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貴州醫科大學醫學檢驗綜合研究生考試大綱

發布時間:2021-01-0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2021貴州醫科大學醫學檢驗綜合研究生考試大綱

2021貴州醫科大學醫學檢驗綜合研究生考試大綱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1貴州醫科大學醫學檢驗綜合研究生考試大綱 正文

1 2021 年貴州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醫學檢驗綜合(自命題)考試大綱 一、考試性質 醫學檢驗綜合要求考生系統掌握相關檢驗學科的基礎 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 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綜合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 和實際問題。 二、考查目標 醫學檢驗綜合考試范圍包括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技術、 臨床基礎檢驗學、臨床血液學檢驗技術、臨床免疫學檢驗 技術、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技術、臨床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3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技術: 約70分 臨床基礎檢驗學:約50分 臨床血液學檢驗技術:約50分 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約50分 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技術:約50分 臨床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約30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2 A型題第1-120小題,每小題2分,共240分 X型題第121-150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四、考查內容 (一)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技術 1.臨床生物化學檢測方法的選擇與評價 (1)臨床生物化學檢測方法的選擇:臨床生物化學檢 測方法的分級、臨床生物化學檢測方法的選擇。 (2)臨床生物化學檢測方法的評價和性能判斷:檢測 系統的比對、方法學性能評價、質量目標設定與方法學性 能判斷。 (3)校準與溯源性:基本概念、參考測量系統、溯源 鏈的結構與工作原理、參考物質的互換性和基質效應。 (4)測量不確定度:基本概念、評定方法、評定實例。 2.臨床生物化學檢驗項目臨床應用性能評價 (1)檢驗項目臨床應用性能評價的意義、檢驗項目臨 床應用性能評估的內容、檢驗項目的臨床意義與診斷性能。 (2)參考區間、分界值與醫學決定水平:參考區間的 建立和轉移 、分界值與醫學決定水平。 (3)檢驗項目診斷性能的臨床評價:檢驗項目診斷性 能的臨床評價內容、檢驗項目診斷性能的臨床評價方法、 檢驗項目診斷性能的臨床評價研究、檢驗項目診斷性能的 評價指標。 (4)檢驗項目診斷性能的ROC曲線分析:ROC曲線的構 成與特點、ROC曲線的類型和意義、ROC曲線的主要作用、 3 ROC曲線分析的主要步驟、臨床應用案例。 (5)檢驗項目診斷性能的系統評價:檢驗項目系統評 價的內容、檢驗項目系統評價的設計要點、臨床應用案例。 (6)聯合試驗的診斷性能評價:聯合試驗的類型、并 聯試驗、串聯試驗。 3.酶學檢測技術 (1)酶的分類與特征、同工酶的分類與特征。 (2)酶學測定技術:酶活性測定的理論基礎、酶活性 測定方法、酶活性測定的條件優化、影響酶活性測定的方 法因素、酶的質量測定。 (3)代謝物的酶法分析:酶法分析的理論基礎、酶法 分析的方法設計。 (4)同工酶檢測:按照理化性質不同進行檢測、按照 其他性質不同進行檢測。 4.自動生化分析技術 (1)自動生化分析技術的發展、分立式自動生化分析 儀的結構與功能、干化學式生化分析儀的結構和功能。 (2)自動生化分析儀常用分析方法:終點法、固定時 間法、連續監測法、比濁法。 (3)自動生化分析儀的參數設置:基本分析參數、特 殊分析參數的設置。 (4)檢測系統的校準和性能評價:檢測系統的校準、 檢測系統主要的性能指標 。 (5)自動生化分析儀的操作流程:儀器準備、室內質 4 控分析、樣本檢測、檢驗報告審核、檢驗危急值、儀器的 維護保養。 5.血漿蛋白質與含氮化合物的生物化學檢驗 (1)血漿蛋白質的生物化學檢驗:血漿蛋白質的生物 化學檢驗項目與檢測方法。 (2)氨基酸代謝紊亂的生物化學檢驗:氨基酸代謝紊 亂的生物化學檢驗項目與檢測方法 。 (3)嘌呤核酸代謝紊亂的生物化學檢驗:體液尿酸的 檢驗。 6.糖代謝紊亂的生物化學檢驗 (1)血糖濃度的調節、糖尿病、其他糖代謝紊亂。 (2)糖代謝紊亂的生物化學檢驗項目與檢測方法: 體液葡萄糖、餐后2小時血糖、葡萄糖耐量試驗、糖化蛋白 質、血糖調節物、糖尿病并發癥相關檢測、糖尿病自身抗 體 。 (3)臨床生物化學檢驗項目在糖代謝紊亂診治中的應 用:臨床生物化學檢驗項目在糖尿病診治中的應用、臨床 生物化學檢驗項目在低血糖診治中的應用。 7.血漿脂蛋白代謝紊亂的生物化學檢驗 (1)脂及脂蛋白相關的概念、脂及脂蛋白的代謝、脂 蛋白代謝素亂。 (2)脂代謝紊亂的生物化學檢驗項目與檢測方法: 血脂、血漿脂蛋白、血漿載脂蛋白、血漿脂代謝相關酶。 (3)臨床生物化學檢驗項目在脂代謝紊亂診治中的應 5 用:臨床生物化學檢驗項目在高脂血癥、低脂血癥、代謝 綜合征診治中的應用、高脂血癥療效評估和動脈粥樣硬化 性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脂質檢測在健康體檢中的應用原 則及作用。 8.電解質與酸堿平衡紊亂的生物化學檢驗 (1)水平衡、電解質平衡。 (2)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的生物化學檢驗項目與檢測 方法:水平衡紊亂、體液鈉、鉀、氯。 (3)血氣分析與酸堿平衡紊亂的生物化學檢驗項目與 檢測方法:血液中的氣體及運輸、酸堿平衡的調節、血氣 分析樣本的采集、血氣分析技術、血氣分析常用指標、參 數及臨床意義、酸堿平衡紊亂的判斷。 9.微量元素與維生素異常的生物化學檢驗 (1)微量元素的生物化學檢驗:主要微量元素的代謝 及其紊亂、微量元素代謝紊亂的生物化學檢驗項目與檢測 方法 。 (2)維生素異常的生物化學檢驗:主要維生素的代謝 及其紊亂、維生素代謝異常的生物化學檢驗項目與檢測方 法。 10.體液中酶的生物化學檢驗 (1)血清酶的分類、血清酶的變化機制、影響血清酶 的因素。 (2)臨床診斷中常用的酶與同工醇:丙氨酸氨基轉移 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誨及其同工酶、r-谷氨酰基轉移酶 6 及其同工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乳酸脫氫酶及其同工 酶、堿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酸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淀 粉酶及其同工酶、脂肪酶、膽堿酯酶、5'-核苷酸酶、髓過 氧化物酶。 (3)酶學檢測在臨床上的應用:血清酶測定在臨床診 斷中的作用、同工酶及其亞型檢測的臨床意義。 11.肝膽疾病的生物化學檢驗 (1)肝臟的主要生物化學功能、肝膽疾病的代謝紊亂。 (2)肝膽疾病的生物化學檢驗項目與檢測方法:相關 酶及同工酶、蛋白質合成功能、血清膽汁酸、血清膽紅素、 肝纖維化檢驗項目、其他。 (3)臨床生物化學檢驗項目在肝膽疾病診治中的應用: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癌、酒精性肝病、肝 性腦病、急性肝功能衰竭 。 12.腎臟疾病的生物化學檢驗 (1)腎臟的基本功能、腎臟疾病的主要臨床生物化學 變化。 (2)腎臟疾病的生物化學檢驗項目與檢測方法:腎小 球功能檢查、腎近端小管功能檢查、腎遠端小管功能檢查、 腎血流量檢測。 (3)臨床生物化學檢驗項目在腎臟疾病診治中的應用: 腎臟疾病生物化學檢驗項目的選擇與應用、常見腎臟疾病 的生物化學診斷。 13.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生物化學檢驗 7 (1)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機制。 (2)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學檢驗項目與檢測方法:心 肌酶、心肌蛋白、其他。 (3)臨床生物化學檢驗項目在心血管疾病診治中的應 用、心血管疾病生物化學聯合檢測項目的應用評價 。 14.骨代謝紊亂和相關元素的生物化學檢驗 (1)鈣和磷代謝紊亂的生物化學檢驗:鈣和磷代謝及 調控、鈣和磷代謝紊亂的生物化學檢驗項目與檢測方法。 (3)鎂代謝紊亂的生物化學檢驗:鎂的代謝、鎂代謝 素亂的生物化學檢驗項目與檢測方法。 (4)骨代謝紊亂的生物化學檢驗:骨的代謝、骨代謝 紊亂的生物化學檢驗項目與檢測方法。 (5)臨床生物化學檢驗項目在骨代謝疾病診治中的應 用:骨質疏松癥、佝僂病和骨軟化癥、Paget病。 15.內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學檢驗 (1)內分泌及調控、激素的概念、分類、作用機制、 不同腺體激素的分泌功能與調節、激素常用的生物化學檢 測方法及評價。 (2)內分泌功能紊亂的生物化學檢驗項目與檢測方法: 下丘腦-垂體功能檢查、甲狀腺功能檢查、腎上腺功能檢查、 性腺功能檢查。 (3)臨床生物化學檢驗項目在常見內分泌疾病診治中 的應用:垂體性株儒、巨人癥和肢端肥大癥、催乳素瘤、 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嗜銘細胞瘤 、 8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 性發育異常。 16.消化系統疾病的生物化學檢驗 (1)胃腸胰的消化吸收功能、胃腸胰疾病的生物化學 改變。 (2)消化系統疾病的生物化學檢驗項目與檢測方法: 胃酸分泌量、胃蛋白酶原Ⅰ、Ⅱ、促胃液素、小腸消化與 吸收試驗、淀粉酶、脂肪酶、尿胰蛋白酶原Ⅱ、胰腺外分 泌功能評價試驗、雙標記Schilling試驗。 (3)臨床生物化學檢驗項目在消化系統疾病診治中的 應用:胃潰瘍、吸收不良綜合征、胰腺炎、胃腸胰神經內 分泌腫瘤。 17.神經及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學檢驗 (1)血-腦脊液屏障和腦脊液、神經組織的代謝、神 經精神病變的生物化學機制。 (2)神經及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學檢驗項目與檢測方法: 腦脊液蛋白質、腦脊液葡萄糖、腦脊液氯化物、腦脊液酶 類、腦脊液中常用的神經遞質和神經肽。 (3)臨床生物化學檢驗項目在神經精神疾病診治中的 應用: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肝豆狀核變性、亨廷頓 病、其他。 18.妊娠及新生兒的生物化學檢驗 (1)正常妊娠、母體及胎兒的生物化學改變。 (2)妊娠相關的生物化學檢驗項目與檢測方法:妊娠 9 與相關疾病、母體健康評價、胎兒健康評價。 (3)臨床生物化學檢驗項目在妊娠相關疾病診治中的 應用:臨床生物化學檢驗項目在妊娠期特有疾病診治中的 應用、臨床生物化學檢驗項目在妊娠合并癥診治中的應用。 (4)產前與新生兒篩查的生物化學檢驗:胎兒先天性 缺陷的產前篩查、新生兒篩查。 19.治療藥物監測 (1)治療藥物監測的目的與意義、藥物在體內的基本 過程、血藥濃度與藥物效應、治療藥物監測與給藥方案個 體化。 (2)藥物代謝動力學基礎與主要參數的應用:藥物代 謝動力學模型、單室模型一級消除動力學、多劑重復用藥 的消除動力學、非線性動力學消除。 (3)治療藥物監測的樣本處理:常用樣本、取樣時間、 樣本預處理。 (4)治療藥物濃度測定的常用方法:光譜法、色譜法、 免疫化學法、其他技術。 (5)需要進行治療藥物監測的主要藥物:強心類、抗 心律失常藥 、抗癲癇藥 、抗情感性精神障礙藥 、免疫抑 制劑 、茶堿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 20.臨床毒物檢驗 (1)有毒有機物、臨床藥物、成癮性物質、有毒金 屬 。 (2)臨床毒物檢驗項目與檢測方法:有毒有機物、臨 10 床藥物中毒、成癮性物質、有毒金屬、致細胞低氧物。 (3)毒物檢測的臨床應用:鉛中毒、酒精中毒。 (二)臨床基礎檢驗學 1.臨床基礎檢驗基本技術。 (1)血液組成及血標本采集:皮膚采血法和靜脈采血 法的采血方法學評價。 (2)血液標本的抗凝:各種血標本抗凝劑的選擇。 (3)血涂片的制備和細胞染色法:影響血涂片制備的 因素;細胞染色方法、原理。 (4)顯微鏡細胞計數法。 2.血液一般檢驗 (1)紅細胞計數方法、質量控制、方法學評價、紅細 胞大小、形狀、染色、異常結構變化及意義。 (2)血紅蛋白的方法學評價及臨床意義。 (3)血細胞比容方法學評價及臨床意義。 (4)紅細胞三個平均指數的計算、臨床應用。 (5)網織紅細胞方法學評價及臨床意義。 (6)紅細胞沉降率影響因素及臨床意義 。 (7)白細胞計數方法學評價、質量控制、形態、分類 計數及臨床意義。 (8)血小板計數方法學評價、質量保證、形態及臨床 意義。 3.血液分析儀檢驗 (1)檢測原理。 11 (2)檢測參數、細胞分布圖和報警。 (3)復檢規則。 (4)方法學評價及臨床應用。 (5)血細胞分析儀的性能評價及質量管理。 4.血型與輸血一般檢驗 (1)ABO 和 Rh 血型基本理論。 (2)ABO 和 Rh 血型鑒定。 (3)交叉配血試驗及不規則抗體篩查與鑒定。 5.尿液一般檢驗 (1)標本采集與處理原則。 (2)尿液理學檢查。 (3)有形成分顯微鏡檢查。 (4)尿液化學檢查。 (5)尿液檢驗目的。 6.尿液分析儀檢驗 (1)尿液干化學自動分析。 (2)有形成分自動分析。 (3)尿液分析儀檢驗質量保證。 (4)方法學評價及臨床應用。 7.糞便一般檢驗:標本采集、糞便理學檢查、病原學 檢測、有形成分檢查、糞便檢驗的臨床意義;糞便隱血試 驗的方法及方法學評價,隱血試驗的臨床意義。 8.精液一般檢驗:精液標本采集、精液理學檢查、精 液有形成分檢查、精子數量、形態檢查及精液檢查的臨床 12 意義;計算機輔助精子分析系統檢測原理、方法學評價及 質量控制。 9. 前列腺液一般檢驗:標本采集、理學檢查和顯微鏡 檢查方法及臨床意義。 10.陰道分泌物一般檢驗:陰道分泌物標本采集、有形 成分顯微鏡檢查、化學檢查、陰道分泌物檢查的臨床意義; 陰道炎工作站檢測方法及方法學評價。 11.漿膜腔積液一般檢驗:漿膜腔積液的理學和化學、 顯微鏡檢驗的方法及臨床意義,滲出液與漏出液的鑒別特 點。 12.腦脊液一般檢驗:腦脊液理學、化學、顯微鏡檢查 的方法及臨床應用。 (三)臨床血液學檢驗技術 1.造血與造血調控基礎理論 (1)造血器官與造血微環境。 (2)血細胞的發育與成熟的一般規律。 (3)造血調控。 2.造血檢驗技術及臨床應用 (1)血象和骨髓象檢查:正常血細胞形態學檢驗、外 周血細胞形態學檢驗、骨髓細胞形態學檢驗。 (2)細胞化學染色檢驗:髓過氧化物酶染色、酯酶染 色、過碘酸-希夫反應、鐵染色、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染 色及臨床意義。 (3)骨髓活體組織檢查臨床意義。 13 3.紅系統疾病檢驗技術及臨床應用 3.1紅細胞檢驗技術 (1)溶血的一般檢驗:紅細胞壽命測定、血漿游離血 紅蛋白測定、血清結合珠蛋白測定、血漿高鐵血紅素白蛋 白測定、尿含鐵血黃素試驗。 (2)鐵代謝檢驗:血清鐵、鐵蛋白、總鐵結合力、轉 鐵蛋白及受體檢測。 (3)葉酸、維生素B12測定。 (4)紅細胞膜缺陷檢驗。 (5)紅細胞酶缺陷檢驗。 (6)免疫溶血性貧血檢驗。 (7)血紅蛋白異常檢驗。 (8)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有關檢驗。 3.2紅細胞疾病應用 (1)紅細胞疾病概述:貧血的分類、臨床表現、一般 實驗室檢驗、貧血的診斷。 (2)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血紅蛋白病、繼發性貧血 的臨床表現、一般實驗室檢驗、形態學診斷。 4.白細胞檢驗技術及臨床應用。 4.1白細胞檢驗技術:粒細胞及單核細胞功能檢查、粒 細胞動力學檢驗、淋巴細胞功能檢查。 4.2白細胞疾病臨床應用 (1)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概述。 14 (2)急性白血病:概述、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型、形 態學診斷。 (3)慢性白血病的形態學診斷。 (4)其他淋巴細胞系統惡性腫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 征、骨髓增殖性腫瘤、骨髓增生異常-骨髓增殖性腫瘤、漿 細胞腫瘤的形態學診斷。 5.血栓與止血疾病的檢驗技術及臨床應用 (1)血栓與止血檢測的臨床應用、質量保證。 (2)出血與血栓性疾病概述。 (3)過敏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血友病、血 管性血友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 診斷及鑒別診斷。 (四)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 1.緒論 (1)免疫系統的組成。 (2)免疫與免疫應答。 2.抗原和抗體及其結合反應 (1)抗原的概念、特性和分類。 (2)抗體的概念、特性、分類和抗體產生的規律。 (3)抗原抗體反應原理(抗原抗體結合力、抗原抗體 的親和力和親合力、親水膠體轉化為疏水膠體)。 (4)抗原抗體反應特點(反應的特異性、比例性、可 逆性)。 (5)抗原抗體反應的影響因素(抗原、抗體及反應環 15 境)。 (6)抗原抗體反應的基本類型。 3.抗體制備 (1)免疫原的制備:顆粒性免疫原、可溶性免疫原等 的制備;佐劑的概念、作用與常用種類,良好的免疫原是 制備優質抗體的關鍵。 (2)免疫佐劑:佐劑的種類、生物學作用。 (3)免疫血清的制備:多克隆抗體的概念,動物的選 擇、免疫途徑與采血法,抗血清純化、鑒定(特異性、效 價、純度、親和力等)與保存。 (4)單克隆抗體制備技術:單克隆抗體的概念和特性、 雜交瘤技術的基本原理,單克隆抗體的應用。 (5)基因工程抗體:基因工程抗體的概念及優點。 4.標記物及其與抗原抗體的結合物制備 (1)標記物的種類及特性。 (2)標記結合物的方法、純化和鑒定。 5.免疫凝集試驗 (1)凝集反應的定義。 (2)常用的凝集反應類型(直接凝集反應、間接凝集 反應、抗球蛋白試驗、自身紅細胞凝集試驗等)的原理、 方法及臨床應用。 6.免疫沉淀試驗 (1)液相沉淀試驗:絮狀沉淀試驗、環狀沉淀試驗。 (2)凝膠內沉淀反應的基本原理、技術要點、臨床應 16 用:自由免疫擴散(單向免疫擴散、雙向免疫擴散)、定 向免疫擴散(對流免疫電泳、火箭免疫電泳等)、定向-自 由聯合免疫擴散(免疫電泳等)。 7.放射免疫試驗 (1)概述:常用放射性核素等。 (2)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放射分析。 8.熒光免疫試驗 (1)熒光免疫技術:概述:熒光的基本知識、常用熒 光物質等。 (2)熒光免疫顯微技術:基本原理、技術類型和要點、 方法評價、臨床應用。 9.酶免疫試驗 (1)酶免疫技術原理、特點和類型等。 (2)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原理、基本技術類型、要點及 用途;酶免疫印跡試驗原理及技術要點;生物素-親和素系 統相關的酶聯免疫技術。 10.化學發光免疫試驗 (1)概述:發光與化學發光效率等概念。 (2)發光劑與標記技術。 (3)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的類型。 (4)化學發光免疫技術在檢驗醫學中的應用。 11.固相膜免疫分析技術 (1)概述。 (2)免疫層析原理。 17 (3)免疫滲濾試驗。 (4)斑點酶免疫吸附試驗。 (5)免疫印跡試驗。 (6)影響固相膜免疫試驗的主要因素。 12.免疫組織化學技術 (1)酶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的概念、技術要點及應用。 (2)熒光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的概念、技術要點及應用。 (3)影響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的主要因素。 13.流式細胞分析技術 (1)流式細胞儀的基本原理。 (2)流式細胞儀免疫分析的技術數據的顯示與分析要 點。 (3)流式細胞術在免疫學中的應用。 14.臨床免疫檢驗自動化分析 (1)免疫濁度分析技術:類型、技術要點和臨床應用。 (2)時間分辨免疫熒光測定基本原理、技術類型和臨 床應用。 (3)酶聯免疫測定的自動化分析。 15.免疫細胞標志和功能檢測技術 (1)免疫細胞的分離與純化:白細胞的分離、外周血 單個核細胞的分離(密度梯度離心法)、淋巴細胞和單核 細胞的分離純化、淋巴細胞亞群的分離、細胞活力測定。 (2)T、B淋巴細胞的數量檢測:免疫標記技術、花環 技術等。 18 (3)T、B淋巴細胞的功能檢測:T細胞增殖試驗、T細 胞介導的細胞毒試驗、溶血空斑試驗等。 (4)NK細胞的功能檢測:形態學法、酶釋放法等。 (5)吞噬細胞的功能檢測:中性粒細胞趨化、吞噬和 殺菌功能檢測,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檢測等。 16.細胞因子與黏附分子檢測 (1)概述。 (2)臨床常用的檢測方法和臨床應用。 17.免疫球蛋白檢測 (1)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學功能。 (2)免疫球蛋白測定方法和臨床意義。 18. 補體檢測及補體參與的試驗 (1)補體系統及活化途徑。 (2)補體溶血活性測定及含量測定:CH50、APH50、 C4、BF等。 (3)補體結合試驗的原理、技術要點及應用。 19.生物素-親和素系統及其在免疫檢測技術中的應用 (1)生物素的特性、親和素和鏈霉親和素的特性、結 合反應的特點。 (2)生物素-親和素系統在免疫檢測技術中的應用。 20.臨床免疫檢驗的質量保證 (1)質量控制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室內質量控制、 室間質量控制。 (2)臨床免疫檢驗質量控制的特殊問題。 19 21.感染性疾病及免疫學檢驗 (1)不同病原體感染的免疫機制:細菌感染與抗細菌 免疫機制,病毒感染與抗病毒免疫機制,寄生蟲感染與抗 寄生蟲免疫機制。 (2)免疫學檢驗的應用:微生物抗原檢測、微生物特 異性抗體檢測、細胞免疫功能檢測、常見感染性疾病的免 疫學檢測(如肥達試驗、抗“O”試驗、甲、乙、丙型肝炎 病毒血清學指標、HIV感染抗原抗體檢測、TORCH等)。 22.超敏反應性疾病及免疫學檢測 (1)超敏反應的定義及分型。 (2)Ⅰ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臨床常見疾病(過敏 性休克、支氣管哮喘、呼吸道過敏反應、皮膚過敏反應、 消化道過敏反應等),免疫學檢驗(皮膚試驗、血清總IgE 和特異性IgE檢測等)。 (3)Ⅱ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臨床常見疾病(輸血 反應、新生兒溶血癥、藥物過敏性血細胞減少癥、自身免 疫性溶血性貧血、重癥肌無力等),免疫學檢驗(參見抗 球蛋白試驗、熒光免疫技術等相關章節)。 (4)Ⅲ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臨床常見疾病(血清 病、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 性關節炎等),免疫學檢驗(循環免疫復合物的檢測)。 (5)Ⅳ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臨床常見疾病(感染 性遲發型超敏反應性疾病、接觸性皮炎、某些自身免疫病 等),免疫學檢驗(皮膚試驗、淋巴細胞增殖試驗等)。 20 23.自身免疫病及免疫學檢驗 (1)免疫耐受的概念和機制。 (2)自身免疫病概述(定義、基本特征、分類)。 (3)自身免疫病的發病相關因素:自身抗原、免疫調 節機制紊亂、生理及遺傳因素等。 (4)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損傷機制:自身抗體、免疫復 合物、自身反應性T細胞。 (5)常見自身免疫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 節炎等。 (6)自身免疫病的免疫學檢測:自身抗體(包括ANA、 RF、ANCA等)及其他相關免疫學檢測。 24.免疫增生性疾病及免疫學檢驗 (1)免疫增生性疾病的概念與分類。 (2)免疫增生性疾病的免疫損傷機制(漿細胞異常增 殖、正常體液免疫抑制、異常免疫球蛋白增生、溶骨性病 變等)。 (3)常見免疫球蛋白增殖病(如多發性骨髓瘤、原發 性巨球蛋白血癥、重鏈病、輕鏈病等)。 (4)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免疫檢測(血清免疫球蛋 白定量、血清蛋白區帶電泳、免疫電泳、免疫固定電泳 等)。 25.免疫缺陷病及免疫學檢驗 (1)免疫缺陷病的分類及基本特征。 (2)原發性免疫缺陷病:原發性B細胞缺陷病,原發 21 性T細胞缺陷病,原發性聯合免疫缺陷病,原發性吞噬細胞 缺陷病,原發性補體系統缺陷病。 (3)繼發性免疫缺陷病的常見原因,獲得性免疫缺陷 綜合征(AIDS)。 (4)免疫缺陷病檢驗:B細胞缺陷病的檢測,T細胞缺 陷病的檢測,吞噬細胞缺陷病的檢測,補體系統缺陷病的 檢測,基因診斷,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檢測。 26. 腫瘤免疫及免疫學檢驗 (1)概述:腫瘤免疫學。 (2)腫瘤抗原:腫瘤特異性抗原、腫瘤相關抗原(胚 胎抗原如AFP、CEA等,分化抗原如PSA等)。 (3)機體抗腫瘤的免疫效應機制。 (4)腫瘤的免疫逃逸機制。 (5)腫瘤的免疫學檢驗:常用的腫瘤標志物,腫瘤患 者免疫功能狀態評價。 27.移植免疫及免疫學檢驗 (1)移植免疫學發展簡史。 (2)引起排斥反應的靶抗原: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 次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等。 (3)移植排斥反應的種類和發生機制:直接識別與間 接識別,HVGR(超急性排斥、急性排斥、慢性排斥)、 GVHR。 (4)HLA概念及分型:血清學方法、細胞學方法。 (5)排斥反應的免疫防治措施:供者選擇、配型、移 22 植物或受者預處理、免疫抑制。 (6)移植排斥反應的免疫學監測。 (7)移植免疫的前沿研究:移植免疫耐受等。 (五)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技術 1.細菌的形態與結構 (1)細菌的大小與形態:細菌的大小與表示細菌大小 的單位。細菌形態在鑒別細菌上的意義。細菌的顯微鏡下 基本形態(球菌、桿菌、螺形菌)。 (2)細菌的結構:細菌的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 中介體、細胞質及其內含物、核質)和特殊結構(莢膜、 微莢膜、糖萼、鞭毛、芽孢、菌毛)及其功能。 2.細菌的生理與遺傳變異 (1)細菌的代謝:細菌代謝的類型與特點。 (2)細菌的生長繁殖:細菌群體生長繁殖的生長曲線 與分期以及各生長時期中細菌的特點與意義。影響細菌群 體生長繁殖的因素。 (3)細菌的分類與命名:基本原則與依據,菌種、菌 型及菌株的概念。 (4)細菌遺傳與變異的物質基礎(染色體與質粒、轉 位因子、前噬菌體)。 (5)常見質粒的種類與主要功能。 (6)細菌遺傳性變異的機制(突變、基因的轉移與重 組)。 (7)細菌遺傳變異研究的實際意義。 23 3.細菌感染與宿主免疫 (1)宿主與菌群的相互關系:有益菌、條件致病菌、 病原菌。 (2)病原菌的致病性與宿主免疫反應:毒力、侵入數 量與部位、宿主免疫反應。 (3)病原菌感染:感染類型、病原菌的傳播。 (4)醫院感染:定義、病原菌特點、感染途徑等。 (5)消毒滅菌的概念及常用技術,影響消毒滅菌效果 的因素。 4.細菌檢驗基本技術 (1)細菌形態學檢查法不染色標本(懸滴法、壓滴法, 暗視野顯微鏡等)與染色標本(革蘭染色、抗酸染色等)。 (2)細菌的培養與分離技術。 (3)細菌的生物化學鑒定技術。 (4)細菌非培養檢驗技術。 (5)細菌檢驗的自動化。 5.真菌檢驗基本技術 (1)真菌的形態學檢查。 (2)真菌的培養與鑒定技術。 (3)其他非培養檢驗技術。 6.病毒檢驗基本技術 (1)病毒的形態學檢查。 (2)病毒的培養與鑒定技術。 (3)病毒的非培養檢驗技術。 24 7.細菌耐藥性檢測 (1)抗菌藥物的種類。 (2)細菌耐藥機制。 (3)抗菌藥物敏感試驗目的、方法(紙片擴散法、肉 湯稀釋法、E 試驗等)、原理、技術要點及意義。 (4)細菌耐藥性檢測:耐藥表型檢測、(β-內酰胺 酶檢測、特殊耐藥菌(MRS、VRE)等。 8.醫院內感染 (1)醫院內感染定義和分類。 (2)醫院內感染控制。 9.質量保證 (1)檢驗前質量保證。 (2)檢驗中質量保證。 (3)檢驗后質量保證。 10.實驗室安全防護及菌種保存技術 (1)實驗室安全防護。 (2)菌種保存技術。 11.球菌 (1)葡萄球菌屬:分類(按色素或是否產凝固酶)、 生物學特性(染色、形態、排列、色素、溶血環、SPA、抵 抗力等)、微生物學檢驗(鑒定程序,主要鑒定試驗:血 漿凝固酶試驗等)和臨床意義(急性化膿性感染,食物中 毒等)。 25 (2)鏈球菌屬:分類(按溶血現象或抗原血清分型)、 生物學特性(染色、形態、排列、營養要求、溶血環等)、 微生物學檢驗(鑒定程序,主要鑒定試驗:觸酶試驗、桿 菌肽試驗、CAMP 試驗、Optochin 試驗、膽汁溶菌、ASO 等) 和臨床意義(化膿性炎癥、猩紅熱、心內膜炎、風濕熱、 急性腎小球腎炎,大葉性肺炎等)。 (3)腸球菌屬:分類、生物學特性、微生物學檢驗和 臨床意義(多見泌尿道感染,重要的醫院感染病原菌)。 (4)奈瑟菌屬:分類、生物學特性(染色、形態、排 列、營養要求、抵抗力等)、微生物學檢驗(直接涂片檢 查、主要鑒定試驗:觸酶試驗、氧化酶試驗等)和臨床意 義(淋病、流腦等)。 12.腸桿菌科 (1)概述:命名與分類、共同特性、自然界和人體分 布、臨床意義(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多為腸道正常 菌)、微生物學檢查。 (2)埃希菌屬:分類、生物學性狀(染色形態、周鞭 毛、乳糖發酵、抗原構造等)、臨床意義(醫院感染常見 病原菌,尿路感染多見,致腹瀉大腸埃希菌)、微生物學 檢 查 ( 檢 驗 程 序 , 雙 糖 鐵 上 下 均 產 酸 產 氣 、 H2S- , IMViC++--等)。 (3)沙門菌屬:生物學性狀(染色形態、周鞭毛、不 乳糖發酵等,O 抗原、H 抗原、表面抗原)、臨床意義(傷 寒與副傷寒)、微生物學檢查(標本的采集、檢驗程序, 26 雙糖鐵 KA++或 KA-+、H2S+,IMViC-+-+/-等,血清學分型 鑒定,肥達試驗等)。 (4)志賀菌屬:生物學性狀(染色形態、無鞭毛,多 不發酵乳糖等,O 抗原與 K 抗原)、臨床意義(菌痢)、微 生物學檢查(膿血粘液便,檢驗程序,雙糖鐵 KA--、H2S-, 脲酶-,動力-,IMViC-+--等,血清學分型鑒定)。 (5)耶爾森菌屬、變形桿菌屬、克雷伯菌屬、腸桿菌 屬、枸櫞酸桿菌屬、沙雷菌屬等。 13.弧菌屬、氣單胞菌屬 (1)弧菌科:氧化酶陽性、具有極端鞭毛、運動活潑、 發酵葡萄糖、菌體短小、弧形、革蘭陰性。 (2)弧菌屬:分類(血清分型、生物型等)、霍亂弧 菌的生物學性狀(單鞭毛、穿梭狀運動、“魚群”樣,培 養特性)、臨床意義(毒素、霍亂)、微生物學檢查(標 本直接檢查、培養基、氧化酶試驗陽性、霍亂紅試驗、粘 絲試驗、耐鹽試驗等),副溶血弧菌等。 (3)氣單胞菌屬。 14.彎曲菌屬、幽門螺桿菌屬 (1)彎曲菌屬:空腸彎曲菌的主要生物學特性、臨床 意義(彎曲菌腸炎等)。 (2)螺桿菌屬:幽門螺桿菌的主要生物學特性、臨床 意義(胃炎等)。 15.非發酵菌 (1)概述:非發酵菌定義、主要菌屬。 27 (2)假單胞菌屬:銅綠假單胞菌生物學性狀(單端鞭 毛、生長溫度范圍 25~42℃、綠膿素等);臨床意義(條件 性致病菌),微生物學檢查(標本采集、檢驗程序、菌落 特征、色素、氣味、氧化酶試驗、OF 試驗等),嗜麥芽假 單胞菌等。 (3)不動桿菌屬:臨床意義(條件致病菌,醫院感 染)、生物學性狀、微生物學檢驗。 (4)產堿桿菌屬:臨床意義(條件致病)、生物學性 狀(OF 產堿等)、微生物學檢驗。 16.其他革蘭陰性桿菌檢驗 (1)嗜血桿菌屬:生物學性狀(多形性、多有莢膜, 生長需 X 和/或 V 因子,衛星現象等)、臨床意義(原發性 化膿性感染等)和微生物學檢查(培養基營養要求高等)。 (2)鮑特菌屬、布魯菌屬等的生物學性狀、臨床意義 和微生物學檢查(百日咳鮑特菌、布魯菌)。 (3)其他:軍團菌屬(軍團病)等。 17.革蘭陽性需氧桿菌 (1)炭疽芽胞桿菌的生物學性狀(最大的革蘭陽性桿 菌、芽胞,卷發狀菌落,微溶血、拉絲現象,抗原結構 等);臨床意義(炭疽病);微生物學檢查(標本采集處 理、檢驗程序和方法、鑒定試驗、動物試驗等)。 (2)蠟樣芽胞桿菌、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紅斑丹毒 絲菌的主要生物學性狀、臨床意義。 (3)陰道加德納菌臨床意義和微生物學檢驗。 28 (4)棒狀桿菌屬:白喉棒狀桿菌主要生物學性狀(形 態、柵欄狀排列、染色、異染顆粒、培養特性、亞碲酸鉀 培養基、生化反應、抗原構造等)、臨床意義(白喉外毒 素的特性、致病機制、預防接種、錫克試驗等)、微生物 學檢驗(檢驗程序,培養基、菌落形態、Elek 平板毒力試 驗等)。 (5)其他:放線菌等。 18.分枝桿菌屬 (1)分枝桿菌屬的主要特點、分類。 (2)結核分枝桿菌:生物學性狀(抗酸染色陽性、專 性需氧、營養要求高、菌落形態、變異、抵抗力等)、臨 床意義(致病物質、結核病、傳染性免疫、郭霍現象、結 核菌素試驗等)、微生物學檢查(標本采集與處理、檢驗 程序、抗酸染色、L-J 培養基、初步鑒定要點:抗酸染色、 生長速度、色素、菌落特征等),結核分枝桿菌 L 型。 (3)麻風分枝桿菌:生物學性狀(抗酸陽性,胞內寄 生菌,麻風細胞,動物接種),臨床意義(麻風),微生 物學檢查(主要依靠直接顯微鏡檢查)。 19.放線菌 (1)放線菌屬。 (2)諾卡菌屬。 20.厭氧菌 (1)概述:厭氧菌的定義、分類和人體分布,厭氧菌 感染的原因,厭氧菌感染的臨床及細菌學指征,厭氧菌的 29 實驗室檢驗(標本采集與運送與處理、檢驗程序,厭氧培 養法等)。 (2)梭狀芽胞桿菌屬:破傷風梭菌主要生物學性狀 (革蘭陽性桿菌、芽胞形態、菌落特征、氣味等)、臨床 意義(破傷風痙攣毒素、破傷風)和微生物學檢驗(鑒定 要點),產氣莢膜梭菌(臨床最常見的厭氧芽胞梭菌,芽 胞特點、莢膜、菌落特征、Nagler 反應、“洶涌發酵”等, 氣性壞疽)、肉毒梭菌(芽胞特點、抵抗力、肉毒毒素、 臨床意義)、艱難梭菌(偽膜性腸炎等)等。 (3)革蘭陰性無芽胞厭氧桿菌(類桿菌屬、梭桿菌屬 等),革蘭陽性無芽胞厭氧桿菌(雙歧桿菌屬、丙酸桿菌 屬、乳酸桿菌屬等)。 21.螺旋體、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 (1)螺旋體:螺旋體的定義、生物學性狀(形態與結 構、培養特性、抗原結構、抵抗力等);密螺旋體屬:梅 毒螺旋體的生物學性狀、臨床意義(性傳播疾病梅毒)、 微生物學檢查(標本直接檢查、抗體和反應素檢測等); 鉤端螺旋體屬:自然疫源性疾病,鉤端螺旋體的微生物特 性、臨床意義及微生物學檢查;了解疏螺旋體屬:伯氏疏 螺旋體、回歸熱螺旋體等。 (2)支原體:定義和分類;肺炎支原體生物學性狀 (多形性、營養要求、油煎蛋樣菌落、抵抗力等)、臨床 意義(非典型肺炎)、微生物學檢驗(鑒定要點:形態染 色、菌落特征、生化反應及特異性生長等,與細菌 L 型的 30 區別);了解解脲脲原體生物學性狀、臨床意義(非淋球 菌性尿道炎等)、微生物學檢驗。 (3)衣原體:衣原體的定義、分類與命名,獨特生活 周期;沙眼衣原體生物學性狀(形態染色、抵抗力等)、 臨床意義(眼結膜炎、生殖道感染等)、微生物學檢驗 (細胞培養、雞胚培養等);了解肺炎衣原體、鸚鵡熱衣 原體。 (4)立克次體:定義、共同特點、微生物學特性(形 態染色、培養特性等);了解普氏立克次體和恙蟲病立克 次體臨床意義、生物學性狀。 22.真菌及其微生物學檢驗 (1)淺部感染性真菌:皮膚表面感染性真菌:秕糠馬 拉癬菌,花斑癬,直接檢查等;皮膚癬真菌:毛癬菌屬、 表皮癬菌屬和小孢子菌屬:常見菌種,生物學特性(菌絲、 孢子和菌落特征等)、微生物學檢查(直接檢查和分離培 養等)、臨床意義; 皮下組織感染真菌:著色真菌、孢子 絲菌(二相性真菌)。 (2)深部感染真菌:假絲酵母菌屬:臨床意義(菌群 失調或抵抗力降低時發生感染)、生物學特性(酵母型、 芽生孢子、假菌絲、厚膜孢子等)、微生物學檢查(直接 顯微鏡檢查、分離培養、芽管形成試驗、厚膜孢子形成試 驗等);隱球菌屬:臨床意義(新生隱球菌病,主要侵犯 肺、腦、腦膜等)、生物學特性(寬厚莢膜、出芽現象、 31 粘稠酵母型菌落等)、微生物學檢查(直接檢查:墨汁負 染,分離培養等)。 23.病毒及其微生物學檢驗 (1)病毒的定義和基本特性:形態結構(核殼體,有 或無包膜等)、組成、復制周期、遺傳與變異、理化因素 對病毒的影響。 (2)病毒的分類與命名。 (3)病毒感染:感染方式與途徑、感染類型、致病機 制、抗病毒免疫。 (4)病毒感染的檢驗技術和方法:標本采集處理、運 送保存、分離鑒定(動物接種、雞胚接種、組織培養,病 毒數量與感染性測定等)、快速診斷。 24.呼吸道病毒與皰疹病毒 (1)呼吸道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SARS 病毒、禽流 感病毒:分型、生物學性狀、臨床意義、微生物檢查。 (2)皰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HSV)、巨細胞病毒 (CMV)、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EB 病毒的生物學特 性、臨床特點、微生物學檢查程序與方法;人皰疹病毒 6、 7、8 型的生物學特性、臨床特點、微生物學檢查程序與方 法。 25.腸道病毒與肝炎病毒 (1)腸道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的生物學特性(血清 型、抵抗力等)、臨床意義(脊髓灰質炎,傳播途徑)、 32 微生物學檢查;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的生物學特性、臨 床意義(病種復雜、輕重不一)、微生物學檢查。 (2) 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生 物學特性、臨床意義、微生物學檢查(抗原抗體檢側、核 酸檢測等);其他肝炎病毒。 26.逆轉錄病毒和其他病毒 (1)反轉錄病毒:HIV 的生物學特性(脂蛋白包膜、 gp120 和 gp41,病毒受體與細胞親嗜性等)、臨床特點 (致病機制,傳播途徑,AIDS)、微生物學檢查程序與方 法(血清學檢測、病毒核酸檢測、CD4T 細胞計數等);人 類嗜 T 細胞病毒的生物學特性、臨床特點、微生物學檢查 程序與方法。 (2)其他病毒:流行性乙腦病毒的生物學特性、臨床 特點(乙腦,病毒傳播鏈)、微生物學檢查程序與方法; 輪狀病毒、狂犬病毒的生物學特性、臨床特點、微生物學 檢查程序與方法;人乳頭瘤病毒、細小病毒 B19、朊粒的生 物學特性、臨床特點、微生物學檢查程序與方法。 27.臨床標本的細菌學檢驗 (1)標本的采集、運送和驗收。 (2)細菌學檢驗。 (3)報告與解釋。 (六)臨床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 1.臨床分子生物學檢驗標志物 (1)分子生物標志物的概念與分類:生物標志物的概 33 念與分類、分子生物標志物的概念與分類。 (2)核酸分子生物標志物:基因組和基因組特征、基 于基因突變的分子生物標志物、基于基因多態性的分子生 物標志物、基于DNA甲基化修飾的分子生物標志物、基于轉 錄產物的分子生物標志物、基于線粒體DNA的分子生物標志 物 、基于循環核酸的分子生物標志物。 (3)分子生物標志物的發現與評價:高通量技術與分 子生物標志物的發現、分子生物標志物的特征和評估 。 2.臨床標本處理與分離純化技術 (1)臨床標本的處理:臨床標本處理的一般原則、常 見臨床標本的處理方法。 (2)生物樣本分離純化與質量鑒定:生物樣本分離純 化策略、DNA的分離純化、RNA的分離純化、自動化核酸提 取系統、蛋白質的分離純化、核酸和蛋白的鑒定。 3.核酸雜交技術 (1)核酸分子雜交的概念:核酸探針、核酸探針的種 類、探針的長度、核酸探針的標記分子雜交信號檢測:放 射性標記探針檢測、非放射性標記探針的雜交檢測。 (2)經典的核酸分子雜交技術:固相雜交、液相雜交、 原位雜交。 (3)DNA芯片技術:DNA芯片的概念、DNA芯片原理、 DNA芯片技術、雜交與結果分析、DNA芯片在醫學中的應用。 (4)影響雜交信號檢測的因素:探針的選擇、探針的 標記方法、探針的濃度、雜交率、雜交溫度、雜交的嚴謹 34 性、雜交反應時間、雜交促進劑。 4.核酸體外擴增及定性檢測技術 (1)靶序列擴增:PCR擴增技術、其他PCR技術、PCR 產物分析。 (2)探針序列擴增:連接酶鏈反應、鏈置換擴增、Q β復制酶。 (3)信號擴增:分支DNA、雜交捕獲法、酶切依賴的 擴增、循環探針。 5.核酸實時定量檢測技術 (1)實時熒光定量PCR的基本原理:實時熒光定量PCR 中常用的概念、PCR擴增的理論模式、實時熒光定量PCR中 的熒光化學物質。 (2)實時熒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針的設計:引物設計 的基本原則、探針設計的基本原則。 (3)實時熒光定量PCR反應體系和條件的優化:反應 體系的優化、反應條件的優化。 (4)實時熒光定量PCR測定的數據分析:絕對定量、 相對定量。 (5)臨床基因擴增實驗室的設置與人員資質要求 6.核酸序列分析。 (1)第一代DNA測序技術:雙脫氧鏈終止法測序原理、 測序反應體系、自動DNA測序儀、測序策略。 (2)新一代測序技術: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新一代 測序技術的特點、新一代測序技術的應用、第三代測序技 35 術的發展趨勢。 (3)核酸數據分析:核酸數據庫、數據庫查詢和檢索、 核酸序列的基本分析、核酸序列的對比分析、開放閱讀框 和編碼序列分析、啟動子預測、向數據庫提交核酸序列。 7.蛋白質組學技術 (1)蛋白質凝膠電泳與檢測:蛋白質凝膠電泳、凝膠 上蛋白質的固定與檢測、凝膠轉印與蛋白質免疫印跡實驗 。 (2)基于凝膠電泳的蛋白質組學分析:雙向凝膠電泳、 雙向凝膠電泳差異蛋白圖譜分析、激光捕獲顯微切割技術、 雙向凝膠電泳中蛋白質的定量分析。 (3)不依賴凝膠電泳的蛋白質組學分析:生物質譜分 析方法、蛋白質多維液相分離技術。 (4)定向蛋白質組學:人血清、血漿蛋白質組學、糖 蛋白質組學、磷酸化蛋白質組學。 (5)蛋白質芯片:蛋白質芯片原理。 8.分子生物學檢驗新技術 (1)數字PCR技術:數字PCR技術發展歷史、數字PCR 技術的原理、數字PCR技術分類、數字PCR在疾病診斷中的 應用。 (2)高質量質譜技術:基本原理、SELDI-TOF-MS技術 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3)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發展過程、微流控芯片 原理、微流控芯片制作、微流控芯片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4)納米生物傳感器:納米生物傳感器基本概念、納 36 米顆粒的特性、納米生物傳感器分類、納米生物傳感器在 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9.病毒病的分子生物學檢驗 (1)病毒病分子生物學檢驗策略:病毒病的一般性檢 出策略、病毒病的完整性檢出策略。 (2)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學檢驗:乙型肝炎病毒 的基因組結構特征、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 分子生物學檢驗的臨床意義。 (3)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學檢驗:丙型肝炎病毒 的基因組結構特征、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 分子生物學檢驗的臨床意義。 (4)人乳頭瘤病毒的分子生物學檢驗:人乳頭瘤病毒 的基因組結構特征、人乳頭瘤病毒的分子生物學檢驗、分 子生物學檢驗的臨床意義。 (5)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分子生物學檢驗:人類免疫 缺陷病毒的基因組結構特征、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分子生 物學檢驗、分子生物學檢驗的臨床意義。 (6)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分子生物學檢驗:流行性感冒 病毒的基因組結構特征、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分子生物學檢 驗、分子生物學檢驗的臨床意義。 10.細菌感染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學檢驗 (1)細菌感染的分子生物學檢驗策略:細菌感染的一 般性檢出策略、細菌感染的完整性檢出策略。 (2)細菌感染的廣譜分子生物學檢測:16SrRNA基因 37 序列分析鑒定細菌、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 技術鑒定細菌。 (3)結核分枝桿菌:結核分枝桿菌基因組結構特征、 結核分枝桿菌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分子生物學檢驗的 臨床意義。 (4)淋病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基因組結構特征、淋病 奈瑟菌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分子生物學檢驗的臨床意 義。 (5)O157型大腸埃希菌:O157型大腸埃希菌基因組結 構特征、O157型大腸埃希菌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分子 生物學檢驗的臨床意義。 (6)細菌耐藥基因的檢測:細菌耐藥性產生的機制、 細菌耐藥基因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細菌耐藥基因的分 子生物學檢測臨床意義。 (7)細菌分子分型:脈沖場凝膠電泳、多位點可變數 量串聯重復序列分析。 11.真菌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學檢驗 (1)真菌的分子生物學檢驗:白假絲酵母菌的分子生 物學檢驗、新生隱球菌的分子生物學檢驗。 (2)衣原體的分子生物學檢驗:沙眼衣原體的分子生 物學檢驗、肺炎衣原體的分子生物學檢驗。 (3)支原體的分子生物學檢驗:肺炎支原體的分子生 物學檢驗、解腺原體的分子生物學檢驗。 (4)梅毒螺旋體的分子生物學檢驗:梅毒螺旋體的基 38 因組結構特征、梅毒螺旋體的分子生物學檢驗、分子生物 學檢驗的臨床意義。 (5)原蟲的分子生物學檢驗:弓形蟲的分子生物學檢 驗、瘧原蟲的分子生物學檢驗。 12.單基因遺傳病的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 (1)單基因遺傳病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與策略:單基 因遺傳病概述及分子檢驗標志物、單基因遺傳病的分子生 物學檢驗常用技術、單基因遺傳病的分子生物學檢驗策略、 產前診斷。 (2)血紅蛋白病的分子生物學檢驗:珠蛋白基因簇的 結構特征、異常血紅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 (3)血友病的分子生物學檢驗:血友病及凝血因子基 因、血友病A的分子生物學檢驗、血友病B的分子生物學檢 驗、分子生物學檢驗的臨床意義。 (4)脆性X綜合征的分子生物學檢驗:脆性X智力低下 基因、脆性X綜合征的分子生物學檢驗、分子生物學檢驗的 臨床意義。 (5)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分子生物學檢驗:低密度 脂蛋白受體基因、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分子生物學檢驗、 分子生物學檢驗的臨床意義。 13.染色體病的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 (1)染色體異常與疾病:染色體數目與結構、染色體 的數目異常與疾病、染色體的結構異常與疾病。 (2)染色體病的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熒光原位雜交 39 技術、多重連接依賴性探針擴增技術、比較基因組雜交技 術、微陣列比較基因組雜交技術。 (3)染色體病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染色體數目異常的 分子生物學檢測、染色體結構異常的分子生物學檢測。 (4)產前染色體異常的分子生物學檢測:羊水、臍帶 血胎兒染色體異常的檢測、孕婦外周血檢測胎兒染色體異 常的檢測。 14.線粒體病的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 (1)線粒體基因組與線粒體病:線粒體基因組及其表 達系統、線粒體病的概念、線粒體病的特征、線粒體病的 分子生物學檢驗標志物。 (2)線粒體病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及質量控制:線粒 體病分子生物學檢驗策略、線粒體病的分子生物學檢驗技 術、線粒體病分子生物學檢驗的應用。 15.腫瘤的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 (1)腫瘤的分子生物學檢驗策略:腫瘤的分子生物學 檢驗內容、腫瘤的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 (2)腫瘤診斷的生物標志物:腫瘤相關的染色體異常、 腫瘤相關的基因異常、腫瘤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態性、腫瘤 相關的表觀遺傳異常、腫瘤相關的miRNA。 (3)腫瘤分子生物學檢驗的臨床應用:肺癌、乳腺癌、 白血病、結直腸癌、前列腺癌、其他。 16.藥物代謝與毒副作用相關基因的分子生物學檢驗技 術 40 (1)藥物代謝酶基因的分子生物學檢驗:細胞色素 P450、硫嘌呤S-甲基轉移酶。 (2)藥物毒副作用相關基因的分子生物學檢驗:葡萄 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 17.移植配型及個體識別的分子生物學檢驗 (1)移植配型的分子生物學檢驗:器官移植與移植配 型、相關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基礎、傳統的HLA分型技術、 分子生物學技術在HLA分型中的應用、臨床應用評價。 (2)個體識別的分子生物學檢驗:個體識別和親子鑒 定的基本概念、相關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基礎、個體識別 的主要分子檢測技術、應用評價。 18.胚胎植入前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 (1)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的誕生: “試管嬰兒”技 術、PGD的誕生。 (2)胚胎植入前診斷的技術與方法:植入前診斷的技 術與方法的選擇、常用的分子生物學技術。 (3)應用評價。 19.臨床分子生物學檢驗質量控制 (1)臨床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設施與環境。 (2)檢測方法與性能評價:檢測方法的選擇、檢測性 能評價。 (3)儀器和外部供應品:儀器和外部供應品的選擇和 使用原則、儀器設備的管理、標準品和質控品、試劑盒和 耗材的質量檢驗。 41 (4)質量體系文件。 (5)儀器和檢測系統的維護、功能檢查和校準。 (6)全過程質量控制:分析前質量控制、分析中質量 控制、分析后質量控制。 (7)室內質量控制:統計學質量控制、室內質量控制 數據的評價、室內質量控制的局限性。 (8)室間質量評價:室間質量評價的目的、室間質量 評價的程序設計、室間質量評價樣本的組合設計原則、室 間質量評價的局限性。 五、參考書目 (一)《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技術》,尹一兵、倪培華 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年 3 月第一版。 (二)《臨床基礎檢驗學》,龔道元、胥文春、鄭峻 松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年 8 月第一版。 (三)《臨床血液學檢驗技術》,夏薇、陳婷梅主編,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年 2 月第一版。 (四)《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李金明、劉輝主編,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年 11 月第一版。 (五)《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技術》,劉運德,樓永良 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年 1 月第一版。 (六)《臨床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呂建新、王曉 春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年 3 月第一版。
貴州醫科大學

添加貴州醫科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貴州醫科大學考研分數線、貴州醫科大學報錄比、貴州醫科大學考研群、貴州醫科大學學姐微信、貴州醫科大學考研真題、貴州醫科大學專業目錄、貴州醫科大學排名、貴州醫科大學保研、貴州醫科大學公眾號、貴州醫科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貴州醫科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貴州醫科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gyyxy/cksm_407446.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