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導師:潘光堂

發布時間:2021-10-09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導師:潘光堂

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導師:潘光堂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導師:潘光堂 正文


  姓名:潘光堂 性別:男 政治面貌:中國共產黨黨員
  碩導批準時間:1997 指導碩士生總數:39 已獲碩士總數:26
  博導批準時間:2001 指導博士生總數:20 已獲博士總數:9
  聯系電話:2882714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畢業學校:四川農業大學
  職稱:教授 最高學位:農學博士 所屬學院:玉米所
  導師類別:碩、博導
  碩士專業:作物遺傳育種
  博士專業:作物遺傳育種
  教學課程:《高級作物遺傳育種學》《數量遺傳學》

  個人簡介
  潘光堂,博士,教授,博導,現任玉米研究所副所長,研究生處處長,四川玉米育種攻關組組長,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帶頭人,農業部玉米產業技術體系玉米遺傳育種崗位專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農業部《西南作物種質資源利用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
  主要從事作物遺傳育種和作物生物技術教學科研工作,“十五”以來,先后主持國家農作物轉基因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課題,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農業部“948計劃”、行業科技項目、國家伏特青年教師基金、科技部轉化基金、CYYMIT和亞洲開發銀行項目、國家和四川玉米育種攻關、四川玉米生物技術攻關和四川省教育廳重大項目等20余項。作為主研選育玉米骨干自交系10余個,選育和推廣玉米優良雜交種30余個,在四川和西南地區推廣億余畝,累計增產玉米30多億公斤;1990年以來,共獲部省級以上科技獎勵13項,發表科技論文近80篇,編寫教材2部,合作主編專著3部。

  學術、技術組織任職:

起止年月 學術、技術組織名稱 職務
2000年----現在 四川作物學會 常務理事
1995年----現在 四川遺傳學會 會員
1992年----現在 中國生化學會 會員
1998年----現在 四川省青年科技學會 理事
1998年----現在 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 委員會玉米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
1996年----2000年 四川省玉米育種攻關組 副主持
2001年----2005年 四川省玉米育種攻關組 副主持
2004年----現在 四川農作物新品種保護協會 常務理事

  主要論著:
  1.《數量遺傳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北京,副主編
  2. 玉米幼胚培養胚性愈傷組織誘導力的遺傳變異分析《作物學報》2003,29(3):386~390,第一作者
  3. 玉米SSR連鎖圖譜構建及抗文枯病基因定位《高技術通訊》(EI收錄),2005,15(5):71~7,責任作者
  4. 玉米幼胚培養能力性狀QTL分析《作物學報》2006,32(1):7~13,第一作者
  5. 四種玉米幼胚培養性狀的基因效應分析《中國農業科學》2006,39(1):18~22,責任作者
  6. QTL mapping of Fusarium moniliforme ear rot resistance in maize. 1.Map construction with microsatellite and AFLP markers《J Appl Genet》 2006,47(1):9~15,責任作者
  7. QTL Analysis of Plant Height and Ear Height Of Maize(Zea Mmays L.) 《Russian Journal Genetics》(SCI收錄), 2006, Vol42(3):306~310,責任作者
  8. 墨白964群體5輪混合選擇遺傳變異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中國農業科學》2006,39(2):237~245,責任作者
  9. 玉米抗紋枯病QTL定位《作物學報》2006,32(5):698~702,責任作者
  10. 拔節期與抽穗期玉米抗紋枯病相關QTL的初步定位《分子細胞生物學報》2006,39(2):139~144,責任作者
  11.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Resistance to Banded Leaf And Sheath Blight in Maize.《Crop Science》(SCI收錄),2006, 46(3): 1039~1045,責任作者
  12. QTL Analysis of Plant Height and Ear Height Of Maize(Zea Mmays L.).《Russian Journal Genetics》(SCI收錄). 2006, 42(3):306~310,責任作者
  13. Seclection of Maize Inbred Lines with Regeneration and Susceptibility to Agrobacterium tumifacien.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SCI收錄). 2007, 34(8):749~755,責任作者
  14. Analysis of Gene Effect on Characters of Immature Embryo Culture in Maize.《Agricultural Science in China》 2007, 6(11)1291~1296 ,責任作者

  科研項目及獲獎
  (近五年):

獎勵種類 獲獎項目名稱 獲獎等級 排名 年度
四川科技進步獎 玉米優良雜交種“川農三交2號” 三 等 5 1990
四川科技進步獎 玉米群體改良與育種實踐相結合的系列研究 三 等 5 1993
四川科技進步獎 山區育種用優良玉米自交系S37(蘇37) 二 等 5 1994
四川科技進步獎 豐抗兼優玉米雜交種“川農單交9號” 特等 6 1996
國家技術發明獎 玉米高配合力、高產、高抗多種病害新自交系48-2和S37(蘇37) 二 等 6 1996
教育部科技進步獎 豐抗兼優玉米雜交種“川農單交9號” 三 等 2 1999
四川科技進步獎 四川地方種質和美國玉米帶種質“三高”自交系21-ES及18-599、156選育 一等 5 2001
四川科技進步獎 玉米新型雄性不育材料的創造、研究與應用 二 等 2 2002
四川科技進步獎 突破性玉米雜交種川單21的選育與應用 二 等 3 2005
四川科技進步獎 高配合力大穗多抗廣適玉米自交系08-641選育與應用 一等 3 2007
農業部豐收計劃獎 川單11號、13號優化配套高產栽培模及推廣 一等 1 2003
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進步獎 高配高產多抗玉米自交系18-599、156選育及應用 二 等 1 2007
國家技術發明獎干系18-599和09-641 西南地區雜交玉米育種第四輪骨 二 等 2 2008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四川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四川農業大學考研分數線、四川農業大學報錄比、四川農業大學考研群、四川農業大學學姐微信、四川農業大學考研真題、四川農業大學專業目錄、四川農業大學排名、四川農業大學保研、四川農業大學公眾號、四川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四川農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四川農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四川農業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sichuannongye/daoshi_490629.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