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導師:郭衛華

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導師:郭衛華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微信,為你答疑,送資源

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導師:郭衛華 正文
郭衛華 教授
碩士生導師
教育背景:
時間 學校 學位
2001.9~2004.6 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博士(導師:張新時院士)
1998.9~2001.7 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碩士(導師:王仁卿教授)
1993.9~1995.7 山東教育學院生化系,本科學生及理學學士
1988.9~1990.7 曲阜師范大學生物系,專科學生
1985.9~1988.7 山東省汶上一中,高中學生
工作經歷:
時間 工作單位 職務/職稱
2010.12~至今 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2010.11~至今 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所長
2008.3~2009.3 韓國Korea University博士后(合作導師:Prof. Zin-Suh Kim)
2006.9~2010.12 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
2004.10~2006.9 北京師范大學資源學院博士后(合作導師:張新時院士)
2004.7 ~2006.8 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講師
1990.9~1998.7 汶上縣郭倉中學,英語及生物學教師
主要研究方向:
生理生態學、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數據庫
社會榮譽與學術兼職: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007年度入選);
美國生態學會EcoEd委員
中國生態學會生態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生態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
《生態學報》和《植物生態學報》外審專家;
SCI刊物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Aquatic Botany審稿人
主持的主要研究課題:
[1] 山東省環境保護科技項目“山東省外來種編目數據庫建立”(No.2004057,2004~2005,已通過鑒定)
[2]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項目)“草地與農牧交錯帶生態系統重建機理及優化生態-生產范式”之子課題“優化生態生產范式”(No.G2000018600,2004~2007,已完成)
[3] 國家重大地質調查項目“山東省黃河下游土壤生物多樣性及其作用研究”(No.1212010310306,2005~2006,已完成)
[4] 山東省科學技術發展計劃(軟科學)“濟南市城鄉交錯區生態家園模式研究”(No.B200540,2005~2006,已完成)
[5] 山東大學-博士后科研啟動基金(No.10000066961265,2006~2007,已完成)
[6] 山東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科研獎勵基金“山東省名優特農產品基地土壤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價”(No.2005BS08010,2005~2007,已完成)
[7]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華北典型落葉闊葉林生態系統植被與土壤微生物關系的研究”(No. Z2007D02,2007~2009,已完成)
[8] 山東省科技攻關重點項目“山東生態省建設決策管理共享信息平臺與數據庫”(No. 2007GG20006004),2007~2010
[9]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植被生理生態學與土壤微生物研究”(No. NCET-07-0511),2007 ~2010
[10] 山東大學教學改革立項項目“多學科交叉融合模式下生態學課堂教學改革與學生綜合能力培養”(No. 2009-206),2009 ~2011
[11] 山東省自主創新重大項目“黃河三角洲海岸帶濕地保護與修復技術示范”子課題(No.2008GG3NS07005),2009~2010
[12]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黃河三角洲生態系統綜合整治技術與模式”子課題(No.2006BAC01A13),2010~2011
[13]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基于植物功能性狀的華北典型落葉闊葉優勢種對氣候變化的響應”(No.ZR2010CM062),2010~2013
[14] 山東大學自主創新基金交叉學科培育項目“山東省生態資源數據庫與信息系統”(No.2010JC004),2010~2012
[15] 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青島百合遺傳多樣性及其空間格局的ISSR分析”,2011~2013
[1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于植物功能性狀的黃河三角洲群落動態格局對人為擾動的快速響應機制研究”,No.31140054。
[17] 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華北地區植物群落調查”,No.2011FY110300,2011-2016。
發表的主要SCI論文:
[1] Guo Weihua, Jeong Jihee, Kim Zinsuh, Wang Renqing, Kim Enhye, Kim Sunghwan. Genetic diversity of Lilium tsingtauense in China and Korea revealed by ISSR markers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2011, 39: 352-360 (SCI)
[2] Guo Weihua, Li Bo, Zhang Xinshi, Wang Renqing. Effects of water stress on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water balance component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and Caragana intermedia in the 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 Agroforestry Systems, 2010, 80(3): 423~435(SCI)
[3] Guo Weihua, Li Bo, Zhang Xinshi, Wang Renqing. Architectural plasticity and growth response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and Caragana intermedia seedlings to simulated water stress.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07, 69(3): 385~399(SCI)
[4] Guo Weihua, Wang Renqing, Zhou Shiliang, Zhang Shuping, Zhang Zhiguo. Genetic diversity and clonal structure of Phragmites australi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of China.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2003, 31(10): 1093~1109(SCI)
[5] Guo Weihua, Li Bo, Huang Yongmei, Zhao Haixia, Zhang Xinshi. Effects of different water stresses on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seedlings.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3, 45(10): 1238~1244 (SCI)
[6] Guo Weihua, Liu Heng, Du Ning, Zhang Xinshi, Wang Renqing. Structure design and establishment of database application system for alien spec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7, 18 (10): 11~16
[7] Han Xuemei, Wang Renqing, Guo Weihua* (Corresponding author), Pang Xugui, Zhou Juan, Wang Qiang, Zhan Jincheng, Dai Jierui.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response to land use and various soil elements in a city landscape of North China.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1, 10 (73): 16554-16565 (SCI)
[8] Zhou Juan, Wang Renqing, Guo Weihu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ou Guangjun, Wang Qiang, Wang Wei, Han Xuemei, Pang Xugui, Zhan Jincheng, Dai Jierui.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diversity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geochemical elements under different farmlands in Shouguang, China.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 2011, 42: 1008~1026 (SCI)
[9] Han Xuemei, Wang Renqing, Liu Jian, Wang Mengcheng, Zhou Juan, Guo Weihua* (Corresponding author). Effects of vegetation type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atabolic diversity in five plant communities in North China assessed by polyphasic method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 19(10): 1228 ~1234(SCI)
[10] Xu Fei, Guo Weihua* (Corresponding author), Xu WH, Wei YH, Wang RQ*. Leaf morphology correlates with water and light availability: what consequences for simple and compound leave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9, 19: 1789~1798(SCI)
[11] Du Ning, Guo Weihua, Zhang Xiuru, Wang Renqing.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Vitex negundo L. var. heterophylla (Franch.) Rehd. to drought stress. 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 2010, 32: 839~848(SCI)pdf.rar
[12] Jeong Jihee, Kim Eunhye, Guo Weihua, Yoo Kioug, Jo Donggwang, Kim Zinsuh. Genetic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of the endangered species Megaleranthis saniculifolia in Korea as revealed by allozyme and ISSR markers. 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10, 289: 67~76(SCI)
[13] Xu Fei, Guo Weihua, Wang Renqing, Xu Weihong, Du Ning, Wang Yufang. Leaf movement and photosynthetic plasticity of black locust (Robinia pseudoacacia) alleviate stress under different light and water conditions. 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 2009, 31: 553~563 (SCI)
[14] Xu Fei, Guo Weihua, Xu Weihong, Wang Renqing. Habitat effects on leaf morphological plasticity in Quercus acutissima. Acta Biologica Cracoviensia Series Botanica, 2008, 50(2): 19~26(SCI)
[15] Zhou Juan, Guo Weihua, Wang Renqing, Han Xuemei, Wang Qiang. Microbial community diversity in the profile of an agricultural soil in Northern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8, 20: 981~988(SCI)
[16] Han Xuemei, Guo Weihua, Wang Renqing, Wang Mencheng.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microcosm soils treated with battery waste.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7, 17(8): 919~926 (SCI)
[17] 郭衛華, 李波, 黃永梅, 張新時. 不同程度的水分脅迫對中間錦雞兒氣體交換特征的影響. 生態學報, 2004, 24 (12): 2716~2722
[18] 郭衛華, 李波, 張新時, 王仁卿. FDR系統在土壤水分連續動態監測中的應用. 干旱區研究, 2003, 20(4): 247~251
[19] 郭衛華, 王仁卿, 張淑萍, 宋百敏. 黃河下游濕地蘆葦種群克隆結構的等位酶分析. 山東大學學報, 2003, 38(2): 89~92
[20] 郭衛華, 李波, 張新時, 王仁卿. 水分脅迫對沙棘和中間錦雞兒蒸騰作用影響的比較研究. 生態學報, 2007, 27 (10): 4132 ~ 4140
授權專利:
郭衛華. 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山東生態省建設決策管理共享信息平臺與數據庫系統”,登記號No. 2011SR047588,證書號軟著登字第0311262號
通訊地址:
濟南市山大南路27號 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電話:0531-88363309,13589056676
傳真: 0531-88363573
E-mail:[email protected]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添加山東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山東大學考研分數線、山東大學報錄比、山東大學考研群、山東大學學姐微信、山東大學考研真題、山東大學專業目錄、山東大學排名、山東大學保研、山東大學公眾號、山東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山東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山東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shandongdaxue/daoshi_494545.html
推薦閱讀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陳衛忠
基本情況介紹陳衛忠,男,年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年聘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曹升樂
基本情況介紹曹升樂,男,年月,博士,教授,年任博導。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水文計劃()中國國家委員會委員、國際水文科學學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學校水利水電類教學指……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唐春安
基本情況介紹唐春安,男,年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年聘任博士研究生導師。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力學所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特邀研究員、中國巖石力學與工……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顧金才
基本情況介紹顧金才,男,年月生,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年聘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巖土工程與防護工程地質力學模型試驗研究專家。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項,二等獎項,三等獎項。年被……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鄔愛清
基本情況介紹鄔愛清,男,年月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年聘任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長江科學院巖基研究所所長,水利部巖土力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兼任中國巖石力學與工……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周學軍
基本情況介紹周學軍,男,年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年聘任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領域介紹學科專業:工程力學研究方向及內容:工程結構和構件的力學效應理論及應用取得科研成果情況近三……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王有志
王有志,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結構工程評估與維修加固、大型橋梁工程施工過程重大力學問題及新型道路路面結構、新型結構材料開發研究。先后承擔完成了等項國家重大工程科研……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陳青來
陳青來,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英聯邦國家憲章注冊結構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結構科學哲學、結構系統方法、結構減震隔震。曾主持完成多項結構設計、校核。現為科……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王廣月
王廣月,教授,碩士生導師,土木學科主任。主要從事地基基礎及加固、建筑物安全評估與監控、施工技術與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負責完成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物老化病險量化評價系統的開發與應用……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劉健
劉健,博士,副教授,土建與水利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結構計算分析、安全評估與監控,數據分析處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來參加了多項國家基金和大型工程科研項目研究,作為主要研究人……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劉振華
劉振華,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結構工程研究所副所長。主要從事大跨度空間結構的計算理論與分析方法、大跨度屋蓋結構(包括薄膜結構)的風振響應機理及抗風……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王培軍
王培軍,男,博士,講師。中國建筑學會抗震防災分會結構抗火專業委員會委員,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試驗室客座研究員。主要從事結構抗火性能和設計理論研究。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余篇,其……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侯和濤
個人簡介侯和濤,男,博士(后),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土木工程系支部書記,中國鋼結構協會結構穩定與疲勞分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鋼框……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陳瑛
個人簡介陳瑛,女,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先進復合材料力學及工程應用、建筑結構抗震、建筑結構損傷檢測與加固等領域的研究工作。近三年了主持了一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一項山東省優……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宋修廣
宋修廣):博士(后),教授碩士生導師,土建與水利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地基處理、邊坡加固、土動力學、路基路面工程。近年來,作為主要技術負責人承擔完成了許多重大項目研究……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商慶森
商慶森,理學士、教授,碩士生導師,道路與橋梁研究所所長、山東省土木工程學會理事、山東大學學報編委。主要從事道路結構設計理論與道路材料的研究。在道路結構的力學模型、道路病害診……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姚占勇
基本信息:姚占勇,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山東大學工程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山東省公路學會常務理事,《中外公路》編委等。主要從事路基、路面結構與材料的研究。結合重大高速……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劉樹堂
劉樹堂,男,教授,工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交通系主任。主要從事道路施工、路基穩定性和路面結構及路面材料的研究。在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理論等方面建立了若干原創性物理型公式。主持……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崔新壯
崔新壯,山東壽光人,博士,研究生導師。年破格晉升教授,年組建山東大學黃河沖淤積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現為中心主任,山東省道路與鐵道工程重點學科路面病害機理與養護方向學術帶頭人……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楊曉光
楊曉光,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交通學科兼職碩士生導師,工學博士,同濟大學責任教授,交通學科主任、智能交通工程系統()研究中心主任,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學科……
日期:10-09 閱讀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