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導師:鄭丁科

發布時間:2021-11-2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導師:鄭丁科

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導師:鄭丁科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導師:鄭丁科 正文

[導師姓名]
鄭丁科

[所屬院校]
華南農業大學

[基本信息]
導師姓名:鄭丁科
性別:男
人氣指數:1046
所屬院校:華南農業大學
所屬院系:工程學院
職稱:副教授
導師類型:碩導
招生專業: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工程、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
研究領域:農業機械化工程:蔬菜播種生產機械化、甘蔗生產機械化、保護性耕作



[通訊方式]
辦公電話:02085283926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通訊地址: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華南農業大學

[個人簡述]
個人簡介
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現任工程基礎教學與訓練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機械工程和農業工程學科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先后主講機械類本科專業《機械制造工藝學》、《專業英語》、《人機工程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和指導工作,主持和參加了教改項目3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7篇。主要研究方向是農業機械設計與研究和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是我院南方農業機械與裝備關鍵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甘蔗收獲機械分室、國家甘蔗產業技術體系機械與設施研究室的主要研究人員,多年來一直從事水稻和蔬菜工廠化播種育苗機械、甘蔗生產機械化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和參與了國家、省部各級科研項目29項,發表科研論文24篇,專利7項。
獲獎榮譽
2005年被評為華南農業大學“科技推廣先進工作者”。參與完成的成果“電磁振動式水稻穴盤育秧精量聯合播種設備”和“水稻育秧技術與成套設備應用”分別獲2001年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2006年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2004年、2012年獲華南農業大學“三育人”先進個人獎勵。

[科研工作]
工作經歷
1998年4月畢業分配到華南農業大學任教,2001年7月認定講師職稱,2006年12月晉升為副教授,2008年6月遴選為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2008年被列為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第五批校級培養對象。1998年9月-2001年9月任工程學院科研秘書。2006年9月至2012年5月任工程學院工會主席,2008年12月至2014年12月任工程學院工程訓練中心主任,2015年1月至今任工程基礎教學與訓練中心副主任。
科研項目
(1)參加邵耀堅教授主持的國家“九五”攻關項目子專題“與水稻旱育稀植技術相配套的育秧工藝規程及精密播種設備”,20萬,參加總人數8人,本人排名第6。1996-1998
(2)參加邵耀堅教授主持的國家“九五”攻關(中試)項目子專題“與水稻旱育稀植技術相配套的育秧工藝規程及精密播種設備”,8萬,參加總人數8人,本人排名第5。1998-2000
(3)參加羅錫文教授主持的廣東省重大科技項目“現代農業機械化示范工程”,120萬,參加總人數24人,本人排名第8。2000-2002
(4)參加李志偉副教授主持的廣東省科技創新百項工程項目“水稻秧苗旱育化播種設備”,50萬,參加總人數5人,本人排名第3。
(5)參加李志偉副教授主持的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水稻缽苗生產技術與精密播種設備”,60萬,參加總人數10人,本人排名第4。2001-2003
(6)參加李志偉副教授主持的廣東省科技創新百項工程項目“水稻育秧穴盤精密播種設備”,20萬,參加總人數5人,本人排名第2(副主持)。2001-2003
(7)參加區穎剛教授主持的廣東省重大科技項目“小型甘蔗收割剝葉機具研究”,20萬,參加總人數7人,本人排名第3。2001-2003
(8)參加邵耀堅教授主持的學校推廣基金項目“電磁振動式水稻育秧穴盤精量播種機”,3.5萬,參加總人數8人,本人排名第6。1999-2002
(9)參加羅錫文教授主持的廣東省機械廳項目“南方水稻生產機械化研究”,2萬,參加總人數8人,本人排名第8。1999
(10)廣東省機械廳項目“廣東省山區農機化調研”,2萬,參加總人數8人,本人排名第7。1999
(11)王玉興博士后主持的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水稻氣力有序拋栽技術”,9萬,參加總人數7人,本人排名第6。2000-2002
(12)主持學校校長科學基金項目“水稻毯狀秧苗精密播種器的設計與試驗研究”(2001015),0.8萬,2001-2003
(13)主持橫向項目“水稻缽苗工廠化生產”,3.9萬,2002-2003
(14)參加橫向項目“蔬菜播種育苗引進設備的試驗”,5萬,參加總人數8人,本人排名第3,2004-2005
(15)參加李志偉副教授主持的廣東省科技創新百項工程項目“蔬菜工廠化育苗技術及播種機具研究”,15萬,參加總人數6人,本人排名第2(副主持)。2001-2003
(16)參加李志偉教授主持的廣東省農業攻關項目“滾筒氣吸式蔬菜育苗穴盤播種機”(2004B20601002),7萬,參加總人數8人,本人排名第2(副主持)。2004-2007
(17)參加李志偉教授主持的國家“十五”攻關項目“現代農業技術裝備研制開發——甘蔗收獲技術體系及裝備的研究與開發”(項目編號:2004BA524B07),90萬,參加總人數15人,本人排名第6。2004-2006
(18)主持橫向項目“水稻缽苗工廠化生產”,2.7萬,2004-2006
(19)主持橫向項目“水稻缽苗工廠化生產”,3萬,2004-2006
(20)參加區穎剛教授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甘蔗莖稈切割機理”(項目編號:50475178),25萬,參加總人數7人,本人排名第4。2005-2007
(21)參加李志偉教授主持的廣東省農業廳項目“農業機械化關鍵技術和設備研制——南方水稻機械化栽植配套技術與關鍵設備的應用”(2004KY07),50萬,參加人數12,本人排名第10。2005.1-2005.12
(22)參加區穎剛教授主持的廣東省扶持農業機械化發展議案項目“四輪中型拖拉機帶甘蔗收割機的研究(收割機部分)”,2004年,30萬,參加人數14,本人排名第4。2005-2006。
(23)參加李志偉教授主持的廣東省農業廳項目“蔬菜播種技術及設備的研制”,20萬,參加人數7,本人排名第3。2006.1-2007.12
(24)參加李瑞川高工主持的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多功能農業裝備與設施研制”——特種經濟作物生產關鍵技術裝備研究與開發(2006BAD11A07),國撥418萬,自籌1000萬,總參加人數56,本人排名第32。2007.1-2009.12。其中“甘蔗收獲技術裝備的理論與試驗研究”部分國撥29.25萬,自籌35萬
(25)參加區穎剛教授主持的廣東省扶持農業機械化發展議案項目“小型前懸掛式整稈甘蔗收割機研究”,15萬,本人排名第8。2007.1-2007.12
(26)參加區穎剛教授主持的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基于虛擬樣機技術的甘蔗收割機關鍵技術研究”(2007A020300010-2),20萬,本人排名第3。2007.7-2009.12
(27)參加區穎剛教授主持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甘蔗機械化整稈式收獲技術與裝備”(2008GB2E000235),70萬,本人排名第2(共15人)。2008.5-2010.5
(28)參加楊丹彤副教授主持的公益性(農業)科研專項經費“甘蔗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與裝備開發”(201003009)2300萬(共20人)。2010~2014
(29)主持國家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關鍵技術裝備合作研發——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關鍵技術裝各合作研發”(2011DFB70350),80萬元。2011.1~2013.12
(30)參加劉慶庭教授主持農業部產業技術體系“現代農業(甘蔗)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2009-2013年度)”(CARS-20-4-1),70萬元/年,本人排名第4。
發表論文
(1)李志偉,邵耀堅,鄭丁科,馬瑞峻.水稻育秧工廠的設計計算方法.農機化研究,1999(3):29-33
(2)李志偉,邵耀堅,鄭丁科,馬瑞峻.水稻缽體苗工廠化播種育秧的設備設施配套技術及經濟分析.水稻生產機械化與產業化學術討論會,浙江杭州,1999.5;
(3)李志偉,邵耀堅,鄭丁科,馬瑞峻.水稻缽體苗工廠化播種育秧的設備設施配套技術及經濟分析.中國農機化,1999(4):24-26
(4)陳兩文,李志偉,鄭丁科.產學研相結合,加強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第四次全國高等學校農業工程類學科專業教學改革學術研討會,2000.5,合肥
(5)鄭丁科,李志偉.水稻育秧軟塑穴盤播種設備研究.農機化研究,2002.11(4):42~45,2002年獲中國農業機械學會優秀論文三等獎
(6)楊丹彤,黃世醒,區穎剛,鄭丁科,李伯祥,劉瑛.我國甘蔗生產機械化技術與設備探討.現代農業裝備,2004(05):9~11
(7)鄭丁科,李志偉.電磁振動組合式毯狀秧苗播種裝置的設計與試驗.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4.1(1):103~106
(8)楊丹彤,易輝,鄭丁科.“創造學與技術創新”課程的教學與實踐.新世紀初本科教學改革與實踐,廣東科技出版社,2004:235~237
(9)羅錫文,謝方平,區穎剛,李佰祥,鄭丁科.水稻生產不同栽植方式的比較試驗.農業工程學報,2004.1,20(1):136~138
(10)夏紅梅,李志偉,鄭丁科.基于PRO/E的減速器虛擬裝拆教學軟件的設計.農機化研究,2005.9(5):258~260
(11)鄭丁科,李志偉.基于通識教育的機制本科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農機化研究,2005.11(6):265~267
(12)鄭丁科,李志偉,蔡明輝.刮板式水稻育苗平盤播土裝置的設計與試驗.農機化研究,2006.7(7):154~157
(13)夏紅梅,李志偉,鄭丁科.水稻聯合播種機穴盤搬運機械手的設計.農機化研究,2006.8(8):90~92
(14)陳燕,鄭丁科,徐東風.機床夾具設計原理課程設計教學改革探索.煤炭高等教育(中國煤炭教育協會),2006.6專刊91~92
(15)謝海軍,卿艷梅,鄭丁科,林楚帆,李志偉.氣動式龍眼去核裝置的設計與試驗.農業工程學報,2006.7,22(7):211~213(EI收錄)
(16)陳佳琦,鄭丁科,李志偉.水田防滑靜液壓六足步行機器的設計.農機化研究,2006.10(10):116~117,121
(17)ZhaoZuoxi,LiBaiqiang,ZhengDingke.Implementationofanelectromagneticvibratorforprecisionseedsowingmachine.ASAEAnnualInternationalMeeting2004,p8137-8145(EI收錄)
(18)DingkeZheng,YinggangOu,ZhiweiLi,CanquanHuang.Researchandanalysisonthehydraulicdrivingsystemofthewhole-stalksugarcaneharvester,Source:2007ASABEAnnualInternationalMeeting,TechnicalPapers,v1BOOK,7p(EI收錄)
(19)ZhiweiLi,HongmeiXia,DingkeZheng,NaZhao,YanjuanHuang.Applicationofmotorcycletechniquesfordevelopinglight-dutyagriculturepowermachines.2007ASABEAnnualInternationalMeeting,TechnicalPapers,v1BOOK,8p(EI收錄)
(20)鄭丁科,區穎剛,李志偉,黃燦權.整稈式甘蔗收獲機液壓驅動系統的研究分析.農機化研究,2008(1):19~22
(21)鄭丁科,區穎剛,李志偉,卿上樂.甘蔗收割機前進速度與切割器轉速的匹配.農機化研究,2010(6):35~38
(22)馮曦雨,李志偉,王廣源,邱秀麗,鄧偉健,王維,鄭丁科.氣力滾筒式蔬菜播種機控制系統的設計.農機化研究,2011(12):86-89
(23)解福祥,區穎剛,劉慶庭,鄒小平,鄭丁科,王春政(XieFuxiangOuYinggangLiuQingtingZouXiaopingZhengDingkeWangChunzheng).側懸掛推倒式整稈甘蔗收獲機設計與試驗(DesignandExperimentofSuspensionSugarcaneHarvesterwithPushedWholeStalk).農業機械學報(TransactionsoftheChineseSocietyforAgriculturalMachinery),2011,42(增刊):26-29,34
(24)閆國琦,王海林,楊洲,鄭丁科,陳建軍.高等學校電類基礎知識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7):146-148
(25)鄭丁科,何劍飛,溫威.農科院校多層次工程訓練教學體系的研究---以華南農業大學為例.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7(9):221-222
(26)何劍飛,鄭丁科,張具武,溫威.虛擬仿真技術在金工實習中的應用.教育教學論壇,2012(7):153-154
(27)馮曦雨,李志偉,王廣源,鄭丁科.氣力滾筒式蔬菜播種機控制系統的軟件設計.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3,34(1):106-110
(28)鄧偉健,李志偉,邱秀麗,王維,吳瀟,鄭丁科.基于交叉導流式種箱的稻種流動性及結拱研究.農機化研究,2013(12):145-149,154
(29)鄭丁科,區穎剛.甘蔗收割機柔性夾持輸送裝置驅動馬達負載的分析.農機化研究,2014(9):47-51,56
(30)ZhengDingke,JohnFielke.SomephysicalpropertiesofAustralianNonpareilalmondsrelatedtobulkstorage.IntJAgric&BiolEng.,2014,7(5):116-122(SCI收錄)
(31)甘耀海,鄭丁科,劉慶庭,區穎剛.甘蔗高位舉升田間運輸車的機構設計.機床與液壓,2014,42(22):13-17
(32)王海林,楊洲,趙文鋒,陳建軍,鄭丁科.創建工程教育中心,培育農業院校學生的工程素養和創新能力.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09):192-196
科研創新
實用新型專利:
1.氣動式龍眼去核機(CN200420095846.X)
2.滾筒氣力式蔬菜播種機(CN200520023056.5)
3.靜液壓六足步行機構(CN200520023075.8)
4.一種甘蔗切割裝置(CN200910039337.2)
5.一種甘蔗輸送剝葉裝置(CN200920056208.X)
6.甘蔗收獲機物流裝置(CN201110136288.1)
7.貫流風機排雜裝置(CN201110135039.0)

[教育背景]
1995年6月在安徽工學院鑄造專業獲得工學學士學位,1998年4月在合肥工業大學鑄造專業獲得工學碩士學位,2008年6月在華南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工程專業獲得工學博士學位,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澳大利亞南澳大學做訪問學者。
華南農業大學

添加華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華南農業大學考研分數線、華南農業大學報錄比、華南農業大學考研群、華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華南農業大學考研真題、華南農業大學專業目錄、華南農業大學排名、華南農業大學保研、華南農業大學公眾號、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華南農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華南農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huanannongyedaxue/yanjiushengdaoshi_534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