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季韜

發布時間:2021-10-29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季韜

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季韜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季韜 正文


  姓名:季韜 
  性別:男 
  職稱:教授
  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電話: 13609597752
  出生年月:1972年8月
  Email: [email protected]
  
  1.簡介:

  季韜,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助理,黨員,1972年8月出生,福建省福鼎市人。福州大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結構工程”碩士點負責人,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常務負責人,福建省綠色建筑評審專家。發表論文90多篇,其中23篇被EI收錄,6篇被SCI收錄,1篇被ISTP收錄。授權發明專利4項。Email:。電話:13609597752。

  2.簡歷:

  1990年9月—1994年7月: 哈爾濱建筑大學建筑工程專業本科生
  1994年9月—1997年2月: 福州大學土木系結構工程專業研究生
  1997年3月—2000年3月: 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結構工程專業博士生(博 士 學 位 論文:扁梁柱節點抗震性能的研究;導師為錢在茲教授)
  2000年03月— 現在: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講師(2000.3); 副教授(2002.7 破格晉升);碩士生導師(2002.9); 教授(2006.7 破格晉升);博士生導師(2009.4);院長助理(2009.12)

  3.本科教學:

 ?。?) 主講的課程:《高層建筑結構》(36學時)、《建筑結構選型》(27學時)、《給排水工程結構》(36學時)、《結構應用軟件分析》(40學時)、《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24學時)等;
 ?。?) 編寫的多媒體課件:《建筑結構選型》和《高層建筑結構》;
  (3) 帶本科生的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
  (4) 帶本科生的設計:《鋼筋混凝土框架抗震設計》和畢業設計等;
 ?。?) 帶2+4+5+4+5+5+5+5+5名本科生參加本科科研實踐。
  
  4.研究方向:

 ?。?) 混凝土抗裂性、耐久性及配合比優化;
 ?。?) 輕骨料混凝土及其工程應用;
  (3) 人工砂混凝土及其在工程中應用;
 ?。?) 新型墻體材料及建筑節能保溫;
 ?。?) 建筑廢棄物的循環利用;
  (6) 夯土建筑和木結構材料耐久性研究;
 ?。?) 引氣劑及穩泡劑的研制及在工程中的應用。

  5.論文評審:
  (1)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論文評審人;
 ?。?) 《建筑材料學報》,論文評審人;
 ?。?) 《工程力學》,論文評審人;
 ?。?) 《Computers and Concrete》,論文評審人;
  (5)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論文評審人;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Nanoscience》,論文評審人;
  (7) 《Engineering and Mechanism》,論文評審人;
 ?。?)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論文評審人;
 ?。?) 《Composites Part B》,論文評審人。

  6.獲獎:
 ?。?) 福建省科學技術三等獎,“高強高性能混凝土復雜受力構件的抗剪承載力和延性的研究”,2002年,排名三。
 ?。?) 福建省第六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鋼纖維鋼筋混凝土無粘結部分預應力扁梁柱節點設計方法的研究”,2003年。
  (3) 2005年獲福州大學學術新人獎。
 ?。?) 2009年11月,作為指導老師,獲第三屆“金風杯”全國結構設計競賽三等獎。
 ?。?) 論文“土木工程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獲得2011年福建省高校實驗教學改革暨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研討會優秀論文優秀獎。
 ?。?) 2011年入選“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7) 獲“第一屆“土木杯”網球邀請賽”冠軍(混合雙打)。
 ?。?) 作為領隊獲“蘇博特”杯第二屆全國大學生混凝土設計大賽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

  7.主持和參與的科研項目:
 ?。?)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12BAJ14B05). “傳統古建聚落規劃改造及功能綜合提升技術集成與示范”子課題“傳統聚落建筑材料性能提升關鍵技術研究”,負責人, 2012.1-2015.12。
 ?。?) 福建省教育廳A類科技項目(新世紀)(JA11006)(10萬). LWAC的拉伸徐變的機理研究,2011-2014, 排名一。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078090)(37萬),輕骨料混凝土拉伸徐變機理研究,2011-2013,排名一。
  (4) 橫向課題(福建同利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加氣混凝土砌塊配合比自動調整軟件的研發,2011-2012,項目主持人。
  (5) 橫向課題(廣州市三駿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CTF混凝土增效劑功效評價與節能減排效果分析,2011-2011,項目主持人。
 ?。?) 橫向課題(福州市建設局). 防水透氣型加氣混凝土砌塊界面劑的研究(4萬),2008-2010,項目主持人。
  (7) 橫向課題(福州市建設局).預拌混凝土性能控制研究(11萬),2008-2009,項目主持人。
 ?。?) 橫向課題(福州市建設局). 陶粒混凝土砌塊及施工工藝的研究(10萬),2008-2009,項目主持人。
 ?。?)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萬),鋼管混凝土柱-鋼筋混凝土環扁梁中節點抗震性能的研究(2006J0156),2006-2008,項目主持人。
  (10) 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基金項目(4萬),植筋法加固中新舊混凝土構件剪力傳遞可靠性研究,2007-2009,鄢飛博士主持,(排名二)。
 ?。?1) 福建建工青年基金(3萬),鋼管混凝土柱鋼梁中節點受力性能的研究,2004-2005,項目主持人。
 ?。?2)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E0210017)(4萬),高強混凝土扁梁柱板節點抗震性能的研究,2002-2005,項目主持人。
 ?。?3) 福建省科技三項基金資助項目(K2001023)(2.2萬),配筋混雜纖維增強混凝土梁柱節點抗震性能的研究,2001-2003,項目主持人。
 ?。?4) 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基金項目(2002J026)(3萬),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縫的研究,2002-2004,鄭忠雙博士主持,主要完成人。(鑒定為國內先進水平,鑒定號:9352004Y0279)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278019)(26萬),鋼纖維高強砼預應力扁梁框架結構抗震性能研究,2003-2006,鄭建嵐教授主持,排名二。
  (16) 福州大學科技發展基金(XKJ(QD)-0118)(2.2萬),鋼纖維高強混凝土扁梁柱節點抗震性能研究,2001-2002,項目主持人。
  (17) 福州大學人才基金(2萬),鋼纖維、次梁及板對扁梁柱節點抗震性能的影響,2000-2002,項目主持人。

  8.期刊論文:

 ?。?) 國際期刊
  [1] Ji, Tao(季韜); Chen, Caiyi; Zhuang Yizhou; Lin, Xujian. Effect of ceramsite prewetting degrees on the cracking behavior of LWAC [J].Mag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2012, 64?。?): 1-9. (SCI檢索,EI檢索)
  [2] Ji, Tao(季韜); Chen, Caiyi; Zhuang Yizhou. Evaluation method for cracking resistant behavior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2, 28, 45-49. (SCI檢索,EI檢索)
  [3] Ji, Tao(季韜); Lin, Tingwei ; Lin, Xujian . A concrete mix proportion design algorithm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06,36(7):1399-1408. (SCI檢索,EI檢索, Accession number: 063410073368)
  [4] Ji, Tao(季韜); Lin, Xujian . A mortar mix proportion design algorithm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J].Computers and Concrete,2006,3 (5):357-373. (SCI檢索,EI檢索, Accession number: 064410210125)
  [5] Ji, Tao(季韜).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water permeability and microstructure of concrete incorporating nano-SiO2 [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05,35(10):1943-1947 。(SCI檢索,收錄號:974CF ;,EI檢索, Accession number: 05409401581)
  [6] Ji, Tao(季韜). A new algorithm for the rotating-angle, softened-truss model of reinforced concrete elements [J].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2005,57(6):353-360。(SCI檢索,收錄號:970RC ;EI檢索, Accession number: 05339300478)

 ?。?) 國內期刊
  [1] 季韜,朱榮軍,劉春蘋,李鋒,梁詠寧. 泥石粉對人工砂混凝土工作性及力學性能的影響 [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 40(3): 1-5.
  [2] 季韜,陳彩藝,陳永波,莊一舟,梁詠寧. 陶粒預濕程度對輕骨料混凝土拉伸徐變的影響 [J].建筑材料學報,2012. (已錄用)
  [3] 陳永波,季韜,陳彩藝,李鋒,林旭健. 陶粒預濕程度對輕骨料混凝土自收縮的影響 [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 39(6): 941-946.
  [4] 梁詠寧,陳永波,季韜,陳彩藝,莊一舟. 陶粒類型對輕骨料混凝土自收縮的影響 [J].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 2011, (9): 4-8.
  [5] 梁詠寧,陳寶春,季韜,黃志斌,莊一舟. 砂膠比、水膠比和鋼纖維摻量對RPC性能的影響 [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 39(5): 748-753.
  [6] 季韜,陳寶春,莊一舟,李鋒,梁詠寧,黃志斌. 活性粉末混凝土抗裂性能試驗研究 [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 39(3): 434-437, 449.
  [7] 李思龍,林旭健,戴益華,陳永波,梁詠寧,季韜. 新型環形約束收縮抗裂測試裝置隔板優選試驗研究[J]. 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 39(1): 120-124.
  [8] 梁詠寧,王佳,孔海新,季韜. 混凝土硫酸根擴散系數研究[J]. 混凝土, 2011, (3) :11-13。
  [9] 季韜,李鋒,莊一舟,梁詠寧,朱榮軍,左國慶,周豐. 機制砂比表面積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J]. 混凝土, 2011, (2) :80-82。
  [10] 楊芳, 季韜, 戴益華. CFST柱-RC環扁梁節點試驗研究[J]. 四川建筑,2010,30(6):131-133。
  [11] 楊芳, 季韜, 戴益華. 鋼管混凝土柱-環扁梁中節點的理論分析[J]. 河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29(5):680-684。
  [12] 楊芳, 季韜, 戴益華. 鋼管混凝土柱-環扁梁與環梁中節點試驗對比[J].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2010,31(4):67-71。
  [13] 楊芳, 季韜, 戴益華.CFST柱-RC環扁梁中節點靜荷載試驗研究—鋼筋應變和承載力研究 [J].鋼結構,2010,25(7):15-18。
  [14] 楊芳, 季韜, 戴益華.鋼管混凝土柱-鋼筋混凝土環扁梁節點設計方法[J].鋼結構,2010,25(6):21-24。
  [15] 楊芳, 季韜, 戴益華. CFST柱-RC環梁節點試驗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3(2):127-130。
  [16] 楊芳, 季韜, 戴益華.鋼管混凝土柱-鋼筋混凝土環梁節點設計方法 [J]. 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10,(1):5-8。
  [17] 呂官記,季韜,李凡,吳世流. 防水透氣型加氣混凝土砌塊界面劑的研究[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8(4):578-582。
  [18] 季韜, 莊一舟, 梁詠寧, 林旭健, 陳永波, 朱榮軍. 輕骨料吸水返水特性及其對輕骨料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響[J]. 混凝土, 2010, (6):61-63。
  [19] 季韜.鋼筋混凝土開裂角軟化薄膜模型[J].計算力學學報,2010,27(3):511-516.
  [20] 林旭健,季韜,黃丹青,梁詠寧,陳彩藝. 混凝土新型環形約束收縮試驗裝置的研制及應用 [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8(1):110-115。

  9.增刊及會議論文:

  [1] Caiyi Chen, Tao Ji (季韜), Yongbo Chen, Yongning Liang. Effect of ceramsite prewetting degree on the internal relative humidity of ceramsite concrete [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 94-96: 1451-1455. (EI檢索)
  [2] Tao Ji (季韜), Caiyi Chen ,Yongbo Chen, Yizhou Zhuang. Effect of ceramsite type on the internal relative humidity of ceramsite concrete [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 94-96: 1352-1356. (EI檢索)
  [3] Tao Ji(季韜), Baochun Chen, Yizhou Zhuang, Feng Li, Yizhou Zhuang, Zhibin Huang and Yongning Liang. Effects of packing density and calcium-silicon ratio of tern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 system on strength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261-263: 208-211. (EI檢索)
  [4] Tao Ji(季韜), Baochun Chen, Yizhou Zhuang, Yizhou Zhuang, Feng Li, Zhibin Huang and Yongning Liang. Effects of sand particle size and gradation on strength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261-263: 197-201. (EI檢索)
  [5] Tao Ji(季韜), Yizhou Zhuang, Baochun Chen, Zhibin Huang. Behavioral prediction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0, 168-170: 1030-1033. (EI檢索)
  [6] Tao Ji(季韜), Yizhou Zhuang, Baochun Chen, Zhibin Huang and Yongning Liang. Effects of packing degree and calcium- silicon ratio of cementitious material on strength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0, 168-170: 1034-1037. (EI檢索)
  [7] Tao Ji, Hu Changbin, Liang Yongning. Preliminary study on a new evaluation method of concrete cracking resistant behavior[J].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400-402 (2008) pp 459-463.(EI檢索, Accession number:20090611895084)
  [8] Tao Ji, Xu-jian Lin. A new design method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column joints. Advances in Structure Engineering-Theory and Appl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2006,217-223.

  10.著作:

  季韜、黃志雄.多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6。(標準書號:ISBN 978-7-111-21406-9;ISBN 978-7-89482-201-7(光盤);教材征訂號:45095519-0)

  11.專利:
  [1] 季韜、林旭健. 水泥基材料抗裂性能測試儀的變形感應裝置(專利號:ZL 2006 2 0010250.4)[P].實用新型專利,2007。
  [2] 季韜、林旭健. 水泥基材料抗裂性能測試裝置及其測試方法(專利號:ZL 200610069124.0)[P](已授權).發明專利,2009-7-15。
  [3] 季韜. 預應力管樁端頭板水泥基防腐劑及其使用方法 [P] (已授權). 發明專利,(專利號:ZL 200910309952.0)授權日:2012-4-11.
  [4] 季韜. 新型汽車衡稱臺(專利號:ZL 200910309951.6)[P](已授權).發明專利,2011-6-22。
  [5] 季韜;羅蜀榕;黃萍;吳世流;李思龍. 新型輕集料混凝土砌塊及其使用方法[P] (已授權). (專利號:ZL 200910310392.0) 授權日:2012-4-11.

  12.鑒定:
  季韜、林旭健、鄭作樵. 鋼纖維高強混凝土扁梁體系和板柱體系設計方法的研究(國內領先).科技成果登記號:9352006J0003。
  季韜. CTF混凝土增效劑功效評價與節能減排效果分析(國內領先).福建省住建廳組織會議鑒定。

  13.軟件版權:
  軟件名稱:砼易達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和優化軟件V1.0,證書號:軟著登字第0199602號,證書登記號:2010SR011329,2010年03月13日。

  14.參編標準:
  參與2010年行業標準《自保溫混凝土復合砌塊》的編制工作。
  與福建同利建材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產學研合作,編制的企業標準《加氣混凝土砌塊界面劑》(Q/FJTL 201-2010)已備案。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福州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福州大學考研分數線、福州大學報錄比、福州大學考研群、福州大學學姐微信、福州大學考研真題、福州大學專業目錄、福州大學排名、福州大學保研、福州大學公眾號、福州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福州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福州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福州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fuzhoudaxue/daoshi_507782.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