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業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官網
更新時間:2022-02-09 15:51:4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西南林業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西南林業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西南林業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西南林業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西南林業大學官網來自西南林業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西南林業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西南林業大學考研報考有用。
添加西南林業大學去年調劑上岸微信號 西南林業大學考研復試真題.PDF 西南林業大學往年招收調劑的專業 西南林業大學各專業往年調劑錄取分數線 西南林業大學一志愿生源調劑去向
[2022西南林業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西南林業大學專業排名]
[西南林業大學考研群]
[西南林業大學考研難嗎]
西南林業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官網:
西南林業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
西南林業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簡介:
西南林業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簡介:
發展歷史:西南林業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最早追溯于1939年云南大學森林系,后經昆明農林學院、云南林業學院、云南林學院、西南林學院多次優化調整;2001年,學校第一輪學院學科調整將水土保持專業從資源學院分離出來成立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形成了獨立的院系和學科體系;2010年,依據學校更名和學院學科的第二輪調整需要,學院正式更名為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學院和學科體系;2017年,為順應學校“十三五”發展規劃和學院學科調整的需要,我院變更為西南林業大學生態與水土保持學院;2019年,學校院系調整改革,我院變更為西南林業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
教職工與人才:學院現有全職教職工58人,其中,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6人(含高級實驗師1人)、講師11人、實驗師2人。學院有特聘院士1人、國家千人計劃1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國家基金海外杰青1人、國家杰青特聘教授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特聘教授1人、云嶺高層次人才1人、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帶頭人2人、云嶺名師1人。
下設系和專業:學院擁有生態學系、水土保持系、環境工程系和土壤學系四個教學系;有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生態學、環境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和土地資源管理5個本科專業,其中,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和云南省重點建設專業;有云南省環境科學與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1個,云南省高等院校教學團隊1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和云南省水土保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
學科與科研:學院擁有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博士后流動站、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生態學)和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環境生態、土壤生態、森林生態和恢復生態),其中,生態學為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云南省“十二五”優勢特色重點學科、云南省高原A類學科。學院有國家林業局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1個、云南省高校土壤侵蝕與控制重點實驗室1個和云南省高校山地農村小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研究中心1個,西南林業大學山地農村清潔小流域建設省創新團隊1個,有校級科研平臺5個,分別為石漠化研究院(西南林業大學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共建)、石漠化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由向仲懷院士牽頭組建)、土壤污染與修復研究中心(由國家千人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國家基金海外杰青獲得者、云嶺英才計劃高層次人才馬奇英教授牽頭組建)、水土保持研究所和水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學院已形成了土壤污染防治、石漠生態治理、水土流失控制、流域水環境治理、農村環境治理、脆弱生態恢復、森林生態系統和全球氣候變化八大主要科研方向。“十二五”以來,學院先后承擔科研項目300余項,科研經費達8000余萬元,其中,縱向科研項目近90項,包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近30項、科技部星火計劃4項、國家林業局項目12項、省級科研項目近40項;先后公開發表論文240余篇,其中,SCI 18篇、EI 42篇、中文核心期刊64篇,出版學術專著16部,申請國家專利12項,獲得行業標準4項,發布咨詢報告10余篇,建設成果推廣基地40余個,舉辦學術會議(報告)50余場,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100余人次
西南林業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聯系方式: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龍寺300號西南林業大學
電話:0871-68393717
西南林業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發展歷程:

西南林業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學科設置:
學院擁有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博士后流動站、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生態學)和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環境生態、土壤生態、森林生態和恢復生態)及林業專碩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方向點1個。其中,生態學為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云南省“十二五”優勢特色重點學科、云南省高原A類學科。
生態學
西南林業大學生態學學科歷史悠久,發端于1939年云南大學的森林系,是西南林業大學傳統優勢學科之一。1996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6年成為校級重點學科,2011年獲批為云南省“十二五”優勢特色重點建設學科,2016年成為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和云南省一流學科建設的A類高原學科。2017年依托生態學學科建設有恢復生態學、環境生態學、森林生態學、土壤生態學四個二級學科,并于2018年開始單獨招生。本學科以服務云南生態文明排頭兵建設為目標,以保障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為使命,以維護跨境生態平衡為特色,系統開展植物生態、恢復生態、土壤生態、水土保育生態和濕地生態5個方向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生態學學科師資力量雄厚,擁有教授10人,副教授37人,研究生導師50余人。擁有省級和校級科技創新團隊5個、國家級科學平臺1個、省級教學科研平臺2個。現有教學科研實驗室2915平方米,擁有4000余萬元教學科研大型儀器設備,在元謀、東川、晉寧、澄江、嵩明和石林等地建立了教學實習及野外科研觀測基地。生態學研究生可擔任農業、環保、林業和國土資源等部門的行政管理工作、高等院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科研單位及生產部門的科技工作,各級技術推廣單位的技術管理和推廣工作,各層次的生態農業、生態工程的設計和建設工作。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西南林業大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科依托我校林學學科,始建于1998年。歷經近十余年的發展,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現已形成了涵蓋普通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綜合教育教學體系和以水土保持研究所為依托的科學研究、科技服務體系。本學科共有專業技術人員2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講師4人,高級實驗師1人,是一支學術梯隊完善、學緣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團隊。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科近5年完成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云南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云南省科技攻關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在內的20余項科研項目,取得一批以干熱河谷區域集水系統結構與模式研究為代表的科研成果。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科擁有云南省教育廳高校土壤侵蝕與控制重點實驗室,設有土壤學實驗室、土壤侵蝕實驗室、室內人工降雨模擬實驗室、生態學實驗室、氣象學實驗室、水土保持規劃實驗室,現有儀器設備總價值800余萬元。本學科有國家林業局玉溪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元謀干熱河谷水土保持實驗基地、玉溪尖山河土壤侵蝕監測站、昆明松華壩水源保護區土壤侵蝕觀測站、玉溪紅塔區土壤侵蝕觀測站等多個野外試驗基地和觀測站。目前,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科為教育部一類特色專業和云南省重點建設專業,擁有云南省高等院校教學團隊,云南省高等院校水土保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是農學門類林學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下設土壤侵蝕、生態修復、水土流失防治、面源污染控制和石漠化治理5個研究方向。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研究生能在水利、林業、環境保護、國土資源、農業等部門從事與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生態環境建設相關的科研、教學、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及預防監測等方面的工作。
添加西南林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西南林業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南林業大學報錄比、西南林業大學考研群、西南林業大學學姐微信、西南林業大學考研真題、西南林業大學專業目錄、西南林業大學排名、西南林業大學保研、西南林業大學公眾號、西南林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南林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