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學測繪與國土信息工程學院導師:王新闖

河南理工大學測繪與國土信息工程學院導師:王新闖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微信,為你答疑,送資源

河南理工大學測繪與國土信息工程學院導師:王新闖 正文
[導師姓名]王新闖
[所屬院校]
河南理工大學
[基本信息]
導師姓名:王新闖
性別:男
人氣指數:1418
所屬院校:河南理工大學
所屬院系:測繪與國土信息工程學院
職稱:副教授
導師類型:碩導
招生專業:
研究領域:“3S”技術及其在生態學中的應用,礦區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
[通訊方式]
辦公電話:15839183792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個人簡述]
王新闖,男,漢族,1979年9月生,博士,副教授,測繪與國土信息工程學院碩士生導師。曾主持與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并獲得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和三等獎、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測繪地理信息教學成果三等獎、西安科技大學科學技術二等獎、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一等獎等多項獎勵,國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數篇
[科研工作]
①在研[1]基于多源遙感數據的森林生物量估算與空間尺度轉換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項目編號:41401500,第1名。[2]煤礦區土地生態質量評價及變化機理研究,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58批面上項目一等資助,項目編號:2015M580629,第1名。[3]典型煤礦區土地生態質量時空變化規律與機理研究,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項目編號:16A420003,第1名。[4] 生態約束條件下的區域土地利用結構與空間格局優化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1130126,第2名。[5] 基于生態位和約束性CA的土地利用格局優化研究,河南省科技攻關重點項目,項目編號:11140036,第3名。[6] 智慧礦山空間數據標準及智能化處理研究,河南省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1140047,第4名。[7] 河南省典型區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區優選技術,國土資源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編號:11140120,第5名。[8]礦糧復合區耕地生態安全時空演變規律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41541014,第5名。②完成[1]基于“4D”數據源的城市規劃與建設遙感動態監測關鍵技術研究,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國內先進,2012年8月鑒定(豫科鑒委字[2012]第812號),第2完成人。[2]基于GIS和VR的采煤沉陷地動態復墾及其信息系統關鍵技術研究,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國內領先,2012年8月鑒定(豫科鑒委字[2012]第788號),第3完成人;[3]河南省鄉鎮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公眾參與機制,河南省軟科學研究項目,2013年10月結題(豫科軟(2013)744號),第3完成人;[4]中原經濟區建設用地與耕地協調利用技術研究,河南省基礎與前沿研究計劃項目,2014年9月結題(豫科基(2014)145號),第5完成人;[5]面向土地調查的高空間分辨率遙感數據應用質量評價技術,國內先進,2014年9月鑒定(豫科鑒委字[2014]第1751號),第6完成人。[6]礦糧復合區土壤-作物系統重金屬污染風險性評價及土壤改良技術研究,國內先進,2013年10月鑒定(豫科鑒委字[2013]第1838號),第6完成人。主要獲獎:[1]2014年度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2013年度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3]2013年度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4]2012年度西安科技大學科學技術二等獎;[5]2012年度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測繪地理信息教學成果三等獎;[6]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一等獎;[7]2015年度地理信息科技進步三等獎;[8]2015年度河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三等獎。論文情況:
代表性論文:[1] Wang Xinchuang, Shao guofan, Chen hua, et al. An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Data in Mapping Landscape-Level Forest Biomass for Monit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Forest Policies in Northeastern China.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3, 52(3): 612-620 (SCI)[2] Wang Xinchuang, Qi Guang, Lewis Bernard Joseph, et al.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biomass carbon storage for three forest management regimes in Northeast China. Taiwan Journal of Forest Science, 2011, 26(1): 45-58(EI)[3] Wang Xichuang, Wang Shidong, Yu Dapao et al. Carbon storage and density of forest ecosystem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Taiwan Journal of Forest Science, 2012, 27(3): 309-318(EI) [4]王新闖, 齊光, 于大炮 等. 吉林省森林生態系統的碳儲量、碳密度及其分布. 應用生態學報, 2011, 22(8), 2013-2020[5] 王新闖, 王世東, 張合兵*. 基于MOD17A3的河南省NPP時空格局. 生態學雜志, 2013, 32(10), 2797-2805,[6] 王新闖,劉文鍇等. 河南省植被覆蓋度及其景觀格局變化研究[J]. 水土保持通報,2015, 35(6):1-8[7] 王新闖,劉文鍇等. 河南省植被覆蓋度及其景觀格局變化研究[J]. 水土保持通報,2015, 35(6):1-8[8] Wang SD, Wang XC, et al. Simulation on optimized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 based on DE-CA model, ECOLOGICAL MODELLING,2015,314(10),135-144.(SCI)
[教育背景]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河南理工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河南理工大學考研分數線、河南理工大學報錄比、河南理工大學考研群、河南理工大學學姐微信、河南理工大學考研真題、河南理工大學專業目錄、河南理工大學排名、河南理工大學保研、河南理工大學公眾號、河南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河南理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河南理工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hnlgdx/yjsds_546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