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導師:張衛華

發布時間:2021-11-2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導師:張衛華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導師:張衛華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導師:張衛華 正文

[導師姓名]
張衛華

[所屬院校]
華南農業大學

[基本信息]
導師姓名:張衛華
性別:
人氣指數:913
所屬院校:華南農業大學
所屬院系: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職稱:教授
導師類型:碩導
招生專業:農藝與種業、農藝與種業(非全日制)
研究領域:林木遺傳育種、林木組織培養



[通訊方式]
辦公電話:020-87033558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通訊地址:廣州市天河區廣汕一路233號

[個人簡述]
個人簡介
張衛華(1977.05.23),女,教授級高工/所長。2006年6月畢業于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獲森林培育專業博士學位。2013年12月經廣東省林業局考核認定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職稱。主持國家公益性子專題、國家科技支撐等項目9項(合計經費589.6萬元),參加國家科技支撐等項目2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2010,排名第3)、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2013,排名第11)、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二等獎1項(2013,排名第10)、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1項(2015,排名第15);廣東省林業局鑒定成果三項:“三種相思優良品系高效培育技術”(2016,排名第1)、“紅花荷等木本花卉培育技術研究”(2012,排名第7)、“桉樹林下構樹培育與飼料利用技術研究”(2012,排名第9);國家林業局認定成果三項:“馬來沉香優良品種及培育技術”(2012,排名第2)、“尾葉桉優異核心種質體系構建(2013,排名第2)、“桉樹產業升級關鍵技術研究”(2015,排名第5);授權發明專利1項(2012,排名第3)、作為第1發明人申請專利5項;認定良種5個(2010,排名第4);頒布地方標準1項(2009,排名第2);發表科技論文42篇,第一作者16篇,通訊作者12篇。
獲獎榮譽
1.“相思抗逆新品系選擇及再生和轉基因技術研究”(成果水平達國際同類研究領先水平)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2010,排名3);
2.“紅錐優良品系示范與推廣”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二等獎(2013,排名10);
3.“華南主要景觀樹種抗逆性評價及培育技術”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2013,排名11);
4.“華南主要景觀樹種及新品種評選與培育推廣”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一等獎(2015,排名15);

[科研工作]
工作經歷
2006.7-2009.11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009.12-2013.11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生物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
2013.12-2016.7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森培所副所長,教授級高工;
2016.7-至今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森培所所長,教授級高工;
2012.3-2012.9加拿大國家自然資源部,訪問學者。
社會、學會及學術兼職
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和廣東農村信息直通車工程信息員
科研項目
主持項目
1.主持中央財政推廣項目“紅錐良種繁育技術推廣”(〔2014〕GDTK-02號),2014-2016,100萬元,在研。
2.主持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速生優質紅錐新品系選育研究”(2014B020202002),2015-2018,100萬元,在研。
3.主持“十二五”農村領域國家計劃專題“高產、抗逆相思新品種選育研究”(2012BAD01B0402),2012-2016,102.6萬元,在研。
4.主持財政部林業公益性行業專項“桉樹生態經營及產業升級關鍵技術研究”子專題(201104003-04),2011-2014,72萬元,驗收。
5.主持完成廣東省外專局項目“針葉樹體細胞胚高效擴繁及商品化技術”。
6.第二主持完成“948”引進國際先進林業科學技術計劃項目“馬來沉香等優良珍貴樹種及擴繁技術引進”(2008-4-01),2008-2011,50萬元,驗收。
7.第二主持“948”引進國際先進林業科學技術計劃項目“高抗逆性石山樹種山龍眼科新品系與栽培技術引進”(2009-4-19),2009-2012,50萬元,驗收。
8.第二主持完成廣東省科技創新項目“優質、速生相思無性系選育與示范”(2009KJCX006),2009-2012,30萬元,驗收。
9.第二主持完成廣州市林業科技計劃項目“構樹栽培技術的研究”,10萬元,驗收。
參與項目
1.主要參與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林木雜交新品種選育技術研究”(2013B020201006),排名第2.
2.主要參與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廣東主要商品林種業關鍵技術研究”(2015B070701009),排名第4.
3.主要參與廣東省科技創新項目“紅錐等珍貴樹種良種選育和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2012KJCX003/2013KJCX003/2014KJCX003)
4.主要參與廣東省科技創新項目“優良鄉土闊葉樹種無性快繁關鍵技術開發與產業化”(2014KJCX002/2015KJCX002)
發表論文
發表論文
42篇,其中第1作者/通訊作者28篇。主要論文如下:
1.張衛華,梁海永,張方秋.溫度對北海道黃楊葉片光系統Ⅱ功能的影響.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4,27(6):48~51
2.張衛華,張方秋,張守攻等.三種相思幼苗抗旱性研究.林業科學研究,2005,18(6):695~700
3.張衛華,張方秋,陳祖旭等.厚莢相思抗旱性生理指標的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5,33(增刊):20~24
4.張衛華,張方秋,張守攻等.馬占相思抗旱性生理指標的選擇研究.中南林學院學報,2005,25(6):56~59
5.張衛華,張方秋,張守攻等.大葉相思抗旱性生理指標的主成分分析.浙江林業科技,2005,25(6):15~19
6.張衛華,黃列建,陳祖旭等.相思基因組DNA提取及其RAPD初步分析.廣東林業科技,2007,23(4):1~5
7.張衛華,張方秋,徐大平等.三種相思屬樹種的耐寒性評估.林業科學研究,2008,21(6):842~846
8.張衛華,張方秋,陳祖旭等.厚莢相思抗寒性選擇研究.廣東林業科技,2009,25(5):8~13
9.張衛華,張方秋,陳祖旭等.馬占相思抗寒性測定.林業科技開發,2010,24(6):33~36
10.張衛華,朱報著,張方秋等.佩龍木引種繁育和早期生長分析.廣東農業科學,2012,39(10):43~45
11.張衛華,王洪峰,朱報著等.印馬黃桐組織培養技術研究,廣東農業科學,2012,15:43~45
12.張衛華,張方秋,王洪峰等.大葉相思抗寒性選擇研究.廣東林業科技,2012,28(3):32~36
13.張衛華,張方秋,陳祖旭.3種相思苗期耐旱性評估與選擇研究.廣東林業科技,2013,29(5):7~17
14.張衛華,許麗萍,龔崢等.馬來沉香組織培養研究.廣西植物,2014,34(3):381~386
15.張衛華,張方秋,潘文等.厚莢相思苗期養分需求特性的研究,廣東農業科學:2013,40(24):46~54
科研創新
1.授權專利1項“馬大相思育苗專用復合肥”(2011,排名第3);
2.申請專利5項:“一種厚莢相思苗期高效專用復合肥”(CN201610050215.3,實質審查,排名第1)、“一種提高林木遺傳評估精確度的方法”(CN201610020995.7,實質審查,排名第4)、“一種有效提高紅錐結實率的雜交育種方法”(201610391817.5,公開,排名第1)、“一種能夠提高萌發率及延長花粉活力的紅錐花粉收集保存方法”(201610391816.0,公開,排名第1)、“一種紅錐外植體消毒的有效方法”(受理,排名第1);
3.鑒定成果3項:“3種相思優良品系高效培育技術”(2016,排名第1);“紅花荷等木本花卉培育技術研究”(2012,排名第7);“桉樹林下構樹培育與飼料利用技術研究”(2012,排名第9);認定成果3項:“馬來沉香優良品種及培育技術”(2012,排名2);“尾葉桉優異核心種質體系構建(2013,排名第2);“桉樹產業升級關鍵技術研究”(2015,排名第5)
4.認定良種5個:馬大雜交相思新品系(2010,排名第4);
5.獲得廣東省地方標準1項:相思商品林培育技術規程(排名第2)

[教育背景]
1997.9-2001.7河北農業大學林學系獲學士學位;
2001.9-2006.7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碩博連讀獲博士學位;
華南農業大學

添加華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華南農業大學考研分數線、華南農業大學報錄比、華南農業大學考研群、華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華南農業大學考研真題、華南農業大學專業目錄、華南農業大學排名、華南農業大學保研、華南農業大學公眾號、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華南農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華南農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huanannongyedaxue/yanjiushengdaoshi_534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