉化與評價等等。
《農業知識綜合一(作物)》考查內容主要包括植物學基礎、生態學基礎和氣象學基礎三部分。
《農學概論》考查內容主要包括農學與作物生產、作物的起源與分類、作物生長發育規律、作物品種改良、作物栽培技術、作物種植制度、現代農業等。
002植物保護學院
《普通植物病理學》:植物病原生物學、植物病害的發生發展規律,診斷、監測與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普通昆蟲學》:昆蟲形態學、昆蟲生物學、昆蟲分類學、昆蟲生理學及昆蟲生態學的基礎知識。
《微生物學》:微生物的特性,微生物主要類群,微生物的營養、生長與代謝生理,微生物遺傳學和生態學等。
《植物病理學》:植物病理學原理,主要作物重要病害的發生與防治,植物病理學科進展。
《農藥學》:農藥學的基本概念、農藥劑型與加工、農藥作用原理與應用技術、農藥的安全性評價。
《農業昆蟲學》:農業害蟲防治原理的方法,農作物主要害蟲的形態識別、生物學特性、發生特點以及綜合治理。
《植物保護概論》:植物病理學、昆蟲學、植物化學保護的基本原理,農作物主要有害生物的發生與防治。
《農業經濟學》:農產品供給與需求,農產品市場體系,農產品國際貿易。土地與水資源、農業勞動力、農業技術進步、農業資金。農業家庭經營、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保護政策、食品質量安全管理、農業產業結構、傳統農業的改造與農業現代化、農業可持續發展。
《植物保護學》:植物病理學、昆蟲學、農藥學的基本知識,農作物主要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
《農業綜合知識一》:植物學基礎知識、植物生理學基礎知識、遺傳學基礎知識。
003園藝學院
學術型:
《園藝植物生理學》:園藝植物物質代謝、能量轉化、生長發育生理、環境生理及其生長發育的調節與控制。
《園藝植物遺傳學》:遺傳物質的細胞和分子基礎、遺傳學三大遺傳規律及其應用、數量遺傳與雜種優勢、染色體變異、基因的表達與調控、基因突變、細胞質遺傳與植物雄性不育、園藝植物基因工程基本技術等。
《園藝植物組織培養》: 植物組織培養基本設備、基本原理、方法與技術;植物組織培養的應用領域;植物組織培養在園藝植物(果樹或蔬菜或花卉或茶樹等)上的應用。
《果樹栽培學》:果樹的栽培分布、主要種類和品種、生物學特性、適宜的環境條件以及相應的育苗、建園定植、土肥水管理、樹體管理等栽培技術;常綠果樹(柑桔、龍眼、荔枝、枇杷、香蕉等)和落葉果樹(桃、李、梨、葡萄等)栽培技術。
《蔬菜栽培學》:蔬菜栽培生理基礎;不良氣候環境對蔬菜栽培的影響;主要蔬菜栽培技術;蔬菜栽培耕作技術。
《食用菌栽培學》:食用菌栽培的生理;食用菌制種技術;主要食用菌栽培技術。
《茶樹栽培育種學》:茶樹生長發育規律及對外界環境條件的要求,茶園建設、幼齡茶樹培養、成齡茶園管理,無公害優質高效茶葉栽培技術;茶樹育種的原始材料,茶樹良種產量、品質等性狀與經濟效益的關系,茶樹良種與茶類適制性關系,選育新品種的途徑與技術。
《茶葉加工學》:茶樹鮮葉化學組成、鮮葉質量與管理技術,六大茶類的加工原理、工藝及品質特征,茶葉加工過程理化變化及其調控理論與技術,茶葉深加工技術及主要產品。
《花卉學》:花卉種類多樣性與分類、生長發育與環境、花卉繁殖、各類花卉的特性和栽培管理技術、花卉應用、花卉經營管理方面等。
《設施植物栽培學》:園藝植物的種類和分類;設施植物的生長發育;園藝植物栽培設施的類型、結構與功能;設施環境特性與調控技術;設施植物育苗技術;園藝植物設施栽培等。
《植物工廠化育苗原理與技術》:植物工廠化育苗的基本原理、植物工廠化生產的工廠及設備;植物工廠化育苗的基本技術;植物工廠化育苗的應用。
《園藝生物技術》:植物細胞工程、植物遺傳轉化及其在園藝植物(果樹、蔬菜、花卉等)上的應用。
專碩:
《園藝植物生物學》:園藝植物的生長發育,環境條件對園藝植物的影響,園藝植物的繁殖,園地選擇與建園。
《茶樹栽培學》:茶學植物的生長發育,環境條件對茶樹的影響,茶樹育苗特點與方法,園地選擇與建園。
《園藝學》:主要園藝植物的栽培管理技術、育種方法與應用。
《茶業概論》:茶樹生物學,生態條件與優質高效栽培,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主要茶類加工工藝,茶葉市場與營銷,茶文化特點與類型。
《設施植物栽培學導論》:設施農業特點與意義、園藝植物生產設施的種類、功能及特點,農業設施內環境變化特點及調控原理,設施環境對園藝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
《設施園藝學》:設施園藝植物主要種類(果茶菜花菌等)高優生產的特點,各類園藝植物設施栽培管理與環境調控技術。
《農業知識綜合一(園藝)》:土壤學、植物營養學、現代農業基礎知識(節水農業、設施農業、生物防治、園產品安全生產等)。     《農業知識綜合三(設施農業)》:土壤學、植物營養學、現代農業基礎知識(節水農業、設施農業、生物防治、園產品安全生產等)。
004生命科學學院
《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部分:植物的水分生理;植物的礦質營養;植物的光和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體內有機物質的運輸與分配;植物細胞信息傳導;植物生長物質;植物的生長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休眠、成熟和衰老生理,植物的逆境生理。生物化學部分:蛋白質化學;核酸化學;糖類結構與功能;脂質與生物膜;酶學;維生素和輔酶;激素;新陳代謝和生物能學;糖的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脂類的代謝與合成;核酸的代謝;DNA,RNA和遺傳密碼;蛋白質的合成和轉運;細胞代謝和基因表達調控;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程。
《微生物工程》:工業微生物基礎知識、工業微生物菌種改良與擴大培養、發酵培養基設計及無菌技術、發酵動力學及發酵過程的監測與控制、發酵工程下游工程技術各單元操作的原理及設備
《微生物學》:考試主要內容包括微生物的特點、微生物學的發展歷程、幾大類微生物的形態構造、微生物的營養和培養基、微生物的代謝和發酵、微生物的生長及其控制、微生物的遺傳變異、傳染與免疫、微生物的生態和分類鑒定及微生物的資源開發與利用。
《植物學》:植物細胞;種子與幼苗;植物組織;營養器官(根,莖,葉);營養器官的整體性及其與功能的統一性和對環境的適應性;生殖器官(花);種子的發育、果實的形成及果皮的結構;植物類群及分類;被子植物形態學基礎知識;被子植物及其主要分科之一(雙子葉植物綱);被子植物及其主要分科之二(單子葉植物綱);植物起源與系統演化。
《植物生理學》:植物的水分生理;植物的礦質營養;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體內有機物質的運輸與分配;植物細胞信號傳導;植物生長物質;植物的生長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休眠、成熟和衰老生理;植物的逆境生理
《農業知識綜合一(草業)》:植物學、作物栽培學、作物生理學、生態學、草地資源學、草坪學、藥用植物資源學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
《生物化學(理)》:考試主要內容包括各種生化物質(糖類、脂質、蛋白質、核酸、酶、維生素、輔酶、抗生素、激素和生物膜等)和代謝(生物氧化、糖代謝、脂質代謝、蛋白質分解及氨基酸代謝、核酸的降解與核苷酸代謝、核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物質跨膜運輸、生物固氮和光合作用等)。
《分子生物學》:考試主要內容包括染色體結構、DNA的復制形式與特點、DNA的轉座、遺傳密碼的破譯、蛋白質的合成和運轉、基因表達調控的原理、癌癥與癌基因活化、免疫缺損病毒(HIV)的分子機制等現代分子生物學中的重大問題,以及主要分子生物學實驗的技術和原理。
《微生物實驗技術》:考試主要內容包括基礎微生物學實驗技術、應用微生物實驗技術、微生物接種與培養技術、微生物純種分離技術、染色技術及微生物細胞結構觀察、微生物生長控制、微生物生理生化實驗、微生物誘變育種實驗、微生物細胞水平基因重組育種、基因工程育種、分子雜交技術、微生物免疫及現代檢測技術、微生物分類技術、微生物菌種保藏等內容。
《生態學》:考試主要內容包括生態學科形成及其發展;生態因子對生物的作用方式;生物對主要生態因子的適應;種群及其基本特征;種群數量動態與調節;生物種群關系;種群適應對策與進化;生物群落的組成與結構;生物群落的動態;生物群落的分類與排序;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生態系統的基因漂流與物種流動;生態系統平衡與調節;全球變化研究;生物多樣性;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恢復;生態工程
《生物信息學》:考試范圍主要包括生物信息學的基本概念與方法。涉及數據庫的內容、注釋、檢索以及數據庫搜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兩序列比對、多序列比對及其算法等),以及上述各種方法在實際研究中的應用(包括基因序列信息分析、基因預測、分子進化、蛋白質結構分析預測、系統發育樹等重要問題)。
《基因組學》:考試范圍主要包括基因組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涉及結構基因組學和功能基因組學、比較基因組學等重要研究領域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熱點問題與發展趨勢。其具體內容有:(1)基因組作圖、測序與序列解讀;(2)比較基因組學;(3)功能基因組學;(4)表觀遺傳學;(5)基因組進化的分子基礎與進化的模式等內容。
《生物統計學》:根據國家教育部生物專業和農林專業的教材要求,考生應掌握生物統計學課程的主要內容為:1、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常用統計分析方法的基本應用,包括統計推斷、方差分析,卡方檢驗和回歸相關分析;3、常用試驗設計方法的基本應用,包括試驗設計原理、簡單對比設計、完全隨機設計、隨機完全區組設計等等。
《遺傳學》:遺傳學的細胞學基礎(減數分裂等)、分子基礎(遺傳物質是DNA、順反子等基因概念的發展)、孟德爾定律(包括孟德爾定律的延伸、非等位基因互作等)、連鎖遺傳與性連鎖(遺傳作圖)、染色體結構變異(四種結構變異的遺傳學效應和細胞學鑒定)、染色體數目變異(染色體數目變異的種類和特點)、數量性狀的遺傳(數量遺傳的特點以及遺傳率和遺傳分析等)、近親繁殖和雜種優勢、細菌和病毒的遺傳(細菌和病毒遺傳物質交流的方式、遺傳作圖等)、細胞質遺傳(特點、質-核互作的雄性不育等)、遺傳與發育、遺傳與進化(群體遺傳特點、改變群體遺傳平衡的因素等)。
《細胞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的基本知識、所涉及的技術原理與方法、細胞生長發育調控因素與機理;植物細胞結構與生理,細胞生物學研究的進展與前沿問題。
《基因工程》:考試主要內容包括基因工程的主要概念,基因工程主要的技術(提取DNA、RNA、酶技術、載體、PCR、轉基因方法與檢測等)與原理,動物、植物、微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原理,基因克隆與功能基因研究技術,分子標記與利用,基因工程的利用與安全性。
《動物學》:考試主要內容包括無脊椎動物各類群的主要特征(體制、胚層、體腔、體節和身體分部、體表和骨骼、運動器官、肌肉和附肢、消化、呼吸、排泄、循環、神經和感官、生殖和發育)和代表動物;脊椎動物各類群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動物;無脊椎動物(到綱)和脊椎動物(到目)的分類情況;動物的進化;動物的地理分布。
《生物化學》:考試主要內容包括各種生化物質(糖類、脂質、蛋白質、核酸、酶、維生素、輔酶、抗生素、激素和生物膜等)和代謝(生物氧化、糖代謝、脂質代謝、蛋白質分解及氨基酸代謝、核酸的降解與核苷酸代謝、核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物質跨膜運輸、生物固氮和光合作用等)。
《數據結構》:考試主要內容包算法的時間的計算;順序表和鏈表的基本運算;棧和隊列實現方法和應用;串的幾種基本運算;二叉樹的遍歷算法及應用、Huffman樹碼的理論和算法;圖的搜索算法、最小生成樹算法、最短路徑算法;折半檢索、樹表的檢索、Hash檢索及平均檢索長度的計算;快速排序的原理和算法、堆排序原理和算法、歸并排序原理和算法、基數排序原理和算法。
《生物統計學》:根據國家教育部生物專業和農林專業的教材要求,考生應掌握生物統計學課程的主要內容為:1、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常用統計分析方法的基本應用,包括統計推斷、方差分析,卡方檢驗和回歸相關分析;3、常用試驗設計方法的基本應用,包括試驗設計原理、簡單對比設計、完全隨機設計、隨機完全區組設計等。
《計算機編程》:考試主要內容包C語言的數據類型、運算符表達式的計算;輸入輸出函數的使用;順序、選擇、循環三種結構的程序編寫;應用數組、結構體及指針編程;正確編寫處理字符串的程序;利用函數編寫程序、應用遞歸函數處理問題;簡單的常用算法(冒泡排序、選擇排序、插入排序、折半查找、高精計算、簡單搜索算法);利用鏈表編程;文件的正確讀寫操作。
005動物科學學院
《動物生理學》:要求考生掌握動物生理學的基本概念、動物機體各器官和系統的正常生理機能和活動規律、并能運用動物生理學的知識分析生命活動現象。
《動物生物化學》:生物分子的結構與功能,包括核酸、蛋白質、酶和生物膜;物質代謝部分,包括糖類、脂類、氨基酸、核苷酸、能量代謝以及各途徑的相互聯系和整體調控;遺傳信息的傳遞與調控,包括復制、轉錄、翻譯以及基因的表達調控;動物代謝的特點;現代生物技術及其在畜牧獸醫中的應用等。注重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概念,能聯系專業實際,對生物化學領域的新進展有一定了解。
《動物繁殖學》:主要考核考生對動物生殖生理學和繁育技術的掌握程度。
《動物營養學》:要求考生掌握動物營養學的基本營養原理,各類動物的營養需要以及營養素在動物體內代謝和定量轉化規律,并掌握國內外動物營養學的發展動態。
《草地學》:全面掌握草地學的基本概念;熟悉草地的類型及其分布;熟悉草地植物的生態學、生物學基礎;熟悉草地的形成、發展和演替的規律以及與人類的關系;掌握草地資源的利用、培育、建設及草地經營和畜牧業生產的關系。
《養殖基礎綜合》主要考核考生對畜禽的遺傳基礎和雜交改良技術的了解程度。
《獸醫基礎》:(獸醫臨床診斷學:掌握獸醫臨床檢查基本方法、實驗室檢查和特殊檢查的方法、常見癥狀和臨床意義以及建立診斷方法論。)
《獸醫藥理學》:重點內容包括藥物動力學、藥物效應學、影響藥物作用因素、臨床合理用藥方法、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藥、細菌耐藥機理、消毒防腐藥劑抗寄生蟲藥、傳入及傳出神經藥理學以及各系統藥物的藥理學基礎等。 重點考察學生對藥理基礎知識的綜合理解和掌握,以及對藥物的臨床應用能力。
《家畜內科學》:掌握動物內科病的臨床診斷技術及其臨床意義,掌握動物各系統和器官疾病的發病機理和防治方法,掌握動物營養代謝疾病和中毒性疾病的發病機理和防治方法。
《獸醫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掌握細菌、病毒、病原性真菌,螺旋體、霉形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等的大小、形態、結構、生理特征,遺傳變異,感染與致病機理;消毒與滅菌;分類與命名;常見病原菌的形態染色,培養、生化、抵抗力、病原性等特性。掌握免疫系統、抗原、抗體、免疫應答、抗感染免疫、免疫調節、變態反應及血清學技術的概念和基本理論。
《家畜傳染病學》:家畜傳染病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國內主要畜禽傳染病的病原學、診斷和防控。
《農業知識綜合二(養殖)》:主要考核考生對畜禽營養基礎與飼料及其加工開發的了解程度。要求考生掌握畜禽營養學的基本營養原理,畜禽的營養需要以及營養素在畜禽體內代謝和定量轉化規律,并掌握飼料的分類和各類飼料的營養特性,以及飼料添加劑種類和應用情況。
006資源與環境學院
《土壤學與植物營養學》:土壤固相組成、土壤物理性質(土壤質地、土壤結構性、土壤水分、土壤空氣、土壤熱量、土壤理學性質與耕性)、土壤化學性質(土壤離子吸附與交換、土壤酸堿性、土壤氧化還原性)、土壤養分(土壤氮、土壤磷、土壤鉀、土壤硫鈣鎂、土壤微量元素) 植物營養的基本原理;必需元素的生理功能、相關肥料的成分、性質及其在土壤中的轉化規律,合理施用的原理和方法;復合肥料、專用肥的性質和施用;有機肥的作用及其工廠化生產工藝和合理施用方法;作物營養診斷;新時期學科發展方向和國內外研究熱點。
《土壤地理學》:土壤形成與發育、土壤分類與分布、南方主要土壤類型(鐵鋁土、水稻土、濱海鹽土)的形成、特性、分類、分布及其利用方向。
《環境生態學》:環境生態學的誕生和發展;環境生態學的研究范疇與學科任務;生物與環境因子的相互作用;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統;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基本功能;全球主要生態系統服務的功能價值;環境污染物與毒物;環境污染物的遷移和轉化;環境污染物的毒理學評價;生態監測與評價;受損生態系統的成因及修復;生態系統管理內涵及原則;生態規劃目的,任務和基本原則;生態規劃的模式與主要類型;可持續發展的提出背景及其實踐途徑。
《土地資源與利用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的理論和原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概述、土地利用現狀分析與土地質量評價、土地利用供需預測、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交通運輸用地規劃、 水利用地規劃、耕地規劃、土地專項規劃。
《土地資源學》:土地資源的概念、屬性、研究內容、特點和方法、土地資源的自然構成要素及屬性、土地資源的類型、形成與發展、土地資源調查、土地資源評價、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土地資源的退化與保護、土地資源的開發與整治、中國土地資源特點、利用與問題。
《環境科學》:污染物在環境中遷移轉化方式以及影響因素;環境污染、污染源、污染物和優先控制污染物等基本概念;握水體富營養化過程,重金屬在水體中的遷移轉化過程;主要的大氣污染物及其來源,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大氣中的化學轉化,大氣污染"光化學煙霧"的形成機理;主要的土壤污染物及其來源,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污染在生態系統各介質中的遷移轉化;環境問題及其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當前世界關注的全球環境問題以及我國主要環境問題。
《環境工程導論》:水體概念、水質、水質指標與水質標準水體中耗氧有機物降解類型;水體富營養化過程,重金屬在水體中的遷移轉化過程;水環境污染、水環境污染源和污染物;水環境污染的防治技術和管理;主要的大氣污染物及其來源,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大氣中的化學轉化,掌握大氣污染"光化學煙霧"的形成機理;大氣污染物的擴散及其影響因素,大氣中主要污染物對人體的影響;主要大氣污染物的治理技術及其綜合防治;全球變暖與防治對策、臭氧層破壞與防治對策、酸沉降與防治對策;國內外城市和工業固體廢物的排放情況、控制措施和發展趨勢;固體廢物的特點、污染途徑及其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固體廢物控制的"三化"原則;固體廢物的物流特征,固體廢的資源化與發展循環經濟、推廣清潔生產的關系;危險廢物的來源及危害、固體廢物的管理及消除污染的途經、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的對策。
《農業知識綜合一(農業資源利用)》側重于植物生產類綜合知識的考查。考試內容應主要涵蓋植物生理學、植物營養學、土壤學、土地資源學等課程。要求考生認識生命活動、生長環境的基本規律,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能夠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農業環境學》掌握環境、農業環境、環境要素、環境問題、環境科學等基本概念;熟悉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發展、中國農業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以及當前全球性環境問題對農業可能的影響;環境科學、農業環境科學的研究對象及其主要的研究任務;掌握生態學、生態系統及生態平衡的定義;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生態平衡破壞的機制和原因;生態系統的平衡機制;掌握生態的基本規律及其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明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概念和意義,掌握我國常見的生態農業模式;熟悉大氣層結構,大氣中的主要污染物,大氣運動的基本規律;掌握污染物隨大氣運動規律而發生的遷移,特別是重要污染物參與光化學煙霧和硫酸型煙霧的形成過程和機理。;掌握酸雨、溫室效應及臭氧層破壞等全球性環境問題;掌握大氣污染對農作物的影響規律及主要的大氣污染物對農作物的危害癥狀與機理;明確大氣污染危害農業生物的調查鑒定方法;掌握水體、水質、水環境容量及水質常見指標(BOD、COD、DO)的概念;掌握水污染類型,水體自凈機理;掌握幾種水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掌握水體富營養化對水生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其防治措施;掌握污水土地處理系統;掌握固體廢棄物農業資源化利用及風險;掌握常用農業化學物質對環境可能污染的控制;掌握土壤環境污染的特點與成因;掌握幾種主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化學行為、對農作物危害的特點;掌握污染土壤的綜合治理。
007食品科學學院
《農業知識綜合三(食品加工與安全)》考試內容和考試大綱由全國農業推廣碩士(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考試內容和范圍包括《食品衛生學》、《食品安全管理與法規》、《食品分析與檢驗技術》。
《食品化學》(1)緒論:食品化學的概念;食品發生哪些變質及其變質的原因;食品在貯藏與加工過程中發生哪些化學變化極其發生變化的原因;食品化學在食品工業技術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及研究趨勢。
(2)水分:水在食品中的作用及其對食品品質的影響;食品中水的存在狀態,食品中水與溶質的相互作用;水活度的定義,為什么提出這個概念?水活度與什么條件有關,如何用它來說明食品的穩定性、食品的腐敗關系;食品在貯藏中,水分活度的控制與應用;冰與食品穩定性關系,食品中水分的轉移。
(3)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概念以及碳水化合物在食品中的作用;單糖的定義、性質以及單糖的衍生物;基本概念:旋光度、糖的異頭物、氨基糖、糖苷、低聚糖、半縮醛羥基、變旋作用、焦糖化反應、美拉德反應;淀粉為什么要改性?改性的方法以及主要改性產物的特性;多糖的結構與功能的相互關系。
(4)蛋白質:氨基酸的定義、組成、性質、作用、分類和分類依據;衍生蛋白質的定義;蛋白質的變性作用,可逆的變性、不可逆的變性,變性作用對食品性質的影響作用;何謂蛋白質復性及其該種作用對食品性質的影響;食品中蛋白質有哪些功能性質;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對蛋白質功能和營養價值產生影響的條件;哪些是可食用的蛋白質新資源。
(5)脂類:油脂和脂類的定義、性質,脂類對人類的作用;脂類的分類依據,分成幾種類型,哪些油屬于油酸-亞油酸類、哪些油屬于亞麻油類、哪些油屬于月桂酸類;基本概念: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油脂自動氧化、油脂的酶促氧化、油脂的氫化、酸值(酸價,AV)、皂化值(SV)、碘值(IV)、二烯值(DV)、過氧化值(POV);油脂在貯藏與加工過程中發生哪些化學變化,應如何防止;食品中脂類氧化速度的影響因素;油脂為什么要精煉,油脂精煉的方法及各個步驟的目的;油脂的酸敗,油脂的酸敗主要原因。
(6)維生素:維生素的特性,是一類什么化合物,維生素的分類依據,每類包括的維生素的種類; 維生素E、D、K、維生素B6 、(還有其他維生素)是什么物質的衍生物;維生素C的性質及其不同的形式;維生素在食品貯藏與加工過程中的損失和保持。
(7)礦物質元素:1. 礦物質元素的分類;礦物質元素對人體的作用;礦物質在食品中的作用。
(8)酶:酶的特性,與其他催化劑比較有什么特點,水解酶類以及氧化還原酶類的代表酶;酶的專一性。基本概念:鹽溶、鹽析、酶的激活劑、酶的抑制劑、固定化酶;哪些因素對酶活性產生影響以及加工過程中酶活性的控制措施;酶促褐變條件與機理。
(9)色素:何謂色素,食品添加色素的目的;四吡咯色素、類胡蘿卜素、葉黃素類色素、多酚類色素、類黃酮色素的具體代表物質及其性質,哪些是常見的天然食用色素;天然色素的優點極其研究趨勢;食用合成色素的優點,我國允許使用有哪些食用合成色素;影響食品中色素的變化原因和防止辦法。
(10)風味:風味定義,哪些因素會影響味感;主要味感的種類;食品中香味形成的途徑;食物風味的組成,食物中風味有幾種類型;增味劑、甜味物質、酸味物質、咸味物質、苦味物質代表物質。
(11)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定義,使用添加劑的目的;分別根據來源和用途的不同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常見食品添加劑的概念:酸化劑、緩沖劑、螯合劑、抗氧化劑、品質改良劑、乳化劑、穩定劑、增稠劑;各種添加劑的代表性物質及其作用。食品添加劑使用過程中的安全問題,說明在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過程中應注意的要點。
《食品衛生學》考生應全面系統的了解食品衛生學基本概念、生物性污染、化學性污染、動植物食品的安全與衛生加工過程中的食品安全問題,食品生產過程中食品安全的管理與控制措施等知識。了解掌握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污染物及其來源和途徑,了解有關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掌握從原料驗收到產品加工過程中減少和控制各種污染物的途徑與方法。
《食品安全管理與法規》(1)食品安全性評價:掌握食品安全性與安全性評價的概念、主要內容;了解國內外食品安全現狀、研究熱點及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對策;熟悉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的內容、評價程序;熟悉保健食品的概念與特征、保健食品的基本要求;掌握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及安全性評價、主要的轉基因食品,以及轉基因食品的管理。(2)食品安全性管理:掌握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管理;掌握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的內容;熟悉GMP的主要內容;掌握HACCP體系的定義、基本原理、涉及的術語及建立步驟;了解ISO 9000系列標準體系。(3)食品法規與標準: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涉及的領域、食品法律和法規的研究內容;了解標準與標準化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原理;熟悉食品標準的分類和制定標準的原則和程序;掌握GB/T 1.1-2000 的結構、層次、格式與食品標準的編制;了解我國食品標準體系的構成;掌握采用國際標準的原則和采用國際標準的程度和編寫方法;了解食品企業標準體系的概念和特征,企業標準體系管理的建立和評價;掌握食品企業標準體系中主要標準的制定方法和步驟;掌握我國食品衛生法規體系及制定原則和依據;熟悉食品標準法規的實施與監督管理;了解食品衛生法與其他相關法律基本內容以及衛生許可證的要求;掌握保健食品、新資源食品;掌握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規定的內容,各類安全食品的比較。
《食品分析與檢驗技術》《食品分析與檢驗技術》是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的一門技術性主干專業課程,重點掌握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識、食品營養成分的分析方法,包括食品的感官檢驗法和物理檢驗法、水分和水分活度值的測定、灰分及幾種重要礦物元素的測定、酸度的測定、脂類的測定、碳水化合物的測定、蛋白質和氨基酸的測定和維生素的測定。食品添加劑的分析方法、食品中有害物質的分析方法、食品的感官鑒定方法及有關理論等內容。
《食品加工與保藏原理》主要包括食品加工、制造的主要原料特性及其保鮮,食品熱處理和殺菌,食品的低溫處理與保藏,食品的干燥,食品濃縮和結晶,食品的微波處理技術,食品的輻射保藏,食品的腌漬、發酵和煙熏處理,食品的化學保藏,食品的包裝;農產品采后處理與保鮮技術。
《藥學專業基礎綜合》《藥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內容主要包括"藥用植物學"、"中藥學"兩門學科。其中"藥用植物學"的范圍涵蓋植物學的植物器官形態、藥用植物分類、藥用植物的辨認和采集。從而在鑒定中草藥原植物種類時確保藥材來源的準確;在調查研究藥用植物資源,為擴大利用和保護藥用植物資源奠定基礎,利用藥用植物學的知識尋找開發新和藥用植物資源。
"中藥學"的范圍涵中醫藥學基本理論、中藥、草藥的概念,中藥的起源和發展,中藥的產地與采集,中藥的炮制,中藥藥性如四氣五味、升降沉浮、歸經、毒性和配伍禁忌,常用中藥500多種及各味藥的藥性特點、功效、應用等。
《生藥學》主要包括生藥資源開發與可持續利用,生藥的采收、加工、鑒定和炮制,常用的生藥的來源、科屬和主要性能及功用;范圍涵蓋本草學、植物學、動物學、化學(包括植物化學、藥物分析化學、生物化學等)、藥理學、中醫學、臨床醫學和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理論知識和現代科學技術來研究生藥的基源、鑒定、有效成分、生產、采制、品質評價及資源利用,以便準確識別、鑒定生藥基源的種類,調查考證生藥資源,制訂生藥或其制劑的質量標準,并對其進行品質評價,為中藥材生產規范化服務。
008機電工程學院
《工程力學(一)》考試科目說明:
考試范圍包括《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兩部分內容:
《理論力學》:①靜力學:物體和物體系的受力分析,力系的靜力等效和簡化,求解剛體和剛體系的平衡問題,求解考慮滑動摩擦時簡單剛體系的平衡問題;②運動學:點的運動方程,剛體的簡單運動,點的合成運動,剛體的平面運動;③動力學:質點動力學基本方程,動力學普遍定理(包括動量定理、質心運動定理、對固定點和質心的動量矩定理、動能定理)及相應的守恒定律,定軸轉動剛體動力學方程,平面運動剛體動力學方程,達朗貝爾原理。
《材料力學》:①桿件基本變形(包括拉伸與壓縮、剪切,圓軸扭轉、彎曲變形);②應力狀態和強度理論,組合變形;③壓桿穩定。
《計算機工程應用基礎》考試科目說明:
C語言程序設計基礎,包括數據類型、運算符、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循環結構、數組(一維數組、二維數組)、函數、結構體、共用體、位運算、文件。
《機械設計基礎》考試科目說明:
平面機構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齒輪機構、輪系、間歇運動機構、回轉件的平衡、機械零件設計概論、聯接、齒輪傳動、蝸桿傳動、帶傳動和鏈傳動、軸、 滑動軸承、滾動軸承、聯軸器和離合器。
《汽車構造》考試科目說明:汽車發動機的工作原理和總體構造、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汽油機供給系、柴油機供給系、發動機冷卻系、發動機潤滑系、發動機點火系、發動機起動系、汽車傳動系、離合器、變速器與分動器、液力機械傳動、萬向傳動裝置、驅動橋、車架、車橋和車輪、懸架、汽車轉向系、汽車制動系。
《工程力學(二)》考試科目說明:
考試范圍包括靜力學和材料力學兩部分內容。
①靜力學:物體和物體系的受力分析,力系的靜力等效和簡化,求解剛體和剛體系的平衡問題,求解考慮滑動摩擦時簡單剛體系的平衡問題。
②材料力學:桿件基本變形(包括軸向拉伸和壓縮、剪切,圓軸扭轉、彎曲變形),應力狀態和強度理論,組合變形,壓桿穩定。
《農業機械學(上)》考試科目說明:
農業機械的分類與分類號;農業機械工程的特點;耕層土壤的動力性質。
主犁體的功用與結構;犁耕過程和犁體曲面形成原理;土垡的運動過程及土垡寬深比;犁體曲面的構成方法;牽引阻力及牽引阻力公式。
懸掛犁機組受力分析;懸掛犁機組的性能分析。
驅動式耕作機械的種類與特點;旋耕機的運動分析、主參數確定;驅動型農具總體設計要點。
秧苗特性;分插機構的運動分析。
植物保護的方法、噴頭霧化原理、影響噴頭性能的因素;噴霧機液泵的工作原理、往復泵排液過程分析。
輪子的受力分析;輪子的滾動阻力和土壤推進力。·0.
《電路原理》考試科目說明:
電路模型和電路定律、電阻電路的等效變換、電阻電路的一般分析、電路定理、含有運算放大器的電阻電路、一階電路、二階電路、相量法、正弦穩態電路的分析、含有耦合電感的電路、三相電路、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和信號的頻譜、拉普拉斯變換、網絡函數、電路方程的矩陣形式、二端口網絡、非線性電路簡介。
《水力學》考試科目說明:水靜力學、水動力學基礎、流體阻力和水頭損失、孔口和管嘴出流、有壓管道恒定流動、明渠流。
《微機原理及應用》考試科目說明:
計算機的數制與碼制:
二進制,十六進制,十進制;邏輯運算;計算機中的數,多字節數,補碼表示的帶符號數;符號代碼;指令代碼
MCS-51計算機的硬件系統:
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知識;電原理圖與PCB設計知識;
MCS-51的內部功能模塊;芯片引腳;最小系統原理圖及各個部分(電源,晶振,復位與端口)的作用;計算機機器時鐘及其計算方法;內部端口的模型及使用;中斷,CTC,串口的概念、相關的SFR與基本應用
MCS-51計算機的存儲結構:
1字節地址地址空間劃分與使用;兩字節地址空間(程序存儲區,擴展外部RAM與端口區);位空間與字節空間的對應關系;內部RAM字節空間(低端基本空間,高端空間);堆棧空間及概念;通用寄存器,工作寄存器,標志寄存器PSW;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MCS-51計算機的指令系統:
尋址方式:立即,寄存器(含C),直接(含位尋址),間址(含間變址尋址);數據傳送類指令:Mov,Movx,Movc;Push,Pop;Setb,Clr;Xch,Xchd,Swap
運算類指令:Add,Addc,Inc,DA;Subb,Dec;Mul,Div;Cpl,Anl,Orl,Xrl;Rlc,Rrc,RR,RL
控制轉移類指令:Sjmp,AJmp,LJmp,Jmp,Nop;ACall,LCall,Ret,RetI;JZ,JNZ;Jc,Jnc;JB,JNB;Cjne,Djnz,Jbc
MCS-51計算機的匯編語言源程序:
偽指令,匯編語言源程序結構與格式;
完整的程序結構;
按照要求完成子程序,程序片段編寫
MCS-51計算機的基本開發應用
《農業知識綜合三(農業機械化)》考試含工程力學、機械設計、農業機械學三科目。《農業機械學》考試科目說明:農業機械的分類與分類號;農業機械工程的特點;耕層土壤的動力性質。主犁體的功用與結構;犁耕過程和犁體曲面形成原理;土垡的運動過程及土垡寬深比;犁體曲面的構成方法;牽引阻力及牽引阻力公式。懸掛犁機組受力分析;懸掛犁機組的性能分析。驅動式耕作機械的種類與特點;旋耕機的運動分析、主參數確定;驅動型農具總體設計要點。秧苗特性;分插機構的運動分析。植物保護的方法、噴頭霧化原理、影響噴頭性能的因素;噴霧機液泵的工作原理、往復泵排液過程分析。輪子的受力分析;輪子的滾動阻力和土壤推進力。水泵的工作原理、常用水泵的結構、噴灌機的類型特點、噴頭工作過程、噴頭配置、噴微灌工程技術。谷物的生物學物性、收獲方法、切割分析、撥禾扶禾分析、脫粒原理、分離原理、清糧原理、輸送裝置、水稻聯合收割機總體設計。
《工程力學》考試科目說明:考試范圍包括《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兩部分內容。
《理論力學》:①靜力學:物體和物體系的受力分析,力系的靜力等效和簡化,求解剛體和剛體系的平衡問題,求解考慮滑動摩擦時簡單剛體系的平衡問題;②運動學:點的運動方程,剛體的簡單運動,點的合成運動,剛體的平面運動;③動力學:質點動力學基本方程,動力學普遍定理(包括動量定理、質心運動定理、對固定點和質心的動量矩定理、動能定理)及相應的守恒定律,定軸轉動剛體動力學方程,平面運動剛體動力學方程,達朗貝爾原理。
《材料力學》:①桿件基本變形(包括拉伸與壓縮、剪切,圓軸扭轉、彎曲變形);②應力狀態和強度理論,組合變形;③壓桿穩定。
《機械設計基礎》考試科目說明:平面機構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齒輪機構、輪系、間歇運動機構、回轉件的平衡、機械零件設計概論、聯接、齒輪傳動、蝸桿傳動、帶傳動和鏈傳動、軸、滑動軸承、滾動軸承、聯軸器和離合器。
《農業機械化》考試科目說明:農業機械的分類與分類號;農用動力機械(以內燃機為主);農業機械(含耕整地機械、工廠化育秧設備與水稻插秧機、排灌機械、田間管理及植保機械、谷物收獲機械、谷物干燥設備、農副產品加工機械等);農業機器配備。
009經濟學院
《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的宏觀部分,微觀部分。
《林業經濟學》:重點考查林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林業生產要素及其配置;林業產出;林產品市場;林業經營和產權;林業政策;林業與區域發展;生態林業;社會林業;林業信息化
《農業經濟學》:重點考查農村土地問題;農業生產結構與戰略問題;農民收入和消費問題;農業企業經營管理;農產品貿易、價格與營銷;農業資金和農戶信貸問題;農業中的分配和農業擴大再生產問題等
《區域經濟學》: 重點考查各種區域經濟理論與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規律性問題,包括區域特征分析、目標與政策、手段、產業結構演進、人口增長與移動、區域聯合與區際利益的協調、城市化與城市經濟問題、區域生產力布局、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經濟發展等。
《金融學》:重點考察考生對貨幣銀行學、投資學、國際金融學、金融市場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等相關領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
《產業經濟學》: 產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方法、理論基礎;產業組織理論的形成與發展;市場結構、行為與績效;博弈與競爭策略;產業結構理論的形成與發展;產業關聯;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產業管理;產業發展
《國際貿易學》:古典貿易理論,新古典貿易理論,不完全競爭和規模經濟條件下的貿易理論,貿易政策的影響,包括關稅,非關稅壁壘,地區經濟一體化,WTO
《管理信息系統》:要求考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術,初步具備應用所學知識進行管理信息系統的規劃、分析和設計的能力。了解現代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方向和前景。具體考試內容范圍包括:信息系統和管理;管理信息系統概論;管理信息系統的技術基礎;管理信息系統的戰略規劃和開發方法;管理信息系統的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和系統實施;信息系統的項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及對未來的影響。
《農業知識綜合三(農業信息化)》考查內容主要為管理信息系統。
《農業知識綜合四(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考查內容主要包括發展經濟學、農業經濟學、管理學。
《農業知識綜合四(農業與區域發展)》考察內容主要包括農村發展規劃、管理學。
《農村發展概論》考查內容主要包括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農村經濟發展、農村可持續發展、性別與農村發展、國內外現代農村發展等。
《農村發展規劃》考查內容主要包括農村發展規劃的基本理論、農村發展規劃的方法與程序、農村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農村人口與人力資源規劃、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村鎮發展規劃、農村發展規劃的實施和評價等。
《金融學綜合》:參考金融碩士教指委制定大綱。
010林學院
《森林生態學》:森林環境,森林能量環境,森林物質環境,森林環境中的干擾因素,森林種群的結構與動態,森林種群內和種群間的關系,森林生物遺傳變異與進化,森林群落結構,森林群落演替,森林生態系統,森林地理分布,森林與全球氣候變化。
《林木育種學》:林木選育技術基礎,遺傳育種資源和樹木引種,種源與優樹選擇,雜交與倍性育種,無性系選育繁殖與造林,種子園,遺傳測定,林木抗逆性育種,木材品質遺傳改良,生物技術在林木育種中的應用,林木育種策略與多世代育種。
《森林培育學》:森林培育基本原理,人工造林,森林撫育管理,森林收獲作業法和森林更新,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和森林培育。
《森林昆蟲學》:森林昆蟲分類學原理與方法,森林昆蟲種群生態學,森林害蟲管理的策略與技術,南方主要樹種(松、杉、竹等)害蟲的綜合管理技術與方法;林業檢疫性害蟲防控方法與技術。
《森林病理學》:林木種實、葉部、枝干、根部等主要病害的癥狀、流行規律及其防治技術;立木和木材腐朽,以及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林木病害的防治技術;林業檢疫性病害防控方法與技術。
《森林經理學》:森林資源,森林區劃,森林調查,森林評價,森林經營管理的理論模式,森林成熟與經營周期,森林收獲調整,森林經營方案,森林經營管理決策,森林資源信息管理。
《保護生物學》:生物多樣性、分子保護生物學、細胞保護生物學、種群保護生物學、群落保護生物學 、生物地理保護生物學、物種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理保護生物學、行為保護生物學、入侵生物學、棲息地保護生物學、人文保護生物學、自然保護區的保護體系。
《植物資源學》:植物資源的分類、分布與特點,植物資源的保護與管理,植物資源的調查與評價,植物資源開發和利用和植物資源各論。
《水土保持原理》:水土流失的涵義及其分類和形式,水土流失規律,影響水土流失因素的分析,水土保持類型及其在我國的分布,水土保持及其本理論,水土保持影響因素的綜合分析。
《林業生態工程學》:概論,林業生態工程學的理論基礎,全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總體規劃,林業生態工程的規劃設計,山丘區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技術,平原與風沙區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技術,林業生態工程綜合效益評價,林業生態工程信息管理。
《藥用植物栽培學》:藥用植物栽培生理學基礎,藥用植物種植制度與土壤耕作,藥用植物繁殖與良種繁育,藥用植物的引種馴化,藥用植物的田間管理,藥用植物病蟲害及其防治,藥用植物的采收加工與質量管理,現代農業技術在藥用植物生產上的應用。
《森林環境學》:緒論,森林環境要素,森林環境問題及其治理,森林環境保護與生態旅游,森林環境的監測與管理,森林環境評價,森林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林業基礎知識綜合》導論,森林及其分布,主要森林樹種概述,森林的功能,林木良種生產與壯苗培育,森林培育基礎及育林技術體系,森林健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
《景觀生態學》:基本理論和原理、景觀形成因素,景觀結構和空間格局,景觀生態流與景觀功能,景觀動態變化,景觀生態分類與評價,景觀生態規劃,景觀生態數量化方法。
《數理統計》:概率論、參數估計、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回歸分析。
《自然地理學》:地球,地殼,大氣圈與氣候系統,海洋與陸地水,地貌,土壤圈,生物群落與生態系統和自然地理綜合研究。
011材料工程學院
《化工原理(林)》的內容范圍包括:流體流動、流體輸送、機械分離和固體流態化、攪拌、傳熱、傳熱設備、蒸發。
《有機化學(林)》的內容范圍包括:飽和烴,烷烴和環烷烴;不飽和烴,烯烴和炔烴; 二烯烴,共軛體系、共振論;芳烴,芳香性、立體化學; 鹵代烴,相轉移催化反應 鄰基效應;醇和酚;醚和環氧化合物;醛、酮和醌;羧酸;羧酸衍生物;有機含氮化合物;有機含硫、含磷和含硅化合物;雜環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質。
《木材加工工藝學》的內容范圍包括制材工藝、木材干燥工藝、木制品生產工藝。
《林產化學工藝學》的內容范圍包括:林產原料的水蒸氣蒸餾與精餾,林產原料的溶劑提取,林產原料的熱分解,植物纖維原料的水解及微生物加工。
《工程力學(三)》的內容范圍包括平面力系、剛體的平行移動于定軸轉動、剛體平面運動、動量定理、功能原理、拉伸與壓縮、梁的彎曲、應力分析與強度理論。
《木材學》的內容范圍包括木材宏觀構造、顯微構造、超微構造、木材化學性質、物理性質、力學性質以及木材缺陷;
《制漿造紙工程學(含制漿造紙機械)》的內容范圍包括:化學法、機械法、化學機械法制漿原理、洗滌篩選凈化原理、紙漿漂白機理;打漿及其與紙張性質的關系、造紙化學品及其應用原理、紙漿的流送與紙頁成型原理、紙頁壓榨、干燥、壓光機理、紙和紙板的結構與性質;制漿和造紙主要裝備原理、結構。
《染整工藝學》的內容范圍包括:常用紡織纖維及其理化性能、紡織品練漂加工的基本原理、主要加工用劑的性質;染色機理、染色熱力學與動力學基礎;印花工藝、織物整理工藝機理。
《植物纖維化學》考試范圍包括:植物纖維原料的化學成分及生物結構(包括植物纖維原料的宏觀結構、微觀結構和細胞形態,植物纖維形態學,植物纖維的主要化學成分和抽提物;木質素(包括木質素的分離與測定方法、化學結構、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木質素的利用);纖維素(包括纖維素的分離與測定方法、物理結構和化學結構、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纖維素的利用);半纖維素(包括半纖維素的命名與結構式表示、提取與分離、化學結構、化學性質、半纖維素的利用)。
《高分子材料》的內容范圍包括:高分子的合成基礎(高分子的基本概念、自由基聚合、聚合方法、聚合物的化學反應),高分子的結構,高分子的物理性質,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高聚物的共混與復合材料,高分子的分析與表征。
012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
《工程力學(三)》考試內容包括: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其中理論力學分為靜力學、運動學、動力學;材料力學分為基本概念、軸向拉伸壓縮、剪切和扭轉、梁的內力、截面幾何性質、梁的應力、梁的變形、應力狀態和強度理論、組合變形、壓桿穩定和動應力。
《土力學》考試內容包括:土的基本性質、土體應力計算、滲流、土的壓縮與固結、土的抗剪強度、土壓力計算、土坡穩定分析及地基承載力等基本理論和方法。
《結構力學》:課程考試的總體要求是準確理解基本概念和桿系結構計算原理;掌握各種桿系結構的計算方法,所得的計算結果正確。考試內容包括:1.平面體系的幾何組成分析;2.靜定結構的內力及位移計算,靜定結構包括靜定梁,靜定平面剛架,三鉸拱,靜定桁架,靜定組合結構;3.超靜定結構的內力及位移計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計算超靜定結構;4.結構在移動荷載作用下的計算:包括影響線的做法及應用;5.結構在動力荷載作用下的計算,包括單自由度體系的自由振動及強迫振動。
013蜂學學院
《蜜蜂學》考試范圍含蜜蜂生物學、蜜蜂產品學。
《蜂學概論》考試范圍含蜂學基礎知識、研究進展。
《蜜蜂生物學》考試范圍含蜜蜂個體生物學和蜜蜂群體生物學。
014公共管理學院
《公共管理學》:(主要含公共組織理論、政府改革與治理、政府作用、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第三部門管理、公共部門戰略管理、公共管理倫理等)
《公共經濟學》:(主要含公共產品理論、公共選擇理論、公共支出理論、公共收入理論、公共預算理論、政府間財政關系、政府規制理論等)
《專業綜合》
公共管理方向主要含公共事業管理、公共政策學等公共管理方面的基礎知識
MPA方向主要含公共管理學等公共管理方面基礎知識
015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主要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和方法》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歷史、功能對象、過程、規律、載體、環境、評估和方法等。
《馬克思主義理論綜合》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包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改革和對外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
《中國近代史綱要》包括:中國近代史是如何開啟的;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及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抗日戰爭勝利及意義;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
016藝術學院、園林學院
《風景園林基礎》:考試內容涵蓋中外園林史、園林植物與應用、城市綠地系統等。總分150分,考試時間3小時。
《園林植物》:考試內容以園林樹木為主,園林花卉為輔,主要考核園林植物的分類、生理、生態、生活習性和植物配置等知識。總分150分,考試時間3小時。
《園林規劃設計》:總分150分,考試時間6小時,自帶A2硫酸紙和繪圖工具。
《園林建筑設計》:總分150分,考試時間3小時,自帶A2硫酸紙和繪圖工具。
017管理學院
《管理學原理》考試主要內容:管理學基礎知識,包括組織行為學、戰略管理等相關知識,及以上知識在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運營管理等方面的運用。具體包含以下內容:管理學基礎知識包括:管理、管理者、管理與環境、管理思想、決策及其過程;以及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基本管理職能。組織行為學包括:組織行為發展歷史、研究方法、個體差異、知覺與管理決策、群體行為、群體規范、團隊、沖突與談判、領導理論、權利與影響、組織變革與發展等。戰略管理包括:戰略管理的概念和特征、戰略管理的基本過程(制定、實施和評價)、企業競爭優勢、企業理論初步。
《會計學》考試主要內容:會計學基礎知識,包括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財務管理等相關知識。具體包含以下內容:財務會計基礎知識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六大會計要素的核算;會計報表的編制。管理會計包括:業績評價、戰略管理、成本分析、內部控制等。審計學包括:審計的類型、概念和特征、審計計劃、業務循環審計等;財務管理包括:財務管理的概念與目標、財務管理環境、籌資管理、投資管理、股利分配管理、資本成本與資本結構等。
《企業文化學》考試主要內容:1.企業文化基本內涵,包括企業文化概念認知,企業文化基本結構,企業文化要素與企業文化系統功能;2.企業文化理論淵源,包括管理的軟化趨勢,企業文化經典理論;3.企業文化管理實施,包括企業文化建設系統工程內容;企業文化演變發展過程;企業文化管理實務運作(包括企業文化落地策略,企業文化的整合與變革管理,企業文化與品牌運營等)。
《經濟學》考試主要內容:經濟學基礎知識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具體包含以下內容,微觀經濟學包括: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效用論、生產論、成本論、完全競爭市場、不完全競爭市場、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需求方面、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供給方面、一般均衡和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宏觀經濟學包括:國民收入核算、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宏觀經濟政策分析、宏觀經濟政策實踐、總需求-總供給模型、失業和通貨膨脹、國際經濟的基本知識、國際經濟部門的作用、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理論。
《旅游學》考試主要內容: 我國旅游業的歷史發展;現代旅游活動的特點,旅游活動發展狀況的基本測量指標;決定個人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旅游業的內涵,旅游業在促進旅游活動發展中的作用,旅游業的性質和特點;旅游組織、政府對旅游發展的干預;旅游市場的劃分與基本情況;旅游的影響。此外,要求了解近兩年旅游研究熱點和近一年旅游實踐熱點。
018文法學院
《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主要考試內容為教育學基礎、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學)
《專業綜合》:(主要含教育學理論、中外教育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019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統計學》:統計學有關概念及統計數據描述;概率與概率分布;統計量及其抽樣分布;分類數據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統計指數。
《數理統計》:概率論、參數估計、假設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回歸分析(備注:復試時考《數理統計》考生需帶計算器)。
《高等數學》考試大綱
Ⅰ.考查目標
《高等數學》考試,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理解數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掌握數學的基本方法,具備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運算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Ⅱ.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單項選擇題    14小題,每小題5分,共70分
解答題        8小題, 每小題10分,共80分
Ⅲ.考查范圍
一、函數、極限、連續
考試內容
函數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函數的有界性、單調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反函數、復合函數、分段函數和隱函數   基本初等函數的性質及其圖形   初等函數   函數關系的建立
數列極限與函數極限的定義及其性質   函數的左極限和右極限   無窮小和無窮大的概念及其關系  無窮小量的性質及無窮小量的比較   極限四則運算   極限存在的兩個準則(單調有界準則和夾逼準則)  兩個重要極限
函數連續的概念   函數間斷點的類型   初等函數的連續性   閉區間上連續函數的性質
考試要求
1.理解函數的概念,掌握函數的表示法,會建立應用問題中的函數關系.
2.了解函數的有界性、單調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復合函數及分段函數的概念、了解反函數及隱函數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數的性質及其圖形,了解初等函數的概念.
5.了解數列極限和函數極限(包括左、右極限)的概念.
6.了解極限的性質與極限存在的兩個準則,掌握極限的性質及四則運算法則,掌握利用兩個重要極限求極限的方法.
7.理解無窮小量的概念和基本性質,掌握無窮小量的比較方法,了解無窮大量的概念及其與無窮小量的關系.
8.理解函數連續性的概念(含左連續與右連續),會判別函數間斷點的類型.
9.了解連續函數的性質和初等函數的連續性.理解閉區間上連續函數的性質(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零點定理),并會用這些性質.
二、一元函數微分學
考試內容
導數和微分的概念   導數的幾何意義   函數的可導性與連續性的關系  平面曲線的切線與法線   導數和微分的四則運算   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   復合函數和隱函數的微分法   高階導數
微分中值定理   洛必達法則   函數單調性的判別   函數的極值   函數圖形的凹凸性、拐點及浙近線   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考試要求
1.理解導數的概念及可導性與連續性之間的關系,了解導數的幾何意義,會求平面曲線的切線和法線方程.
2.掌握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公式、導數的四則運算法則及復合函數的求導法則,會求分段函數的導數,會求隱函數導數.
3.了解高階導數的概念,掌握二階導數的求法,了解高于二階的導數求法.
4.了解微分的概念以及導數與微分之間的關系,會求函數的微分.
5.理解羅爾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掌握這兩個定理的簡單應用.
6.會用洛必達法則求極限.
7.掌握函數單調性的判別方法,了解極值的概念,掌握極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應用.
8.會用導數判斷函數圖形的凹凸性和拐點,會求函數圖形的漸近線(垂直和水平將近線).
三、一元函數積分學
考試內容
原函數與不定積分的概念   不定積分的基本性質   基本積分公式   不定積分的換元積分法和分部積分法
定積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質   定積分中值定理   變上限定積分定義的函數及其導數   牛頓一萊布尼茨公式  定積分的換元積分法和分部積分法   反常(廣義)積分  定積分的應用
考試要求
1.理解原函數與不定積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積分的基本性質和基本積分公式,掌握不定積分的換元積分法和分部積分法.
2.了解定積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質,了解定積分中值定理,理解變上限定積分定義的函數并會求它的導數,掌握牛頓一萊布尼茨公式以及定積分的換元積分法和分部積分法.
3.會利用定積分計算平面圖形的面積和旋轉體的體積.
4.了解無窮區間上的廣義積分的概念,會計算無窮區間上的廣義積分.
四、微分方程
考試內容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可分離變量的微分方程   一階線性微分方程  二階線性常系數齊次方程
考試要求
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階、解、通解、初始條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可分離變量的微分方程和一階線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會求解二階線性常系數齊次微分方程.
3.了解微分方程在幾何及簡單變化率問題中的應用.
五、多元函數微積分學
考試內容
多元函數的概念  二元函數的幾何意義  二元函數的極限與連續的概念 多元函數偏導數的概念與計算 多元復合函數的求導法與隱函數求導法 二階偏導數 全微分 多元函數的極值和條件極值
二重積分的概念、基本性質和計算
考試要求
1.了解多元函數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數的幾何意義.
2.了解二元函數的極限與連續的概念.
3.掌握多元函數的編導數與全微分的概念,會求多元復合函數一階、二階編導數,會求全微分,會求多元隱函數的偏導數.
4.了解多元函數極值和條件極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數極值存在的必要條件,了解二元函數極值存在的充分條件.
5.了解利用拉格朗日乘數法求極值.了解多元簡單最值問題求解.
6.了解二重積分的概念與基本性質,掌握二重積分的計算方法(直角坐標、極坐標、對稱性),會利用積分換序計算二次積分.
2016年《化學》考試大綱
一、《普通化學》部分
1氣體和溶液
本章考核要求
(1)各種溶液組成標度的表示法及相互換算關系。
(2)稀溶液的蒸氣壓下降、沸點升高、凝固點下降及滲透壓等計算公式的應用條件及依數性與溶液濃度之間的定量關系。
(3)膠體溶液的一般特性,溶膠的膠團結構及其穩定性。
2 化學熱力學基礎
本章考核要求
(1)掌握系統、環境、狀態函數、過程、途徑、標準狀態等基本概念。
(2)了解熱力學能、焓、熵、吉布斯自由能等狀態函數的定義以及一定條件下這些狀態函數改變量的物理意義。
(3)在理解熱力學第一定律基礎上,掌握用熱化學定律計算化學反應定壓熱ΔrHθm(T)的方法。
(4)了解自發過程的特點,掌握用Sθm、ΔfGθm(T)計算化學反應的ΔfSθm(T)和
ΔfGθm(T)的方法。
(5)會用ΔfGm(T)來判斷化學反應的方向,利用吉布斯-亥姆霍茲方程分析溫度對化學反應自發性的影響,并進行有關計算。
3 化學平衡原理
本章考核要求
(1)理解標準平衡常數Kθ(T)的意義,掌握化學平衡有關計算。
(2)掌握Kθ(T)與ΔrGθm(T)的關系以及多重平衡反應Kθ(T)的計算方法。
(3)理解化學平衡移動原理,能根據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判斷平衡移動的方向。
4 化學反應速率
本章考核要求
(1)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及基元反應、非基元反應等基本概念。
(2)了解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理解質量作用定律。掌握速率方程及速率常數、反應級數等的物理意義。
(3)了解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掌握阿侖尼烏斯公式的應用。
(4)了解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5 酸堿反應
本章考核要求
(1)掌握質子酸、堿、共軛酸堿對等概念及水溶液中共軛酸堿KaΘ和KbΘ的關系。
(2)能利用近似式和最簡式熟練計算弱酸(堿)水溶液的酸度及有關離子的平衡濃度。
(4)理解稀釋作用、鹽效應對酸堿平衡的影響,掌握同離子效應對弱酸(堿)離解平衡的影響,并能熟練地進行有關計算。
(5)能定性判斷一定酸度條件下水溶液中弱酸(堿)的主要存在型體。
(6)了解緩沖溶液組成、性質、緩沖范圍及緩沖作用原理,掌握緩沖溶液的配制方法。
6 沉淀-溶解平衡
本章考核要求
(1)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條件,掌握難溶電解質溶度積KspΘ的表達式及其意義。
(2)理解沉淀溶解度與溶度積之間的近似換算。
(3)掌握沉淀的生成與溶解條件。掌握酸度對沉淀-溶解平衡的影響。
(4)掌握分步沉淀作用及其簡單應用。
(5)理解沉淀轉化及有關近似計算。
(6)理解配位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對沉淀-溶解平衡的影響。
7 原子結構
本章考核要求
(1)了解微觀粒子的運動特征、波函數ψ及ψ2的意義。
(2)初步了解量子數的意義,并掌握量子數的取值規則。
(3)了解單電子、多電子原子內軌道能級的差異,掌握用s、p、d、…光譜符號表示核外電子的排布。
(4)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系的關系,掌握原子核外電子填充原則及常見元素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5)理解和掌握原子核外電子層結構與元素性質變化規律的關系。
8 化學鍵與分子結構
本章考核要求
(1)了解離子鍵理論的要點和離子晶體晶格能的概念,理解同類型離子晶體中離子半徑、離子電荷對晶格能及離子晶體重要物理性質的影響。
(2)了解共價鍵理論和軌道雜化理論要點,理解雜化軌道與分子空間構型的關系,會判斷主族元素原子形成的簡單分子中軌道雜化情況和分子空間構型、分子的極性及分子間力的形式。
(3)了解分子間力、氫鍵及其對物質重要性質(熔點、沸點、溶解性)的影響。
(4)初步了解物質的微觀結構與酸堿性、熱穩定性、溶解性等的關系。
9 氧化還原反應
本章考核要求
(1)了解電極電勢概念,掌握用電極電勢判斷水溶液中物質的氧化還原能力及氧化還原反應方向的方法
(2)了解原電池電動勢與反應ΔfGm(T)的關系。
(3)能用能斯特方程式計算,并掌握濃度、酸度、沉淀反應、配位反應對電極電勢、氧化還原反應方向的影響。
(4)掌握標準電極電勢與KΘ的關系。
(5)能用標準電勢圖計算未知電對的標準電極電勢,判斷物質的穩定性。
10 配位化合物
本章考核要求
(1)了解配合物內界、外界、中心原(離)子、配體、配位原子及螯合物等基本概念,
能根據化學式命名配合物。
(2)了解配合物結構的價鍵理論要點。
(3)理解配合物穩定常數概念,能進行有關近似計算。
(4)理解配體酸效應、沉淀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影響配位平衡移動的因素并能進行有關簡單的近似計算。
二、《有機化學》部分
1、教材與參考書
農業高等院校《有機化學》用書均可。我校近幾年用書為李貴深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
2、題型和分數
1)命名及寫結構式:掌握系統命名命名法及正確地書寫構造式;
2)問答、選擇:主要考核對有機化學基本概念、基本規律、有機物基本性質的理解; 與   環境、日常生活相關的有機化學知識。
3)完成反應式:主要考核在不同條件下所進行的反應產物,各類化合物的特征反應。
4)有機化合物鑒別、分離、提純:通過官能團與具有反應迅速、特征現象明顯的試劑的應用鑒別(定)出對應的有機物。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理化性質將它們一、一分開或提純得到較純物質。
5)推斷結構:可通過化合物的分子式,再根據所給定特征化學反應及斷鍵后降解的小分子,推斷該特定化合物的結構式。
6)合成(轉化)題:設計合成某一有機物的步驟、實現化合物、官能團之間的相互轉化,掌握實現這些轉變的必要條件。
《有機化學》與《普通化學》合一卷,總分150分.《有機化學》部分75分。
3、課程內容的基本要求
1.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
(1)掌握有機化合物的兩種分類方法(碳骨架分類和官分類)掌握主要官能團       ,          , -X ,-OH ,-O- ,-CHO ,       ,-COOH,-COOR,-NH2 , -CONH-, -NO2, -N=N-, -SO3H等及對應化合物,掌握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及類脂等天然有機化合物的分類和組成。
(2)掌握有機化合物的系統命名法,官能團的最低系列原則和取代基的次序規則,掌握分子構型的標記方法:了解有機化 合物的普通命名法、衍生物命名法、常用俗名等。
2. 有機化合物的分子結構特征
(1)在掌握好物質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的各種雜化狀態,共價鍵的鍵參數。
(2)理解芳香性的概念,掌握苯系芳香烴和含一個雜原子的五元雜環及六元雜環芳香化合物的結構特征。
(3)理解有機化合物分子中的電子效應(誘導效應、共扼效應)及其對化合物性質的影響。
(4)理解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現象,掌握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表示法(透視式、Fisher、Newmen投影)式。
(5)理解有機化合物的順反(Z,E)異構。
3. 有機化合物的物理性質
(1)了解有機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質,包括熔點、沸點、密度、溶解度、比旋光度等,理解分子間作用力和氫鍵對化合物的沸點、熔點和溶解度的影響,以及利用物理性質對化合物進行鑒定、分離提純的原則和方法。
4. 有機化合物的化學性質及重要化學反應
(1)掌握各類化合物的分子結構特征與基本化學性質。
(2)掌握有機物的取代反應:
A. 飽和碳原子的鹵代反應
B. 芳環上的取代反應
(3)掌握有機物的加成反應:
A .碳-碳雙鍵上的加成反應和Markovnikov規則,共扼二烯的,1,2-加成和1,4-加成。
B. 碳-氧雙鍵上的加成反應和加成-消除反應。
(4)掌握有機物的消除反應:
鹵代烴的消除反應和醇的消除反應,反應條件和產物選擇規律。
(5)其它重要反應:
A. 掌握烯烴、芳香烴母系及側鏈、醇和醛的氧化反應、烯烴的臭氧化反應。
B. 掌握不飽和烴、醛和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硝基化合物的加氫反應和其它還原反應。
C. 掌握羥醛縮合、酯縮合反應、重氮化反應和重氮基的取代反應。掌握Gringnard試劑同羰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的反應及應用。
D.芳香環上的親電取代反應歷程,取代基的性質及定位規律。
5. 雜環化合物
掌握呋喃、吡咯、噻吩、吡啶的化學性質
6.重要的天然有機物
(1)多糖:掌握單糖的分子結構(組成、異構)開鏈和環狀互變異構及變旋光現象、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理解糖苷鍵的特征和二肽的形成。了解二糖及多糖的性質。
(2)蛋白質:掌握氨基酸的分子結構(組成、異構)兩性和等電點、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理解肽鍵的特征和二肽的形成,了解蛋白質的形成、次級結構、兩性和等電點。
(3)油脂與類脂:了解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組成、分類、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知道磷脂、甾醇、蠟酯、萜類化合物等組成與性質。
福建農林大學

添加福建農林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福建農林大學考研分數線、福建農林大學報錄比、福建農林大學考研群、福建農林大學學姐微信、福建農林大學考研真題、福建農林大學專業目錄、福建農林大學排名、福建農林大學保研、福建農林大學公眾號、福建農林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福建農林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福建農林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fafu/cankaoshumu_126036.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