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導師:李媛

發布時間:2021-10-0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導師:李媛

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導師:李媛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導師:李媛 正文


  姓名:李媛
  性別:女
  所在學院: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

  工作研究領域:
  德語作為外國語教學論、跨文化交際、德語文學教學論、德語國家國情學、媒體學
 
  個人簡介:
  1989-1996年在上海外國語大學攻讀德語語言文學專業,先后獲得本科和碩士學位。
  1996年4月進入浙江大學工作。
  1997年8月至1998年2月參加國家教育部和德國歌德學院聯合舉辦的全國德語青年骨干教師教學理論培訓班。
  1998年8月獲歌德學院獎學金赴德國亞琛參加“德國與歐盟”國際研討班。
  1999年10月至2000年4月柏林工業大學教育系專業教學論研究所訪問學者。
  2002年8月獲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獎學金赴德國埃森大學參加“跨文化教育”國際研討班。
  2003年2月至2006年9月獲柏林工業大學獎學金,師從Ulrich Steinmueller教授,在柏林工大人文學院語言與交際研究所攻讀博士,在該所教授“國際視野中的外語教學論”和“國情學教學論導論”兩門專業課程并受聘于  柏林工大繼續教育中心為全校教師開設“跨文化交際培訓”課程。
  2006年7月以優異成績獲得柏林工業大學博士學位。
  2006年起任教育部專業外語指導委員會德語分會和教育部大學外語指導委員會德語分會兼職培訓專家,參與培訓全國專業德語和大學德語教師。
  2008年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層次人員。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持洪堡獎學金在柏林工業大學做博士后研究。
  在本科和碩士期間兩次獲得全國中德翻譯比賽大獎。
  參加工作以來出版《形同實異-中德民間文學中的動物母題及淵藪》和《整合國情學》學術專著兩部、《當代藝術的哲學分析》等學術譯著近十部,參與主編《國際視野下的德語作為外國語研究的新發展和新動向》,參與編寫國家“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新編大學德語》及《新編大學德語修訂版》教材。
  負責兩項國家教育部項目,一項省社科項目,兩項省廳級項目,主持橫向課題若干并作為主要人員參加數項國家、部、省和校級科研課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主持科研項目:
  
1.跨文化人才培養的新概念-整合國情學,教育部回國人員啟動項目 2008.10-2010.10
  2.模式固見與中國國家形象之媒體建構-德國主流媒體分析,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2007.07-2010.08
  3.國際形象與和平崛起:德國媒體塑造中國形象的機制研究,浙江省錢江人才計劃 2008.02-2010.02
  4.當代德國媒體的中國形象的動態分析,省社科聯規劃項目,2007-2010
  5.柏林模式與外語學科的改造,浙江省教育廳 2006.05.31-2008.05
  6.歐洲媒體中的中國形象及中國國際旅游宣傳策略研究,浙江海外旅游公司 2008.12.30
  7.德國“浙江周”德方組織管理人員素質研究及培訓,德國漢堡教育科學部 2007.03.31
  8.德國中小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跨文化障礙研究,德國亞維特有限公司 2007.04.30
  9.中德現代媒體中廣告的跨文化交際內涵,浙江大學曙光項目,2005.09.04
  
  參與科研項目
  1.浙江大學外語學院與寧波鎮海區教育強區合作共建應行久外語實驗學校子課題 鎮海區政府 2008-2012
  2.全球化視角下的杭州城市形象設計研究--公共設施國際化標識研究 杭州市發改委 2006.06.30
  3.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新編大學德語的教材建設)2002.09.01
  
  發表論文:
  1.Interkulturelle Landeskunde eine kritische Analyse.跨文化國情學- 批判的視角。載: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aus internationaler Perspektive.Neuere Trends und Tendenzen.《國際視野下的德語作為外國語研究的新動向和新趨勢》,2009年。論文語言:德語。
  2.Integrative Landeskunde zur Entwicklung der Handlungskompetenz im interkulturellen Kontext.以跨文化語境中的行為能力為主旨的整合國情學。載: Aspekte der Studienvorbereitung und Studienbegleitung.《大學學業預備和指導》,2008年,第 49-63頁。論文語言:德語。
  3.Einsatz von Werbung zum interkulturellen Lernen im Unterricht以廣告為媒介的跨文化學習,載PÄDForum: unterrichten erziehen.《教育論壇》,2007第6期,第363-366頁。論文語言:德語。
  4.Wege zur “Schoenheit" durch Literatureinsatz im Fremdsprachenunterricht 外國文學教育-美育之路。載:Zielsprache Deutsch《目標語德語》,2007年第3期,第35-50頁。論文語言:德語。
  5.Rezension zum Buch von Yu Xuemei: Interkulturelle Orientierung in DaF-Lehrwerken für China.《德語作為外國語的跨文化旨向》(于雪梅)書評。載: Zielsprache Deutsch.《目標語德語》,2007年第3期,第 66-70頁。論文語言:德語。
  6.Kulturelle Deutungsmuster in Texten.Ein Plaedoyer fuer eine interkulturelle Textanalyse am Beispiel von Werbung 文本中的文化闡釋模式–以廣告為例進行的跨文化文本闡釋。載:Literaturstraße.Chinesisch-deutsches Jahrbuch für Sprache, Literatur und Kultur.《文學之路-中德語言文學文化研究》》,2007年第8卷,第 323-336.頁。論文語言:德語。
  7.Dynamic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ereotyp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際中模式固見發展變化動態分析。載: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2期,第123-127頁。李媛,范捷平,論文語言:中文。
  8.Studien zum Motivwandel des Deutschlernens chinesischer Studierender中國學生德語學習動機嬗變研究。載:Deutsch in China 《德語在中國》,2007年,第194-209頁。李媛,范捷平,論文語言:德文。
  9.Rezension zum "Entwicklung synergetischer Handlungskompetenz - ein didaktisches Modell zum Wirtschaftsdeutsch" von LIU Fng《以整合行為能力為主旨的經濟德語模式》(劉方)書評。載:Zielsprache Deutsch 《目標語德語》2007年第1期,第104-106頁。論文語言:德文。
  10.The Berlin Model and the Remoulding of the Discipline of Foreign Language論柏林模式與外語學科改革。載:《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年第1期,第24-26頁。范捷平,李媛,論文語言:中文。
  11.Schoenheit, Kunst und Spieltrieb - von Schillers Gedanken zur aesthetischen Erziehung zum Einsatz von Literatur in der Fremdsprachenausbildung“美”,“藝術”和“游戲沖動”-席勒的美育思想和外語文學教育。載:Literaturstrasse 《文學之路-中德語言文學文化研究》,2006年第7卷,第213- 232頁。論文語言:德文。
  12.Entwicklung der Faehigkeit der Identitaetsaushandlung durch die Auseinandersetzung mit Stereotypen解構模式固見,發展文化認同。載:Interkulturell und Global《跨文化和全球化》,2006年第3/4期,第280-298頁。論文語言:德文
  13.Eine integrative Landeskunde am Beispiel von Werbung 以廣告為例的整合國情學,載Materialien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德語作為外國語》2006年,第229-246頁。論文語言:德文
  14.Wege zur Reflexion - ein reflektierender Kulturvergleich 通向反思之路 – 一種反思型跨文化比較。載:Interkulturelle Kommunikation Deutsch–Chinesisch 《德中跨文化交際》,2006年,第553-563頁。論文語言:德文。
  15.Lehrwerksentwicklung für Deutsch als Anwendungsfach in China - Am Beispiel "Klick auf Deutsch"中國大學德語教材建設 -以《新編大學德語》為例。載:Didaktische Reflexion 《教學反思》,2004年,第93-103頁。朱建華,李媛,論文語言:德文。
  16.Der entgegengesetzte Dualismus - Das Schlangenbild in deutschen und chinesischen Mythen, Sagen und Maerchen對立的二元體 - 中德神話、傳說和童話中的蛇形象。載:Literaturstraße.Chinesisch-deutsches Jahrbuch für Sprache, Literatur und Kultur.《文學之路 - 中德語言文學研究》,2003年第4卷,第 25-44頁。論文語言:德文
  17.Evaluierung der Intensivkurse am Deutschen Sprachzentrum der Zhejiang Universitaet - Analyse der Erfahrungen und Konsequenzen für die Weiterentwicklung 浙江大學德語強化教學之現狀及展望。載:Info DaF 《德語作為外國語通訊》,2002年第1期,第13-36頁。論文語言:德文。
  18.Drachenkampf in deutschen Sagen, Maerchen und Mythen - Widerspiegelung von Konflikten der Realwelt德語傳說、童話和神話中的斗龍母題-現實世界之影像。載:Literaturstraße.Chinesisch-deutsches Jahrbuch für Sprache, Literatur und Kultur.《文學之路-中德語言文學文化研究》,2000年第1卷,第241-254頁。論文語言:德文
  19.Frame-Structure, Frame-Breaking and its Rhetoric Effect in German德語的框架結構與破框現象及其修辭效果。載:《河南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第89-93頁。論文語言:中文。
  20.德語語音教學四步曲,載《同濟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第27-31頁。論文語言:中文。
  21.譯文:認識論的現象學奠基與本體論奠基, 載: 倪梁康主編《面對事實本身-現象學經典文選》, 東方出版社 Orient Verlag,北京Beijing 2000.(Übersetzt aus N.Hartmann: „Phänomenlogische und ontologische Fundierung der Erkenntnistheorie“ in: Die Erkenntnis im Licht der Ontologie, Hamburg 1982 ),譯者:龐學銓,李媛。
  22.譯文:二月二十九日的來歷,載《世界文學》, 1997年第3期,第 116-132頁(Übersetzt aus Günter Eich: Der 29, Februar)。譯者:陳良梅,李媛,徐捷。
  
  出版著作:
  學術專著
  1.Integrative Landeskunde.整合國情學。München: iudicium, 2007年.
  2.Gemeinsamkeiten und Unterschiede von den Tiermotiven und deren Ursprung in deutschen und chinesischen Märchen, Sagen, Mythen und Fabeln.形同實異 - 中德民間文學中的動物母題及淵菽。Berlin: Mensch&Buch Verlag,2004年。.
  學術編著
  1.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aus internationaler Perspektive.Neuere Trends und Tendenzen.《國際視野下的德語作為外國語研究的新動向和新趨勢》。München: iudicium 2009年。主編:范捷平,李媛
  教材
  1.新編大學德語第一冊(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編者:陸伸,李媛,邵勇等,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年。
  2.新編大學德語教師手冊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編者:陸伸,李媛,邵勇等,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年。
  學術譯著
  1.Li, Yuan 李媛:國際職業教育學基本概念,Internationale Berufspädagogik 上海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所, 上海1999。Verlag des Berufsbildungsinstituts Shanghai.(Übersetzt aus H.Noelker, E.Schoenfeldt: Glossar: Internationale Berufspädagogik, Expert-Verlag, Sindelfingen 1985)
  2.Li, Yuan / Han, Guangming 李媛,韓光明:護身符Auf fremden Pfaden,中國婦女出版社 Chinesischer Frauenverlag,北京Beijing 1999。(Übersetzt aus Karl May: Auf fremden Pfaden, Bamberg: 1999)
  3.Li, Yuan: 李媛:石油王子Ölprinz,中國婦女出版社 Chinesischer Frauenverlag,北京Beijing,1999。(Übersetzt aus Karl May: Ölprinz, Bamberg: 1999)
  4.Sun, Zhouxing / Li, Yuan 孫周興,李媛:當代藝術的哲學分析Philosophische Analysen zur Kunst der Gegenwart,商務印書館 Shangwu Verlag,北京 Beijing 1999。(Übersetzt aus Walter Biemel: Philosophische Analysen zur Kunst der Gegenwart, The Hague, Netherlands: 1968)
  5.Li, Yuan 李媛:記憶力訓練Gedächtnis-Training,臺灣小熏書房出版社 Taiwan Xiao Xun Verlag,Taiwan臺灣,1999。(Übersetzt aus Klaus Kolb, Frank Miltner: Gedächtnis-Training, München Gräfer und Unzer Verlag.1996)
  6.Li, Yuan李媛: 人參 Ginseng.臺灣小熏書房出版社, Taiwan Xiao Xun Verlag, 臺灣 Taiwan 1999。(Übersetzt aus Ernst Prinzenberg: Gingseng.München: Gräfer und Unzer Verlag 1997.)
  7.Huang, Haishi / Li, Yuan / Wang, Lan 黃海是,李媛,王嵐:上海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德國專家的建議 Impulse zur Entwicklung der Shanghaier Berufsbildung,上海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所 Verlag des Berufsbildungsinstituts Shanghai,上海2000。(Übersetzt aus Herbert Kubeja, Peter Lorenz u.a.: Impulse zur Entwicklung der Shanghaier Berufsbildung, Shanghai 2000 )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浙江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浙江大學考研分數線、浙江大學報錄比、浙江大學考研群、浙江大學學姐微信、浙江大學考研真題、浙江大學專業目錄、浙江大學排名、浙江大學保研、浙江大學公眾號、浙江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浙江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浙江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浙江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zhejiangdaxue/daoshi_480774.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