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金融學考研參考書目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北京大學考研分數線、北京大學報錄比、北京大學考研群、北京大學學姐、北京大學考研真題、北京大學專業目錄、北京大學排名、北京大學保研、北京大學公眾號、北京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北京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考研真題資料優惠價原價選擇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北京大學金融學考研參考書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獲取相應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試大綱、招考專業、招考目錄等等基本信息,這些內容是進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準備。考生可以從各院校的研招網進行查詢,每年的9月左右就會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計劃。考生應當仔細閱讀相關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專業的名稱相近,內容也比較繁雜,容易混淆或遺漏,考生要仔細區分。另外各大考研網站的相應版塊也會有歷年的招生信息匯總,北京大學金融學考研參考書目信息內總結了各大院校的歷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詢和選擇。最后,考研派的小編預祝各位考研的同學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學校。

北京大學微信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金融學考研參考書目信息網是考生獲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該網站會提供各種有關考研的資訊和內容,比如歷年的考研招生計劃、考試計劃、考試內容、考試大綱、考試政策、報錄比、錄取名單、復試名單、復試分數線、推免政策等等內容,北京大學金融學招生信息網提供的信息是最為準確和官方的,是考生進行考研的信息主要來源,北京大學金融學的小編提醒各位考生要時刻關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一切信息變動要以該網站提供的內容為主。北京大學金融學考研參考書目信息網會公布研招辦以及各個院系的招生負責人電話,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遇到問題或疑惑時可以打電話進行咨詢。最后,北京大學金融學的小編預祝各位考研的同學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學校。

北京大學金融學考研參考書目
  姓名:宋芳秀
  姓名:李連發

  徐信忠
  系別:金融學系
  職稱:教授
  辦公電話:86-10-62765135
  Email:[email protected]
  徐信忠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資深副院長、金融學教授。在加入北京大學之前,曾任英國Bank of England貨幣政策局金融經濟學家和英國Lancaster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講座教授。曾任中國金融學年會第一屆理事會主席。
  他在公司治理,行為金融和金融風險管理和資產定價等領域有多年的研究經驗,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并在國際和國內一流學術雜志上發表文章16篇。 發表論文的學術期刊包括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他的研究成果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發表的論文被大量引用,并獲得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 1997最佳論文獎和2002年澳大利亞金融國際會議衍生產品領域的最佳論文獎。本人的研究成果具有極強的實用價值,上述發表的論文已多次被金融應用性書籍轉載,并應邀在英格蘭銀行,瑞士聯合銀行,日本三菱銀行等金融機構作學術演講。關于隱含波動率期限結構(Term Structure)的學術文章被金融衍生產品的經典教科書《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 by John Hull》引用;關于“戀家”傾向的研究成果被《紐約時報》報道。
  研究領域
  公司治理
  行為金融
  金融工程
  教育背景
  1993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 金融博士
  1988 阿斯頓大學伯明翰 企業管理碩士
  1985 北京大學 地球物理學學士
  職業經歷
  1991--1993
  英國Warwick大學商學院研究員(Research Fellow)
  1993--1998
  英國Manchester大學會計與金融系講師和高級講師;
  1998--1999
  英國Bank of England貨幣政策局金融經濟學家;
  1999--2002
  英國Lancaster大學管理學院高級講師和講座教授。
  主要研究成果
  The Dynamics of International Equity Market Expectations (Co-authored with Michael J.Brennan, H. Henry Cao, Norman Stro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forthcoming
  Forecasting FX Volatility: Inplied Volatilities versus AR(FI)MA Model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forthcoming. (Co-authored with S.Pong, M.Shackleton, and S. Taylor) .
  CAPM, Higher Co-moment and Factor Models of UK Stock Returns, 2004, Journal of Bus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March. (Co-authored with D.Hung and M. Shackleton)
  Post-Earning-Announcement Drift in the UK, 2003, 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 9(1), 89-116. (Co-authored with W.Liu and N.Strong)
  Understanding the Equity Home Bias:The Evidence from the Survey Data, 2003,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May, 307-312.(Co-authored with N.Strong)
  Pricing FTSE 100 Index Options under Stochastic Volatility, 2001,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21, 197-211. (Co-authored with Y. Lin and N. Strong).
  The Profitability of Momentum Investing, 1999,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6, 1043-1091. (Co-authored with W. Liu and N. Strong)
  Do S&P 500 Index Options Violate Martingale Restriction?, 1999,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5(5), 499-521. (Co-authored with N. Strong)
  The Incremental Volatility Information in One Million Foreign Exchange Quotations, 1997, 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 4(4), 317-340. (Co-authored with S. Taylor)
  Explaining the Cross-section of UK Expected Stock Returns, 1997,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 29(1), 1-23. (Co-authored with N. Strong) Conditional Volatility and the Informational Efficiency of PHLX currency Options Markets, 1995,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4), 803-821. (Co-authored with S. Taylor)
  The Term Structure of Volatility Implied by Foreign Exchange Options, 1994,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9(1), 57-74. (Co-authored with S. Taylor)
  The Magnitude of Implied Volatility Smiles: 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Exchange Rates, 1994, Review of Futures Markets, 13(2), 355-380. (Co-authored with S. Taylor)
    教授課程
  2009-2010 研究生 金融學概論
  2008-2009 本科生 國際財務管理
  2007-2008 研究生 公司財務專題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系老師姚長輝介紹:
系別:金融學系
職稱:教授
辦公電話:86-10-62750366
Email:[email protected]
?個人簡介
姚長輝,男,金融學博士,1964年生于遼寧北鎮縣。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大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創業投資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生中心副主任,《經濟科學》編委。
兼任中國金融學會理事,北京市金融學會理事,北京市投資學會理事。
兼任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富滇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2011年5月屆滿),上海綠新包裝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武橋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錦州新華龍鉬業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承擔國家級與省部級科研課題多個,也完成了20多家公司委托的研究項目。
在核心期刊上已發表論文5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8部。科研成果多次獲獎,其中有“霍英東科研獎”(1995)、“安子介科研獎”(1996)兩項國家級獎勵。主持了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
?研究領域
貨幣銀行
證券市場
固定收益證券
?教育背景
2001  北京大學  金融  博士
1988  北京大學  經濟  碩士
1986  北京大學  經濟  學士
?職業經歷
2001至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
1993-2001,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
1991-1993,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講師
1989-1991,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助教
出國進修:
1995年10月—12月,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訪問學者
1998年8月—1999年7月,獲美國富布萊特項目和全球華人企業研究中心的雙重資助,在Wharton School從事金融學研究.
2000年8月—2000年10月,在香港中文大學從事合作研究
2002年9月-2003年3月,美國西北大學Kellogg商學院訪問教授。
?研究成果
一、專著或教材
1、《商業銀行信貸與投資》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年4月
2、《貨幣銀行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12月
3、《貨幣銀行學》(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4、《貨幣銀行學》(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
5、《證券投資學》(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與曹鳳岐教授、劉力教授共同主編)
6、《中國住房貸款證券化研究》,北大出版社,2001年9月
7、《固定收益證券》北大出版社,2006年9月
二、論文
1、我國適度外債規模的測算《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1989年第8期本人為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秦宛順教授
2、適度外債規模指標體系的設定《經濟科學》1990年第1期本人獨立完成
3、替代作用、追加作用與我國外債使用《金融研究》1990年第8期本人為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曹鳳岐教授
4、國民收入分散化與宏觀調控《經濟科學》1991年第2期本人獨立完成
5、外債規模指標體系的層次劃分《統計研究》1991年第2期本人獨立完成
6、啟動市場應避免通貨膨脹《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學報》1991年第2期本人為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曹鳳岐教授
7、論舉借內債與貨幣流通《金融研究》1991年第10期本人獨立完成
8、對內債償還的經濟分析《財貿經濟》1992年第4期本人獨立完成
9、對我國舉借內債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管理世界》1992年第4期本人獨立完成
10、內債與經濟增長的理論分析《北京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本人獨立完成
11、發展證券市場應吸取發展中國家的經驗《經濟科學》1992年第6期本人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為金萍
12、鄉鎮企業國際化與農村經濟外向型《鄉鎮經濟研究》1992年第7期本人獨立完成
13、巴黎俱樂部與政府信貸國家計委《研究報告》1992年8月本人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為王建軍
14、對印尼股票市場發展政策的評價《亞太經濟》1993年第3期本人獨立完成
15、債券風險的產生與回避《經濟科學》1993年第4期本人獨立完成
16、債券投資策略分析《當代經濟科學》1993年第4期本人獨立完成。該論文獲《當代經濟科學》(1978—1995年)優秀論文一等獎(1995年)
17、國庫券收益率與債券市場發展《中國證券報》1993年5月本人獨立完成
18、國有股特征與流通作用分析《國有資產研究》1993年第6期本人獨立完成
19、債券風險的理論分析《金融研究》1993年第6期本人獨立完成
20、利率提高對我國證券市場的影響《中國證券報》1993年7月本人獨立完成
21、日本泡沫經濟為什么破滅《中國證券報》1993年8月本人獨立完成
22、關于國有股流通的思考《財貿經濟》1993年第12期本人獨立完成
23、論金融調控的重點與難點《科技導報》1993年第12期本人獨立完成
24、我國金融調控的重點、難點與政策選擇《財經科學》1994年第2期本人獨立完成
25、外債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分析《金融研究》1994年第3期本人獨立完成
26、關于舉借外債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與實證分析《管理世界》1994年第3期本人獨立完成
27、中國經濟能承受多高的通貨膨脹《金融研究》1995年第4期
《投資與建設》1995年第6期(轉載)本人為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曹鳳岐教授。
28、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的實證分析《國際貿易論壇》1995年第3期
《國際貿易》1995年第7和第8期本人獨立完成
29、論未來十年我國的金融創新《廣東金融》1995年第7期本人獨立完成
30、通貨膨脹環境下的企業決策《政策與發展研究》1995年第10期本人獨立完成
31、通貨膨脹對上市公司投資決策的影響《國有資產管理》1996年第3期
《當代經濟科學》1996年第6期本人獨立完成
32、通貨膨脹對企業決策影響的理論分析《經濟科學》1996年第2期本人獨立完成
33、居民在新體制下的投資行為分析《經濟科學》1996年第5期課題組共同完成,本人是成員之一
34、關于我國外債的宏觀經濟效應的計量模型《金融研究》1996年第10期本人為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秦宛順教授(該文獲得1996年度“安子介國際貿易優秀論文獎”)
35、我國國際收支策略分析與選擇《國際經濟評論》1997年3-4期本人獨立完成
36、關于我國國際收支的分析與相關策略選擇《金融研究》1997年第4期本人獨立完成
37、國家股流通與我國股票市場的規范化《證券市場導報》1997年第4期本人獨立完成
38、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影響因素分析《經濟科學》1997年第4期本人獨立完成
39、我國發展風險投資基金的潛在問題與相關策略分析《經濟科學》1998年第4期本人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為沙重九
40、對國債收益曲線的實證分析《金融研究》1998年第4期本人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為梁越軍
41、我國發展風險投資應關注的問題與政府作用的分析《高新技術產業報》1999年10月
42、評析成長價值復合型基金的投資特點《證券時報》1999年11月1日
43、高科技企業重組過程的財務風險控制《中國財經報》1999年11月4日和11日
44、上市公司不能偏離根本目標?《中國證券報》1999年11月9日
45、誰來駕御我國上市公司這匹野馬《中外交流》1999年第11期
46、論2000年我國國際收支策略的調整《金融研究》1999年第12期
47、我國發展風險投資應關注的問題與政府作用分析《跨世紀的中國投資基金業》厲以寧曹鳳岐主編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4月
48、固定收益證券創新原因與創新方式分析《經濟科學》2000年第4期
49、“我國商業銀行競爭力分析與對策選擇”《經濟科學》2001年第4期
50、論MBS對我國住宅產業發展的理論意義《金融研究》2001年第7期
51、營業稅稅率對中國金融及宏觀經濟的分析《21世紀:人文與社會——首屆“北大論壇”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
52、中國公司債券市場發展研究《中國資本市場創新》曹鳳岐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
53、關于并購對我國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影響的分析《經濟科學》2004年第5期
54、關于我國可轉換債券定價的實證研究《金融研究》2005年第9期發表(與賴其男、王志誠合作)
55、人民幣升值預期、物價穩定與熱錢控制的三元和諧,《金融研究》2007.10
56、關于邊際稅率與我國金融債券市場效率的實證分析,《經濟科學》2008年第1期(與周文斌合作,本人為第二作者)
57、隨機仿射環境下的股指期貨定價,《金融學季刊》,2008年第一期(與徐爽合作,本人為第二作者。
58、匯率升值預期于國內資產均衡,《世界經濟》2009年2期(與徐爽合作,李宏瑾,胡岷合作,本人為第二作者)。
59、基金凈值期權——金融創新的新方向,《金融研究》2008年10期(與徐爽合作,本人為第二作者。
60、美國金融危機評析《太原科技》2008.12
61、股票回報的可預測性及方差分解,《經濟科學》2009年第2期(與柴宗澤合作,本人為第二作者)
62、基金期權:金融創新和產品設計的新方向,《金融研究》2009年第2期(總第344期)pp.185-198
63、IPO初始回報與創業投資參與——來自中小板的實證研究,《經濟科學》2011年第1期(與蔣健、劉智毅合作,本人為第三作者)
?教授課程
1、固定收益證券(碩士生、MBA)
2、公司財務(MBA)
3、金融理念與公司成長(EMBA)
4、公司投融資決策(EDP)
  宋敏,經濟學院教授、金融系主任

趙龍凱
系別:金融學系
職稱:副教授
辦公電話:86-10-62754810
Email:[email protected]


?個人簡介
趙龍凱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副教授。他本科就讀于清華大學經濟系,后分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獲得金融碩士和博士學位。
他在國內外的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目前他的研究興趣主要在于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corporate finance, Investment, Asset pricing, Derivatives。


?研究領域
公司金融
投資
資產定價
金融衍生品


?教育背景
2005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金融  博士
1999  新加坡國立大學  金融  碩士
1997  清華大學  經濟  學士


?職業經歷
2011至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
2005-2011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成果
“Ownership, Institutions, and Capital Structure: Evidence from China,” with Kai Li and Heng Yue, 2009,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7, 471-490.
“A Re-examination of China’s Share Issue Privatization,” with Guohua Jiang, Heng Yue, 2009,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33, 2322-2332.
“Narrow Framing: Professions, Sophistication and Experience,” with Yu-Jane Liu, Min-Chun Wang, 2009,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 forthcoming.
“吉利數字和股票價格”, (與饒品貴、岳衡),《管理世界》2008年第十一期
“封閉式基金折價與管理績效”,(與彭偉國),《金融研究》2008年第4期
“有限記憶與盈余數據的異常分布”,(與陳溪、岳衡),《金融研究》2007年第11期
“股票價格中的數字與行為金融”,(與岳衡),《金融研究》2007年第5期
“關于我國股指心理關口的實證研究”,(與岳衡),《金融研究》2006第2期
“公司治理和投資者保護研究綜述”,(與徐信忠、姜國華),《管理世界》2006年第6期
“Corporate Risk Management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2004,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Volume 44, Issue 5, Pages 727-750.


?教授課程
1. Corporate Finance
2. Investment Banking
3. Investments

北京大學金融學2020年研究生招生目錄

  • (020204)
  • 0
  • 01.金融市場
    02.公司理財
    03.國際金融
  • 1 101政治
    2 201英
    3 303數學(三)
    4 939經濟學理論
  姓名:施建淮

  王志誠
  系別:金融學系
  職稱:副教授
  辦公電話:86-10-62759706
  Email:[email protected]
  王志誠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副教授,在此之前,他曾任北京大學金融數學與金融工程研究中心講師以及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管理科學系研究助理。
  王志誠教授本科畢業于云南大學數學系,后在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獲得概率統計碩士和系統理論博士學位。
  目前他的研究領域主要在金融計量模型,風險管理和公司財務,教授的課程有金融時間序列分析、金融計量經濟學、實證金融和風險管理專題研究。
  研究領域
  金融計量模型
  風險管理
  公司財務
  教育背景
  1997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系統理論博士
  1994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概率統計碩士
  1985 云南大學 數學學士
  職業經歷
  2003至今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副教授
  2000 –2003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講師
  2001 –2002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金融系博士后
  1997—2000
  北京大學金融數學與金融工程研究中心,講師
  1995 -1997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管理科學系研究助理
  主要研究成果
  王志誠,張翼,“大宗股權交易與公司控制”,《管理世界》,2004年第5期,p116-126。
  王志誠,“用期權定價原理分析抵押貸款的信用風險”,《金融研究》,2004年第4期,p95-105。
  王志誠,“股票質押貸款質押率評定的VaR方法”,《金融研究》,2003年第12期,p64-71。
  王志誠,“衍生工具市場前瞻”,《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戰略》曹鳳岐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p276-302。
  王志誠,“股票質押貸款的質押率確定和風險管理”,《中國資本市場創新》曹鳳岐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p3-70。
  王志誠,何樹紅,“認股權證的定價因素”,《華東經濟管理》,2002年第3期,p118-120。
  王志誠,趙士波,田昆,“股票質押貸款的實證研究”,《經濟科學》,2002年第1期,p73-84。
  王志誠,鄧召明,“中國A股股票收益率的統計特征”,《經濟問題》,2001年12期,p46-48,53。(人大復印資料,新世紀黨政干部理論學習文獻等)
  王志誠,張滌新,熊德華,“上海A股市場風險分散能力的實證研究”,《經濟科學》,2001年第3期,p70-77。
  Zhang, Dixin. and Wang, Zhicheng. Probability inequalities for sums of independent unbounded random variable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2001, 22(5), p597-601. (SCI)
  王志誠,熊德華,“指數基金投資方法”,《跨世紀的中國投資基金業》厲以寧曹鳳岐主編,2000年4月,經濟科學出版社。
  王志誠,唐國正,史樹中,“金融風險分析的VaR方法”,《科學》,1999年第6期。
  唐國正,許寧,王志誠,史樹中,“利用可交換債券變現國家股為國家財政融資”,《經濟研究》 1998年第10期。
  國際學術會議(宣讀論文)
  Wang, Zhicheng; Zhang, Yi “Negotiated Block transf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 Evidence from China”,2004.04, The 2004 Eastern Finance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EFA), U.S.A.
  2004.07,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Finance (CICF) 2004 , 上海。
  2004.10, The 2004 Financ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FMA), U.S.A.
  教授課程
  1. 金融時間序列分析
  2. 金融計量經濟學
  3. 實證金融
  4. 風險管理專題研究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系老師單忠東介紹:
系別:金融學系
職稱:教授
辦公電話:86-10-62757292
?個人簡介
單忠東教授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經濟學系,后又獲得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1987年他又獲得澳大利亞發展經濟學碩士和澳大利亞麥卡利大學國際貿易與金融學博士學位。
他曾在中國財政部工作,擔任過麥卡利大學講師以及澳大利亞昆士蘭理工大學應用經濟系高級講師, 現在他任維多利亞大學商學與法律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終身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終身教授。
他多次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如World Economy, 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 Theory,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上發表論文。
他現在的研究領域為金融市場與經濟發展,國際貿易,國際金融,教授的課程有國際金融,國際貿易。
?研究領域
金融市場與經濟發展,國際貿易,國際金融
?教育背景
1992  澳大利亞麥卡利大學  國際貿易與金融學  博士
1987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發展經濟學  碩士
1985  北京大學  經濟  碩士
1982  北京大學  經濟  學士
?職業經歷
2001-至今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終身教授
1994-2001
維多利亞大學商學與法律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終身職)
1992-1994
澳大利亞昆士蘭理工大學應用經濟系高級講師
1992
麥卡力大學講師
1985-1986
中國財政部
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成果
《國際金融》,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2005;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a VAR appraisal”, Applied Economics, 2005, forthcoming.
“Independent Directorship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co-authored with Shengping Zhang, Glob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Review, 2004, December, pp.157-69.
“Finance and Growth: th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in Song and Garnaut (eds.): China: new engine of Growth, by Asia Pacific Press, Australia, 2003, pp.25-34;
“Forecasting China’s Monthly Inbound Travel Demand”, Journal of Travel and Tourism Marketing, Vol.13 (2), pp.5-19, 2002;
“A Macroeconometric Model of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 Vol. 16(2), pp.47-63, 2002;
“A VAR Approach to the Economics of FDI in China”, Applied Economics, Vol. 34, pp.885-893, 2002;
“Does Financial Development Lead Economic Growth: some further testing”,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Economics, Vol. 16(2), pp.153-168, 2002;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an Egg-and-chicken problem?’, with F.Sun and A. Morri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 August, Vol. 9(3),pp.443-454.
“The Relative Impacts of Japanese VS. US Interest Rates on Local Rates in Australia and Singapore”,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2000, Vol.34(5), pp.2345-2349
?教授課程
國際金融,國際貿易

  張圣平
  系別:金融學系
  職稱:副教授
  辦公電話:86-10-62755207
  Email:[email protected]
  張圣平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副教授。在此之前他曾擔任過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張圣平教授本科和研究生畢業于山東大學,先后獲得數學的學士和碩士學位,他的金融博士學位在南開大學獲得。
  他有多本中文著作,多篇論文發表在國內著名學術期刊上。他目前的研究領域主要在金融經濟學、金融監管、非對稱信息條件下的金融市場和WTO治理機制。他現在教授貨幣金融學和金融經濟學。
  研究領域
  金融經濟學
  金融監管
  非對稱信息條件下的金融市場
  教育背景
  2000 南開大學 金融博士
  1988 山東大學 數學碩士
  1985 山東大學 數學學士
  職業經歷
  2002至今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副教授。
  1987-1991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助教。
  1991-1996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講師。
  1996-2000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2000-2002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后。
  2002-2002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講師。
  著作:
  劉力、張圣平、張崢、熊德華(2007),《信念、偏好與行為金融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圣平(2002),《偏好、信念、信息與證券價格》,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臧旭恒、張圣平、劉大可、朱春燕、孫文祥(2001),《居民資產與消費選擇行為分析》,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林白鵬張圣平臧旭恒張東輝楊蕙馨閆正張延平(1993),《中國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關聯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林白鵬臧旭恒張東輝張圣平楊蕙馨張延平白施義(1994),《良性循環的樞紐》,南開大學出版社。
  主編的書:
  張圣平魏學坤主編(2004),《民營及中小企業發展》,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論文:
  張圣平,“論有效市場理論及其困境”,《東岳論叢》,2006年第5期。
  熊德華 張圣平,“市場微觀結構:理論發展與實證分析綜述”,《管理世界》,2006年第8期。
  張圣平 王晶琦 熊德華,“基于行為均衡模型的人民幣真實匯率錯位分析”,《經濟學動態》,2006年第8期。
  Shan Zhongdong and Zhang Shengping, “Independent Directorship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some evidence from China”, Glob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Review, 2004, December, pp.132-39.
  張圣平張崢吳毛利,“投資者情感假說及其在中國股市的應用”,《經濟學動態》,2004年第9期。
  張圣平熊德華張崢劉力,“現代經典金融學的困境與行為金融學的崛起”,《金融研究》,2003年第4期。
  劉力張崢熊德華張圣平,“行為金融學與心理學”,《心理科學進展》,2003年第11卷,第3期。
  張圣平單忠東,“WTO規則與成員間信任的建立”,《WTO經濟導刊》,2003年10月(總第9期)。
  張圣平徐濤,“內生障礙、關系融資與中小企業支持”,《經濟活頁文選》(理論版),2002年第21期。
  張圣平熊德華(2002),“信息的隨機占優、交易者信念與證券均衡價格”,《金融學前沿問題探討》(753-760),北京大學出版社。
  Zhang Shengping, “Preference, Large Inside Trader and the 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 Proceedings of the IFAC Workshop on Computation in Economic, Financial and Engineering-Economic Systems, Oct.22 -24, 2001, Tianjin, P. R. China, pp.78—81.
  張圣平(2001),“證券市場分析中的共同知識假定”,《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第5期。
  熊性美張圣平(1999),“論我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有效融資問題”,《南開學報》,第5期。
  張圣平劉升賢(1999),“發展我國高技術風險投資的可行性”,《投資研究》,第2期。
  張圣平鐘耕深(1998),“金融高技術與經濟競爭力”,《經濟問題探索》,第10期
  張圣平(1996),“商標保護的經濟分析”,《商業經濟與管理》,第1期。
  張圣平楊蕙馨(1995),“知識產權保護的經濟分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第3期。
  張圣平劉升賢(1995),“專利保護的經濟學思考”,《山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30卷。
  張圣平宮獻軍(1995),“一種綜合產業分類法及其應用”,《曲阜師范大學學報》,第21卷,第5期。
  張圣平鄧蘇(1994),“消費結構、產業關聯及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第2期。
  楊蕙馨張圣平(1993),“中國產業結構的實證分析與產業政策”,《管理世界》,第5期。
  教授課程
  貨幣金融學
  金融經濟學
 



姚長輝
系別:金融學系
職稱:教授
辦公電話:86-10-62750366
Email:[email protected]


?個人簡介
姚長輝,男,金融學博士,1964年生于遼寧北鎮縣。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大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創業投資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生中心副主任,《經濟科學》編委。
兼任中國金融學會理事,北京市金融學會理事,北京市投資學會理事。
兼任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富滇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2011年5月屆滿),上海綠新包裝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武橋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錦州新華龍鉬業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承擔國家級與省部級科研課題多個,也完成了20多家公司委托的研究項目。
在核心期刊上已發表論文5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8部。科研成果多次獲獎,其中有“霍英東科研獎”(1995)、“安子介科研獎”(1996)兩項國家級獎勵。主持了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


?研究領域
貨幣銀行
證券市場
固定收益證券


?教育背景
2001  北京大學  金融  博士
1988  北京大學  經濟  碩士
1986  北京大學  經濟  學士


?職業經歷
2001至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
1993-2001,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
1991-1993,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講師
1989-1991,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助教
出國進修:
1995年10月—12月,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訪問學者
1998年8月—1999年7月,獲美國富布萊特項目和全球華人企業研究中心的雙重資助,在Wharton School從事金融學研究.
2000年8月—2000年10月,在香港中文大學從事合作研究
2002年9月-2003年3月,美國西北大學Kellogg商學院訪問教授。


?研究成果
一、專著或教材
1、《商業銀行信貸與投資》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年4月
2、《貨幣銀行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12月
3、《貨幣銀行學》(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4、《貨幣銀行學》(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
5、《證券投資學》(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與曹鳳岐教授、劉力教授共同主編)
6、《中國住房貸款證券化研究》,北大出版社,2001年9月
7、《固定收益證券》北大出版社,2006年9月
二、論文
1、我國適度外債規模的測算《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1989年第8期本人為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秦宛順教授
2、適度外債規模指標體系的設定《經濟科學》1990年第1期本人獨立完成
3、替代作用、追加作用與我國外債使用《金融研究》1990年第8期本人為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曹鳳岐教授
4、國民收入分散化與宏觀調控《經濟科學》1991年第2期本人獨立完成
5、外債規模指標體系的層次劃分《統計研究》1991年第2期本人獨立完成
6、啟動市場應避免通貨膨脹《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學報》1991年第2期本人為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曹鳳岐教授
7、論舉借內債與貨幣流通《金融研究》1991年第10期本人獨立完成
8、對內債償還的經濟分析《財貿經濟》1992年第4期本人獨立完成
9、對我國舉借內債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管理世界》1992年第4期本人獨立完成
10、內債與經濟增長的理論分析《北京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本人獨立完成
11、發展證券市場應吸取發展中國家的經驗《經濟科學》1992年第6期本人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為金萍
12、鄉鎮企業國際化與農村經濟外向型《鄉鎮經濟研究》1992年第7期本人獨立完成
13、巴黎俱樂部與政府信貸國家計委《研究報告》1992年8月本人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為王建軍
14、對印尼股票市場發展政策的評價《亞太經濟》1993年第3期本人獨立完成
15、債券風險的產生與回避《經濟科學》1993年第4期本人獨立完成
16、債券投資策略分析《當代經濟科學》1993年第4期本人獨立完成。該論文獲《當代經濟科學》(1978—1995年)優秀論文一等獎(1995年)
17、國庫券收益率與債券市場發展《中國證券報》1993年5月本人獨立完成
18、國有股特征與流通作用分析《國有資產研究》1993年第6期本人獨立完成
19、債券風險的理論分析《金融研究》1993年第6期本人獨立完成
20、利率提高對我國證券市場的影響《中國證券報》1993年7月本人獨立完成
21、日本泡沫經濟為什么破滅《中國證券報》1993年8月本人獨立完成
22、關于國有股流通的思考《財貿經濟》1993年第12期本人獨立完成
23、論金融調控的重點與難點《科技導報》1993年第12期本人獨立完成
24、我國金融調控的重點、難點與政策選擇《財經科學》1994年第2期本人獨立完成
25、外債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分析《金融研究》1994年第3期本人獨立完成
26、關于舉借外債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與實證分析《管理世界》1994年第3期本人獨立完成
27、中國經濟能承受多高的通貨膨脹《金融研究》1995年第4期
《投資與建設》1995年第6期(轉載)本人為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曹鳳岐教授。
28、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的實證分析《國際貿易論壇》1995年第3期
《國際貿易》1995年第7和第8期本人獨立完成
29、論未來十年我國的金融創新《廣東金融》1995年第7期本人獨立完成
30、通貨膨脹環境下的企業決策《政策與發展研究》1995年第10期本人獨立完成
31、通貨膨脹對上市公司投資決策的影響《國有資產管理》1996年第3期
《當代經濟科學》1996年第6期本人獨立完成
32、通貨膨脹對企業決策影響的理論分析《經濟科學》1996年第2期本人獨立完成
33、居民在新體制下的投資行為分析《經濟科學》1996年第5期課題組共同完成,本人是成員之一
34、關于我國外債的宏觀經濟效應的計量模型《金融研究》1996年第10期本人為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秦宛順教授(該文獲得1996年度“安子介國際貿易優秀論文獎”)
35、我國國際收支策略分析與選擇《國際經濟評論》1997年3-4期本人獨立完成
36、關于我國國際收支的分析與相關策略選擇《金融研究》1997年第4期本人獨立完成
37、國家股流通與我國股票市場的規范化《證券市場導報》1997年第4期本人獨立完成
38、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影響因素分析《經濟科學》1997年第4期本人獨立完成
39、我國發展風險投資基金的潛在問題與相關策略分析《經濟科學》1998年第4期本人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為沙重九
40、對國債收益曲線的實證分析《金融研究》1998年第4期本人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為梁越軍
41、我國發展風險投資應關注的問題與政府作用的分析《高新技術產業報》1999年10月
42、評析成長價值復合型基金的投資特點《證券時報》1999年11月1日
43、高科技企業重組過程的財務風險控制《中國財經報》1999年11月4日和11日
44、上市公司不能偏離根本目標?《中國證券報》1999年11月9日
45、誰來駕御我國上市公司這匹野馬《中外交流》1999年第11期
46、論2000年我國國際收支策略的調整《金融研究》1999年第12期
47、我國發展風險投資應關注的問題與政府作用分析《跨世紀的中國投資基金業》厲以寧曹鳳岐主編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4月
48、固定收益證券創新原因與創新方式分析《經濟科學》2000年第4期
49、“我國商業銀行競爭力分析與對策選擇”《經濟科學》2001年第4期
50、論MBS對我國住宅產業發展的理論意義《金融研究》2001年第7期
51、營業稅稅率對中國金融及宏觀經濟的分析《21世紀:人文與社會——首屆“北大論壇”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
52、中國公司債券市場發展研究《中國資本市場創新》曹鳳岐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
53、關于并購對我國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影響的分析《經濟科學》2004年第5期
54、關于我國可轉換債券定價的實證研究《金融研究》2005年第9期發表(與賴其男、王志誠合作)
55、人民幣升值預期、物價穩定與熱錢控制的三元和諧,《金融研究》2007.10
56、關于邊際稅率與我國金融債券市場效率的實證分析,《經濟科學》2008年第1期(與周文斌合作,本人為第二作者)
57、隨機仿射環境下的股指期貨定價,《金融學季刊》,2008年第一期(與徐爽合作,本人為第二作者。
58、匯率升值預期于國內資產均衡,《世界經濟》2009年2期(與徐爽合作,李宏瑾,胡岷合作,本人為第二作者)。
59、基金凈值期權——金融創新的新方向,《金融研究》2008年10期(與徐爽合作,本人為第二作者。
60、美國金融危機評析《太原科技》2008.12
61、股票回報的可預測性及方差分解,《經濟科學》2009年第2期(與柴宗澤合作,本人為第二作者)
62、基金期權:金融創新和產品設計的新方向,《金融研究》2009年第2期(總第344期)pp.185-198
63、IPO初始回報與創業投資參與——來自中小板的實證研究,《經濟科學》2011年第1期(與蔣健、劉智毅合作,本人為第三作者)


?教授課程
1、固定收益證券(碩士生、MBA)
2、公司財務(MBA)
3、金融理念與公司成長(EMBA)
4、公司投融資決策(EDP)

  北京大學金融學專業研究生招生報考情況具體如下:

種類 北京大學
學校地理位置 北京,教育資源豐富
學校綜合實力 985院校,綜合排名第1
導師實力 (經濟學院/光華管理學院 /匯豐商學院/國家發展研究院)
招生類型及人數
推免所占比例 經濟學院: 接收金融碩士推免,推免比例約為60%
光華管理學院: 擬接收推薦免試生55人左右
匯豐商學院: 數量金融方向全為推免,金融學/管理方向擬接收推薦免試生75%左右
歷年報錄比  
初試科目
參考書目
學費 學費標準均為13.8萬人民幣,分三年交納
獎學金待遇 一等獎學金(約10%):全額北大項目學費,即13.8萬元
二等獎學金(約40%):1/2北大項目學費,即6.9萬元
三等獎學金(約40%):1/4北大項目學費,即3.45萬元
部分特別優秀的學生還可額外獲得10萬元“國際交流特別獎學金”

 

【精品閱讀】





徐信忠
系別:金融學系
職稱:教授
辦公電話:86-10-62765135
Email:[email protected]


?個人簡介
徐信忠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在加入北京大學之前,曾任英國Bank of England貨幣政策局金融經濟學家和英國Lancaster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講座教授。曾任中國金融學年會第一屆理事會主席。
他在公司治理,行為金融和金融風險管理和資產定價等領域有多年的研究經驗,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并在國際和國內一流學術雜志上發表文章16篇。 發表論文的學術期刊包括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他的研究成果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發表的論文被大量引用,并獲得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 1997最佳論文獎和2002年澳大利亞金融國際會議衍生產品領域的最佳論文獎。本人的研究成果具有極強的實用價值,上述發表的論文已多次被金融應用性書籍轉載,并應邀在英格蘭銀行,瑞士聯合銀行,日本三菱銀行等金融機構作學術演講。關于隱含波動率期限結構(Term Structure)的學術文章被金融衍生產品的經典教科書《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 by John Hull》引用;關于“戀家”傾向的研究成果被《紐約時報》報道。


?研究領域
公司治理
行為金融
金融工程


?教育背景
1993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  金融  博士
1988  阿斯頓大學伯明翰  企業管理  碩士
1985  北京大學  地球物理學  學士


?職業經歷
1991--1993
英國Warwick大學商學院研究員(Research Fellow)
1993--1998
英國Manchester大學會計與金融系講師和高級講師;
1998--1999
英國BankofEngland貨幣政策局金融經濟學家;
1999--2002
英國Lancaster大學管理學院高級講師和講座教授。


?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成果
The Dynamics of International Equity Market Expectations (Co-authored with Michael J.Brennan, H. Henry Cao, Norman Stro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forthcoming
Forecasting FX Volatility: Inplied Volatilities versus AR(FI)MA Model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forthcoming. (Co-authored with S.Pong, M.Shackleton, and S. Taylor) .
CAPM, Higher Co-moment and Factor Models of UK Stock Returns, 2004, Journal of Bus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March. (Co-authored with D.Hung and M. Shackleton)
Post-Earning-Announcement Drift in the UK, 2003, 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 9(1), 89-116. (Co-authored with W.Liu and N.Strong)
Understanding the Equity Home Bias:The Evidence from the Survey Data, 2003,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May, 307-312.(Co-authored with N.Strong)
Pricing FTSE 100 Index Options under Stochastic Volatility, 2001,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21, 197-211. (Co-authored with Y. Lin and N. Strong).
The Profitability of Momentum Investing, 1999,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6, 1043-1091. (Co-authored with W. Liu and N. Strong)
Do S&P 500 Index Options Violate Martingale Restriction?, 1999,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5(5), 499-521. (Co-authored with N. Strong)
The Incremental Volatility Information in One Million Foreign Exchange Quotations, 1997, 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 4(4), 317-340. (Co-authored with S. Taylor)
Explaining the Cross-section of UK Expected Stock Returns, 1997,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 29(1), 1-23. (Co-authored with N. Strong) Conditional Volatility and the Informational Efficiency of PHLX currency Options Markets, 1995,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4), 803-821. (Co-authored with S. Taylor)
The Term Structure of Volatility Implied by Foreign Exchange Options, 1994,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9(1), 57-74. (Co-authored with S. Taylor)
The Magnitude of Implied Volatility Smiles: 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Exchange Rates, 1994, Review of Futures Markets, 13(2), 355-380. (Co-authored with S. Taylor)


?教授課程
2009-2010研究生金融學概論
2008-2009本科生國際財務管理
2007-2008 研究生 公司財務專題

  姓名:崔巍


姜萬軍
系別:金融學系
職稱:副教授
Email:[email protected]


?研究領域
風險管理
企業社會責任
公司結構治理


?教育背景
1997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經濟學博士
1988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經濟學碩士
1983 北方工業大學(管理工程)工學學士


?職業經歷
2000年8月—至今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副教授,2007年起,具有博士生導師資格。
1997年7月—2000年7月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講師
1983年7月—1994年9月
北方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師,期間先后擔任助教、講師,統計學學科組副主任等
2011年9月----2012年8月
美國克萊蒙特大學訪問學者(國家留學基金項目)
2004年9月—2005年7月
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哈斯商學院訪問學者(富布萊特學者)
2001年1月--2月
法國艾克斯-馬塞大學商學院(IAE,AIXENPROVENCE)訪問教授
1999年1月--6月
美國西北大學Kellogg商學院訪問學者


?研究成果
主要論文
喻志軍,姜萬軍.中國對外貿易質量剖析[J].統計研究,2013,07:25-32.
姜萬軍,金賽男.風險,創新激勵政策中被忽視的關鍵要素[J].統計研究,2010,09:43-47
喻志軍,姜萬軍.中國貿易優勢重構路徑選擇——從產業內貿易角度的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8,10:13-22.
姜萬軍,金賽男,蘇良軍,胡健穎.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瓶頸:基于風險管理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8,03:165-166
姜萬軍,楊東寧,周長輝.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初探[J].統計研究,2006,07:32-36.
胡健穎,蘇良軍,金賽男,姜萬軍.中國房地產預警模型的建立與應用[J].統計研究,2006,05:36-40.
姜萬軍,喻志軍.經濟適用住房政策:問題與出路[J].中國軟科學,2005,09:23-29.
姜萬軍.體面工作留住人才——對北京知識生產者的調查、分析[J].北京社會科學,2004,01:35-39.
姜萬軍.知識生產者是科技競爭力的基礎——加入WTO對我國科技競爭力影響初探[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0,06:4-9.
姜萬軍.中國科學技術國際競爭力現狀、問題與對策[J].科學學研究,1998,03:60-66+112.
專著、教材(章節)
《中國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研究》,企業管理出版社,2013年(與喻志軍合作)
《研究型大學的結構治理與生產率提升機理:基于知識生產者個人視角的理論思考》,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
《中國基金投資市場發展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年(朱善利主編厲放姜萬軍副主編)
《中國國際競爭力發展報告2001》第五章,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聯合課題組)
《中國國際競爭力發展報告1999》第三章,第四章,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聯合課題組)
《中國國際競爭力發展報告1997》第三章,第八章,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聯合課題組)
《中國國際競爭力發展報告1996》第五章,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聯合課題組)


?教授課程
1企業價值評估與價值創造(MBA、MPAcc、普通碩士、EDP)
2項目管理(MBA、普通碩士、EDP)
3企業社會責任與持續發展(MBA)
4風險管理與保險(本科生)
5資產評估(本科)

  何小峰
  現任職務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
  投資銀行學、企業資本運營、國際投資與創業投資、北京舉辦奧運會的金融支持工程、重組理論
  工作和學習經歷
  1978年-1984年就學于北京大學經濟系(七七級)先后獲得北京大學經濟學學士和碩士學位
  1984年-1992年留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任教
  1986年-1989年赴香港新華社東南經濟信息中心做研究工作,同時繼續在北京大學從事教學
  1992年-1998年在香港進行投資銀行的理論學習和業務實踐
  1998年重返北京大學任教,開設投資銀行學,資本市場研討,投資學,中國證券2市場等課程現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術兼職
  華融博士后工作站指導專家
  特華博士后工作站指導專家
  大連商品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指導專家
  北京市金融系統優秀調研成果評委會成員
  韶關學院客座教授
  北京大學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金融學會理事
  主要著作和譯著
  《資產證券化理論與實務全書》(副主編,中國言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國工商經營》(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資產證券化:中國的模式》(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投資銀行學》(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北大清華學經濟:資本市場運作教程》(主編,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年)
  《北大清華學經濟:投資銀行學》(主編,中國發展出版社2002年)
  《奧運金融工程》,主編,同心出版社2004年
  榮譽及獲獎情況
  北京大學2004年度楊芙清王陽元院士優秀教學科研獎
  北京大學首屆科學研究成果青年鼓勵獎
  1989-1990學年度教學優秀獎
  北京大學第三屆科學研究成果論文一等獎
  北京大學學報優秀論文獎(1980-1990年度)
 

金融學系 
       
姓名:王一鳴

  劉玉珍
  行政職務:系主任,金融碩士項目主任
  系別:金融學系
  職稱:教授
  辦公電話:86-10-62757699
  Email:[email protected]
  劉玉珍教授目前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系主任, 研究專長為行為金融學,證券市場與投資學。曾在國際主要學術期刊如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Management Scie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European Finance Management,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Pacific Basin Finance Journal 等國內外刊物發表數十篇文章。期刊論文獲得美國 Sandell Research Grant on Retirement (美國聯邦社會安全署支持計劃) (2006),研究論文被美國會計師協會文摘,( 2004), 美國商業周刊 (2004), 經濟學人 Economist(2012) 等多個期刊介紹。曾榮獲國際多個學術論文研討會最佳論文獎, 并曾獲得美國財務年會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AFA)travel grant Travel Grant,擔任國際多個重要期刊的評審委員與中山大學管院杰出校友。
  她曾分別擔任臺灣政治大學與中正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系主任,政治大學商學院投資人研究中心主任, 臺灣證券柜臺買賣中心獨立董事,期交所交易委員,證券商業同業公會顧問,臺北市政府特種基金顧問,投資人保護中心調解委員,臺灣金融學會理事,臺灣經濟部國有事業民營化咨詢委員,并為臺灣多個主要金融學術期刊的編輯委員。
  過去十年來深入參與臺灣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證券交易所、證券柜臺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證券暨市場發展基金會, 集保公司與證券商業同業公會等的市場規劃與相關制度設計。其他實務經驗尚包括, 基金投資產品設計, 投資人保護與教育, 銀行不動產估價與企業授信決策模型,國營事業民營化, 釋股評策略規劃等方面。曾出版『財務管理』、『股市EQ』、『證券市場理論與實務』等書。
  研究領域
  行為金融學
  證券市場微結構
  家庭金融
  投資學
  教育背景
  1991 臺灣中山大學 金融學博士
  1988 臺灣中山大學 企業管理碩士
  1985 臺灣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學士
  職業經歷
  2007―目前
  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
  1998―2007
  臺灣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教授,系主任
  1996―1998
  臺灣中正大學金融系教授,系主任
  1991―1996
  臺灣中正大學金融系副教授
 

專業名稱:金融學     專業代碼:020204     門類/類別:經濟學     學科/類別:應用經濟學

開設專業院校: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物資學院 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中國政法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中國科學院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 南開大學 天津商業大學 天津財經大學 天津大學 河北經貿大學 河北大學 山西財經大學 內蒙古工業大學 內蒙古財經大學 沈陽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遼寧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沈陽工業大學 東北大學 沈陽化工大學 吉林財經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長春理工大學 吉林大學 哈爾濱商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 上海社會科學院 上海海事大學 復旦大學 同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東華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南京審計大學 蘇州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南京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浙江財經大學 寧波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浙江大學 安徽大學 安徽財經大學 安徽工業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福州大學 廈門大學 江西財經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 山東財經大學 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山東工商學院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北大學 中南大學 湘潭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 湖南商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 廣東財經大學 中山大學 暨南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深圳大學 華南師范大學 廣西大學 海南大學 重慶理工大學 重慶工商大學 重慶大學 西南大學 中共四川省委黨校 西南民族大學 四川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貴州財經大學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財經大學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大學 西北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西安工業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陜西師范大學 延安大學 西安財經學院 蘭州大學 蘭州財經大學 新疆財經大學


專業解析:

以天津商業大學為例,金融學是研究經濟活動各領域貨幣與資本運動、資源配置和宏觀調控的理論與方法的學科,是兼具很強的理論性與實務性、微觀與宏觀、國別性與全球性特點的綜合性學科。它對各國和全球經濟運行與社會發展全局有著重大影響。本學科是在原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學、投資學和保險學基礎上調整形成的。隨著我國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先進金融理論與方法的引入,大大豐富和擴展了我國金融新興學科研究的領域和內容,在各國經濟不斷發展和全球一體化背景下發展前景廣闊。

在本科金融專業下設有金融理論教研室和應用金融教研室,擁有一批從事金融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師資,并且在相關學科,如會計學、企業管理設有碩士點,在經濟學、財政學、國際貿易等本科專業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從而為相關課程的開設和本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現從事金融專業教學和研究的教師共有19人,其中正教授5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學位3人,在讀博士2人,其余教師均具有碩士學位。其中有3位教師有從事金融工作的經歷,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有3位教師擔任過相關專業與金融有關的碩士研究生導師,具有較好的碩士生培養經驗。近年來,金融專業教師發表了百余篇科研論文。


  培養目標:
本學科之旨在培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具有嚴謹求實的思想作風和較高的精神文明素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努力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要求具有扎實的經濟學基礎理論,掌握現代金融學原理和較系統的金融專門知識;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并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具有金融經濟問題觀察分析能力、貨幣政策實施能力和從事金融具體工作能力;畢業后可承擔本學科的教學、科研具體工作和中高層次的金融管理實務工作。

  研究方向:
  金融專業碩士學位下設兩個研究方向:
  1、 公司金融
  2、 金融市場與金融管理 

  

此專業大學排名:

0202 應用經濟學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66 所,本次參評58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55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1 北京大學 A+
2 10002 中國人民大學 A+
3 10034 中央財經大學 A+
4 10036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A
5 10173 東北財經大學 A
6 10272 上海財經大學 A
7 10384 廈門大學 A
8 10003 清華大學 A-
9 10055 南開大學 A-
10 10246 復旦大學 A-
11 10421 江西財經大學 A-
12 10422 山東大學 A-
13 10520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A-
14 10651 西南財經大學 A-
1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A-
16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B+
17 10038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B+
18 10070 天津財經大學 B+
19 10140 遼寧大學 B+
20 10183 吉林大學 B+
21 10284 南京大學 B+
22 10286 東南大學 B+
23 10335 浙江大學 B+
24 10353 浙江工商大學 B+
25 10456 山東財經大學 B+
26 10486 武漢大學 B+
27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28 10532 湖南大學 B+
29 10558 中山大學 B+
30 10559 暨南大學 B+
31 11482 浙江財經大學 B+
32 10007 北京理工大學 B
33 10011 北京工商大學 B
34 10125 山西財經大學 B
35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B
36 10247 同濟大學 B
37 10269 華東師范大學 B
38 10273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B
39 10280 上海大學 B
40 10327 南京財經大學 B
41 10357 安徽大學 B
42 10423 中國海洋大學 B
43 10497 武漢理工大學 B
44 10593 廣西大學 B
45 10611 重慶大學 B
46 10689 云南財經大學 B
47 10200 東北師范大學 B-
48 10240 哈爾濱商業大學 B-
49 10251 華東理工大學 B-
50 10285 蘇州大學 B-
51 10319 南京師范大學 B-
52 10337 浙江工業大學 B-
53 10378 安徽財經大學 B-
54 10385 華僑大學 B-
55 10475 河南大學 B-
56 10491 中國地質大學 B-
57 10534 湖南科技大學 B-
58 10610 四川大學 B-
59 10730 蘭州大學 B-
60 11799 重慶工商大學 B-
61 11846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B-
62 90026 軍事經濟學院 B-
63 10027 北京師范大學 C+
64 10207 吉林財經大學 C+
65 10403 南昌大學 C+
66 10427 濟南大學 C+
67 10459 鄭州大學 C+
68 10484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C+
69 10511 華中師范大學 C+
70 10536 長沙理工大學 C+
71 10574 華南師范大學 C+
72 10592 廣東財經大學 C+
73 10697 西北大學 C+
74 10766 新疆財經大學 C+
75 11560 西安財經學院 C+
76 11646 寧波大學 C+
77 11832 河北經貿大學 C+
78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C
79 10075 河北大學 C
80 10126 內蒙古大學 C
81 10270 上海師范大學 C
82 10276 華東政法大學 C
83 10290 中國礦業大學 C
84 10295 江南大學 C
85 10299 江蘇大學 C
86 10320 江蘇師范大學 C
87 10338 浙江理工大學 C
88 10433 山東理工大學 C
89 10589 海南大學 C
90 10652 西南政法大學 C
91 10656 西南民族大學 C
92 10671 貴州財經大學 C
93 10673 云南大學 C
94 10741 蘭州財經大學 C
95 11287 南京審計大學 C
96 11414 中國石油大學 C
97 10052 中央民族大學 C-
98 10053 中國政法大學 C-
99 10058 天津工業大學 C-
100 10069 天津商業大學 C-
101 10139 內蒙古財經大學 C-
102 10360 安徽工業大學 C-
103 10602 廣西師范大學 C-
104 10657 貴州大學 C-
105 10681 云南師范大學 C-
106 10718 陜西師范大學 C-
107 10759 石河子大學 C-
108 11664 西安郵電大學 C-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2017年)0202 應用經濟學排名: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66 所,本次參評58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55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1 北京大學 A+
2 10002 中國人民大學 A+
3 10034 中央財經大學 A+
4 10036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A
5 10173 東北財經大學 A
6 10272 上海財經大學 A
7 10384 廈門大學 A
8 10003 清華大學 A-
9 10055 南開大學 A-
10 10246 復旦大學 A-
11 10421 江西財經大學 A-
12 10422 山東大學 A-
13 10520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A-
14 10651 西南財經大學 A-
1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A-
16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B+
17 10038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B+
18 10070 天津財經大學 B+
19 10140 遼寧大學 B+
20 10183 吉林大學 B+
21 10284 南京大學 B+
22 10286 東南大學 B+
23 10335 浙江大學 B+
24 10353 浙江工商大學 B+
25 10456 山東財經大學 B+
26 10486 武漢大學 B+
27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28 10532 湖南大學 B+
29 10558 中山大學 B+
30 10559 暨南大學 B+
31 11482 浙江財經大學 B+
32 10007 北京理工大學 B
33 10011 北京工商大學 B
34 10125 山西財經大學 B
35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B
36 10247 同濟大學 B
37 10269 華東師范大學 B
38 10273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B
39 10280 上海大學 B
40 10327 南京財經大學 B
41 10357 安徽大學 B
42 10423 中國海洋大學 B
43 10497 武漢理工大學 B
44 10593 廣西大學 B
45 10611 重慶大學 B
46 10689 云南財經大學 B
47 10200 東北師范大學 B-
48 10240 哈爾濱商業大學 B-
49 10251 華東理工大學 B-
50 10285 蘇州大學 B-
51 10319 南京師范大學 B-
52 10337 浙江工業大學 B-
53 10378 安徽財經大學 B-
54 10385 華僑大學 B-
55 10475 河南大學 B-
56 10491 中國地質大學 B-
57 10534 湖南科技大學 B-
58 10610 四川大學 B-
59 10730 蘭州大學 B-
60 11799 重慶工商大學 B-
61 11846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B-
62 90026 軍事經濟學院 B-
63 10027 北京師范大學 C+
64 10207 吉林財經大學 C+
65 10403 南昌大學 C+
66 10427 濟南大學 C+
67 10459 鄭州大學 C+
68 10484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C+
69 10511 華中師范大學 C+
70 10536 長沙理工大學 C+
71 10574 華南師范大學 C+
72 10592 廣東財經大學 C+
73 10697 西北大學 C+
74 10766 新疆財經大學 C+
75 11560 西安財經學院 C+
76 11646 寧波大學 C+
77 11832 河北經貿大學 C+
78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C
79 10075 河北大學 C
80 10126 內蒙古大學 C
81 10270 上海師范大學 C
82 10276 華東政法大學 C
83 10290 中國礦業大學 C
84 10295 江南大學 C
85 10299 江蘇大學 C
86 10320 江蘇師范大學 C
87 10338 浙江理工大學 C
88 10433 山東理工大學 C
89 10589 海南大學 C
90 10652 西南政法大學 C
91 10656 西南民族大學 C
92 10671 貴州財經大學 C
93 10673 云南大學 C
94 10741 蘭州財經大學 C
95 11287 南京審計大學 C
96 11414 中國石油大學 C
97 10052 中央民族大學 C-
98 10053 中國政法大學 C-
99 10058 天津工業大學 C-
100 10069 天津商業大學 C-
101 10139 內蒙古財經大學 C-
102 10360 安徽工業大學 C-
103 10602 廣西師范大學 C-
104 10657 貴州大學 C-
105 10681 云南師范大學 C-
106 10718 陜西師范大學 C-
107 10759 石河子大學 C-
108 11664 西安郵電大學 C-

數據來源: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   

2007年金融學專業學校排名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1 中國人民大學 A+ 8 中山大學 A 15 上海交通大學 A
2 北京大學 A+ 9 廈門大學 A 16 東北財經大學 A
3 西南財經大學 A+ 10 暨南大學 A 17 南京大學 A
4 南開大學 A+ 11 湖南大學 A 18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A
5 復旦大學 A+ 12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A 19 清華大學 A
6 上海財經大學 A 13 武漢大學 A 20 同濟大學 A
7 中央財經大學 A 14 西安交通大學 A      
 
B+等(30個):華東師范大學、吉林大學、重慶大學、天津財經大學、遼寧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華大學、蘇州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天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西財經大學、上海大學、南京財經大學、中南大學、浙江工商大學、西南大學、安徽財經大學、新疆財經學院、廣東商學院、河南大學、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廣西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浙江財經大學
 
 
B等(30個):寧波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福州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東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青島大學、深圳大學、山東經濟學院、山東財政學院、云南財經大學、貴州財經學院、蘭州商學院、鄭州大學、安徽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河海大學、西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蘭州大學、北京工商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河北大學
 
 
C等(20個):名單略
    2015-2016年金融學專業學校排名
排 名
學校名稱
星 級
開此專業學校數
1 中國人民大學 5★ 181
2 西南財經大學 5★ 181
3 中央財經大學 5★ 181
4 南開大學 5★ 181
5 廈門大學 5★ 181
6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5★ 181
7 復旦大學 5★ 181
8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5★ 181
9 上海財經大學 5★ 181
10 武漢大學 4★ 181
11 東北財經大學 4★ 181
12 暨南大學 4★ 181
13 北京大學 4★ 181
14 天津財經大學 4★ 181
15 吉林大學 4★ 181
16 中山大學 4★ 181
17 遼寧大學 4★ 181
18 上海交通大學 4★ 181
19 浙江工商大學 4★ 181
20 西安交通大學 4★ 181
 

金融學專業考研科目:
政治 英語 數學或者專業課。這個看各個學校決議金融學專業課的初試考的比例多,就掌權勢巨子性最高的金融聯考來說就要考西方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有的學校還要考據券投資學以及保險學,但一般大部分數照舊考前三項加考據券以及保險的學校比例少!專業課方面詳細科目還要看考什么學校詳細而定。必考科目政治,英語,數學,另外從2011年起開始取消金融聯考,開始各學校單獨命題,得看你具體報考什么學校才知道金融的專業課考什么。
 
金融學考研參考書:
金融學分為專業碩士和科學碩士,科學碩士的參考書較多,西方經濟學參考書與往年一樣,即:
1.《微觀經濟學》(第六版) (美)平狄克、魯賓費爾德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宏觀經濟學》(第七版)(美)多恩布什、費希爾、斯塔茲著,范家驤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金融學部分為: 
1、黃達《金融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黃燕君、何嗣江:《新編國際金融》(第2版),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
3、戴志敏:《證券投資學--理論、實踐與案例分析》,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專業碩士只需看第一本即可,但是西方經濟學一樣。
金融學不考國際經濟學。
 
金融學研究生就業方向:
1)商業性質的銀行,其中包括中國工商、建設、農業銀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2)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如中國人壽、平安、太平洋保險等;
3)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4)金融控股集團、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5)證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托投資公司,金融投資控股公司,投資咨詢顧問公司.大型企業財務公司;
7)國家公務員系列的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銀行,比如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出版傳播機構等。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北京大學考研分數線、北京大學報錄比、北京大學考研群、北京大學學姐、北京大學考研真題、北京大學專業目錄、北京大學排名、北京大學保研、北京大學公眾號、北京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北京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北京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

北京大學金融學考研參考書目 推薦

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姐


加學姐,獲免費答疑,進考研群
北京大學考研網由北京大學研究生維護,發布最新的北京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還提供北京大學研究生1對1輔導和考研真題等服務,有問題請加微信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