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易連云

發布時間:2021-11-22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西南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易連云

西南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易連云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西南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易連云 正文

姓  名: 易連云 性別:

出生年月: 1963-7-0 工作單位: 西南大學

所在院系: 教育學院 職稱: 教授

行政職務: 招生專業: 040101教育學原理

研究領域: 德育原理、高校德育 是否兼職:

指導博士生總數: 指導碩士生總數:

目前博士生數: 目前碩士生數:

個人簡介

男,中共黨員,1963年7月出生于重慶市奉節縣永安鎮。   現為西南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德育原理、高校德育。   1979—1983年,大學本科,原四川南充師范學院英語系,1983年6月,獲文學學士學位。1983—1989年,任教中學英語,工作單位:奉節縣永安中學。   1989—1992年,攻讀教育學碩士學位,師從劉興家教授,研究方向:學校德育,就讀學校: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系,1992年6月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1992—1996年,到西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任教,主要執教課程:教育學原理、德育原理、教育哲學,社會學、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等課程。   1996--1999年,在職攻讀教育學博士學位,師從葉瀾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基本原理。就讀學校: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系,1999年6月獲教育學博士學位。   1999年博士畢業返回西南師范大學,任教于教育科學學院。現為西南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學術兼職   中國教育學會德育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理事   中國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學會理事   重慶市少先隊工作學會副會長,少先隊理論工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著作及論文

2007年   1、道德教育的知識基礎與學校德育課程改革,《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第1作者)   2、德育教師的專業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獨立)   3、個體道德敘事:兒童道德教育的可能方式,《學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第2作者)   4、我國西部貧困地區農村初中德育的困境與生機----以重慶市奉節縣為例,《中國教育學刊》2007年第1期(第2作者)   5、對兒童中心論的反思與批判,《教育發展研究》2007.2A(第2作者)   6、走向對話的學校道德教育,《江西教育科研》,2007.1(第2作者)   7、教育的萬能與無能----對完美主義教育觀的批判,《教育學報》2007年第3期(第2作者)   2006年   7、跨文化視野下的高校德育變革,《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第2作者)   8、論社會主義道德價值的一元指導,《道德與文明》2006年第3期(第2作者)   9、教育理論建設的文化價值觀,《中國教育報》2006年9月21日教育科學版(第2作者)   10、The Construction of Living-Practicing System of Moral Education Basing on the Life Connotation in the Moral Tradition,Higher Education Press and Springer-Verlag2006(第1作者)   11、傳統“道德”概念的歷史演變對學校德育的現代啟示,《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第2作者)   12、組織文化的融合:合并后高校發展的關鍵,《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期(第2作者)(第2作者)   13、“談民主化取向的班級建設”,《新德育》2006年第5期(第2作者)   14、“從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角度看當前基礎教育狀況”,《基礎教育參考》2006年第7期(第2作者)   15、“中小學中層干部的管理與培養”,《云南教育》2006年第10期(第2作者)   16、“民主取向的班級建設”《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第8期(上)(第2作者)   2005年   17、傳統道德中的生命意義解讀----論“生命·實踐”道德體系的構建,《教育學報》2005年第5期(獨立)   18、“課程資源視野下的西南少數民族學校德育變革”《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第2作者)   19、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生產力的發展方向,《理論導刊》2006第12期(第2作者)   20、農村父母教養方式與中學生焦慮水平的相關研究 《教育探索》2005年第12期(第2作者)   21、“大德育”實踐困惑與理論反思,《四川教育學院學院》2005年7月(第2作者)   2004年   22、論中國教育學派的創生,《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本文入選《中國教育科學》2004)(第1作者)   2003年   23、“道”、“德”的層次性與新時期學校德育改革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獨立)   24、《重建“家園”----對當代我國中小學校德育的困境與出路之“思”》,載《1999年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摘要》,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2002年   25、遭遇后現代:文化交融與沖突中的學校德育,《河南社會科學》2002年第4期(獨立)   26、新時期學校德育改革構想,《教育科學研究》,2002年第3期(獨立)   27、遭遇后現代:文化交融與沖突中的學校德育,河南社會科學,2002年第4期   2001年   28、新機遇·新戰略·新挑戰——西部開發與發展高級研討會綜述,《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 3 月(第1作者)

承擔項目

在研項目   1、文化交融與沖突中的少數民族傳統道德的傳承與保護,教育科學規劃“十五”課題.2001-2005年12月   2、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學校道德教育現狀調查及發展戰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規劃項目. 2002-2005年   3、西南地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實驗研究(項目博士后課題)   4、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德育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課題(2006-2009年)   5、重慶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課題:小學德育新課程適應性研究(2007-2009年)   6、“生命·實踐”學校德育體系構建研究(橫向課題)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西南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西南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南大學報錄比、西南大學考研群、西南大學學姐微信、西南大學考研真題、西南大學專業目錄、西南大學排名、西南大學保研、西南大學公眾號、西南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南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西南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西南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xinandaxue/daoshi_550456.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