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醫學院導師:傅小寬

發布時間:2021-10-23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暨南大學醫學院導師:傅小寬

暨南大學醫學院導師:傅小寬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暨南大學醫學院導師:傅小寬 正文


  姓名:傅小寬  性別:男
  職稱:副主任醫師 學院:醫學院
  研究方向:皮神經營養血管皮瓣進行了系列研究等
  
  導師簡介:
    
 姓名:傅小寬 性別:男 職稱:主任醫師 副教授
  單位:暨南大學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深圳市人民醫院) 專業:手顯微血管外科
  招生專業:外科學(骨外) 導師類別:碩導在崗
  聯系方式:518020 深圳市東門北路1017號 深圳市人民醫院手顯微血管外科;郵箱:[email protected]
  工作經歷:1986年從中山醫科大學醫學系(6年制)畢業后到武漢同濟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骨科工作,1989年入中山醫科大學攻讀顯微外科專業碩士學位,師從朱家愷教授,從事周圍神經損傷及再生的研究。1992年碩士畢業后到深圳市人民醫院手顯微血管外科工作,也曾從事醫院科研及人事管理工作。2000年6月在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學習,2000年7月赴德國不萊梅港市中心醫院訪問、學習半年。現任手顯微血管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導。
  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特色:從1995年開始,對皮神經營養血管皮瓣進行了系列研究;1997年在國內最早對前臂外側皮神經營養血管皮瓣的臨床應用進行了報道;2000年,結合國外對皮神經營養血管皮瓣研究的最新進展,在國內提出了“淺靜脈-皮神經營養血管皮瓣”的概念及命名,對上肢及下肢的淺靜脈-皮神經營養血管皮瓣作了臨床應用,并于2002年在《中國臨床解剖雜志》專門發表“皮神經營養血管皮瓣血供研究進展”對此新的概念作了進一步的闡述,此系列工作已獲得國內同行的注意,相關的論著已被30余篇論文引用;2004年,對小隱靜脈-腓腸神經營養血管皮瓣作了較深入的報道;近年開展了小隱靜脈營養血管皮瓣的解剖及臨床研究。在國內首先引進并報道了 “手背U-I型血管蒂島狀皮瓣的臨床應用”,并進行了相應的解剖研究,此論文在第7屆全國顯微外科學術會議舉辦的全國顯微外科青年醫師優秀論文競賽中獲二等獎。
  學術成就:現任中國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專業委員會周圍神經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分會中南地區學術委員會常委,廣東省醫學會手外科學分會委員、顯微外科學分會委員,深圳醫學會手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參編專著《周圍神經外科學》、《周圍神經進展》、《顯微外科學(第二版)》以及《顯微臨床解剖學(第二版)》;發表論著40余篇。先后主持省級科研課題2項、市級科研課題4項,參與省級科研課題2項、市級課題5項。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暨南大學

添加暨南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暨南大學考研分數線、暨南大學報錄比、暨南大學考研群、暨南大學學姐微信、暨南大學考研真題、暨南大學專業目錄、暨南大學排名、暨南大學保研、暨南大學公眾號、暨南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暨南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暨南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jinandaxue/daoshi_502260.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