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吉首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吉首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吉首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吉首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吉首大學研究生招生]
[吉首大學研究生分數線[2013-2020]]
[吉首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吉首大學考研難嗎]
[吉首大學研究生院]
[吉首大學考研群]
[吉首大學研究生學費]
[吉首大學研究生獎學金]
[吉首大學研究生輔導]
[吉首大學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
[考研國家線[2006-2020]]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吉首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吉首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吉首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吉首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吉首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介紹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簡介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是全國第三批獲的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之一,從2018年開始招生。本專業主動對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國家、湖南省和湘西州的發展戰略,以“新工科”教育理念和基于學習成果導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的教學評價體系為導向,依托湖南省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湖南省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基地等省級平臺,通過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碩士點、吉首大學優秀教學團隊的優秀師資力量,逐步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依托校企合作模式的數據分析和大數據系統開發的研究型和技術型人才培養新思路。
★培養目標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熟悉計算機專業基本知識、方法和技能,掌握計算機、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具備在特定場景下大數據開發與應用能力和程師所必需的學習與創新、溝通與表達、合作與交流等基本能力與素養,能夠勝任數據分析和大數據系統開發的研究型和技術型人才。畢業生能從事大數據分析、挖掘、處理、服務、應用等工作,亦可從事各行業大數據系統集成、設計開發、管理維護等各方面的工作。
★本專業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
本專業主要學習計算機、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學習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接受系統而扎實的計算機編程訓練,熟練掌握大數據采集、處理、分析和應用的技術與工具,具備較強的數據分析和信息處理能力,能夠勝任大數據系統運維、大數據應用開發與設計、大數據分析算法設計等多個方面的工作,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
本專業畢業生在專業知識、工程能力和綜合素質等方面需要達到以下畢業要求。
1、知識應用能力:掌握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并能夠將所學知識用于解決復雜大數據技術和大數據應用的復雜工程問題。
2、問題分析能力: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并借助文獻研究分析大數據領域復雜工程問題,并能獲得有效結論。
3、設計與開發能力:能夠設計針對大數據應用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包括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設計、部件選擇、工程實施流程或方案設計,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4、研究能力: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大數據領域的復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實驗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現代工具選用能力:能夠針對大數據應用復雜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復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與社會:能夠依據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大數據應用復雜工程實踐和復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大數據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職業規范: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
9、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溝通與交流:能夠就大數據領域復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項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具備面向未來大數據領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等會社技術進步發展的自主學習能力。
★辦學成就
1、學科和師資建設成果豐碩。數據科學與大數據專業師資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共建貢獻,其中教授和副教授10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4人,在讀博士生2人;通過學科交叉融合,形成了智能信息處理和智慧醫療等兩個穩定的研究方向。教師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及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在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IEEE ACCESS、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中文信息學報、NLPCC、Sinutools等多個國內外主流SCI期刊和會議中發表100余篇高水平論文。
2、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成績突出。2018級學生在藍橋杯、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等競賽獲得省級獎項多項。
★學制與修業年限
1、學制:4年;
2、修業年限:3-6年。
★主干學科與核心課程
1、主干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大數據技術
2、核心課程:
高等數學、離散數學、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思維與大數據科學、數據結構與算法、大數據應用開發語言、Hadoop大數據技術、分布式數據庫原理與應用,NoSQL數據庫技術、數據挖掘技術與應用、數據導入與預處理應用、大數據分析與內存計算、數據可視化技術、商務智能方法與應用等。
吉首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介紹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簡介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立于1993年,是我校辦學歷史悠久的理工科專業之一。近年來,專業建設穩步發展,已建成為具備一定規模、教學科研人才齊備、教學實驗條件完善、教學科研管理規范、具有鮮明特色的寬口徑專業。本專業建設有湖南省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同時與眾多知名企業建立了廣泛的校企合作關系,能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實訓平臺。辦學以來,本專業在電子系統設計、信息智能處理和通信電路設計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培養了一大批具有扎實電子信息技術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從事電子信息類工作的高級創新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培養目標
本專業依據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等需要,開設電子信息系統設計、現代信息處理兩個專業方向,要求學生掌握電子信息技術相關的基礎理論及系統理論知識,具備數字及模擬電路設計開發能力、計算機軟硬件應用能力、電子信息系統設計及分析能力以及在本專業領域跟蹤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能在電子技術、信息處理、智能控制、計算機與網絡等領域和行政部門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科學研究、產品設計、工藝制造、應用開發和技術管理的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
本專業主要學習電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學習電子信息系統設計、電子信息系統應用開發、信息獲取、信號處理、信號傳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接受電子工程、信息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實踐的基本訓練,掌握電子設計、信息處理、應用開發和集成電子設備及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
本專業畢業生在專業知識、工程能力和綜合素質等方面需要達到以下畢業要求。
1、知識應用能力:掌握數學、自然科學、電子信息技術的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并能夠將所學知識用于解決電子信息領域的信息獲取、傳輸和處理等復雜工程問題。
2、問題分析能力: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并借助文獻研究分析電子信息領域復雜工程問題,并能獲得有效結論。
3、設計與開發能力:能夠針對電子信息領域的復雜工程問題設計解決方案,開發滿足特定需求的軟硬件系統或組件。在設計/開發環節中能夠體現創新意識,并能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4、研究能力: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電子信息工程領域的復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實驗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現代工具選用能力:能夠針對電子信息工程領域的復雜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硬件開發平臺、儀器儀表設備、設計與仿真軟件、計算機互聯網等現代工具,對復雜工程問題進行模擬、調試與預測,并能夠理解所使用的現代工具的特點和局限性。
6、工程與社會:能夠基于電子信息行業相關的技術標準、知識產權、產業政策和法律法規等工程背景知識,分析和評價電子信息工程項目實踐和復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的實施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電子信息工程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職業規范: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
9、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溝通與交流:能夠就電子信息領域復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項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具備面向未來電子信息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等會社技術進步發展的自主學習能力。
★辦學成就
1、學科和師資建設成果豐碩。本專業經過多年的建設,師資力量得到較大提升,其中教授和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4人,在讀博士生1人;通過學科交叉融合,形成了智能信息處理和現代通信電路與系統設計兩個穩定的研究方向。教師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及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在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和Neurocomputing等多個國際主流SCI期刊和會議中發表100余篇高水平論文。
2、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成績突出。本專業教師為電子電工創新基地負責人,專門培養本專業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挑戰杯、程序設計競賽、嵌入式物聯網大賽、智能車設計大賽等學科競賽,成績斐然,獲得多項國家級和省級大獎。
3、學生深造和就業質量好。多年來,本專業學生考取研究生比率高、考取學校較好,每年都有畢業生考取電子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和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等名校的碩士研究生。學生就業去向主要涉及信息通信、電子技術、智能控制、計算機與網絡等領域和行政部門,主要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科學研究、產品設計、工藝制造、應用開發和技術管理等,就業層次較高,待遇教好。
★學制與修業年限
1、學制:4年;
2、修業年限:3-6年。
★主干學科與核心課程
1、主干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2、核心課程:
高等數學A、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電路分析、數據結構、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數字電子技術、通信原理、數字信號處理、高頻電子線路、電子線路CAD、EDA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等。
吉首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介紹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培養目標
本專業適應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要求,立足湘西、放眼全國,培養具有良好的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以及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素養,可以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規劃設計、電氣設備制造、發電廠和電網建設、系統調試與運行、信息處理、保護與系統控制、狀態監測、維護檢修、環境保護、經濟管理、質量保障、市場交易等領域工作,具有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組織管理能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專業方向設置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方向:主要培養從事電氣工程、電力運行、電氣技術、電力系統及自動化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可在電力行業的各企、事業單位從事電力系統和電氣技術等方面的工程設計、技術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等工作。
★培養要求
1.身心健康,具有較好的工程職業道德、愛國敬業精神、豐富的人文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2.掌握扎實的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基礎,具有基本的外語應用能力;
3.系統地掌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在電氣工程和工業自動化領域得到系統分析與設計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本專業技術領域的較寬廣的知識結構,能進行本專業技術領域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及經營管理等工作,并了解本學科范圍內科學技術的發展動向;
4.經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系統的實踐環節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強的工程意識和動手能力,能綜合運用專業知識進行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
5.具有較好工作適應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交流溝通能力以及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6.掌握文獻搜索、資料查詢等基本方法,具備信息獲取和后續學習能力;
7.熟悉各電力企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電氣行業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以及發展動態。
★專業實習基地
包含國家電網湘西供電公司培訓中心等多個校外實習基地。
★專業技能證
注冊電氣工程師(基礎)、見習動力電氣工程師、助理建筑電氣工程師、電工特種工操作證、維修電工等級證等。
★主要課程設置
本專業主要開設公共基礎課、電路、電機學、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單片機原理與嵌入式系統、PLC原理與應用、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電力系統穩態分析、電力系統暫態分析、工程電磁場、電器學、高電壓技術等專業基礎課和電機控制、電機設計、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原理、發電廠電氣主系統、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等專業方向課。
★辦學成就
積極組織同學參加相關學科競賽,以賽促練、以賽促學,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分別在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工程制圖技能大賽、大學物理競賽等比賽中獲得多項獎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性實踐以及學科競賽,并取得突出成果。獲得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信息安全大賽、國家電子設計競賽等多項校級以上學科競賽獎勵,及四百余項校級以上榮譽證書。
學生就業和深造質量好。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電力行業工作,主要包括國家電網公司及其子公司、南方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中國華能集團、中國華電集團、中國大唐集團、中國國電集團、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廣東粵電集團、正泰電氣、德力西電氣以及其它電氣設備公司等企事業單位,社會需求量大,供不應求。
★學制與修業年限
學制:4年
修業年限:3-6年
吉首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介紹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簡介
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始建于1993年,1998年升格為本科專業,是湖南省內較早招生的計算機類本科專業之一。本專業堅持軟、硬結合,面向應用,兼顧創新的辦學理念,形成了一套特色鮮明、富有成效的辦學體系。2006年被評為吉首大學重點專業,2012年批準為吉首大學服務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特色專業,2017年獲批智能計算及其應用碩士點,2019年開始電子信息領域專業碩士招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專任教師15名,副高以上職稱9人,博士(含在讀)10名,碩士生導師6人,省級青年骨干教師5人,雙師型教師10名,獲“大漢獎教基金“優秀教師稱號4人。現有湖南省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湖南省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和吉首大學優秀教學團隊作為專業支撐。本專業在學習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在計算機軟件綜合開發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嵌入式系統開發能力的培養。本專業擁有一支結構合理、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建設有計算機語言、算法分析與并行設計、移動互聯軟件開發、計算機網絡、網絡信息安全、現代軟件工程、信息資源與軟件測試、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微機原理、單片機、嵌入式系統和自動控制原理等專業相關實驗室,實驗教學條件良好。
★辦學成效
經過多年的建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與科學研究等方面均有很大的發展,辦學成效顯著。
1、專業建設成效顯著:本專業是吉首大學重點建設專業和吉首大學服務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特色專業,計算機專業教學團隊為校級優秀教學團隊。專業緊跟行業發展步伐,形成了移動互聯網開發、云計算與大數據處理兩個專業方向。教師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主持和參與省自然科學基金、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等項目多項,在國際、國內等著名刊物上發表高水平論文多篇。專業建設中,加強師資隊伍和基層教學組織建設,打造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堅持教學中心地位,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整合課程資源和社會資源,建成了滿足專業建設需求的教學資源。
2、學生創新創業成績斐然:以程序設計能力培養為導向,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多措并舉,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開展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學改革與研究,深度實施校企、校校、校地和校內合作,形成了協同育人新機制。依托計算機應用技術創新省級優秀實習基地和計算機實踐教學示范中心(學校實踐教學示范中心),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先后在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中國大學生程序設計比賽、團體程序設計天梯賽、湖南省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大學生創業大賽、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大賽、嵌入式物聯網大賽、挑戰杯、智能車設計大賽等學科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省級等多項大獎。學生自主創業率高,部分學生在校期間就能以自身的專業技能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技術服務。
3、學生就業與深造質量高:學生就業去向主要涉及軟件研發、金融證券、教育、企事業單位等,崗位適應性強,社會需求量大,就業層次高,就業質量好。學生專業基礎扎實、在校期間受到良好的科學初步訓練,每年都有畢業生考取東南大學、廈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等重點大學的碩士研究生。部分學生已經從東南大學、中南大學等名校博士畢業,在工作崗位上表現突出,成為單位的業務骨干。
★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適應國家工程教育改革創新發展要求,培養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人文素養、科學素養,較廣的國際視野,具備扎實的計算機學科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突出的計算機軟硬件設計與開發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意識、團隊協作精神和學習能力,能夠在各類企業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科學技術相關領域中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系統研發、技術服務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畢業要求
通過專業學習,畢業生應達到以下方面的畢業要求:
畢業要求1(工程知識):能夠將數學、物理、計算機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于解決計算機領域內的各類簡單甚至復雜的工程問題。
畢業要求2(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并通過調研和文獻研究分析計算機復雜工程問題,并獲得有效結論。
畢業要求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針對具體的計算機復雜工程問題,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環境等因素,設計具有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并能通過計算機軟硬件方法實現。
畢業要求4(研究):能夠應用計算機科學級別原理,通過實驗設計、建模仿真、數據分析與解釋、模型驗證與改進等,對計算機復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畢業要求5(使用現代工具):能夠應用計算機科學基本原理,通過能夠針對計算機復雜工程問題,集成與選擇恰當的開發工具、開發環境、開源和第三方資源、現代軟件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預測與模擬,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畢業要求6(工程與社會):能夠合理分析、評價計算機復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和工程實踐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該承擔的責任
畢業要求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計算機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畢業要求8(職業規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能夠在計算機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職業道德和行業規范,履行社會責任。
畢業要求9(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交叉團隊中協同工作,勝任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等多種角色,承擔相應責任。
畢業要求10(溝通):能夠就計算機復雜工程問題與國內外同行以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書面溝通和語言交流,能偶撰寫規范的工程文檔。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畢業要求11(項目管理):能夠將項目管理的知識和經濟決策方法應用與多學科交叉的計算機發雜工程問題。
畢業要求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關注計算機領域的前沿和趨勢,能夠掌握新技術,適應新發展。
★學制與學位
學制:四年;學生可在3-6年內修完本專業規定學分。
學位:工學學士學位。
★主干學科與核心課程
(1)主干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核心課程
高等數學、離散數學、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字電子技術、數據結構、算法設計與分析、操作系統原理、編譯原理、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體系結構、軟件質量與測試、計算機網絡、軟件工程導論、面向對象程序設計、Java Web開發、移動Web應用開發技術、嵌入式系統原理與設計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1、實驗(實訓)課程
按要求完成具體實驗(實訓)課程或獨立實驗課程中所安排的實驗。
2、集中實踐教學環節
主要包括:課程設計、開放實訓、專業見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
3、創新創業實踐
在學校認定的各類學科競賽、科學研究、發明創造、社會實踐等方面取得成果。該成果通過申請和認定后可獲得相應學分,具體內容參照《吉首大學本科學生創新實踐學分認定與管理辦法》。
吉首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通信工程 介紹
通信工程★專業介紹
通信工程專業建立于2002年,至今已辦學17年。近年來,專業建設穩步發展,已形成了具備一定規模、教學科研人才齊備、教學實驗條件完善、教學科研管理規范、具有鮮明特色的專業。作為學校主體專業,通信工程專業于2012年列入吉首大學首批服務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特色專業群建設計劃,2016年入選吉首大學“十三五”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建有湖南省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基地。通過多年的發展和建設,通信工程專業已經成長為學校的優勢專業,培養了一大批基礎理論扎實、專業能力突出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培養目標
通信工程專業立足湘西、面向湖南、領跑邊區、輻射全國,培養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求,身心健康,具有道德文化素養、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掌握必備的數學、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和通信工程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專業能力和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了解通信行業法律法規,熟悉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方針政策,能在通信與信息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設備制造、網絡運營、技術管理等工作,具備一定國際視野的創新性、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預期學生畢業五年后能實現以下目標:
(1)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和工程技術知識基礎,能夠提高專業能力,提升技術職稱;
(2)了解相關基礎理論在通信與信息領域的應用,能夠洞悉領域發展趨勢、跟蹤前沿技術,成為創新性人才;
(3)具有解決、實施實際工程問題的初步能力,能夠就關鍵問題進行溝通、交流、協調、管理,成為復合型人才;
(4)具有跨文化交流、國際合作與競爭能力,能權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判斷與決定,成為團隊的骨干或領導;
(5)能夠誠實守信、注重質量,對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成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的有用人才。
★畢業要求
通過專業學習,畢業生應達到以下方面的畢業要求:
①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
②具有從事通信工程領域科學研究、工程開發與設計、技術服務等工作所需的數理和自然科學基礎知識;
③掌握扎實的通信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了解本專業的前沿發展現狀和趨勢;
④能夠熟練使用常用電子儀器儀表,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分析并解決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
⑤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掌握基本的創新創業方法,初步具備在通信領域進行綜合類實踐、實驗獨立設計、分析和調試能力以及進行新產品開發設計、技術改造與創新等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⑥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備科技論文寫作基本能力;
⑦了解本專業相關的職業和行業的生產、設計、研究與開發的法律、法規及經濟管理知識,熟悉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能正確認識工程對于客觀世界和社會的影響,具有良好的質量、安全、效益、環保、職業健康和服務意識;
⑧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⑨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
⑩具有適應發展的能力以及對終身學習的正確認識和學習能力。
★辦學成就
1、學科、師資建設成果豐碩。通信工程專業于2012年列入吉首大學首批服務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特色專業群建設計劃。通過建設,專業教研室于2014 年被評為校級優秀教研室,通信工程專業逐漸成長為學校的優勢專業,在2016年特色專業建設項目驗收評估過程中獲得優秀評價。2016年,通信工程專業被列為吉首大學“十三五”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繼續予以重點建設;2019年通信工程專業獲得湖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立項。目前,本專業共有10名專任教師,碩士生導師三名,其中,8人擁有博士學位或在攻讀博士學位。專任教師中有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一名、湖南省教學能手一名、湖南省高校教師課堂競賽一等獎獲得者一名。學科建設成績顯著,擁有“無線電物理”和“智能計算及其應用”二級學科碩士點,“智能信息與信號處理”校級科研創新團隊。
2、學生創新能力強、學科競賽成績突出。本專業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博創杯全國大學生嵌入式大賽、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中國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湖南大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大賽等各級各類賽事10余項,近年來,獲得國家級、省級學科競賽獎項70余項,其中,在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亞洲區域賽中連續三年(2014-2016)均獲得銀獎,在湖南省大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大賽中連續四年(2014-2017)均獲一等獎。此外還有不少學生參與到專業教師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各類橫向科研課題中,2015年以來立項的省級以上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試驗計劃項目共15項,其中國家級項目4項,學院學生在各級各類學術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篇。
3、學生深造和就業質量好。多年來,本專業學生考取研究生比率高、考取學校較好,每年都有畢業生考取電子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名校的碩士研究生。學生就業去向主要涉及信息通信、通信技術、智能控制、計算機與網絡等領域和行政部門,主要從事通信與信息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設備制造、網絡運營、技術管理等工作,就業層次較高,待遇教好。
★學制與修業年限
1、學制:4年;
2、修業年限:3-6年。
吉首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專業碩士學位點介紹
一、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電子信息領域要求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的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具體要求:
1、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誠實守信,恪守學術規范,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質、環境適應能力和合作精神,能適應本領域的工作需要。
2、掌握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先進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了解本領域的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在本領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獨立從事工程設計與運行、分析與集成、研究與開發、管理與決策等能力。能夠勝任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工作。
3、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的外文資料,一定的翻譯寫作能力和基本的聽說交際能力,以適應在本學科研究中查閱國外文獻和進行對外交流的需要。
二、研究方向
1、現代網絡與通信技術及應用
圍繞新一代無線通信網絡、通信網絡信息安全、量子通信技術、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與應用等領域開展研究。
2、智能信息處理及應用
圍繞信號檢測與估計、神經網絡理論及應用、數字圖形圖像處理、通信信號處理、Petri網建模方法等領域開展研究。
3、嵌入式系統設計與應用
圍繞嵌入式軟件和硬件系統設計、物聯網關鍵技術與應用、集成電路設計及應用、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等領域開展研究。
4、微納光電材料與器件
圍繞微納聲光材料與器件構筑、低維光電材料物性及其調控、新型層狀材料光電特性開展理論及應用研究。
培養適應電子信息領域要求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的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具體要求:
1、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誠實守信,恪守學術規范,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質、環境適應能力和合作精神,能適應本領域的工作需要。
2、掌握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先進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了解本領域的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在本領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獨立從事工程設計與運行、分析與集成、研究與開發、管理與決策等能力。能夠勝任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工作。
3、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的外文資料,一定的翻譯寫作能力和基本的聽說交際能力,以適應在本學科研究中查閱國外文獻和進行對外交流的需要。
二、研究方向
1、現代網絡與通信技術及應用
圍繞新一代無線通信網絡、通信網絡信息安全、量子通信技術、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與應用等領域開展研究。
2、智能信息處理及應用
圍繞信號檢測與估計、神經網絡理論及應用、數字圖形圖像處理、通信信號處理、Petri網建模方法等領域開展研究。
3、嵌入式系統設計與應用
圍繞嵌入式軟件和硬件系統設計、物聯網關鍵技術與應用、集成電路設計及應用、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等領域開展研究。
4、微納光電材料與器件
圍繞微納聲光材料與器件構筑、低維光電材料物性及其調控、新型層狀材料光電特性開展理論及應用研究。
三、初試科目
數學二、英語二、政治、專業課(信號與系統、電路、C語言程序設計三門任選一門)。
吉首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師資介紹
學院現有教職工6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1人,博士和在讀博士21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超過89%。學院擁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5人、湖南省教學能手2人、湖南省“我最喜愛的青年教師”1人。近年來,學院教師在教學競賽中屢獲佳績,共獲得省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5項,充分展示了學院教師高超的教學水平。吉首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介紹
吉首大學計算機、電子類專業創建于1993年。2011年7月經學校學科專業調整,新組建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5個本科專業。其中,通信工程專業被確定為湖南高校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吉首大學“十三五”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校級重點建設專業。學院擁有電子信息專業碩士學位點,同時可以在智能計算及其應用(隸屬于數學)、無線電物理(隸屬于物理學)兩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招收研究生,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為吉首大學省內一流培育學科。
學院現有教職工6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1人,博士和在讀博士21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超過89%。學院擁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5人、湖南省教學能手2人、湖南省“我最喜愛的青年教師”1人。近年來,學院教師在教學競賽中屢獲佳績,共獲得省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5項,充分展示了學院教師高超的教學水平。
近年來,學院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7項、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省級科研項目30余項,科研總經費達1000余萬元,在IEEE Transactions系列期刊、電子學報和通信學報等權威期刊上發表高水平論文100余篇。
學院建有計算機與網絡工程、電子與通信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三大實驗室,擁有各類先進的儀器設備,總值達2600多萬元。學院與中國聯通、國家電網懷化供電公司、長沙達內軟件有限公司等多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聯合開展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工作。學院“電子信息類專業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基地”為省級創新創業教育基地。
學院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屢獲佳績,共獲得國家級獎項60余項、省級獎項120余項。其中,學生在2015年“挑戰杯”大賽中獲得省一等獎;在2014年湖南省“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獲得銀獎;在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亞洲區域賽中連續三年獲得銀獎,在湖南省大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大賽中連續四年獲省一等獎;在2017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獲全國二等獎和省一等獎。
學院廣大師生將繼續堅持人才強院、內涵發展的主戰略,銳意進取,迎接挑戰,為把學院建設成為高素質人才培養基地而努力!
吉首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介紹
吉首大學計算機、電子、通信類專業創建于1993年,1993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開始招生(隸屬于數學系),1997年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開始招生(隸屬于物理系),隨著學校學科專業領域的不斷擴展,通信工程、網絡工程、教育技術學等專業先后招生。2011年7月經學校學科專業調整,新組建了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現有5個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含軟件技術、嵌入式系統與開發兩個專業方向)、電子信息工程(含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電子信息系統設計兩個專業方向)、通信工程(含信號與信息處理、多媒體通信兩個專業方向)、網絡工程(含網絡規劃與設計、移動互聯網技術兩個專業方向)、教育技術學(含教育信息工程、信息技術服務兩個專業方向),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校級重點建設專業。從2012年起,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專業開始招生。學院與上海杰普軟件實訓基地、藍狐網絡就業實訓基地、北郵3G移動通信學院長沙分院、IBM華點軟件學院(嘉興)、長沙中信軟件教育中心、北京尚學堂科技有限公司實訓基地、北京尚觀科技有限公司軟件人才實習實訓基地、飛思教育實訓基地、北京華清遠見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嵌入式軟件人才實習實訓基地、成聰軟件等多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聯合開展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工作。
學院現有教職工56人,其中具有教授和副教授職稱的20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 36人,擁有一批優秀學術骨干。師資隊伍學歷與學緣結構合理,已初步形成一支朝氣蓬勃、富有潛力的教學科研團隊。近幾年來,學院老師先后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計劃、省教育廳優秀青年項目等科研項目二十余項,學院教師在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IET Communications和IEIC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電子學報、通信學報、計算機學報、電子與信息學報、自動化學報等國內外知名刊物以及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兩大旗艦會議IEEE ICC和IEEE GLOBECOM等知名國際會議上發表高水平論文多篇。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電路與系統學科為學校重點建設學科,學院可以在無線網絡與通信、應用密碼學與網絡安全等方向招收研究生。
學院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電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網絡工程系、教育信息技術系、公共計算機第一教學部、公共計算機第二教學部及實驗中心八個行政系(部、中心),建有系統集成、網絡工程、信息與通信技術、現代電子技術等為代表的實驗室,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值1000多萬元。擁有計算機應用技術、無線與多媒體通信等研究所。教學科研設備配置合理,擁有各類先進的計算機與電子信息專用儀器設備,同時建立本科科研與工程實踐體系,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依托計算機應用技術創新基地(省優秀實習基地)、電子電工實踐教學基地、計算機實踐教學示范中心(學校實踐教學示范中心)以及專業實驗室,承擔著基礎型、綜合設計型和個性化實驗教學,以及各類國際國內大賽、實習和實訓基地任務。
學院的教學與科研已涉及電子信息領域的各個學科,成為國家、行業、區域和地方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等領域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學院先后獲得湖南省省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二項,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四項,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湖南賽區一等獎一項,全國大學生嵌入式系統競賽三等獎一項,湖南省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二等獎一項、三等獎四項、全國電腦鼠走迷宮大賽全國三等獎一項、湖南賽區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等多項獎勵。目前學院有各類在校學生1600名,成為我校規模較大,極具成長性的學院。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吉首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