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央民族大學藝術概論 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發布時間:2020-11-2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2021中央民族大學藝術概論 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2021中央民族大學藝術概論 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1中央民族大學藝術概論 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正文

8
中央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科目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827 科目名稱:藝術概論 
 I.考查目標 
少數民族藝術專業基礎藝術概論的考試,涵蓋研究對象、學科性質、學科任務、研究方
法、藝術活動、藝術種類、藝術本質、藝術創造、藝術作品、藝術接受及有關理論問題和實
際問題。
 
II.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緒論 
藝術活動 
藝術本質 
藝術種類 
藝術創造 
藝術作品 
藝術接受
 四、試卷題型結構
 (一)名詞解釋 30 分,占總分數 20%
(二)簡答題 60 分,占總分數 40%
(三)論述題 60 分,占總分數 40%
 
Ⅲ.考查范圍 
一、緒論
(一)研究對象及學科性質
1. 研究對象
藝術概論的研究對象是人類的藝術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原理、范疇、原則和方法等。
2. 學科性質
藝術概論是一門研究藝術活動基本規律的學科,是闡述藝術的基本性質、藝術活動系統
以及藝術種類特點的科學體系。
(二)學科任務
9
1. 系統和全面的闡釋藝術活動的基本規律,樹立進步的、科學的藝術觀。
2. 了解藝術活動系統各個環節之間的本質聯系,以及藝術活動的規律與特點。
3. 指導人們遵循審美規律和藝術規律進行能動的創造、接受和批評。
(三)研究方法
藝術概論的研究方法包括三個層面:
1. 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
2. 運用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研究藝術活動的實踐與發展。
3. 運用藝術學科特有的方法,研究藝術領域的各種問題。
二、藝術活動
(一)藝術活動的構成
根據藝術活動的發展及其當前狀況,可以將藝術活動視作一個系統,它由四個要素和環
節構成。
1. 客體世界
即藝術活動所反映和表現的客觀社會生活和自然界,具有審美價值的客體世界是藝術創
造的主要對象。
2. 藝術創作與制作
藝術創作即藝術家基于自身的審美經驗和審美體驗,運用特定的藝術語言和材料,所進
行的從審美意象到藝術形象或藝術意境的創造性活動。
3. 藝術作品
即藝術創作和藝術制作的成果,是由藝術主體創造的審美意識物態化的表現形式。
4. 藝術傳播與接受
藝術傳播即借助于一定的物質媒介和傳播方式,將藝術信息和作品傳遞給接受者的過
程。
藝術接受即在傳播的基礎上,以藝術作品為對象,以鑒賞者為主體的積極能動的消費、
鑒賞和批評活動。
(二)藝術活動的發生和發展
1. 關于藝術發生的幾種學說
(1)摹仿說
認為藝術起源于對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摹仿。這是一種關于藝術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論。
它在古希臘的哲學家中比較流行。德謨克利特、亞里士多德等人均持這種觀點。
(2)游戲說
認為藝術起源于人類所具有的游戲的本能。一方面認為人類具有過剩的精力,同時由于
人類可以將這種過剩的精力運用到沒有功利性的活動中,于是體現為一種自由的游戲。德國
的學者席勒,英國的學者斯賓塞,德國學者古魯斯均持這種觀點。
10
(3)表現說
認為藝術起源于人類情感表現和交流的需要。持這一觀點的有意大利美學家克羅齊、英
國史學家科林伍德、美國學者蘇珊朗格等。
(4)巫術說
認為藝術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術儀式活動。這是在近代西方學術界最具影響的一種理
論。這個學說最早由英國學者愛德華.泰勒、英國學者詹姆斯·弗雷澤也持這種觀點。
(5)勞動說
認為藝術產生的根本動力和原因,在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尤其是占主導地位的生產實踐
活動。俄國普列漢諾夫等人對此觀點進行過闡釋。
(6)多元說
關于藝術起源的觀點上述說法,只是從某一個側面進行探討。人類最初的藝術活動可能
是多種因素促成的。各種原始藝術的出現更難以歸結為單一因素,多元說認為:藝術的發生
經歷了一個由實用到審美,以巫術為中介原始生產更是在其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藝術的起
源應該是多因的,而不是單因的。多元說認為:藝術經歷了一個由實用到審美、以巫術為中
介、以勞動為前提的漫長發展過程,原始人類模仿自然的本質,表現情感的需要、游戲的沖
動也滲透其中尤其對于原始人類來說更為重要的巫術與原始生產勞動,更是在其中發揮了決
定性的作用。藝術的起源應當是多因的,而不是單因的,歸根結底藝術的發展是人類社會實
踐活動的必然產物。
2. 藝術活動的發展
促進藝術發展的根本原因: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人類社會結構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即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經濟基礎是與一定的物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有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構
成的現實物質基礎;上層建筑是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有經濟基礎制約的政治法律制度、機構
和社會意識形態(包括哲學、藝術、宗教、道德觀念等)的總和。
3. 藝術發展的繼承與創新
在藝術發展的各種因素中,繼承和創新是一對重要的范疇和基本規律。
(三)藝術活動的基本特征與性質
1. 藝術是一種審美的意識形態
2. 藝術與哲學
 哲學主要從事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等領域中帶有普遍性的根本規律的研究,
哲學主要通過美學這一中介對藝術產生影響。藝術也可以通過審美創造對藝術家的思維和思
想產生啟迪。
3. 藝術與宗教
藝術與宗教在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發展過程中也有著密切的聯系。而這在
認識世界和與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著相似之處。宗教長期利用藝術來宣傳宗教,客觀上促進
11
了藝術的發展,同時藝術也在不斷影響宗教。但藝術與科學有本質的區別。
4. 藝術與道德
道德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倫理觀念的總和。道德與藝術的聯系,一方面,一定
社會的倫理道德總要通過藝術的內容和精神得以體現,同時藝術通過其審美的表現,對道德
觀念的評價也具有很大影響。
5、藝術與政治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反映,政治對于包括藝術在內的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領域的影響是最
為直接和廣泛的。藝術會受到政治的制約和影響,同時也可以對政治產生影響。二者是相互
聯系和統一的關系。
6. 藝術與科學
科學也是人類社會的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它與藝術在本質上有許多共同之處,同時在
其發展過程中有一定的區別。現代科學技術為藝術提供了新的物質技術手段、傳播手段并促
使新的藝術形式產生和美學觀念變化。藝術也對科學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7. 藝術活動的基本特征
藝術活動是形象把握與理性把我的統一;是情感體驗與邏輯認知的統一;藝術活動是審
美活動與意識形態的統一。
三、藝術本質論
1. 藝術的社會本質
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從史前藝術看人類早期的社會生活,這是人們一直試圖探索并
努力回答的問題。
1. 藝術的情感本質
抒發情感是人類反映社會生活的特征;富于幻想的神話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表現自
然的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藝術具有反映社會生活的真實性與能動性。
3. 藝術的美的本質
美在藝術中的地位和作用;藝術美與現實美;藝術美與現實丑。
四、藝術種類
(一)藝術分類的方法
1. 以藝術作品的存在方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聽覺藝術(音樂與文學)、空間藝術、
(繪畫與雕塑)和時空藝術(戲劇、影視)。
2. 以對藝術作品的感知方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聽覺藝術(音樂等)、視覺藝術、
(繪畫雕塑等)和視聽藝術(戲劇、影視等)。
3. 以藝術作品對客體世界的反映方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再現藝術(繪畫、雕塑、
小說等)、表現藝術(音樂、舞蹈、戲劇、影視等)。
4. 以藝術作品的物化形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動態藝術、(音樂、舞蹈、戲劇、影
12
視等)和靜態藝術(繪畫、建筑、雕塑、工藝等)。
5. 以物化方式和藝術家的審美經驗和審美意識劃分五大類:即造型藝術、實用藝術、
表情藝術、語言藝術(文學)、綜合藝術。
五、藝術創造
(一)藝術創造主體
1. 藝術家
2. 藝術家的修養和審美創造能力
(二)藝術創造過程
1. 藝術體驗
2. 藝術構思
3. 藝術表現
(三)藝術創造的心理要素與藝術思維
1. 心理要素
審美感知、審美想象、審美理解 、審美情感
2. 藝術思維
藝術思維包括形象思維、抽象思維、靈感
六、藝術作品
(一)藝術作品的構成
1. 內容和形式的統一
2. 感性和理性的統一
3. 再現和表現的統一
(二)藝術作品的層次
1. 藝術語言
是創作主體在特定種類的藝術創造活動中,運用獨特的物質媒介和材料、按照審美法則,
進行藝術表現的手段和方式。不同的藝術門類具有不同的藝術語言,藝術語言具有豐富性和
多樣性,藝術語言是滲透了藝術家獨特個性的特殊語言,并在藝術發展中不斷創造和革新。
2. 藝術形象
藝術形象是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過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相互交融,并
由主體創造出來的藝術成果。藝術形象既包括鮮明生動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審美特征的
情境、畫面和意境。
3. 藝術意蘊
藝術意蘊是指在藝術作品中蘊含的深層人生哲理、詩情畫意或精神內涵,他是藝術主體
對于藝術典型或已經深刻領悟和創造的結果。藝術意蘊具有多義性和模糊性。藝術意蘊是藝
術創造的最高境界。
13
(三)典型和意境
1. 典型
典型是指藝術作品中具有一定社會本質個性化的藝術形象和形象體系,它包括典型人
物、典型環境等。
2. 意境
意境是指藝術形象和情境中呈現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能夠蘊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
理及宇宙意識的最高境界,它是主體情感與客觀物象的有機統一,在有限地藝術形象中體現
出無限的意蘊。
(四)藝術風格、藝術流派、藝術思潮
1. 藝術風格
藝術風格就是藝術家的創造個性與藝術作品的語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現出的相對穩定
的整體性藝術特色,風格是藝術家創造個性與藝術作品的語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現出的相
對穩定的整體性藝術特色,風格是藝術家創造個性成熟的標志。風格既包括藝術家個人的風
格,也包括流派風格、時代風格和民族風格。
2. 藝術流派
藝術流派是指思想傾向、審美觀念、藝術趣味、創作風格相近和相似的一些藝術家所組
成的藝術派別。
3. 藝術思潮
藝術思潮是指在一定社會條件下,由于受到某種社會思潮和哲學思潮的影響,藝術領域
出現的具有較大影響的思想潮流和創作傾向。
七、藝術接受
(一)藝術傳播
1. 藝術傳播的性質
藝術傳播指的是藝術信息的傳遞和交流,是藝術信息在社會系統中的運行。藝術傳播具
有公共化和個人化相交融的特點。它借助一定的物質媒介和傳播方式,將藝術信息傳遞給藝
術接受者,使其得到擴展。
2. 藝術傳播的五要素
構成藝術傳播的五個要素是傳播主體、藝術信息、傳播媒介、受傳者和傳播效果。
3. 藝術傳播的方式
藝術傳播的方式有好多種。歷史上先后出現口頭傳播、文字傳播、印刷傳播和電子傳播
等方式。在現代社會藝術傳播的主要方式有:現場表演傳播方式、展覽性傳播方式和大眾傳
播(報刊、廣播、影視、網絡等)方式。
(二)藝術鑒賞
1. 藝術鑒賞的性質
14
藝術鑒賞是一種以藝術作品為對象、以受眾為主體的欣賞活動,是接受者在審美經驗的
基礎上對藝術作品的價值、屬性的主動選擇、吸納和揚棄。它是一種積極能動的審美再創造
活動。
2. 藝術鑒賞的主體性
對藝術作品審美娛樂屬性的享用;對藝術作品審美認知屬性的認知;對藝術作品文化價
值屬性的闡釋;對藝術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創造。
3. 藝術鑒賞的過程
審美期待;鑒賞過程;審美效應。
(三)藝術批評
1. 藝術批評的性質
藝術批評是對藝術作品及一切藝術活動、藝術現象予以理性分析、評價和判斷的文化活
動。
2. 藝術批評的形態
在藝術史上出現過多種藝術批評形態,其中影響較大的有:社會批評、傳記批評、心理
批評、文本批評、讀者批評。
3. 藝術批評的功能
通過對作品的分析和闡釋,評判其審美價值;通過將批評的信息反饋給藝術家,多創作
產生影響;通過批評的開展,對藝術鑒賞者的活動意義影響和指導;通過藝術批評,協調藝
術與意識形態其他領域的關系,促進社會文化的發展。
 
【考查目標】
 1.準確識記藝術學的基本知識。
 2.正確理解藝術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3.能夠運用藝術學的基本理論分析藝術理論與實踐問題。
 
中央民族大學

添加中央民族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中央民族大學考研分數線、中央民族大學報錄比、中央民族大學考研群、中央民族大學學姐微信、中央民族大學考研真題、中央民族大學專業目錄、中央民族大學排名、中央民族大學保研、中央民族大學公眾號、中央民族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央民族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中央民族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btfokj.cn/zhongyangminzu/cankaoshumu_379869.html

推薦閱讀