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的介紹

發布時間:2020-06-01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西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的介紹

西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的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西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的介紹 正文

經濟學院介紹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中華大地之時,也是中華民族踏上民族復興偉大征程的開始之時,更是民族地區百廢待興,需要智慧創新之時。為此,1981年,原商業部和國家民委在學校共建民族貿易系,開創了國家民委委屬院校財經類專業的先河,民族貿易專業首次成為全國的本科專業,從而使得西北民族學院成為全國最早創辦財經類普通本科專業的民族院校。自此后,經濟學院經歷了民族貿易系、經濟貿易系、經濟管理學院到經濟學院的發展歷程,至今已有37個年頭。37年來,學院秉承學校樸實無華、甘于清貧、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黃土地精神和志存高遠、奔流不息、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黃河精神,持續改革,不斷發展,使學院的學科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日益加強,教學、科研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為國家和民族地區培養了一大批財經類高級人才,譜寫了學校建設、改革與發展的絢麗篇章。
學科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高水平的培養財經類應用型高級人才的教學型學院。37年來,學院立足西北,面向全國,著眼民族,不斷發揮自身優勢,根據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調整辦學結構和辦學層次,逐步形成以本科教育為主體、努力發展研究生教育、探索中外合作辦學的人才培養格局。1996年,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本科專業目錄,將原民族貿易專業調整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2002年,為適應西部大開發戰略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設立了“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碩士點;2003年,為適應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縱深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設立了經濟學專業和金融學專業;2011年,為滿足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對保險專業人才的需求,設立了保險學專業;2012年,為順應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與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共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國際經濟與貿易);2014年,為適應民族地區金融高級人才的需要,設立了金融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基于學科專業基礎,學院建立了中國少數民族經濟部級重點學科和區域經濟校級重點學科,金融學省級特色專業和校級教學團隊,西北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校級科研創新研究團隊。面對未來,學院提出了以學科建設為先導,以專業建設為基礎,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教師隊伍建設為核心,不斷優化結構、強化特色、注重創新,全面提高學院人才培養層次和質量的總體思路。
人才培養注重立德立品
學院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立足西北,面向全國,放眼世界,依托已有學科專業特點,努力使學生培養成為適應國家戰略和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財經類應用型高級人才。在充分考慮學校發展定位和學院辦學能力、教學建設水平、師資能力以及學生的生源質量、畢業去向等,確立以培養財經類應用型高級人才為主要目標,不斷調整優化專業結構、適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積極實踐與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力求使學院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的適應度、人才培養方案與人才培養目標的符合度相一致。截止2018年,學院共培養各類人才5000余人。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34個民族的全日制在校生總數1149人,其中本科生1069人,碩士研究生80人。學院培養的畢業生遍布全國,他們勇于擔當社會責任,在各自崗位上努力工作,開拓創新,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師資隊伍更加優化合理
實施人才戰略,強化師資隊伍。學院明確提出:教師隊伍建設要以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師為重點,優化結構,促進教師提高教學、科研的綜合能力。同時,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建成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37年來,學院將師資隊伍建設擺在核心地位,不斷強化師德師風、增強業務能力、完善體制機制三個層面持續發力,教師隊伍從辦學初期的4名增加到目前的44名。在44名教師中,按職稱,教授占專任教師的27.27%,副教授占31.82%,講師占31.82%,助教占9.1%;按學歷,博士占27.27%,碩士占56.82%,本科占15.91%。其中,50歲以下的教授占11.4%,副教授占31.82%,博士占22.73%,碩士56.82%。在國外學習4個月以上教師18人,占43.90%,教師隊伍的國際化視野和國際交流能力不斷增強。大多數教師均畢業于國內“985”、“211”大學經濟類相關專業。近年來,學校教師隊伍結構得到不斷優化,學科水平得到穩步提高。
科學研究業績不斷刷新
學院堅持科研與教研工作多措并舉,秉承“尊敬學者、尊崇學術”的科研理念,積蓄了發展后勁,努力打造具有較高水平的研究平臺和研發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科研成果。2011年,在甘肅省臨夏縣建立“西北民族大學學科建設田野調研基地”,2016年建立“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研究基地——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2017年建立“甘肅省高等學校民族信息電子商務重點實驗室”。依托平臺,科研數量和質量穩步提升,形成了一批具有自身特色和影響力的研究領域,涌現出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科研型教師”,研究成果獲得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甘肅省“五個一”工程獎、國家民委調研成果獎、省社科成果獎、省高校社科成果獎等獎勵。正是由于驕人成績,學院教師獲得了“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甘肅省優秀專家”“甘肅省委省政府專家顧問團顧問”“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獎”。
學生實踐彰顯創新精神
加強實驗室建設和實習基地建設,努力為民族地區培養理論聯系實際,具有一定知識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人才。學院在原經濟管理學院實驗室的基礎上,2008年建立了經濟學綜合實驗室,2010年,對實驗室軟硬件設備進行了全面更新。2011年,建立了金融綜合實驗室,2012年,建立了國際貿易與物流實驗室,2013年,在整合學科、專業實驗教學資源的基礎上,組建了經濟學院實驗教學基地,總面積約360平方米。2016年,經濟學院實驗教學基地正式更名為經濟學綜合實驗教學中心,并于2017年在校內立項為校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項目。經過10年的建設,經濟學綜合實驗教學中心每年平均開設實驗課程15門以上,各類實驗項目累計近100項,實驗內容覆蓋了經濟學、金融學、保險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多個專業。中心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實驗教學體系,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過程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更好地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從2010年起,先后與中國人民銀行張掖市中心支行等15家單位簽訂了實習基地協議,成為學生走向社會的試金石。同時,緊密結合第一課堂,以學風建設為核心,連續舉辦了經濟案例分析大賽、模擬炒股大賽、模擬期貨交易大賽、模擬商務談判、模擬電子商務大賽、保險廣告設計大賽等鮮明專業特色的活動,全方位拓寬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增強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國際交流搭建廣闊平臺
    學院十分重視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借鑒國外先進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模式。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努力吸收發達國家教育理念和創新思維,提高學院國家化視野。2003年與法國歐亞管理學院建立了從2+2到2+3模式的合作辦學形式,先后派遣14名學員到歐亞管理學院學習。2005年與英國普茨茅斯大學就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WTO項目)進行了洽談并簽署了合作協議。2012年與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合作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及評價體系、教育教學管理方式等諸多方面進行了綜合性、多維度的深入交流和全面合作,先后招收了七屆學生。與此同時,學院還與俄羅斯伊爾庫斯科國立大學、臺灣文化大學等進行了交換生項目,向澳門大學推薦了免試攻讀研究生學位優秀本科畢業生。
西北民族大學

添加西北民族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西北民族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北民族大學報錄比、西北民族大學考研群、西北民族大學學姐微信、西北民族大學考研真題、西北民族大學專業目錄、西北民族大學排名、西北民族大學保研、西北民族大學公眾號、西北民族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北民族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西北民族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xibeiminzudaxue/yanjiushengyuan_310068.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