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鄭州大學藥學綜合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正文
藥學綜合(二)考試大綱
1. 考試范圍
藥理學、生物化學
2. 答題方式及時間
閉卷,筆試,180 分鐘
3. 試題分值
300 分
4. 各科比例
藥理學 50%,生物化學 50%
5. 題型結構及比例
名詞解釋 60 分
問答題 240 分
6、考查范圍:
藥理學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緒言
1. 藥理學、藥物效應動力學和藥物代謝動力學的概念。
2. 臨床前藥理試驗及新藥臨床試驗的研究內容。
第二章 藥物代謝動力學
1. 藥物的跨膜轉運及藥物的體內過程: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
2. 藥物在體內的速率過程及藥動學的基本參數。
第三章 藥物效應動力學
1. 藥物的作用:治療作用和不良反應。
2. 藥物的特異性作用機制。
3. 藥物作用的量效關系及相關概念。
4. 影響藥物作用的因素。
第二篇 外周神經系統藥理學
第四章 傳出神經系統藥理學概論
1. 傳出神經系統受體的分類,各型受體激動時的生理效應。
2. 傳出神經按遞質的分類,主要遞質(乙酰膽堿和去甲腎上腺素)的生物合成、轉運儲存、
釋放與作用消失方式。
第五章 膽堿能系統激動藥和阻斷藥
1. M 膽堿受體激動藥、阻斷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2. 抗膽堿酯酶藥、膽堿酯酶復活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3. NM-膽堿受體阻斷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第六章 腎上腺素能神經系統激動藥和阻斷藥
1.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α、β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α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及β腎上腺
素受體激動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2. 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α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β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及α、β腎上腺
素受體阻斷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第三篇 中樞神經系統藥理學
第十章 鎮靜催眠藥
苯二氮卓類、巴比妥類及其他類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
第十一章 抗癲癇藥和抗驚厥藥
1. 常用抗癲癇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
2. 抗驚厥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
第十二章 精神障礙治療藥物
1. 抗精神分裂癥藥物氯丙嗪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其他抗精神分裂癥藥。
2. 抗抑郁癥藥、治療雙相障礙藥物及抗焦慮癥藥。
第十三章 鎮痛藥
1. 阿片受體激動劑如嗎啡、哌替啶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2. 阿片受體部分激動劑。
3. 阿片受體阻斷劑。
第十四章 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藥物
1. 抗帕金森病藥:擬多巴胺類藥物及中樞 M 受體阻斷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2. 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非競爭性 NMDA 受體拮抗藥。
第十五章 其他具有中樞作用的藥物
1. 主要興奮大腦皮質的藥物。
2. 主要興奮延髓呼吸中樞的藥物。
3. 促進腦功能恢復的藥物。
第四篇 心血管系統藥物
第十六章 利尿藥和脫水藥
1. 常用利尿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2. 脫水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第十七章 抗高血壓藥
1. 抗高血壓藥物的分類。
2. 各類抗高血壓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主要不良反應。
第十八章 抗心絞痛藥
1. 硝酸酯類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主要不良反應。
2. β-受體阻斷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主要不良反應。
3. 鈣通道阻滯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主要不良反應。
第十九章 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藥
1. 強心苷類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及非強心苷類正性肌力藥物。
2. 作用于β-受體的藥物。
3. 減負荷藥。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藥
1. 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作用機制。
2. 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
第二十一章 調血脂藥與抗動脈粥樣硬化藥
1. 他汀類調血脂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不良反應。
2. 其他調血脂藥。
3. 抗氧化藥。
第五篇 炎癥、免疫、自體活性物質藥理學
第二十二章 解熱鎮痛抗炎藥、抗風濕病藥與抗痛風藥
1. 常用解熱鎮痛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2. 抗風濕藥及抗痛風藥。
第二十三章 影響免疫功能的藥物
1. 免疫抑制劑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2. 免疫調節劑。
第二十四章 組胺受體拮抗藥
1. H1 受體拮抗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2. H2 受體拮抗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第六篇 內分泌、生殖與代謝藥理學
第二十六章 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
1.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2. 鹽皮質激素類藥物和皮質激素抑制劑。
第二十七章 胰島素及降血糖藥
1. 胰島素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2. 口服降糖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第二十八章 甲狀腺激素和抗甲狀腺藥
1. 甲狀腺激素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2. 抗甲狀腺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第七篇 影響其他系統的藥物
第三十二章 呼吸系統藥物
1. 平喘藥的分類。
2. 各類平喘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3. 鎮咳藥和祛痰藥。
第三十三章 消化系統藥物
1. 抗消化性潰瘍藥物的類別。
2. 各類抗消化性潰瘍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3. 消化道功能調節藥及用于膽道、肝臟疾病的藥物。
第三十四章 作用于血液系統的藥物
1. 抗凝血藥:肝素、華法林等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2. 抗血小板藥。
3. 纖溶蛋白溶解藥。
4. 促凝血藥。
5. 血容量擴充藥。
第三十五章 抗貧血藥與生血藥
1. 抗貧血藥:鐵劑、葉酸及維生素 B12 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2. 造血生長因子和促血液成分生成的輔助性藥物。
第八篇 化學治療藥物
第三十六章 抗菌藥物概論
1. 抗菌藥物相關的基本概念。
2. 抗菌藥物的作用機制。
3. 細菌產生耐藥的種類及機制。
4. 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第三十七章 β-內酰胺類抗生素和其他作用于細胞壁的抗生素
1. 青霉素與半合成青霉素類藥物的抗菌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2. 頭孢菌素類藥物的抗菌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及其他β-酰胺類抗生素的特點。
3. 糖肽類抗生素的抗菌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第三十八章 氨基糖苷類及其他抗生素
1.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共性。
2. 常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特點。
3. 多粘菌素類抗生素的特點。
第三十九章 大環內酯類及其他抗生素
1.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及抗菌作用機制。
2. 常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抗菌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3. 林可霉素類抗生素的抗菌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4. 四環素類抗生素的抗菌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5. 氯霉素類抗生素的抗菌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第四十章 人工合成抗菌藥
1. 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的共性和常用藥物的特點。
2. 磺胺類藥物的共性及常用藥物的特點。
3. 其他合成抗菌藥:甲氧芐啶、呋喃妥因及甲硝唑等。
第四十一章 抗結核病藥與抗麻風病藥
1. 常用抗結核藥的抗菌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2. 抗結核病藥的用藥原則。
3. 抗麻風病藥。
第四十二章 抗真菌藥
1. 抗真菌藥物的分類。
2. 常用抗真菌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第四十三章 抗病毒藥
1. 抗病毒藥物的分類。
2. 常用抗病毒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第四十四章 抗寄生蟲病藥
1. 抗瘧藥:各類抗瘧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2. 抗阿米巴病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3. 抗滴蟲病藥、抗血吸蟲病藥及驅腸蟲藥的作用。
第四十五章 抗惡性腫瘤藥物
各類抗惡性腫瘤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生物化學
第一章 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1. 蛋白質的分子組成: 氨基酸:L-α-氨基酸結構通式和分類、20 種氨基酸的英文名詞及
縮寫符號、氨基酸的理化性質。肽:肽鍵與肽鏈,肽與蛋白質的區別,生物活性肽。
2. 蛋白質的分子結構: 蛋白質的一級結構:維持一級結構穩定的化學鍵;蛋白質的二級結
構:肽單元、α-螺旋、β-折疊、β-轉角、無規卷曲、模序及氨基酸側鏈對二級結構形成
的影響;蛋白質的三級結構:次級鍵、結構域及分子伴侶;蛋白質的四級結構。蛋白質的分
類。
3. 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蛋白質一級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分子病。蛋白質空間結構與功能
的關系:蛋白質構象改變和疾病。
4. 蛋白質的理化性質:兩性解離、膠體性質、蛋白質變性與復性、沉淀、紫外吸收反應。
第二章 核酸的結構與功能
1. 核酸的化學組成及一級結構:核苷酸的結構:嘌呤與嘧啶,核糖與核苷,戊糖碳原子的
編號。 核酸的一級結構:概念、核苷酸各組分間的連接鍵、書寫方式。
2. DNA 的空間結構與功能:DNA 的二級結構——雙螺旋結構模型:Chargaff 規則, B-DNA
雙螺旋結構模型要點。DNA 的超螺旋結構及其在染色質中的組裝:DNA 的超螺旋結構,原核
生物 DNA 的高級結構。DNA 在真核生物細胞核內的組裝:核小體。DNA 的功能:基因 ,基因
組,DNA 的功能。
3. RNA 的結構與功能:信使 RNA 的結構與功能:hnRNA ,mRNA 的結構特點。轉運 RNA 的結
構與功能:稀有堿基,莖環結構,氨基酸接納莖,反密碼子,三級結構。核蛋白體 RNA 的結
構與功能:真核及原核生物核蛋白體的組成。其他小分子 RNA:動物細胞內其他的 RNA 種類
及功能。
4. 核酸的理化性質、變性和復性及其應用: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質:260nm 紫外吸收。DNA
的變性:概念,解鏈曲線,Tm 值,增色效應。DNA 的復性與分子雜交:退火。
第三章 酶
1. 酶的分子結構與功能:酶的分子組成:單純酶,結合酶,酶蛋白,全酶,金屬酶,輔酶,
輔基,維生素與輔酶,維生素的分類及其與輔酶的關系,常見輔酶的結構與功能,輔酶的作
用,金屬離子的作用。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團,結合基團,催化基團。同工酶:概念,LDH
同工酶譜的變化及意義。
2. 酶促反應的特點與機制:酶促反應的特點:高效性,特異性,可調節性。酶促反應機
制:活化能,誘導契合假說,鄰近效應、定向排列、多元催化、表面效應。
3. 酶促反應動力學: 底物濃度對反應速度的影響:米-曼氏方程,Km、Vmax。 酶濃
度對反應速度的影響。 最適溫度。 最適 pH。 抑制劑對反應速度的影響:不可逆性抑
制作用的特點,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種類、區別及動力學特點。 激活劑對反應速度的影響:
必需激活劑,非必需激活劑。 酶活性測定及酶活性單位。
4. 酶的調節:酶活性的調節:酶原,酶原的激活的概念、機制及意義。變構酶,變構調節
與協同效應。酶的共價修飾調節概念、特點與意義。酶含量的調節:酶蛋白合成的誘導與阻
遏概念,酶降解的調控。
5. 酶的命名與分類。
6. 酶與醫學的關系:了解酶與疾病的關系。
第四章 糖代謝
1. 概述:糖的生理功能。糖的消化吸收 特定載體轉運的、主動耗能的過程。糖代謝的概
況。
2. 糖的無氧分解:糖酵解的反應過程:概念,反應過程及能量生成。糖酵解的調節:三個
關鍵酶。糖酵解的生理意義。
3. 糖的有氧氧化:有氧氧化的反應過程:三個階段,丙酮酸脫氫酶復合體的組成,三羧酸
循環的過程及生理意義。有氧氧化生成的 ATP 。有氧氧化的調節:丙酮酸脫氫酶復合體及
三羧酸循環中三個關鍵酶的調節。巴斯德效應。
4. 磷酸戊糖途徑:磷酸戊糖途徑的反應過程:反應的第一階段,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及 6- 磷酸葡萄糖酸脫氫酶。磷酸戊糖途徑的調節: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是關鍵酶。磷酸戊糖途徑
的生理意義。
5. 糖原的合成與分解:糖原的合成代謝:UDPG 是活性葡萄糖供體以及合成過程。糖原的分
解代謝:分解過程。糖原合成與分解的調節:磷酸化酶、糖原合酶的共價修飾調節。糖原累
積癥。
6. 糖異生:糖異生途徑:概念及糖異生的四個關鍵酶。糖異生的調節。糖異生的生理意義。
乳酸循環:循環過程及生理意義。
7. 血糖及其調節:血糖的來源和去路。血糖水平的調節: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質激
素及腎上腺素各自對血糖的影響。血糖水平異常:高血糖及糖尿病,低血糖。
第五章 脂類代謝
1.脂質的種類及功能:多不飽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前列
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的化學結構、命名、合成及生理功能。
2. 脂質的消化和吸收:脂類消化的主要場所,膽汁酸鹽、胰脂酶、輔脂酶的作用,脂肪合
成的甘油一酯途徑。
3. 甘油三酯代謝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謝 :合成部位、原料、合成基本過程:甘油一酯
途徑和甘油二酯途徑。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謝:脂肪的動員: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脂
解激素與抗脂解激素。脂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活化—脂酰 CoA 的生成,脂酰 CoA 進入線
粒體,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氧化的能量生成。酮體的生成及利用:酮體的概念,酮體
的生成,酮體的利用,酮體生成的生理意義,酮體生成的調節,酮癥酸中毒。脂酸的合成代
謝:軟脂酸的合成:合成部位、原料、脂肪酸合成酶系及反應過程。不飽和脂肪酸的合成 :
必需脂肪酸的概念。脂肪酸合成的調節:代謝物的調節,激素的調節作用。
4. 磷脂的代謝:甘油磷脂的代謝:甘油磷脂的組成、分類及結構。甘油磷脂的合成:合成
部位、原料及輔因子,合成基本過程。甘油磷脂的降解:由專一性不同的磷脂酶 A1、A2、
B1、B2、C、D 分別作用。
5. 膽固醇代謝:膽固醇的結構,分布及生理功能。膽固醇的合成:合成部位、原料:乙酰
CoA、能量及供氫物質。合成基本過程:膽固醇合成的限速酶、合成的基本過程。膽固醇合
成的調節:饑餓和飽食、膽固醇及激素分別的調節。膽固醇的轉化:轉化成膽汁酸、類固醇
激素、7-脫氫膽固醇。
6. 血漿脂蛋白代謝:血脂:血脂的組成及含量。血漿脂蛋白的分類、組成及結構。載脂蛋
白。血漿脂蛋白代謝: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高密
度脂蛋白。血漿脂蛋白代謝異常:高脂蛋白血癥,遺傳性缺陷。
第六章 生物氧化
1. 生物氧化的概念及意義。
2.氧化呼吸鏈的概念,兩條呼吸鏈的組成和排列順序。
3.氧化磷酸化:概念,P/O,偶聯部位,偶聯機制-化學滲透假說。
4.影響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呼吸鏈抑制劑、解偶聯劑、氧化磷酸化抑制劑,ADP 的調節作
用,甲狀腺激素。
5.ATP 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高能磷酸鍵,常見的高能磷酸化合物,生物體內能量的儲存
和利用。
6.通過線粒體內膜的物質轉運:線粒體內膜的主要轉運蛋白,胞漿中 NADH 的氧化-α-磷
酸甘油穿梭、蘋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第七章 氨基酸代謝
1. 蛋白質的營養作用:蛋白質營養的重要性。蛋白質的需要量和營養價值:氮平衡,生理
需要量, 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2. 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種類。
3. 蛋白質的消化、吸收與腐敗:蛋白質的消化:胃中的消化,小腸中的消化。蛋白質的腐
敗作用:胺類的生成,氨的生成,其他有害物質的生成。
4. 氨基酸的一般代謝 :體內蛋白質的轉換更新:體內氨基酸的降解及氨基酸的代謝庫的
概念。氨基酸的脫氨基作用:聯合脫氨基作用。轉氨基作用:轉氨酶與轉氨基作用,轉氨基
作用的機制。L-谷氨酸氧化脫氨基作用。嘌呤核苷酸循環。α-酮酸的代謝 :經氧化生成
非必需氨基酸,轉變成成糖及脂類,氧化供能:氨基酸、糖及脂肪代謝的聯系。
5. 氨的代謝: 體內氨的來源:氨基酸脫氨基作用產生的氨是體內氨的主要來源,腸道吸收
的氨,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的氨主要來自谷氨酰胺。氨的轉運:丙氨酸-葡萄糖循環,谷氨
酰胺的運氨作用。尿素的生成 :肝是尿素合成的主要器官,尿素合成的鳥氨酸循環學說,
鳥氨酸循環的詳細步驟,尿素合成的調節。高氨血癥和氨中毒。
6. 個別氨基酸的代謝:氨基酸的脫羧基作用:γ-氨基丁酸 、牛磺酸、組胺、5-羥色胺、
多胺。一碳單位的代謝:一碳單位與四氫葉酸,一碳單位與氨基酸代謝,一碳單位的相互轉
變,一碳單位的生理功能。含硫氨基酸代謝 :甲硫氨酸的代謝:甲硫氨酸與轉甲基作用,
甲硫氨酸循環,肌酸的生成。半胱氨酸與胱氨酸的代謝:半胱氨酸與胱氨酸的代謝,硫酸根
的代謝。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謝 :苯丙氨酸及酪氨酸的分解代謝:兒茶酚胺與黑色素的合成,
酪氨酸的分解代謝,苯丙酮酸尿癥。色氨酸的代謝。
第八章 核苷酸代謝
1.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從頭合成原料及合成的途徑。
2.嘌呤和嘧啶核苷酸補救合成。
3.脫氧核苷酸的生成。
4.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謝產物:尿酸的生成,痛風及痛風的治療;NH3、CO2、β-丙
氨酸、β-氨基異丁酸。
5.抗核苷酸代謝藥物的生化機制。
第九章 非營養物質代謝
1. 肝的生物轉化作用:生物轉化的概念,生物轉化反應的主要類型。
2. 血紅色的生物合成:合成原料,限速酶,合成過程。血紅色的生物合成的調節。
3. 膽汁與膽汁酸的代謝:膽汁。膽汁酸的分類:游離膽汁酸、結合膽汁酸、初級膽汁酸和
次級膽汁酸。膽汁酸的代謝:初級膽汁酸的生成,次級膽汁酸的生成與肝腸循環。膽汁酸的
功能:促進脂類消化吸收,抑制膽汁中膽固醇的析出。
4. 膽色素的代謝與黃疸:膽紅素的生成和轉運。膽紅素在肝中的轉變。膽紅素在腸道中的
變化和膽色素的腸肝循環。血清膽紅素與黃疸:溶血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
第十章 DNA 的生物合成(復制)
1. 復制的基本規律:半保留復制的實驗依據和意義。雙向復制。復制的半不連續性:復制
叉,領頭鏈,隨從鏈,岡崎片段。
2. DNA 復制的酶學和拓撲學變化:復制的化學反應:反應體系。DNA 聚合酶:原核生物、真
核生物 DNA 聚合酶。復制保真性的酶學依據:核酸外切酶活性和校讀,復制的保真性和堿基
選擇。復制中解鏈和 DNA 分子拓撲學變化:解螺旋酶、引物酶和單鏈 DNA 結合蛋白,DNA 拓
撲異構酶(Ⅰ型和Ⅱ型)。DNA 連接酶。
3.DNA 生物合成過程:原核生物的 DNA 生物合成:起始(解鏈、引發體和引物),延長,
終止。真核生物的 DNA 生物合成:細胞周期。合成過程:起始,延長,終止。端粒酶。
4. 逆轉錄和其他復制方式:逆轉錄病毒和逆轉錄酶。逆轉錄研究的意義。
5. DNA 損傷(突變)與修復:突變的意義。引發突變的因素。突變的分子改變類型:錯配、
缺失、插入、框移突變、重排。DNA 損傷的修復:光修復、切除修復、重組修復、SOS 修復。
第十一章 RNA 的生物合成(轉錄)
1. 復制與轉錄的區別。
2. 轉錄的模板和酶:轉錄模板:結構基因,不對稱轉錄,模板鏈,編碼鏈。 RNA 聚合酶:
原核生物的 RNA 聚合酶(核心酶、全酶),真核生物的 RNA 聚合酶(Ⅰ、Ⅱ、Ⅲ)。模板與
酶的辨認結合。
3. 轉錄過程:原核生物轉錄過程:轉錄起始、延長(轉錄空泡)、終止(依賴 Rho、非依
賴 Rho 的轉錄終止)。真核生物轉錄過程:轉錄起始(TATA 盒或 Hogness 盒,轉錄因子,
轉錄起始前復合物)、延長、終止(真核生物轉錄終止的修飾點)。
4. 真核生物的轉錄后修飾:真核生物 mRNA 的轉錄后加工:首、尾的修飾,mRNA 的剪接。
tRNA 的轉錄后加工:5’前導序列切除,稀有堿基生成(甲基化、還原、核苷內的轉位、脫
氨),3’末端加 CCA-OH。rRNA 的轉錄后加工:45S RNA 剪接。核酶:核酶的特性(核酶
作用的基礎—錘頭結構),核酶研究的意義。
第十二章 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翻譯)
1. 蛋白質生物合成體系:翻譯模板 mRNA 及遺傳密碼:遺傳密碼的概念、種類、特點(方
向性、連續性、簡并性、擺動性、通用性)。核蛋白體是多肽鏈合成的裝置。tRNA 功能。
tRNA 氨基酸的活化:氨基酰-tRNA 合成酶,起始氨基酰-tRNA。
2. 蛋白質生物合成過程:肽鏈合成起始:原核翻譯起始復合物形成(核蛋白體亞基分離,
mRNA 小亞基定位結合,起始氨基酰-tRNA 的結合,核蛋白體大亞基結合);真核生物翻譯起
始復合物形成(核蛋白體大小亞基分離,起始氨基酰-tRNA 的結合,mRNA 在核蛋白體小亞基
的準確就位,核蛋白體大亞基結合)。肽鏈的延長:核蛋白體循環(進位、成肽、轉位)。
肽鏈合成的終止:蛋白質生物合成過程中的能量消耗,多聚核蛋白體。
3. 蛋白質合成后加工和輸送:多肽鏈折疊為天然功能構象的蛋白質:分子伴侶(熱休克蛋
白,伴侶素),蛋白二硫鍵異構酶,肽-脯氨酰順反異構酶。一級結構的修飾:肽鏈 N 端的
修飾,個別氨基酸的共價修飾,多肽鏈的水解修飾。空間結構的修飾:亞基聚合,輔基連接,
疏水脂鏈的共價修飾。蛋白質合成后的靶向輸送:分泌性蛋白的靶向輸送(信號肽,信號肽
識別顆粒,SRP 對接蛋白),線粒體蛋白的靶向輸送,細胞核蛋白的靶向輸送(核定位序列)。
第十三章 基因表達調控
1. 基因表達調控基本概念與特點:基因表達的概念:基因,基因組,基因表達。基因表達
的特異性:時間性及空間性。基因表達的方式:基本表達(組成性表達),誘導和阻遏表達。
基因表達調控的多層次性和復雜性。 基因表達受順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共同調節。
基因表達調控的生物學意義。
2. 原核基因表達調控:原核生物基因組結構特點。原核生物轉錄調控的基本單位-操縱子概
念。乳糖操縱子的結構(Z、Y 及 A 基因,操縱序列,啟動序列,調節基因,CAP 結合位點),
乳糖操縱子調節機制(阻遏蛋白的負性調節,CAP 的正性調節,協調調節)。
3. 真核基因轉錄調節:真核基因組結構特點:真核基因組結構龐大,單順反子,重復序列,
基因不連續性。RNA pol Ⅱ轉錄起始的調節:順式作用元件(啟動子,增強子,沉默子),
反式作用因子(轉錄因子的分類、結構),mRNA 轉錄激活及其調節(TF ⅡD 組成成分——TBP、
TAF)。
第十四章 細胞信號轉導的分子機制
1.細胞信息物質的概念及分類。
2.受體的概念、分類和作用特點。
3.G 蛋白。
4.膜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機制:cAMP-蛋白激酶途徑。
5.胞內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機制:甲狀腺素、類固醇激素的調節過程。
第十五章 DNA 重組及重組 DNA 技術
1.自然界 DNA 的重組和基因轉移主要方式:同源重組。細菌的基因轉移與重組:接合作用,
轉化作用,轉導作用。特異位點重組:λ噬菌體 DNA 的整合,細菌的特異位點重組。轉座重
組。
2. 重組 DNA 技術相關概念:重組 DNA(DNA 克隆、基因克隆),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目的基
因,基因載體(質粒、噬菌體)。
3.重組 DNA 技術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驟:目的基因的獲取:化學合成法,基因組 DNA 文庫,
cDNA 文庫,聚合酶鏈反應。克隆載體的選擇和構建。外源基因與載體的連接。重組 DNA 導
入受體菌:感受態細胞,方式—轉化、轉染和感染。重組體的篩選。
鄭州大學
添加鄭州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鄭州大學考研分數線、鄭州大學報錄比、鄭州大學考研群、鄭州大學學姐微信、鄭州大學考研真題、鄭州大學專業目錄、鄭州大學排名、鄭州大學保研、鄭州大學公眾號、鄭州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鄭州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本文來源:
http://www.btfokj.cn/zhengzhoudaxue/cankaoshumu_376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