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方案

發布時間:2020-05-13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方案

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方案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方案 正文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方案
學院 環境與生態學院 培養類別 博士、碩士
一級學科名稱 環境科學與工程 學科代碼 0830
適用年級  2019級開始適用 修訂時間  2019  8
覆蓋二級學科 環境科學(083001);環境工程(083002);環境管理(0830Z1)
學制 碩士: 3 年;博士(含碩博連讀博士階段): 4 年;本直博 5
學分 碩士:總學分≥ 24  學分,其中課程學分≥ 21  學分,其他培養環節  3 學分
1.普通博士:總學分≥ 12 學分,其中課程學分≥ 9 學分,其他培養環節 3 學分
2.碩博連讀/本直博:總學分≥ 28 學分,其中課程學分≥ 24 學分,其他培養環節 4 學分
培養目標 1.思想品德要求
擁護中國共產黨,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四個自信”,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愛國主義思想,擁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責任和擔當意識,具有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具有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遵紀守法、誠實誠信;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職業道德,具有愛崗敬業、團結協作、勇于實踐、艱苦奮斗、止于至善的優秀品質。
2.學術能力要求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應掌握有關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具備應用外語開展學術交流的能力。
學術型博士研究生應掌握有關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在學術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績;具備較寬的國際學術視野和較強的國際學術交流能力。
3.學術誠信要求
恪守學術道德、崇尚學術誠信,熱愛科學研究,具有嚴謹的科研工作作風和勇攀科學高峰的鉆研精神。
科研能力及素質等要求 一、基本素質要求:
1.學術素質:秉持良好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實驗技能或工程設計的基本方法;學術思想活躍,能追蹤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和應用前景;熟悉國家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自然資源合理利用等有關政策和法規;了解與本學科相關的知識產權、環境倫理、環境經濟等方面的基本知識;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使用英語(或其他外語)進行資料查詢、文獻檢索、論文撰寫和學術交流。
2.學術道德:具有嚴謹、求實的學術品德,嚴格遵守學術規范。開展研究前,首先應全面檢索有關文獻,了解并尊重他人的工作基礎。認真如實地做好嚴格的實驗原始記錄,保證數據的真實性,不得偽造、篡改事實和數據。不得剽竊他人研究成果,在論文中引用他人成果應加注明,不得直接襲用他人的作品框架與文字。學術評審、獎項申報和簡歷填寫中要實事求是,不得弄虛作假。
二、基本能力要求:
1.知識獲取與學術鑒別能力: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能主動獲取開展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管理領域研究所需要的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規劃與管理、水和大氣污染控制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有效地使用數據庫檢索、篩選、處理信息資料,獲得相關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動態。對研究領域的學術爭論有自己的見解和評判;能根據研究目標和研究基礎進行選題論證,設計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案,取得有創新性的科研成果。
2.科學研究與學術創新能力:具備較強的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及環境管理等領域的科研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能夠提出有關的科學問題及應用問題,為解決問題設計并實施必需的實驗室研究和野外調查工作,并對所獲得的結果進行客觀評價。具體包括:掌握與研究課題相關的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調查方法和實驗技術,了解相關技術的原理、儀器設備的原理和操作以及研究中應注意的事項等;對調查、觀測和實驗中的質量控制有良好的理解,對數據能進行實事求是的統計處理;并對所獲得的調查觀測和實驗結果進行合理分析與適當評價,嘗試揭示其中的客觀規律和深層次內涵。博士生應開展具有原始創新意義的探索性研究工作,發表的主要研究成果論文能夠為SCI/EI/SSCI收錄;碩士生的研究成果應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3.學術交流和教學能力:碩士生應具備的基本學術交流的能力包括清晰的演講和答辯、有邏輯的寫作和表達等。博士生還應能夠較熟練地運用英語等發表論文、做學術報告和交流研討,并具有一定的教學能力。為此,研究生應定期開展文獻報告和研究進展匯報,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會,在國內外學術交流場合做口頭發言或展報,展示自己的研究結果。此外,研究生還應當作為教學助理參與一定的教學過程,拓展自己在研究論文內容之外的興趣空間,培養與他人合作、指導他人從事科學探索的能力。
課程設置
課程類別 課程編號 課程中文名稱
開課
學期
 碩士 博士 碩博連讀/本直博 備注
公共課:
碩士5學分
博士2學分
碩博連讀/本直博5學分
000010101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2   必選 必選 研究生院統一
240010003 馬列經典著作選讀 1       研究生院統一
000010201 第一外國語 2 秋/春 必選   必選 研究生院統一
00001010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2 秋/春 必選     研究生院統一
000010104 自然辯證法 1 必選   必選 研究生院統一
必修課程:
碩士≥ 13學分
博士≥ 7 學分
碩博連讀/本直博≥ 13學分
10001 專業外語 2 春、春 必選 必選 必選 學院通修課程
11001 環境科學與工程前沿與進展 3 必選 必選 必選 一級學科課程
11002 數據分析與論文寫作 2 必選 必選 必選 一級學科課程
21001 環境科學理論與方法 6 秋、春 環境科學專業必選   環境科學專業必選 二級學科課程
21002 環境管理理論與方法 6 秋、春 環境管理專業必選   環境管理專業必選 二級學科課程
21003 環境工程理論與方法 6 秋、春 環境工程專業必選   環境工程專業必選 二級學科課程
選修課程 31002 環境評價案例與實踐 2 任選 任選 任選 方向性課程
31003 環境規劃 2 任選 任選 任選 方向性課程
31004 水文與水環境 2 任選 任選 任選 方向性課程
31006 高級氧化技術及其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應用 2 任選 任選 任選 方向性課程
31007 土壤污染與修復 2 任選 任選 任選 方向性課程
31009 環境地球化學 2 任選 任選 任選 方向性課程
31010 近岸環境法醫學 2 任選 任選 任選 方向性課程
10002 數據統計分析與處理 2 任選 任選 任選 院內統一
10003 環境與生態信息系統 2 任選 任選 任選 院內統一
10004 環境與生態組學技術 2 任選 任選 任選 院內統一
10005 海洋環境生態學 2 任選 任選 任選 院內統一
10006 儀器分析及其實驗技術 3 任選 任選 任選 院內統一
其他要求 1.課程成績≥60分方能獲得相應課程的學分。
2.本校外院專業必修與選修課程、短學期認定的研究生課程經導師和學院同意后可作為本專業的選修課學分。
3.博士階段是否補休碩士階段未休的必修課由導師確認(主要針對從外校錄取的博士生)。
4.國際學生必修漢語(2-4學分)和中國概況(2學分)課程,具體要求詳見選課通知。
其他培養環節及要求
其他培養環節 是否必修 學分 內容或要求 考核時間及方式
學術講座 碩博必修 1 在學期間應至少要參加20次以上的專題講座、學術報告或學術論壇。 按要求登錄研究生系統選修“學術講座”;論文答辯申請前提交學術報告登記卡審核。
中期考核 博士必修 1 對博士生重點考察其是否具備本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確定其是否具備開展本領域方向科研的能力,提出博士生分流的具體意見,考核合格者進入論文階段。 按要求登錄研究生系統“中期考核”;第二學年春季學期(直博生為第三學年春季學期)完成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過后可獲得學分。
文獻綜述與科研報告   1 重點考察研究生的文獻綜述與科研報告寫作的能力。 由導師或導師組考核。
開題報告 碩博必修 1 1、研究生在了解國內外研究動態及預實驗的基礎上,向導師組提出開題報告申請,填寫《廈門大學研究生開題報告審核表》,內容包括:① 開題論文題目;② 選題依據;③ 研究目標與內容;④ 研究計劃。
2、導師組聽取研究生的開題報告,并進行可行性論證,對該生的選題尤其是研究方案提出意見和建議。研究生根據論文選題報告會的意見,修改研究方案,提出完整的研究計劃(包括進度及預期成果等)。
按要求登錄研究生系統選修“開題報告”;第二學年春季學期(直博生為第三學年春季學期)結束前完成開題報告,《研究生開題報告審核表》應提交研究生秘書進行審核。導師召集導師組成員召開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會。
社會實踐 碩士必修(2選1) 1 在學期間,至少參與一項導師的科研課題或學校、學院、其他相關團體或機構組織的社會調查。 按要求登錄研究生系統選修“教學實踐(含社會實踐)”;按規定完成教學或社會實踐,《研究生實踐活動報告表》應提交研究生秘書進行審核。
教學實踐 1 在學期間,作為助教、實習指導教師或實驗課助理至少參與一門本科或研究生課程或實習的教學指導工作。
校外學習、交流經歷   1 鼓勵研究生到境內外其他高校、研究所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及相近專業單位,進行學習和交流。  
學位論文 碩士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① 基本論點、結論和建議應有理論意義或實際價值;② 論文內容應能反映作者已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③ 應能反映作者已掌握本研究課題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④ 應有新的見解,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博士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① 基本論點、結論和建議應具有較大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② 論文內容應能反映作者已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③ 應能反映作者已掌握本研究課題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④ 應有創造性的見解,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本學科主要文獻、目錄及刊物(選填)
序號 著作或期刊名稱 作者 考核方式 備注(選讀/必讀)
1 環境化學 大衛·E.牛頓 結合開題報告或學科綜合考試進行 必讀
2 環境生態學 曲向榮 結合開題報告或學科綜合考試進行 必讀
3 環境工程原理 胡洪營等 結合開題報告或學科綜合考試進行 必讀
4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導論 馬光等 結合開題報告或學科綜合考試進行 必讀
5 儀器分析 方惠群 結合開題報告或學科綜合考試進行 選讀
6 環境生物技術:原理與應用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Rittmann等 結合開題報告或學科綜合考試進行 選讀
7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專業期刊 結合開題報告或學科綜合考試進行 必讀
8 Water Research 專業期刊 結合開題報告或學科綜合考試進行 選讀
9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專業期刊 結合開題報告或學科綜合考試進行 選讀
10 Nature 期刊 結合開題報告或學科綜合考試進行 選讀
11 Science 期刊 結合開題報告或學科綜合考試進行 選讀
文獻閱讀考核方式:1.課程考核:將此文獻作為課程考核的考試范圍;
                2.結合開題報告或學科綜合考試進行;
                3.撰寫讀書報告;
4.其他,請注明。
審核意見
學院(或系所)意見(加蓋公章) 同意上報。
 
院長(簽名):                                           
                                         年   月   日
一級學科培養指導委員會意見 同意上報。
 
一級學科培養指導委員會主席(簽名):                  
                                         年   月   日
 
1. 直博生和碩博連讀生總學分至少應修滿28學分,其中包括公共必修課5學分,其它培養環節至少4學分。公共必修課包括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2學分)、自然辯證法概論(1學分)和外語課程(2學分),碩士階段已修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不計入5學分當中。
2. 碩博連讀生在碩士階段修讀的課程學分和成績對照培養方案可認定為博士階段的課程學分和成績。
3. 中期考核不合格的直博生、碩博連讀生,由學院議定或學生本人申請轉為碩士生培養的,經學校批準后,學生應按照培養方案要求繼續完成碩士階段學習。學生轉碩之前修讀的課程學分和成績應對照培養方案認定為碩士階段的課程學分和成績。
廈門大學

添加廈門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廈門大學考研分數線、廈門大學報錄比、廈門大學考研群、廈門大學學姐微信、廈門大學考研真題、廈門大學專業目錄、廈門大學排名、廈門大學保研、廈門大學公眾號、廈門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廈門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廈門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xiamendaxue/yanjiushengyuan_283762.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